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1邓稼先 (共41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 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 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 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 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 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 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 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 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 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 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 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zǎi)
元 勋: 宰 割: 筹 划:
(xūn)
立大功的人。元,Βιβλιοθήκη 首的;居首的。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chó u)
想办法,定计划。
(pá ng huá ng)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彷 徨:
仰 慕:
(zhì )
敬仰思慕。
挚 友: 难 堪:
亲密的朋友。挚,诚恳。
①难以忍受。 ②难为情。文中指②。
截然不同: 完全不同。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知人之明: 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 层出不穷: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燕然勒功:
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 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记功而还。
殷
(yān) 殷红
(yīn) 殷切
鲜
(xiān) 鲜红
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古罗布泊)
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各部分基本信息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提 示 2.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3.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探究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 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杨振宁
学习目标
•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体会课文语言平实、 感情真挚的特点。 • 2、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邓稼先的人格 抓住关键语句。 •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杨振宁
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 1938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入校后 改入物理系,1942年毕业。同年入清华大 学研究院,1944年毕业,同年考取留美公 费生,1945年11月到达美国。 1948年毕业,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xiǎn) 鲜为人知
阅读测试(抢答题):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奥本海默)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 是什么? (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
国籍 (异) 职务 (同) 功劳 (同) 学术水平(同) 文化背景(异) 性格为人(异) 奥本海默 邓稼先 美国 中国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相当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最不引人注意 锋芒毕露 忠厚平实 善于辞令 真诚坦白 复杂的人 “纯”、朴实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 人非常感动。可,值得。 (xiǎn) 鲜为人知: 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锋芒毕露: 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
爱显露自己的才能。毕,全,完全。 (rú) 妇孺皆知: 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语出诸葛亮《出师表》。小心谨慎, ( jū cuì 过度劳累) 贡献除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阅读第二部分: 1. 这一部分叙写邓稼先一生的简历,那 些写的较详?那些写得很简?这种详略 分明的叙写突出了邓稼先哪两点?
略写生平、学历,详写贡献。 突出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的地位。
3.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怎样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末句邓稼先巨大贡献的具体阐述。
阅读第三部分: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
图后排为邓稼先及夫人许鹿希。 前排左一为邓稼先的夫人及两个孩 子,中间为邓稼先的二姐,右一为 邓稼先的大姐及两个孩子。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 •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 •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 •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 •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
邓稼先与杨振宁 在美国留学时
杨振宁到医院看望病 中的邓嫁先(左)。 1986年摄于北京。
邓稼先,安徽省怀宁县人,
1924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 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 学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 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 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 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 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中共 第12届中央委员。1986年逝世。
日军屠杀大连、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 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 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 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 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 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第一部分先举出百年前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 仅 1898 年发生的一些历史,再写“今天,一 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样写, 突出下文哪一个句子的意思?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 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