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州方言助词“哩”的语法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吉州方言助词“哩”的语法功能
刘晓丹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摘要:吉州方言的助词“哩”具有普通话“了1、了2”的主要功能,但又不完全相同。

吉州方言中的“哩”具有动态助词及语气助词功能。

“哩”作为动态助词用在动词中心语后表示某种动作已经完成,用在形容词性中心语后表示客观描述人或事物的某一性质或状态;“哩”作为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或者祈使语气。

关键词:吉州方言;助词;哩;语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 DOI押10.3969/j.issn.1674-8107.2020.05.015
文章编号:1674-8107(2020)05-0115-06
吉州区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吉泰盆地中心,隶属于吉安市。

它东与青原区隔河相望,南、西、北三面均与吉安县接壤。

吉州方言是赣方言的一支,属于赣方言区的吉茶片,具有赣方言的一些共同点而又具赣中地方色彩,亦有其自身特色。

“哩”是吉州方言中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助词,读作[li3],它常用在别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的后面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

“哩”既可以在普通话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又有其特殊的用法,尤其是表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句子中的“哩”仍保留着古语痕迹。

吕淑湘(1980)认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不再使用“哩”这个语气词,而用“了”代替。

然而,在吉州方言中,“哩”这个词仍然大量地使用。

本文将对吉州方言中“哩”的用法试作探析。

一、“哩”的动态助词功能——
—完成体标记
(一)“哩”常用在动词中心语后,表示某种动作已经完成
在吉州方言中,“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完成体标记,它依附性最强,紧挨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或事件已经成为现实。

[1]完成体表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点上,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或实现。

完成体表示两种语法意义:一种是动作或
变化在某一参照时点已经完毕,我们称之为一般
完成体;另一种表示动作或变化在某一参照时点
已经生成某种结果,我们称之为结果完成体;普通
话中动词的完成体是由“动词+了1”构成的,动态助词“了1”可以单纯表示动作的完成,包括动作行为从开始到完成、状态从开始到结束这样一个过
程(一般完成体),我们把它记作“了1”;“了1”不仅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还可以表示动作有了某种结果(结果完成体),我们把它记作“了1”。

区分普通话中“了1”的这两种作用,主要看它前面的动词的性质,而在吉州方言中表示动词的一般完成体的“了1”用“哩”表示,表示动词的结果完成体的“了1”用“哺+哩”表示,区分得比较清楚。

“动词+哩”、“动词+哺+哩”是动作完成意义的两种基本表达方式。

1.动词+哩
这种格式“哩”用于陈述句或一般疑问句中动
词之后,构成“动词+哩”的形式,表示实际已经发
第41卷第5期2020年9月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l.41No.5
Sept.2020
收稿日期:2020-01-0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赣语吉茶片方言语法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8BYY038)。

作者简介:刘晓丹(1971-),女,江西吉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修辞、方言研究。

第41卷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生并完成的动作,这里的“哩”与普通话的“了1”对应。

用在一般疑问句中的回答是省略句,“哩”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2]例如:
(1)渠早上四点多钟就出去哩。

(他早上四点多钟就出去了。

)
(2)我昨日到哩南昌。

(我昨天到了南昌。

)
(3)我喫哩饭。

(我吃了饭。

)
(4)渠妹子借哩个本书。

(他妹妹借了这本书。

)
(5)A:你喫哩苹果冇?B:喫哩。

(A:你吃了苹果没有?B:吃了。

)
(6)A:你到哩上海啵?B:到哩。

(A:你到了上海吗?B:到了。

)
一般完成体只关注某一动作在特定时点已经完毕而忽略该动作是否已生成相应的结果,如例(1)“渠早上四点多钟就出去哩”表示“出去”这个动作在说话的时间点上已经完成;例(3)“我喫哩饭”表示“吃”的动作在说话的时间点上已经完成;例(4)“渠妹子借哩个本书”表示在说话的时间点上“借”的动作已经完成。

