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阳信县教师预测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滨州阳信县教师预测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李某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民办中学任教,他的工资待遇应由()。
A.国家确定并由举办者保障
B.国家确定并保障
C.举办者确定并由国家保障
D.举办者自确定并予以保障
答案::D
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2.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是()
A.黎巴嫩的纪伯伦
B.印度的泰戈尔
C.日本的川端康成
D.日本的紫式部
答案::B
解析::
印度的泰戈尔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
3.小王是刚踏入教师队伍的新教师,他着急的时候说话会变得有些结巴,遭到学生和一些老师的耻笑。
如果你是小王的同事,你会()。
A.这是小王的事情,不笑话他,但也想不到办法来帮助他
B.当老师连话都说不利落,说明小王不适合做老师
C.告诉小王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情况,并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
D.在小王结巴时,告诉小王结巴得厉害,这样可不行
答案::C
解析::
作为同事,首先应该尊重小王,既不能笑话他,也不能视若无睹,最好想些具体的方法来帮助小王克服困难。
4.课堂上学生没写完作业,教师罚学生站一节课。
教师的做法()。
A.正确,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B.正确,教师有权利对学生进行适当惩罚
C.错误,教师应详细了解情况后再罚站
D.错误,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答案::D
解析::
教师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体罚学生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5.学生在教育中应处于()
A.主体地位
B.客体地位
C.权威地位
D.被动地位
答案::A
解析::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
6.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A.综合性取向
B.选拔性取向
C.发展性取向
D.同一性取向
答案::C
解析::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明确的表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评价不
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
7.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飞船是()。
A.“神舟四号”
B.“神舟五号”
C.“风云一号”
D.“嫦娥一号”
答案::B
解析::
“神舟五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杨利伟送入太空。
故选B。
8.“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做到( )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为人师表
答案::B
解析::
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9.《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答案::A
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
10.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11.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2+5+7→144935”“3+5+6→184830”“4+4+9→367236”的规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7+6+4→285224
B.7+6+4→284270
C.7+6+4→422452
D.7+6+4→422824
答案::A
解析::
数字排列方式是?×?+(?+?)×?+?×?
12.(2021年下半年真题)在Word中,不缩进段落的第一行,而缩进其余的行,可实现这一功能的操作是()
A.悬挂缩进
B.首行缩进
C.左缩进
D.右缩进
解析::
悬挂缩进:在这种段落格式中,段落的首行文本不加改变,而除首行以外的文本缩进一定的距离。
首行缩进是将段落的第一行从左向右缩进一定的距离,首行外的各行都保持不变;左缩进是设置整个段落左端距离页面左边界的起始位置;右缩进是设置整个段落左端距离页面右边界的起始位置。
故选A。
13.中国古代有一种被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这种文学样式的名称是(〕
A.诗
B.词
C.曲
D.赋
答案::B
解析::
词
14.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车站送别”的特定情景,抓住传神的细节描写父亲的背影,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富有战斗力的驳论文,语言尖锐犀利,带有讽刺意味
D.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例如“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般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答案::B
解析::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而不是“春秋战国时期”。
15.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 )记载历史的。
A.以历史事件为中心
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
C.以历史人物为中心
D.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
答案::C
解析::
《史记》是纪传体史学著作。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16.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答案::A
解析::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7.一般而言,教育强制措施主要是采用()等行政处分,或由司法机关做出裁判。
A.警告、记过、降级、撤职
B.警告、严重警告、记过、降级
C.警告、记过、降级、停薪留职
D.通报批评、警告、记过、降级
答案::A
解析::
行政处分是由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对其所属人员予以的惩戒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等。
行政处分有时也称纪律处分。
18.殷老师特别喜欢学习,不仅上班的时候积极听老教师的课,而且在业余时间自修研究
生课程,还潜心研究教学法。
她虽然很年轻,但是已经连续三年当选教学能手了。
这体现了殷老师( )
A.有终身学习理念
B.专注自身学习,将来能考研究生
C.关爱学生
D.志存高远,乐于奉献
答案::A
解析::
殷老师喜欢学习,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这说明殷老师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19.下列不属于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是( )。
A.《孽海花》
B.《警世通言》
C.《老残游记》
D.《官场现形记》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学素养
《警世通言》属于冯梦龙的“三言”作品之一。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除了A、C、D之外,还有一部作品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0.下面哪个不是“花中四君子”()
A.兰
B.竹
C.桂
D.菊
答案::C
解析::
“花中四君子”指梅、兰、竹、菊四种植物。
故选C。
21.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完成于元代的是()。
A.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B.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C.韩混《五牛图》
D.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答案::D
解析::
王希孟生活于北宋,顾闳中生活于五代,韩混生活于唐代。
黄公望是元代画家,故选D。
22.未成年人已经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A.进行职业规划
B.提供就业信息
C.提供劳动实习
D.进行职业教育
答案::D
解析::
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2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
A.特级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
答案::D
解析::
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依次是: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和专家阶段。
因此,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专家型教师。
24.1965年,李宗仁先生到山东某地视察时,曾豪情万丈地说:“27年前,我曾在此率军队进行了一场战役,共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重大胜利。
”他所说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临沂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历史常识。
【名师详解】根据时间可知,这场战役应为台儿庄战役。
25.下列所述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虎门销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英国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
D.清廷的腐败无能
答案::D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了解。
【名师详解】促进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迫切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物倾销地,而英国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英国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同时,中国的禁烟运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因此本题选D。
26.我国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
