2020-2021学年南昌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南昌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

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1937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1965年。

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在自然界中,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

冠状病毒的宿主丰富多样,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

一些冠状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

那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

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

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冠状病毒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

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钥匙”和“门”的关系一样。

一旦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对病毒毫无戒心。

(摘自张晗胡载《冠状病毒“这一家子”》)材料二
我们可能永远也弄不清病毒从何而来,但是病毒却真真切切地在我们的演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病毒与生物的军备竞赛也一直是演化的最强推手,病毒还打破了生殖隔离的壁障,让基因得以在不同的生物中流动。

病毒的理想状态是既不引起太严重的症状——不然搞死了宿主自己也完蛋,但也不能大温和——毕竟要生存,抢资源的时候该下的狠手还是得下。

所以在漫长的演化中,病毒最终会与宿主达成某种默契,比如说人类与能引发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就属于此。

但是病毒会变异,有些变异会导致病毒的宿主改变。

病毒与新的宿主没有长期磨合的默契,就会出现“下手没轻没重”的问题,其中有些下手特别重的就会给宿主带来致命疾病。

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毒已达成完美默契,与从家畜那里来的病毒,比如麻疹、流感等等,磨合得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极少引起很严重的疫情。

唯独来自于野生动物的病毒跟我们丝毫没有一丁点磨合,因此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几乎全部来自野生动物。

(摘自唐骋《病毒从哪里来》)材料三
近期新冠肺炎肆虐,蝙蝠又一次成了人们的话题中心。

大家好奇,许多烈性传染病的大流行都与蝙蝠脱不了干系,但蝙蝠自己却不发病。

今天,神秘的蝙蝠将为我们一一解疑。

问:外界将你们称作病毒库的说法准确吗?
答:可以这么说。

我们有1000 种不同类型的亲戚,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哺乳动物,目前你们从我们身上分离出的病毒有100多种,其中有些被证实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人类。

比如在你们人类中大规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病毒、SARS病毒等,当初和我们在一起时并没有显得多恐怖,可能是它们怕我们吧。

问:有什么秘密或器来降伏它们,让其不敢放肆?
答:和你们相比,我们主要有高体温和特殊的免疫系统。

作为目前唯一可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我们的体温和鸟类相似,基本上在38-41°C,相当于人类的高烧状态。

同时,高体温也使我们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在需要时快速有效地响应病毒入侵,这都让它们不敢在我们体内造次。

问:但是你们却基本上不发病。

答:是的。

当然也有其它因素,比如我们作为群居动物,亲戚们聚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为我们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这会促进病毒变异。

当然,我们在冬眠过程中也会降低代谢速率抑制病毒繁殖。

世代演变下来,我们蝙蝠与病毒算是共生关系,各取所需。

互不伤害。

(摘自胡慧祯《蝙蝠采访记》)
1. 下列对冠状病毒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冠状病毒1937年首次在家禽体内被分离出来,但直到将近三十年后的1965年才出现在人体内而被发现。

B. 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囊膜表面的许多排列规则的刺突糖蛋白突起,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

C. 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虽然它们种类繁多,但却不能单独存活,必须依赖宿主才能生存。

D. 冠状病毒通过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人体的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在人体寄生并繁衍。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材料一还使用了作解释、打比方等,使得被说明的对象特征非常鲜明。

B. 病毒并不是只会带来疾疫的灾星,它刺激生物进行选择进化,还能让基因在不同生物间流动,在生物的长期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C. 2019-2020年流感季,北美地区流感大爆发,报道有2000万人患了流感,1.4万余人死亡,导致这次疾疫的病毒来自野生动物。

D. 40°C上下的体温、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是蝙蝠虽携带大量可怕病毒却基本不发病的重要原因。

3. 三则材料各自侧重介绍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然而,有的地方打着建设特色小镇的旗号,继续走跑马圈地、搞房地产开发、搞产业园区建设的老路。

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相悖,不仅不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反而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和要素配置扭曲。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有删改)材料二:
表格一2017年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指数7月排行榜最新出炉
(资料来源于浙江特色小镇官网)表格二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区域分布一览
【注】从小镇目前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华东地区多达78个。

西南区域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小镇多达47个,其中,基于旅游发展型的占大多数。

(资料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材料三: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

美国第一个世界级葡萄酒产地位于纳帕谷,整个山谷除了酒庄和八个小村落外种满了葡萄。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纳帕郡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对八个小镇提出了“葡萄酒本身、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四个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了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的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

国外历史悠久的特色小镇在形成初期大多以工业生产制造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不断调整发展理念、拓展产业链,产业结构逐渐由制造业向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延伸,实现了三次产业间的联动融合发展。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的“内核”。