此外,这种格式的“哩”还可以用在连谓句或紧缩句中,构成“动词+哩”,表示两个动作有先后关系,前一动作完成后才有另一动作发生。

例如:
(7)该只伢崽仂日日散哩学就看电视。

(这个男孩天天放了学就看电视。

)
(8)渠日日喫哩早饭就出去。

(他天天吃了早饭就出去。

)
(9)等我问哩渠再话事你。

(等我问了他再告诉你。

)
(10)昨日小张下哩班就走哩。

(昨天小张下了班就走了。

)
(11)昨日请哩张老师跟渠咚辅导哩一次。

(昨天请张老师给他们辅导了一次。

)
(12)渠拿哩衣服就走哩。

(他拿了衣服就走了。

)
吉州方言的连谓句或紧缩句中,“哩”一般用在前一动词之后,表示前一动作完成后才有后一动作发生,如例(7)“该只伢崽仂日日散哩学就看电视”,表示“放了学”的动作完成后才有“看电视”的动作发生;另外,连谓句强调前一动作完成后马上接着后一动作,且前后两个动作都完成时,“哩”可分别用于前后两个动词之后,如例(10)“昨日小张下哩班就走哩”,表示前一动作“下班”与后一动作“走”在说话的时间点上都已经完成。

这里的
“哩”与普通话的“了1”对应,但是用法稍有不同,如例(11)“昨日请哩张老师跟渠咚辅导哩一次”,吉州方言中“请”与“辅导”两个动作后都可加“哩”,表示两个动作均已完成,而在普通话中连谓句的“了1”一般用在后一动词之后,说成“昨天请张老师给他们辅导了一次”,前一动作“请”后面的完成体标志“了1”可以省略。

“哩”还可以用于存现句,构成“动词+哩”,表示状态的持续。

例如:
(13)壁上贴哩几张年画。

(墙上贴了几张年画。

)
(14)门口站哩一只学生。

(门口站着一个学生。

)
(15)屋里点哩一盏灯。

(房间里点了一盏灯。

)
(16)班上来哩一只新同学。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

)
(17)教研室里调走哩一只教授。

(教研室里调走了一位教授。

)
(18)学堂门口站满哩接学生个大人。

(学校门口站满了接学生的家长。

)
2.动词+哺+哩
除上文讨论的一般完成体之外,另一种完成体表示动作或变化在某一参照时点已经生成某种结果,我们称之为结果完成体。

在普通话中,有些动词后面的“了1”表示动作有了结果,跟加在动词后面的“掉”很相似(据吕叔湘[3](P316)),这类动词如“忘、丢、关、扔、放、死、卖”等,这些动词所带的宾语在接受动作后都会存在本质上的“消失”和数量上的“完结”的变化,并生成相应的结果或状态。

在普通话中这种结果完成意义,通常是以结果补语来表示,而在吉州方言中,“动词+哺+哩”是这种动作结果完成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

这种格式在“动词+哺”的前面一般有受事主语或后面有受事宾语,句中的“哺”为动词,与普通话的“掉”很相似,强调受事者的消失或变化。

这里的“哩”与普通话的“了1”对应,如“我打破了一只碗”中的“了”,除表完成还兼表动作有了结果,而在吉州话中则必须在“哩”前加一个表结果的“哺”,构成“动词(打)+哺+哩”的格式,例如:
(19)我打哺哩一只碗。

(我打破了一只碗。

)
116
第5期
(20)该只鸡死哺哩。

(那只鸡死掉了。

)
(21)渠失哺哩一本书。

(他丢了一本书。

)
(22)渠洗哺哩脸。

(他洗完了脸。

)
(23)渠忘哺哩个件事。

(他忘掉了这件事。

)
(24)我卖哺哩旧线车仂。

(我卖掉了旧自行车。

)
“哺+哩”在吉州方言中是结果完成体的标志,它关注的是某一特定时间点,某一动作已经生成相应的结果,或是某一变化已经实现了相应的状态,如例(20)“该只鸡死哺哩”表示鸡在说话的时间点上出现了“死”的结果;例(24)“我卖哺哩旧线车仂”表示旧自行车在说话的时间点上出现了被“卖掉”的结果。

在例(19)—(24)中,能用“哺+哩”的地方都能换用“哩”,但是二者表示的意义不同。

“哩”仅仅表示一般的完成意义,与普通话中的“了1”(吕叔湘[3](P314a))的作用相同,而完成体标记“哺+哩”除了表示结果完成意义之外,还可以用于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之后,表示强调意义,这里的“哩”表示动作有了结果,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1”(吕叔湘[3](P316i))。

以上“动词+哩”、“动词+哺+哩”是吉州方言中动作完成意义的基本表达方式。

除此之外,说话者为了强调动作所用的时间长或动作宾语的数量多,常见的结构还有“动词+哩1+数量补语+哩2”、“动词+哩+数量宾语”、“动词+哩1+数量宾语+……+哩2”、“动词+形容词(补语)+哩”等。

