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临床疗效观

丰琳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在乙肝母婴传播途径阻断中的
作用效果。

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住院
分娩的200例HBsAg阳性孕妇及脐血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的肝功能均正常。

按照平均随机抽样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为100例孕妇。

对照组的新
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100IU;干预组的孕妇在孕周为28、32和36周时,分别注射200IU的免疫球蛋白各1次,其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处理与对照组相同。

所有病例均进行成功随访,观察接种后12个月两组新生儿乙肝五项检查情况。

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12个月新生儿HBsAg和HBsAb阳
性率分别为1%、94%和6%、75%,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新生儿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接种对乙肝母婴阻断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分娩前进行免疫球蛋白产前干预具有良好的免疫阻断作用,降低了新生儿感染乙肝的概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hepatitis B vaccine combined with immunoglobulin blocking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maternal and child. Methods Select from January 2010 to Nov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for prenatal care , hospital delivery of 200 HBsAg-positive pregnant women and umbilical cord blood were Studies . ALL pregnant women were normal liver function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sampling average averag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intervention groups, each of 10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Control group of newborns
within 24 hours after birth dose of hepatitis B vaccine combined immunoglobulin 100IU;intervention group of pregnant women in gestational age was 28, 32 and 36 weeks, were injected immunoglobulin 200IU of all time, their newborns after birth the same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ll cases were successful follow-up , 12 months, three groups of neonatal hepatitis B five checks observed after vaccination.Results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12 months newborns of HBsAg and HBsAb positive rate of 1%, 94%and 6%, 7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Hepatitis B vaccine and immunoglobulin combined effect of vaccination of hepatitis B in the interruption of hepatitis B transmission from mother to child significantly , with good the immune blocking effect , reducing the chance of newborns infected with hepatitis B , safe and effectiv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4(000)016
【总页数】2页(P77-78)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母婴阻断;临床疗效
【作者】丰琳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湖北黄冈4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病毒型乙型肝炎(乙肝)是指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1]。

乙型肝炎具有病程迁延漫长,如不
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就会转变为慢性肝炎,继续发展很可能转变为肝硬化,甚至发展到原发性肝癌[2]。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血液进行传播,比如
不洁注射史、母婴传播、性传播以及皮肤黏膜破损传播(扎耳洞、纹身等)等,但其不经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传播[3]。

目前母婴垂
直传播方式作为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的传播方式,严重威胁新出生人口的生命质量,增加我国慢性乙肝的患患者数,以及以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情况,因此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意义重大,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案进行阻断[4,5],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在乙肝
母婴传播途径阻断中的作用,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住院分娩的200例HBsAg阳性的孕妇及脐血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厌油、头晕、乏力、面色发黄、肝区不适等临床表现和体征,联合辅助检查所有孕妇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均符合符合修订版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6],①适龄期孕妇;②合并乙肝三系统阳性,包括HBeAg
阳性及阴性;③肝功能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④均排除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感染、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重要脏器心、肾等的器质性病变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按照平均随机抽样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为100例孕妇。


中干预组的孕妇年龄为21~41岁,平均为(28.2±1.8)岁;初产妇有32例,经
产妇有28例;对照组的孕妇年龄为23~43岁,平均为(28.7±2.2)岁;初产妇有31例,经产妇有29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如年龄、临床表现以及生产次数
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新生儿按照常规在出生后24 h内、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联
合免疫球蛋白100IU各1次;干预组的孕妇在分娩前孕周分别为28、32和36周时,分别肌内注射200IU的免疫球蛋白各1次,其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处理与对照
组相同。

所有病例均完成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门诊电话随诊,通知家长带孩子带医院采血,观察接种后12个月三组婴幼儿的乙肝五项情况。

检测方法: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研究所用试剂来自上海科华有限公司;所用仪器为雷杜酶标仪。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随访12个月的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12个月新生儿HBsAg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1%、94%和6%、75%,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的年龄是最后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期感染HBV中,分别有90%和 25%~30%发展为慢性感染,而5
岁以后感染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说明新生儿的免疫接种最好是在出生后24 h内进行免疫注射[7,8]。

研究发现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很容易变成慢性乙型肝炎。

同时其自然史一般可以分为4个时期[9]: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
活动复制期以及再活动期。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研究报道[10],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口曾感染过HBV,大约100万人死于由HBV感染引起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等疾病。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其中有症状,需要进行
系统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大约是2000多万人。

乙型肝炎是一种血液传染性疾病,但对于血液制品现在已经严禁非法买卖,医疗器械尤其是注射用的器械已经换成严格消毒杀菌的一次性物品了,经血传播的途径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社会文明的发展也阻断了性传播途径,因此,现代社会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

对于母婴的阻断途径一般有妊娠前阻断和妊娠期阻断和出生后阻断。

妊娠前阻断一般采用免疫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急性肝炎患者至少应在肝炎痊愈后半年,最好2年后怀孕;人生气的阻断又分为妊娠早期阻断,拉米夫定可通过胎盘不主张在此时应用;妊娠中期阻断,可用拉米夫定;妊娠晚期阻断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出生后阻断是
今早对新生儿肌内注射HBIG,或者应用乙肝疫苗接种,最好是在12 h内进行接种,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故本研究应用乙肝疫苗
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结果表明联合接种对乙肝母婴阻断中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有效的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的概率,尤其对母亲为小三阳的新生儿阻断效果更加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献】
[1] 王建设,朱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单独及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的长期随访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1,7(2):96-99.
[2] 崔化彦,赵春梅,沈祥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J].中华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6): 545-548.
[3] 王清图,马振芝,修霞,郭永,等.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途径[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3):127-128..
[4] 任晓玲,樊小春.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分娩前后免疫预防对新生儿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
志,2012,34(12):1299-1300.
[5] 李云华,高福泉,杨鲁华,等.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不同接种方法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
的研究[J].临床肝胆杂志,2002,18(1):59-60.
[6] 何海英,刘利军,崔丽娥,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联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
报,2009,25(4):42-43.
[7] 王亦露.165例母乳喂养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相关性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5):415-416.
[8] 陈建琳,张秋明,刘耀珍,等.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1):2651-2653.
[9] 李正聪.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
师,2012,14(35):123-124.
[10] 王谢桐,于恩燕.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母婴传播与阻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0,26(4):244-2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