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第一学期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第二十八中学教育集团七年级中期测验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A 选项中应为“奥秘”,咄咄逼人(duō)应为第一声。
C 选项为贮蓄(zhù),人声鼎沸:鼎:
.
.... ....
....
.... .
.
. .
. . . . 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 2018- 2019 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静谧(mì)
奥密
咄咄逼人(duó) 不求甚解
B 、酝酿(niàng) 云霄
恍然大悟(huǎng) 油然而生
C 、贮蓄(chù) 和蔼
疲倦不堪(kān)
人声顶沸 D 、倜傥(tì) 感概
花团锦簇(zù)
小心翼翼
【答案】:B
. .
古代煮食器;沸:沸腾。
本词为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所以应该是“鼎”,而
非“顶”。
D 选项中应该为“感慨”,花团锦簇(cù)的读音出现错误,应注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A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美不胜收。
B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
C.他们的表演,说唱、嘻哈、电音混为一谈,深受观众喜爱。
D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岛。
【答案】:C
【解析】:C 选项中,混为一谈是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显然句中想要
表达的意思与此成语意不符,所以使用不够恰当。
A 选项中美不胜收的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B 选项各得其所的意思为,原指各
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D 选项人迹罕至的意思为,罕:少。
人很少到的地方。
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 、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B 、她的胸前戴着五颜六色的大红花。
C 、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D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她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答案】:D
【解析】:A选项存在歧义,到底“编辑是从几个不同的出版社来的,还是说来了好几位从出版社过来的编辑”;B选项存在矛盾,究竟花是五颜六色的,还是红的;C选项中"忽然"与"渐渐"矛盾,据下文中"放慢了速度"一意,选"渐渐"较恰当,删去"忽然"正确。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读书应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
②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以偏度,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
③如果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
④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有一点可怜的收获。
⑤就可能对必须精读的东西囫囵吞枣。
⑥如果对应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
⑦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A、①⑥⑤⑦③④②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⑥⑤③④⑦
D、①③④⑦⑥⑤②
【答案】:A
【解析】:通过阅读可以判断出来,①是总领句,②是结论,因此①一定在文段首句,②应为文段尾句,则可排除B、C。
接下来分别讲精读和泛读两种读书方法,由首句中的“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可以确定应先讲精读,再讲泛读。
所以选A。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A.母亲雨是最得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B.“那点儿薄雪好像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徽露出点儿粉色。
C.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D.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答案】:D
【解析】:A选项为比喻,B选项为拟人,C选项为比喻中的暗喻。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1分)
【甲】陈太丘与有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搞归③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
”乃共克⑤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
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告:告假。
④过:拜访。
⑤克:约定。
⑥白:告诉。
⑦馔(zhuàn):饭食。
⑧升堂:登上大厅。
译文:【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在太学求学,和汝南人张劭是好朋友。
张劭字元伯。
两个人一起请假回到家乡。
范式对张劭说:“两年以后应当返回,我将拜访你的父母大人。
”于是一起约定了见面的日期。
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全部向母亲说了,请母亲准备酒食来等候范式。
母亲说:“两
年前分别,约定在千里之外见面,你何必这么认真地相信呢?”张劭说:“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约定。
”母亲说:“如果这样,我应当为你酿酒。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来到,二人一起登上大厅拜见饮酒,尽情欢饮,然后分别。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相委/而去
B.少/游学于太学
C.元芳/入门不顾
D.二人并告/归乡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总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一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D选项应为“二人/并告归乡里”。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
(2分)
(1)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吗”)(2)至其日(到)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还要能区分常见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不”通假字,同“否”是句末语气词“吗”的意思;“至”的意思是到。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
译: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
(2)尔何信之诚也。
译: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9.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这两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1分)在实际生活中你是怎
么做的?(2分)
【答案】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
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二)古诗文积累。
(12分)
10.填补下列各句的空缺处。
(没空1分,工12分)
(1),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
(5),可以为师矣。
(6)学而不思则罔,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三人行,
(9)夜发清溪向三峡,
(10),落花时节又逢君。
(11)强欲登高去,。
(12),一夜征人尽望乡。
【答案】(1)星汉灿烂(2)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4)断肠人在天涯
(5)温故而知新(6)思而不学则殆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8)必有我师焉
(9)思君不见下渝州(10)正是江南好风景
(11)无人送酒来(12)不知何处吹芦管
三.现代文阅读。
(1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9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
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
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
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
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
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答: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我,表现了她对我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愧疚.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12.品味下列句子。
(2分)