A.专业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由此可以看出,《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是发展基础教育。
因此,答案为D。
27.陈亮上语文课时没有完整地背诵完课文,孙老师随口说了句“笨蛋”,并罚他放学后抄课文20遍才能回家。
陈亮只好利用午休和课外活动时间抄写,直到晚上7点才抄完。
孙老师的行为侵犯和损害了学生的以下哪几项权利?()
①身体健康权②休息权③娱乐权④人格尊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学生权利的了解。
【名师详解】孙老师在课堂说陈亮“笨蛋”,侵害了陈亮的人格尊严;罚抄20遍课文,属于变相的体罚,侵犯了陈亮的身体健康权!陈亮不得不在午休、课外活动和下课时间抄写课文,侵害了他的休息权。
28.( )是提高应用文写作质量和行文效率,以及增强权威性和约束力的重要保证。
A.真实性
B.时限性
C.实用性
D.程式性
答案::D
解析::
程式性是提高应用文写作质量和行文效率,以及增强权威性和约束力的重要保证
2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不包括()
A.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B.禁止拐卖,虐待未成年人
C.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未成年人
D.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教室吸烟
答案::C
解析::
该题选项容易出现混淆,提问的是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不包括是哪选项。
其中A、B均从社会角度出发,排除;剩余两个选项中,C选项,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未成年人,属于家庭保护。
D项,在社会保护方面,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所以答案选择C。
二、材料分析题
30.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据上课老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课改中受益?
解析::
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1.小玲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考虑到他们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以及她马上要转回老家读书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没有必要给她订购新书,于是找来以前用过的旧课本给她用。
发教材时,有几个同学看到她的书是旧书,就问:“新书怎么上面写那么多字?”“就是,这是旧书,她怎么发的是旧书呢?”她也以为是我弄错了,我当时就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她嘟囔了几句,用力地把教材扔进了课桌,我心里有一丝不高兴。
她下课后气冲冲地来到我办公室,当着许多同事的面吼道:“我不需要你的怜悯!”我非常尴尬,一气之下,说了一些“不知好歹”一类的话,她当即哭了,一口咬定我歧视她,哭着离开了办公室。
从教师职业素养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行为,并给出评价。
解析::
材料中教师的出发点本来是关爱学生,想要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用意是好的,但却用错了方法。
(1)教师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中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不能承受同学们异样的眼光。
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素养,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对待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智慧。
(2)材料中教师欠缺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
在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时,尤其是像材料中由于教师的不当行为引起师生冲突时,教师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实际情况,适应各种变化,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运用教育机智来解决问题。
32.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
”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师的美德。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
因此,可以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谈谈你对“师爱”的认识。
解析::
(1)爱是一种基础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心情苦闷。
处在成长中的学生,对爱的需要更迫切、更强烈。
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所以,教师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和教学效果。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教师。
”因此,学生自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他们希望教师能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
如果学生爱的帮助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把上学读书看成快乐,从而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生活,爱就成了春季的雨滋润着学生的成长。
(2)师爱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热爱学生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爱护和鼓励,希望得到教师的爱。
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时,教师的诱导和批评是有效的,甚至
教师一时感情失控而对学生有过火的地方也能得到学生的谅解。
三、写作题
33.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忙写一篇。
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地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
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
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
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
要求: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解析::
用生活丰富教材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以本(教材)为本”的意识十分顽固。
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当“圣经”来使用。
认为“书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讲;写进书本的都是正确的。
”他不会把书本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处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以致在殡葬的时候出现了这场闹剧。
我们现在有些教师也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中,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掰开揉碎,繁讲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认为只要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是“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复杂、开放的系统,因此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
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教材的“法定”性质,只强调“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必须突破教材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应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沦落为教材的奴隶,既要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既要凭借教材又不依赖于教材。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听到朋友的夫人责骂拆表的孩子之后,连连摇头说:“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他亲自到朋友家里把小孩领出来,带到修表店看师傅修表。
陶行知对那位夫人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
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
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
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
”由此看出,只有将“生活”这本教材灵活地运用好。
并将书本知识融汇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观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
教材只是
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就应具备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其实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包括学生的经验、生活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自然和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等。
只要我们留意生活、敏锐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将成为我们教学中信手拈来的课程资源。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为神奇”,使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得到“超水平”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