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第三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视及应用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镜头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镜头成像原理相同()
A.显微镜物镜B.显微镜目镜C.望远镜物镜D.望远镜目镜
2.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在模拟“老花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近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老花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老花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蜡烛()
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4.李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李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李老师是近视眼
C.李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李老师眼睛的晶状体太厚
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虚像
B.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D.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
A.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光屏方向移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蜡烛方向移
7.如图所示,是一副眼镜放到物理书上一定距离时观察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A.凸面镜B.凹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
8.疫情期间随着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图所示的这个小东西,迅速蹿红寻常百姓家,这是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
通过它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上教师直播课的画面,下面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
B.通过透镜看到的画面是放大的虛像
C.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
D.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
9.小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20cm
B.当蜡烛向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C.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会变短,蜡烛在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
D.当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
1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漫反射现象中光路是不可逆的
B.同一个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C.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可能大于入射角
D.凸透镜能成正立的实像
11.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20cm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12.如图所示,通过画光路图可确定蜡烛所成的像。
下列器材的成像原理与这个光路图相当的是()
A.放大镜B.电影放映机C.照相机D.投影仪
13.如图,该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折射到点()
A.左侧f 处B.左侧 2f 处C.右侧f 处D.右侧 2f 处
14.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
B.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玻片亮度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室里的凸透镜有焦距分别为2cm、10cm和30cm的三种,为了便于根据现有的器材完成全部实验,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最合适的是(填答案序号)______;
A.2cm
B.10cm
C.30cm
D.都可以
(2)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还应调整烛焰的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
(3)器材处于如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将老花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此时使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4)如图乙所示,当蜡烛移动到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
时,通过透镜向烛焰方向观察能看到烛焰的虚像,把B点的蜡烛向其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可以看到虚像变大;
(5)实验中,当小红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下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______;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D.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6) 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不在正中间,为了便于观察,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下列最合理的调整是______。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一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
C.只需将蜡烛向下移动一些
D.以上三种方法均可
16.小亮手中有三个直径相同、厚度不同的凸透镜A、B、C,分别由玻璃、塑料制成,小亮用正确的方法分别测出了它们的焦距,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凸透镜的材料和______有关,其中会聚能力最强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如果把A、B两个透镜并排放在一起,这一组合体的焦距会变得更小,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
凸透镜A B C
材料玻璃玻璃塑料
形状
焦距10cm5cm7cm
17.图是拉姆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______透镜,该镜片对光有______作用。
(选填∶“会聚”或“发散”)
18.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
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如右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 应该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
19.一圆柱形敞口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如图甲所示)用激光笔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这束激光在水面发生偏折,折射角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保持激光笔不动,逐渐向杯中加水,则光斑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若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容器内,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然后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凸透镜之间(如图乙所示),为使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仍是一束平行光,则光源的位置应_______(选填“适当升高”、“适当降低”、“不动”)。
20.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三、解答题
21.补充完整图中的光路图。
22.请补充完成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
23.图示为凹透镜,O为光心,F为焦点,作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4.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A
5.D
6.C
7.C
8.D
9.C
10.C
11.B
12.C
13.D
14.C
二、填空题
15.B同一高度上照相机靠近左DB
16.形状B显微镜
17.近视凹发散
18.折射能左凸
19.小于左适当降低
20.凸照相机远离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A
【分析】
(1)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B.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故A正确,B错误;
CD.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似,故CD错误;
故选A。
