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方法
发表时间:2009-03-18T17:14:41.857Z 来源:《中华现代教育》2009年第1、2期合刊供稿作者:张瑞花张素芳[导读] 如何教好英语阅读课是很多教师颇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摘要】如何教好英语阅读课是很多教师颇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本文从分析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入手,以英语阅读的认知模式、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提出了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阅读;问题;认知模式;教学要求;建议Abstract: Many English teachers including the writer hav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iversal problems existing in English reading course and proposes several pieces of advice in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well accord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Cognition Model Theory and teaching aims of English reading course. Key words: English reading; problems; Cognition Model Theory; teaching aims; advice 长期以来,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科目之一。
阅读是学生们获取各类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中学英语教学乃至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中,阅读课所占课时多,其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然而,投入如此之多的时间和精力之后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事实上,就笔者在大学中的学习感受以及在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我们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处,有些教师甚至不愿意教授英语阅读课。
下面将分析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1.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1.1学生被动阅读,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学习语言点,忽视培养其阅读能力根据笔者的观察,在传统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把握阅读文本,学生只是被动或被迫地接受教师的理解,并不能进行真正的阅读训练。
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点的讲解,如讲解单词、短语和句法,阅读课变成了语法分析课或单词讲解课,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遇到生词的时候,教师主要以讲解为主,忽视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技巧,略读和跳读、预测等其他必要的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也是语篇分析能力,包括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段落的过渡、衔接、文章结构、写作风格等等,这些常常被教师忽视。
长期下去,阅读课就变成单纯的单词短语的堆砌;而在错误的指导下,学生习惯分析语言的细枝末节,就不重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分析、归纳、理解能力得不到提高。
1.2采取精读的方式来教授阅读,达不到其真正学习目的很多大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上无精打采,或打瞌睡或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
学生们并未意识到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同时也是为了获取信息,可见教授阅读不应只是为了教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通过阅读,学生也可以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
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课普遍采取精读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句子和词组,过于重视知识点的掌握,脱离了真实生活中阅读的功能,以致误导了学生对阅读目的的认识。
1.3 教师忽视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多年的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通常只讲解课文,所以学生的课内阅读时间是很有限的。
然而课下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支配,在没有教师给予课外阅读指导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只是随意或无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通常无法正确把握阅读材料的难易度、可读性,这种阅读是比较盲目的,不能达到很好地提高阅读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效果。
2.认知模式
一般说来,英语阅读一般有三种认知模式。
2.1自上而下模式它强调读者认知能力与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
读者的注意力并非局限于辨识单词或由辨识单词过渡到理解文章的全面信息,读者更需要利用已经拥有的背景知识或先验图式对所读的文章进行不断地预测、肯定、修改与删除,即整个阅读过程受阅读者对文章思考的支配。
预测能力以及拥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是这一阅读模式的关键因素。
2.2自下而上模式有的专家认为阅读过程是一种由简入繁的直线型信息处理过程。
阅读时,读者首先通过感官系统对字母、字母特征、单词拼写等做出反应,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对词义、词组、句子直至整个语篇的理解。
同时注意力的集中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由于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注意力有限,因此只有对低层次信息如单词、简单词组辨认等达到类似自动的程度,读者才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对语义、语篇的理解上。
这即是自下而上模式,阅读的关键在于单词辨认与注意力的集中。
这种阅读过程是一种信息驱动的、受文章支配的过程。
它有助于阅读者辨别新的信息。
2.3 交叉模式
专家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思维不可能单纯地停留在辨识单词或利用背景知识上,成功的阅读应当是读者有效地从各种相关的渠道中去获得信息的综合过程。
交叉模式是前两种阅读模式的综合体,即阅读不仅需要扎实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一定的逻辑分析、理解能力。
3.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要求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有两种,其中一般要求是: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较高要求是: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词;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可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如何改进英语阅读授课方法通过以上对英语阅读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根系及根源研究,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认知模式和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采用以下五方面来改进对英语阅读的教学。
4.1 引进语篇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国外新的阅读教学理论的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方法(诸如功能意念法、交际教学法)先后传入我国,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语篇教学法在我国应运而生。
语篇教学法属于功能意念教学的范畴,它的指导理论是语言学中语义宏观结构和语用宏观结构理论。
根据语义宏观结构理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主体思想和中心主题,然后讲解和分析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及其用法。
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注意力主要在“篇”而不在“句”,在文章的“意”而不在文章的语法点。
语篇分析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如语法、词汇的衔接手段分析),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训练,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
通过阅读和其他有关教学活动,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如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把握语篇的整体思想)。
采用语篇教学法可使学生摆脱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改变以往在课堂上只听不问,只记不说的习惯,使他们从词汇和句子中走出来,转为根据文章体裁、课文信息来分析、判断、综合语篇大意,达到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之目的。
进行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表层理解即文字表面传达的信息,深层理解即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搞清楚表面文字的内在含义及作者的目的、意图等。
用语篇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章,能够让学生从表层理解上升到深层理解。
笔者在课堂上发现有些英语文章学生读后反应每个单词都认识,语法也不难,但就是“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抓不住文章的脉络。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结构。
一个段落经常以主题句,即表达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作为开头,而随后的句子则是从各方面发展这一中心思想。
语篇分为叙述总结构、论证总结构和试验总结构几种语篇模式,课文中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体裁,而这些文章中,基本上由主题段、描写或解说段、过渡段和结论段构成。
这些文章所具有的特征,都可以为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所利用。
无疑,通过篇章结构的分析加强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4.2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重视灌输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思想的载体,不同语言负载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会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一些困惑。
对阅读文本的背景知识认识得越多,读者理解文本的能力就越强,阅读速度也就越快,因为不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文本,读者利用已经拥有的背景知识对所读的文章进行不断地预测、肯定、修改与删除,从整体上就能把握文章。
英语阅读的困难不仅仅是陌生的单词、短语和句法,还有对文本背景知识的欠缺。
因此,教师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以便学生日后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和交流。
4.3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英语课程每周只有几个小时,课内的阅读很有限,完全靠课内阅读不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大部分学生有兴趣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该给予有效指导,帮助学生选取有效的阅读材料。
4.4 训练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略读、跳读、预测等都属于阅读技能,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并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应当鼓励学生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5.结语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网络的扩张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加强,人们将阅读比以往更多的材料;而面对愈来愈紧张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们的英语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作为学习英语四大技能之一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日益重要。
而且,就目前的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的发展趋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察也不再单一。
因此,教师与学生应当认清阅读的本质,改进以往传统阅读教学中的不足,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们提供获取先进知识和信息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Francoise Grellet;冯晓媛.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韩海霞.浅析英语教学中语言环境的培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
[3]何智应、巧雅.语篇分析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运用[J].文教论坛,2007,(6).
[4]金惠玲.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之浅见[J].林区教学,2007.2.
[5]刘海燕.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优化改革之浅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3.
[6]刘礼进.英汉篇章结构模式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9(4).
[7]娄兆麟.谈语言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8]罗燕子.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1).
[9]王珍.英语语境与交际能力的培养[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10]杨大亮. 基础阶段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之我见[J]. 中华现代教育,2007.10.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作者简介:张素芳,女,硕士,工作单位上海电力学院。
张瑞花,女,学士,工作单位山东省昌邑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