在吉州方言中“哩”可以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组成的各种语法结构中,主要还有以下几种形式:
3.动词+哩1+数量补语+哩2
这种格式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又表示事态有了变化(二者本来密切相关)。

其中“哩1”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次数或动作所指事物数量的多少,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1”;“哩2”表示事态有了变化,有成句的作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2”。

当句中有时量词语时,只表示动作从开始到目前为止经过的时间,不表示整个动作完成。

这个动作可能要继续下去,也可能不继续下去。

例如:
(25)我等哩三个钟头哩。

(我等了三个小时了。

)
(26)该本书我看哩三天哩。

(这本书我看了三天。

)
(27)我已经捉到小明打哩一餐哩。

(我已经把小明打了一顿了。

)
(28)该只事我话哩三道哩,你还不记得。

(这件事我说了三次,你还不记得。

)
(29)该只牛活哩三年哩。

(那头牛活了三年了。

)
(30)A:你老婆怀崽怀哩几久哩?B:六个月哩。

(A:你老婆怀孕多长时间了?B:六个月了。

)例(25)“我等哩三个钟头哩”表示“等”这个动作从开始到目前为止经过的时间是“三个钟头”,并不表示整个动作完成,我可能还会继续等下去,也可能不想等了。

例(26)中“该本书我看哩三天哩”,可能是这本书还得两天才能看完,也可能不想看下去了。

4.动词+哩+数量宾语
这种格式表示动作所经历的时间或数量,句中的“哩”表示动作完成,既表示动作的某种结果,又含有强调数量之多(数量一般都超过了“一”),句中的数量宾语是说话人把事物发展的新情况告诉听话人,有引起对方注意的意味。

例如:
(31)渠屋里一下仂死哩三只猪。

(他家一下子死了三头猪。

)
(32)该只天连得落哩十多日雨。

(这天连续下了十多天雨。

)
(33)今日超市搞活动,渠一顿就斫哩三斤肉。

(今天超市搞活动,他一下就买了三斤肉。

)
(34)该顿饭吃哩二十多只菜。

(这餐饭吃了二十多个菜。

)
(35)我喫哩三只苹果,还想喫。

(我吃了三个苹果,还想吃。

)
(36)渠上午写哩三封信。

(他上午写了三封信。

)
5.动词+哩1+数量宾语+……+哩2
这种格式“哩1”前后常用“才……就”来强调,表示前一动作经历了若干时间后又出现后一动作或某种状态。

这里的“哩1”表示前一动作完成,和普通话的“了1”用法基本相同,而“哩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有成句的作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2”。

例如:
(37)该只后生仂才喫哩半碗饭就去床上睡觉
刘晓丹:江西吉州方言助词“哩”的语法功能117
第41卷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哩。

(这个年轻人才吃了半碗饭就去床上睡觉了。

)
(38)该只毛伢仂才困哩一下就醒哩。

(这个婴儿才睡了一会儿就醒了。

)
(39)渠看哩五分钟个书就去歇哩。

(他看了五分钟的书就去玩哩。

)
(40)老周才当哩半年局长就死哩。

(老周才当了半年局长就死了。

)
(41)小李才工作哩两个月就辞职哩。

(小李才工作了两个月就辞职子。

)
(42)王老师上哩一节课就走哩。

(王老师上了一节课就走了。

)
例(38)“该只毛伢仂才困哩一下就醒哩”表示这个婴儿的前一动作“睡”经历了“一下(一会儿)”后又出现后一动作“醒”的状态。

这里的“哩1”表示前一动作“睡觉”完成,用法和普通话的“了1”基本
相同,而“哩2”用在句末,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婴儿由“睡着”到“醒来”,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2”。

6.动词+形容词(补语)+哩
动词V与“哩”之间还可以插入补语,构成“动词+形容词+哩”的形式,表示主语动作的一种状态或者一种程度关系,在吉州话中,这里的形容词一般是一个单音节形容词。

这种格式中的“哩”也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例如:
(43)昨日,姆妈在灶间打死哩一只贼婆仂。

(昨天,妈妈在厨房打死一只蟑螂。

)
(44)该只细伢仂长大哩。

(这个孩子长大了。

)
(45)渠舞正哩该只电视机。

(他修好了这个电视机。

)
(46)做错哩冇关系,再做一遍就是。

(做错了没关系,再做一次就是。

)
(47)渠写完哩作业。

(他写完了作业。

)
(48)该本书是借得别人个,不要扯烂哩。

(这本书是借得别人的,不要撕烂了。

)
以上例句中“哩”的意义可以概括为实现性,它是吉州方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完成体标记,紧挨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或事件已经成为现实。