【点晴】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二者物镜和目镜成像的本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B
解析:B
A.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漫反射也是反射的一种,所以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A
老花镜镜片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戴”上老花镜时,所成的像靠前了,当取下眼镜时,像恢复原状,会向后移动,要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就需要减小像距,所以要增大物距,所以应将蜡烛远离透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解析:A
B.李老师要戴眼镜才能批改作业,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学生的容貌,说明李老师不能看清近处物体,但能看清远处物体,是远视眼,故B错误;
A.远视眼需佩戴远视镜,远视镜镜片是凸透镜,故A正确;
C.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故C错误;
D.远视眼的成因是: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故D错误。
故选A。
5.D
ABC.由图可知,蜡烛在30cm~40cm刻度之间,凸透镜在90cm刻度处,而焦距为
10cm,可知物距小于两倍焦距且大于一倍焦距,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C 错误;
D.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能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C
AB.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故AB不符合题意;
CD.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性质,使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光屏上会再次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C
由图可知,眼镜放到物理书上一定距离时观察到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则该镜片是凹透镜。
故选C。
8.D
解析:D
AB.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能使手机上的图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放大镜的原理,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解析:C
A.由图可知物距
35cm>2f
像距
f<20cm<2f
故有
10cm<f<17.5cm
故A错误;
B.当蜡烛向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B错误;
C.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向上移动,故C正确;
D.当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10.C
解析:C
A.发生漫反射时,光路仍然是可逆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的大小取决于物的大小,而不取决于物体离镜子的远近。
同一个人离平面镜越远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故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B
由题意知,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因此是实像。
又因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20cm的光屏上得到像,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当物距大于像距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12.C
解析:C
由图示知,凸透镜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这个成像原理相同的器材是照相机,而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映机和投影仪都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C。
13.D
解析:D
由图可知发光点在两倍焦距处即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两倍焦距,所以该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折射到右侧两倍焦距处。
故选D。
14.C
解析:C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故 A选项错误;
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选项错误;
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选项正确;
D.由于是面镜,反光镜利用光的反射提高载玻片亮度,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5.B同一高度上照相机靠近左DB
解析:B同一高度上照相机靠近左D B
(1)[1]当凸透镜焦距为2cm时,由于焦距太小,实验效果不明显,当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 时,光具座的长度太短,无法满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的长度,故选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2)[2]为了使物体的像呈在光屏中央,就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3][4]由图甲可知,此时u>2f,其应用是照相机;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使像呈在光屏的前面,为使像呈在光屏上,故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4)[5]当u<f,凸透镜成虚像,此时当物体远离物体时,成的虚像变大,所以想要看到的虚像变大,可以将蜡烛左移。
(5)[6]如下图所示,蜡烛上的某一点发出无数条光线(只画出了四条)经过凸透镜后成像在光屏上,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蜡烛发出的光线1、2给挡住了,但仍有光线3、4通过凸透镜的下半部分而照在光屏上成像。
只不过是通过的光线减少,图象的亮度变暗,如下图所示:
故选D。
(6)[7]蜡烛在燃烧中不断变短,烛焰向下移动,则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或者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或将蜡烛上移,或者将凸透镜和光屏都向下移动一些(即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故选B。
16.形状B显微镜
解析:形状B显微镜
[1]A、B凸透镜对比发现,材料相同时,形状不同,焦距不同;A、C凸透镜对比发现,形状相同时,材料不同,焦距不同。
[2]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故A、B、C三个凸透镜会聚能力最强的是B凸透镜。
[3]把A、B两个透镜并排放在一起,这一组合体的焦距会变得更小,图像可被放大的倍数更大,所以这一原理可以应用于显微镜。
17.近视凹发散
解析:近视凹发散
[1][2][3]图中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因为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
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18.折射能左凸
解析:折射能左凸
[1]人能看到水面以下的物体,使光的折射现象,人眼看到的是位置偏高的虚像。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3]右图中像呈现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远视眼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所以物点A 应该向左移动远离眼睛。
[4]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应该佩戴凸透镜矫正。
19.小于左适当降低
解析:小于左适当降低
[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空气中的角大,故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当像其中加入水后,折射点左偏,偏折程度不变,故光斑向左偏。
[3]如图下图所示
若没有水的时候,光线从光源发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发出的是一束平行光。
有了水后,会发生光的折射,此时折射光线不变,才能发出一束平行光,根据折射规律,空气中的角大,故向内偏折,故光源的高度适度降低即可实现经凸透镜射出的光线是平行光线。
20.凸照相机远离
解析:凸照相机远离
[1][2]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图中汽车的像逐渐减小,说明汽车远离摄像机镜头,像距减小。
三、解答题
21.
对于凸透镜,平行主光轴的折射光线必过焦点,故用实线连接焦点和折射点即可,并标上向下的箭头;过焦点的折射光线必然平行主光轴,故过折射点做一条平行主光轴的直线,并标上箭头即可,如下图所示:。
22.
根据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3.
【分析】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由图可以知道,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
24.
左边图中发散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变得平行,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为凸透镜;右边图中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偏离主光轴,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
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