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摘要】家访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联系教师、学生和家长情感的重要纽带。

家访的要义也就在于“沟通、交流、提高,全面了解孩子”,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育艺术;以爱育爱
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社会观念的不断变化,登门家访似乎渐渐被人们忽视了。

但是家访具有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家校的理解和信任等多重效应。

它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教学具有针对性;它可以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配合;也能掌握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合理化要求和建议,弥补的不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因此,有计划、有艺术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加强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

1.家访准备
家访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1.1 认真分析学情。

查看学生的个人情况,熟悉学生在校表现、学业成绩、个人兴趣特长、优缺点,关系密切的同学、朋友,发展的潜能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才能有话可说。

1.2 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以及关心子女教育情况,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实效。

1.3 要掌握指导家庭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

家访中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和学生,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

1.4 预设家访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1.5 提前与家长联系,约定家访时间,不搞突然“袭击”。

2.家访内容
2.1 谈谈近段时间班级学生情况,学风如何。

多说优点,捎带说一至点的缺点。

2.2 班级的进步,教师的情况,各科任教师的优点,突出学校对我班级的重视,赢得家长对老师和学校的信任。

2.3 了解学生在家情况。

在家上网情况;婴幼年期监管人是谁;监护人与孩子情感沟通的亲和度和深度如何;孩子在家情绪稳定性﹙是否听话,理解父母,正确处理家庭中出现的矛盾。

或经常对家人发火,不理不睬,喜怒无常﹚;生活自理能力如何;目前为止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是否遭遇过重大挫折;学习成绩有无过较大波动,如有反常,原因是什么。

对学生有全面、客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学生。

2.4 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有多高,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正确对待现状。

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是民主、专制还是放任。

从而不断调整自己对该生的教育方式。

3.家访的艺术
3.1 精心选择,把握时机。

善于家访是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诀窍之一。

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如学生思想出现波动时;学生成绩退步时;学生生病在家;学生行为习惯转
好,成绩稍有进步;学生遇到困难或犯了严重错误时,有计划、有目的的家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举个例子:我班有个性格内向的男生,各方面成绩不是太突出,课上也不爱发言,课余时间与同学相处也少,反复与之交流也没有显著效果。

一次他生病在家,我就到他家家访。

家访之后,他每次见到我,都会大方主动地向我问好。

课上积极,声音响亮地回答问题,班级活动中也积极参与。

后来家长会上,我把孩子的进步告诉了他的母亲,家长说这是我去家访的结果。

家访后,孩子很高兴,觉得老师喜欢他,关心他,把他生病的事放在心上,在班上不是可有可无“被遗忘的角落”,觉得自己还是不错的。

在学生家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大家促膝谈心,彼此心理距离拉近,家长和学生平时不好说或不愿说的话,都会敞开心扉地谈。

学生会将生活中的不如意,学习上的困难倾诉,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能不失时机对学生思想上和方法上作正确的指导,以一个“知心人”的姿态与之交流,后期对该生的管理会省力不少。

3.2 家访目标明确,目的“纯正”。

忌“信马由缰”,无目的的家访。

目标专一,不绕山绕水冲淡主题。

访中灵活生成互动,果敢创设对话情境,及时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不断调适和修正谈话内容,呈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弥补单纯学校教育和单纯家庭教育的遗憾,共同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增强家长的责任心并帮助他们科学地教育孩子,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知程度,达到相互的了解和支持,统一对孩子的教育的要求,促成学校和家庭育人合力有了最均匀与最协调的达成。

同时,本着“为学生所急,为学生所想”的出发点,端正态度,不损害自身形象。

不是因为学生家庭条件好,或是家长有权,带着“求人”办事的目的前去家访,否则有损师德,会让学生及家长看轻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会大打折扣,失去威信,在以后的教育中遭遇尴尬。

3.3 以“鼓励和赞赏”打开家访的局面。

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对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家长是一个触动。

目的是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成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得到家长对我们教学工作的认可。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列举学生的罪行,那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丧失希望,甚至是体罚孩子,使本来就有逆反心理的孩子更叛逆,仇恨老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和老师“唱反调”,处处惹事。

老师与家长之间也有了隔膜,沟通氛围不融洽,这样不仅没能很好地实现家校共建教育学生的目标,更谈不上充分发挥联系家庭和学校的纽带作用。

对待那些特殊的学生要必须宽容,无论他有多少缺点,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可塑性很大,若能转化,对他是受益一生;若沦落下去,只能害人害己。

但不是一味的鼓励和表扬,以真诚和善意的态度指出孩子的不足,孩子和家长是可以接受的。

3.4 充分尊重家长。

教师与家长谈话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在交谈中,我们要谦和友善,让家访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赢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尊重,以增强家长主动合作的意识。

多倾听,多征询,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把自己片面的看法和观点强加给家长。

因学生的家庭结构、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甚至是家长的脾气性格,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都不一样,多听家长怎么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我们再不断调整谈话内容。

有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之后,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就是老师的事情,针对这样的错误观念,我们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适时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作指导,争取家长配合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教育,同时相互得到启发。

3.5 认真做好家访记录,不断总结反思。

在家访中获得的有关家长、学生和
家庭的相关信息,常在日后工作中得到运用,我们的教育水平和业务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

所以每次家访后,应及时地写出详细的家访记录或家访随笔,把家访中达成的共识,受到的启发,发现的问题一一写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的各种情况,结合家访中掌握的材料,对学生的发展态势作分析,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适时对学生教学方法和行为习惯进行指导和教育。

对家访中比较深刻的事件要上升为教育案例,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

既有针对性地教育了学生,又提升了理论水平。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们要借助家访这个平台,以一颗爱生如子之心,用真诚的爱去化解学生心中的症结,让学生生动活泼、健康成长。

不是班主任向家长转移教育任务,也不是给家长的通知,而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寻求最佳教育方法的一种过程。

它要求班主任能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明确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意,以保持和家长的友谊和平等。

并以各种肯定的形式强化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某些偏离性行为,要分析和理解它的成因,又能以原则的不妥协的态度去寻求最合理、最科学的教育方法。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达到育人育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