许多国家的特色小镇不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底蕴,更不存在“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

瑞士小镇坚持“生态优先”的“嵌入式开发”原则,在保留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几代人用几百年时间打造一个特色小镇,让环保、绿色、舒适成为了小镇标准。

各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加以保护,并在小镇规划和建设中保护性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特色小镇文化的支撑作用。

在制订城市规划过程中不是根据现代生活需要推倒重来、重新布局,而是在原有城镇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通过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有删改)
4.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

B. 建设特色小镇,除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出一条新型的小城镇发展之路。

C. 我国特色小镇分布并不均衡,这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可喜的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存在同质化现象。

D. 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5.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当前建设特色小镇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走弯路的现象。

B. 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指数排名以及区域分布情况,在浙江地区,旅游资源在特色小镇排名中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我国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材料三则从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角度指出了借鉴的方向。

D. 材料三中表明,只要对“产业生态位”的准确把握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E. 材料一和材料三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方向上都有所暗示,其中都提及了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6.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哪些经验?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假如推选中国地名中的最美汉字,一定非“阳”字莫属。

有人曾对现今省会、地级市和区县级地名进行统计,带“阳”字的地名多达117个。

其中两个省会城市为贵阳、沈阳,地级市有南阳、岳阳、资阳、辽阳、揭阳等19个,再小一级的阳字地名更多达96个。

而且,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古董”,有的甚至沉淀了几千年。

对那些带有“阳”字的地名,古人也是极为挑剔和讲究,最典型的是洛阳。

洛阳是块风水宝地,北有邙山,南有洛水,双阳之地,山川形胜,历朝历代都是皇帝的心头好,而洛阳的名字也十分纠结。

洛河古名雒水,所以战国时,被取名“雒阳”。

雒从火。

秦时,五行之说渐起,秦始皇按“五德终始”进行推理,认为秦代周,应为水德,因此改为洛阳。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东汉尚火德,复名雒阳。

三国时魏的德运为土,认为“水得土乃流,土得水而柔”,遂复改为洛阳,后世沿用至今。

(摘编自堇青《一阴一阳之谓道》)材料二:
近段时间以来,一部以“猜地名”为主要形式的电视节目,在民众中间引发了一场“全民猜地名”的热潮。

专家表示,地名是社会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载体。

解读地名活动受到持续关注,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社会大众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尝试。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但许多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表面。

“我一直认为,行走在地名里,就是走在历史里。

比如,走在深圳的地名里,就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里;走在南京的地名里,就是走在六朝古都2000多年时光长河里。

”胡阿祥这样看待地名的含义。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集地名1200多万条。

可以说,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民政部正在推进修订《地名管理条例》,拟对规范地名管理,保持地名稳定、保护地名文化等做出一系列新规定。

“此次解读地名的兴起也将对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等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解读地名热潮的基础是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回归。

他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地名“玉门关”为例指出,很多人知道玉门关这个地名,但有关东汉时期军事家班超与玉门关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我们看似在解读地名,实际上是在解读地名背后的人、文化和生活,以及我们的情感。

”康震说。

(摘编自《从解读地名热看文化自信》,新华网2019年12月19日)材料三:
12月9日,在察院弄机关宿舍大门边,靖江市竖起该市首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察院弄”。

石碑上半部分采用汉白玉材质,底座则为花岗岩材质。

石碑正面上半部分刻有“靖江市历史文化地名察院弄靖江市人民政府二0一九年”等字样,背面的红色碑文介绍了“察院弄”地名的来历,并有“清代曾任户部侍郎郎中、绍兴知府的朱熙即居此巷”等信息。

靖江市民政局地名办公室主任高峰介绍,该市首批共计18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将陆续竖立,包括白衣堂、戏鱼墩、弯腰沟、正东圩、旧志五桥、炮台圩、八圩渡口、范家石桥、礼士桥、小关、宋家市、盛家大厅、胜利街、朱大路、布市里、玉带河、巽河等。

靖江市文化专家黄靖说,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地名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因口口误传而被更改。

竖立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可以将地名“凝固”下来,留住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增添人文景观,寄托现代人的一份乡愁。

据了解,2018年4月,靖江市政府确定并公布第一批靖江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50条。

2019年6月,靖江市政府确定并公布第二批靖江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45条。

对进入名录的95条地名,该市依据《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进行管理、保护和利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优先延续、保留和规范使用。

对部分极具历史价值、文化底蕴的历史地名,采取设立保护标识的方式加以保护和宣传。

(摘编自《靖江竖起首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新华日报》2019年12月17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阳字地名的大量存在,反映了中国古人对“阳”字的喜爱,这既是几千年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