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答:“挡”是动作描写,母亲“挡”住,不让我看落叶,是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更绝望,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表现母亲希望我能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
13.分析文中第7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3分)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
文章以菊花为线索,引起对母爱的赞美。
以花照应前文,与前文形成对比,通过热烈活泼的景物描写,突出我的心里从痛苦到坚强的变化。
【解析】本文考察段落的作用题,此题不仅要回答出作用,还需要回答出句子的含义。
1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2分)
答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
【解析】结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去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18题。
(8分)
生命的选择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
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
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
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
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
自然是蔷微①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
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
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
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
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
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
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
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
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
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
(11)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
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5. 这篇文章,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2 分)
【答案】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16.分析文中第 6 段的作用?(2 分)
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答案】第六段在内容上交代了故事的发展走向,孩子们的温馨提醒让“我”知道了楼后也长着花,
设置悬念,吸引了“我的”的注意力,同时也暗示文章“拥有良好的外界条件我们自然可以更加轻松
的成长,但是有时候,我们必须面对挫折,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就要靠自身的努力去争取”的主题;
在结构上,既承接了上文描绘楼前美丽的花装点了生活,为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又为下
文写“我”意外发现开放的单纯而圣洁、高贵的白玉簪作铺垫。
17.从修辞角度分析第 8 段划线的句子。
(2 分)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
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18.第 10 段中说, “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
样可爱。
”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
(2 分)
【答案】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
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写作。
(50 分)
19.请以“
陪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 不少于 600 字;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 审题
(1)文题的中心 1 在于“陪伴”,是一个“陪伴”话题;
(2)文题的中心 2 在于“我”,弄清楚文章的主体描写对象是第一人称; 二、补题思路
1.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
2.古今中外名人轶事:霍金、史铁生、冰心等
3.励志类词组:挫折、苦难、坚强、信念、梦想等
4.抽象类名词:书香、传统文化等
5.生活中特殊存在的动植物:栀子花、青檀树、蒲公英、藏羚羊等,结合本身的特点,挖掘背后性格 品质,在我成长过程中默默陪伴并影响了我。
范文一:挫折陪伴我成长
成长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就要像轮船一样乘风破浪;若成长是一片深远蓝天,我们就要像雄鹰一样搏击云霄;若成长是一座摩天山峦,我们就要像攀登着一样不畏艰难、奋发向上、永不退缩。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
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又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万古旷世,更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应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应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应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回看历史长河,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哪一个不是因战胜挫折才取得巨大成就:居里夫妇十年磨一日的艰辛,才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镭;爱迪生历经一千多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电灯;李时珍经历27年的翻山涉水,才著成东方医学宝典——《本草纲目》。
这些人的成就都是因为他们在不断的挫折中不断的成长,从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最后获得了成功。
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只蚊子,一巴掌就够了;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小雨,一把伞就够了;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颗尘垢,一滴眼泪就足以将它毁灭。
挫折是财富,因为在战胜挫折之后会让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人生。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正因为有了这狂风暴雨的洗礼,雨后的晴空才更加灿烂,更加耀眼,才值得人们去珍惜。
潜龙终将会傲游蓝天,乳虎终将会威震百兽,奇花终将会散发芬芳。
也许我们会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种种不幸,但我们要相信,“长风破浪风有时,直挂云济沦海”的一刻终会来临。
挫折能催化成熟,困难会激越成就。
我们要勇于直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永不畏惧,不断成长,勇往直前。
范文二:感谢有你陪伴我成长
书,是我迷失方向时的向导,指引我找到正确的方向;书,是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谱写一曲华丽的乐章;书,是一处我随时想去就去的地方,带我领略各地的美景。
书是神奇的,只有细细品读,才能饱览它的魅力。
因此,我想说,感谢有你,伴我成长。
艾迪生曾说过:“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没错,书籍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数不尽的财富。
在这些年里,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书籍的魅力。
这些年的风风雨雨都是书陪我度过,我实在是无法想象没有书的日子我将如何度过。
感谢你,陪我度过那些日子。
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的确,书的魅力并非是我们能想象的,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含着人生中的启迪,生活中的启示。
正如西塞罗说的那样“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
”书带来的东西,正是人类所需的东西。
在和书的日子里,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尽情感受书的壮阔;我可以翱翔在书的重霄中,尽情体会书的豪壮;我可以漫步在书的幽林间,尽情品味书的优雅。
在此,我真的为自己感到幸运,能早一步与你结下缘分。
谢谢你的不离不弃。
书,是我唯一的玩伴,因为它是唯一一个对我真心相待的。
虽然它不是人,不能用语言与我交流,但我们的思想可以共鸣。
所以我喜欢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去感受书的情感。
读《鲁滨逊漂流记》,我能见识到鲁滨逊的坚强与乐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能体会到保尔·柯察金的坚韧与顽强;读《格列佛游记》,我能认识到人心的虚伪与虚荣。
所以,书是我最初的老师,亦是我最初的朋友。
在此,还是要说声谢谢了。
感谢有你,陪伴我在人生中旅程。
谢谢你,我最初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