如例(1)是指“他早上四点多钟就出去了”已经成为现实,例(20)“该只鸡死不哩。

”指的是“鸡死掉了”已经成为事实。

这种实现性参照的时间有的是说话人当时说话的时间,如例(3)、(5)、(13)、(14)(15)、(18)、(29)、(26)、(47),有的是话语中说到的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如例(1)、(2)、(6)、(7)、(8)、(10)、(21)、(24)、(25)、(32)、(38)、(48),所以,这种实现性,既可以表示现在事件的完成,也可以表示过去事件或将来事件的完成。

由此可见,吉州话的“哩”表实现性是不受时间的限制的。

另外,这种实现性只侧重于对事件现实性质的表述,对于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是否结束并完成并不在意,可以是结束了,也可以是没结束。

如例(32)“该只天连得落哩十多日雨”指的是“下了十多天”的事实,至于“下雨”的状态是否结束并没有表达出来,它可以结束,也可以不结束,这要依靠上下文来判断,假如后续的句子是“才天晴”,说明“下雨”的状态结束了,假如后续的句子是“还冇晴”,说明“下雨”的状态没结束。

(二)“哩”常用在形容词性中心语后,表示客观描述人或事物的某一性质或状态。

“哩”常用在形容词性中心语后,是为了和后面的成分一起补充说明中心语,表示客观描述人或事物的某一性质或状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形容词+哩
当句中的谓词为形容词时,“哩”后面的补语一般是表程度的短语,如“蛮多”、“好久”,这里的“哩”不仅表示某种事物的性状,同时还表示这种性状有了变化并且说出了变化的幅度。

这里的“哩”与普通话的“了1”(据吕叔湘[3](P318))对应。

例如:
(49)该几年小王瘦哩蛮多。

(这几年小王瘦了很多。

)
(50)今年该只热天热哩好久。

(今年这个夏天热了很久。

)
(51)渠屋里娘比先老哩蛮多。

(他妈妈比以前老了许多。

)
(52)渠穿个衣裳大哩花仂。

(他穿的衣服大了点儿。

)
(53)该双鞋仂大哩一码。

(这双鞋大了一号。

)
(54)该条裤仂短哩花仂。

(这条裤子短了点儿。

)
例句(49)—(54)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表示某种性状有了变化并且说出了变化的幅度,如例(49)“该几年小王瘦哩蛮多”,表示小王身材状况有了“瘦”的变化并且说出了变化的幅度;另一种
118
第5期
例子不表示有什么变化,只表示某一性质偏离标准的幅度,如例(52)“渠穿个衣裳大哩花仂”,不表示他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只表示衣服的大小偏离标准,大了点儿。

2.动词+形容词+哩
这种格式单音节动词后面可以跟一个单音节形容词,动词可以是来、拿、走、站、吃等等,表示一种程度关系。

例如:
(55)小明来晏哩一下。

(小明来晚了一会儿。

)
(56)老师拿多哩一只苹果。

(老师拿多了一个苹果。

)
(57)今日走多哩路,脚都磨起哩泡。

(今天走多了路,脚都磨起了泡。

)
(58)晚上吃多哩,肚仂撑得困不着。

(晚上吃多了,肚胀得睡不着。

)
(59)渠个话话多哩,人家都不愿听。

(他的话说多了,人家都不愿听。

)
(60)今日上课站久哩,脚都要断哺哩。

(今天上课站久了,脚都快断掉了。

)
二、“哩”的语气助词功能
在吉州方言中,“哩”作为助词,通常用在句末表示陈述、祈使的语气,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据吕叔湘[3](P314))。

“哩”作语气助词时在吉州方言中一般不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

(一)表示陈述语气
“哩”一般位于陈述句末,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句末语气词“了2”,用以叙述或说明事实,带有明白无误或显而易见的意思,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4]。

如动词有宾语,“哩”用在宾语后,例如:
(61)今日早上外头起雾哩。

(今天早上外面下雾了。

)
(62)该只天刮大风哩。

(天开始刮大风了。

)
(63)小明也喜欢跳舞哩。

(小明也喜欢跳舞了。

)
(64)小王去出差哩。

(小王去出差了。

)
(65)我咚学堂快期末考试哩。

(我们学校快期末考试了。

)
(66)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假哩。

(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假了。

)
例(61)-(64)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

如例(63)“小明也喜欢跳舞哩”,表示小明以前不喜欢跳舞,现在已经开始喜欢,事态出现了变化;例(65)、(66)表示事态将有变化,前面常有副词“快”或助动词,如例(65)“我咚学堂快期末考试哩”表示事态将发生变化,即“快期末考试了”。