B. 洛阳地名几经变动,说明中国古人对地名极为挑剔和讲究,秦代以后的更名体现出古人对阴阳五行之说的重视。

C. 解读地名的热潮与大众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日益浓厚密不可分,此活动是新时期坚定文化自信的新尝试,也将促进地名文化保护工作。

D. 在城市化进程中,只要对城市地名进行保护,就能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寄托现代人的一份乡愁。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猜地名”电视节目在民众中间引发的“全民猜地名”的热潮,是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回归,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

B.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现代人大多能从地名中读出历史的底蕴。

C. 北师大康震教授认为,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玉门关”的解读,实际上是解读“玉门关”背后的人、文化和生活以及情感。

D. 靖江市文化专家黄靖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地名有的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口口误传所致。

9. 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出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措施。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后徙汤阴。

擢延祐二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

会关中有警,邻州听民出避,弃孩婴满道上,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门以守,卒获无虞。

州有追逮不许胥隶足迹至村疃唯给信牌令执里役者呼之民安而事集。

泰定元年,改中书左司员外郎。

京畿饥,有壬请赈之。

同列让曰:“子言固善,其如亏国何!”有壬曰:“不然。

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

天历三年,擢两淮都转运盐司使。

先是,盐法坏,廷议非有壬不能集事,故有是命。

有壬询究弊端,立法而通融之,国课遂登。

至元六年,召入中书,为参知政事。

明年,改元至正,有壬极论帝当亲祠太庙,徽政院当罢,冗职当沙汰,钱粮当裁节,如此之类,不一而足。

人皆韪之。

转中书左丞。

二年,孛罗帖木儿献议,开西山金口导浑河,逾京城,达通州,以通漕运。

丞相脱脱主之甚力,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

”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先是,有壬之父熙载仕长沙日,设义学,训诸生。

既殁,而诸生思之,为立东冈书院,朝廷赐额设官,以为育才之地。

南台监察御史木八剌沙,缘睚眦怨,言书院不当立,并构浮辞,诬蔑有壬。

有壬遂称病归。

七年夏,授御史中丞,赐白玉束带及御衣一袭,未几,复以病归。

监察御史答兰不花衔有壬,时短长之,奏劾甚力,事寻白。

十二年,盗起河南,声撼河朔间,有壬画备御之策十五条,以授郡将,民藉以安。

十三年,起拜河南行省左丞。

十七年,以老病,力乞致其事,久之始得请,给俸赐以终其身。

所著有《至正集》若干卷。

谥曰文忠。

(节选自《元史•许有壬传》,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州有追逮不许/胥隶足迹至村疃/唯给信牌令/执里役者呼之/民安而事集/
B. 州有追逮/不许胥隶足迹至村疃/唯给信牌/令执里役者呼之/民安而事集/
C. 州有追逮/不许胥隶足迹至/村疃唯给信牌令/执里役者呼之/民安而事集/
D. 州有追逮不许/胥隶足迹至/村疃唯给信牌/令执里役者呼之/民安而事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元,一般指同一个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或者新皇帝即位后颁布新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

B. 太庙,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C. 漕运,历代封建王朝利用水道调运粮食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又合称“转漕”。

D. 书院,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书院制度萌芽于宋,完备于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有壬恪尽职守,不负使命。

任职辽州期间,关中地区有警,邻州听任百姓外逃,他身先士卒,守城拒盗,护州境太平。

B. 许有壬正直敢言,尽心为民。

无论是京畿赈饥时与同列争辩,还是凿引浑河时力陈己见,他都以救民、安民为己任。

C. 许有壬才干突出,处事有方。

两淮盐法遭破坏,他立法变通,国税得保;河南盗贼声起,他策划抵御之策,百姓得安。

D. 许有壬深谋远虑,公忠体国。

担任参知政事时,借至正改元之机,他极力主张各项改革,但人们对这些建议并不认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

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
(2)监察御史答兰不花衔有壬,时短长之,奏劾甚力,事寻白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的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获奖理由。

要求:不少于3点理,100字左右。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

(2)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

(3)莫忘全吴馆中梦,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引出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掖丹霞地貌集广东丹霞山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于一体,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绚丽多姿,① 。

其突出特点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远看张掖的丹霞地貌,像大地喷洒炙焰烈火,似山岩披上五彩霓裳,这是一处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

其气势之磅礴、面积之广阔、造型之奇特、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举世罕见,全国一流,实属大自然之()。

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黄进先生评价彩色丘陵为“天然去修饰,四季见秋山”。

众多专家学者均对彩色丘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丹霞山境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共计680多座;专家学者对丹霞山的研究可谓()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