(二)表示祈使语气
“哩”用在句末或动补短语后表示祈使、催促、嘱咐、劝阻等意思,多用否定句中。

例如:
(67)快花仂走,不要迟到哩!(快点走,不要迟到了!)
(68)拿正该只碗,不要打哺哩!(拿好这个碗,不要打掉了!)
(69)来吃饭,不要歇手机哩!(来吃饭,不要玩手机了!)
(70)慢花仂跑,不要跌到哩!(慢点跑,不要摔跤了!)
(71)该张画是我自噶画个,你不要扯烂哩! (这张画是我自己画的,你不要撕烂了!)
(72)下午还要上班,中午不要喫酒哩!(下午还要上班,中午不要喝酒了!)
三、“哩”的其他用法
(一)表示时间
“哩”常与时间名词或动宾短语搭配,构成“动词+宾+哩”,“动词+补+宾+哩”等格式,表示“……的时候”或“……以后”,指未来的某一时间概念。

例如:
(73)过年哩,你就可以回老家去。

(过年的时候,你就可以回老家去。

)
(74)细伢仂考上大学哩,你就轻松哩。

(小孩考上了大学以后,你就轻松了。

)
(75)退休哩,渠咚就到乡下去住。

(退休以后,他们就到乡下去住。

)
(76)放假哩,你跟我一起去旅游。

(放假的时候,你和我一起去旅游。

)
(77)天亮哩,我咚就去搭车。

(天亮以后,我们就去坐车。

)
(二)表示假设关系
“哩”经常用于假设分句末,表示假设关系,与普通话中的“了1”相当[5]。

例如:
(78)你饿哩,就先吃。

(你要是饿了,就先吃。

)
(79)渠来哩,我就回去。

(他要是来了,我就
刘晓丹:江西吉州方言助词“哩”的语法功能119
第41卷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参考
文献
[1]戴耀晶.赣语泰和方言语法的完成体(上)[J ].语文研究,1995,(1).[2]陈昌仪.赣方言概要[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张军香.宁武方言中的助词“哩”[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1).
Study of Auxiliary Word “li ”and its Grammatical Functions in Jizhou Dialect
LIU Xiao-dan
(School of Humanities,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 ’an 343009,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accumulation and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Jiangxi Jizhou dialect,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auxiliary word “li ”in Jizhou dialect has the similar function of “liao1”and “liao2”in
mandarin with minor differe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s of dynamic particle and modal particle and some other usages of “li ”in Jizhou dialect.
Key words :Jizhou dialect;auxiliary ;li;grammatical functions
回去。

)
(80)不上街哩,我就去上班。

(要是不去上街了,我就去上班。

)
(81)你姆妈出差哩,你就到我屋里来喫饭。

(你妈妈要是出差了,你就到我家来吃饭。

)(82)菜冷哩,就去热滚来。

(如果菜冷了,就去热一热。

)
(三)“哩”与“个”组合成“哩个”
它可以放在动词、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后,句中形容词含有“变……”的意思。

“哩个”常用在否定句式中,表示劝某人不要做某事。

例如:(83)渠几日都冇咋个喫饭,今日喫哩个饱。

(他几天都没怎么吃饭,今天吃了个饱。

)(84)不要喫过期哩个牛奶。

(不要吃过期了的
牛奶。

)
(85)不要喫烂哩个苹果。

(不要吃烂了的苹果。

)
(86)不要喫馊哩个饭菜。

(不要吃馊了的饭菜。

)
(87)不要穿湿哩个鞋仂。

(不要穿湿了的鞋子。

)
四、小结
本文描写了吉州方言中较常用的助词“哩”的用法、意义和功能,详细论述了“哩”作为动态助词的完成体标记功能,简略谈了“哩”的语气助词功能和其它用法,比较了它跟普通话的助词“了”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异,说明赣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通过以上对吉州方言中“哩”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以下认识:在吉州方言中,作为动态助词,“哩”是动词的一般完成体标志,“哺+哩”表示结果完成意义,是吉州方言常见的结果完成体标志;
作为语气助词,“哩”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祈使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语气助词“了”;吉州方言中的助词“哩”,在句子里的位置不同,用法和意义也相应的不同,研究“哩”在吉州方言中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等方面的特点,对于探讨吉州方言词、方言语法以及吉州方言的内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庄暨军)
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