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番禺期中) 《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子孙,诸侯有国处其子孙,大夫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一“制度”指的是()
A . 郡县制
B . 禅让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分封制
2. (2分)(2020·杨浦模拟)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下列史书与之相符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 (2020高一下·宝鸡月考) 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商业都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汉代都市形成“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繁荣景象
B . 汉代时期的“五都”是指洛阳、邯郸、临淄、郢、成都
C . 唐代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D . 名镇汉口在清代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4. (2分) (2020高二下·沧县月考) 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 其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B .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
C . 明代形成的土司制度发展到清代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
D . 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的结果
5. (2分)(2016·湖南模拟) 下表为国民政府对二十二个省农村情况的数据统计。

这组数据反映出()
A . 平均地权得到一定实施
B . 土地兼并现象明显
C . 中共土地政策冲击农村
D . 小农经济稳固如山
6. (2分) (2019高一下·定远月考)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对于这一时期的“产业革命”描述正确的是()
A . 因官僚资本的出现很快结束
B . 速度和规模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C . 面粉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D . 形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7. (2分) (2019高一上·厦门月考)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晋冀豫三省同时报捷。

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文中“我军”的番号应是国民革命军()
A . 第三十三集团军
B . 新编第四军
C . 第十八集团军
D . 第十九路军
8. (2分) (2019高一下·舒城月考)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宜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这一宜言应发表于()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十年对峙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9. (2分) (2020高二下·宣化月考) 如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的影片剧照。

该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援前线。

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

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挺进大别山
10. (2分) (2020高二下·宣化月考)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来,经历了四次修正。

其中某一个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据此所知,此修正案应为()
A . 1988年宪法修正案
B . 1993年宪法修正案
C . 1999年宪法修正案
D . 2004年宪法修正案
11. (2分) (2017高一上·西安期中)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 . 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B . 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
C . 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
D . 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
12. (2分) (2016高三上·洛阳期中) 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

这表明()
A .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 . 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 . 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 . 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13. (2分) (2020高二上·明光开学考) 历史学家钱乘旦曾写道:“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
族国家。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这里修补的“两个方向”具体指()
A . 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西欧国家建立共同体
B .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 推行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推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政策和西欧国家一体化
14. (2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1957年,煤钢共同体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前タ,美国总统艾森豪成尔宣称:“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他甚至还表示: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欧洲合众国的诞生。

这表明()
A . 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剧变
B . 西欧国家通过《罗马条约》实现了政治联盟
C . 美国视联合的西欧为对抗苏联的战略基点
D . 欧洲经済一体化有利于美国经济霸权的现固
15. (2分) (2020高三上·邯郸月考)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洪堡提出“完全的人”的教育理念,主张对人进行完全的人的教育,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提倡教育、教学的自由。

这一主张()
A . 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
B . 说明德国成为科教中心
C . 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
D . 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25分)
16. (5分) (2020高二下·丽水期末) 回顾历史,启迪今天,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市建甚盛,列市如栉,酒炉楼阁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多少,一日可尽。


﹣﹣宋•范成大《吴船录》
材料二: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

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的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材料三:此时,刚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民,又迎来了世界科技革命的新浪潮。

面临着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再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在这个关键时期,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加速中华民族的大发展,使中国尽快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是邓小平费尽心力考虑的大问题。

1978年3月,他在全国科学大会开
幕式上指出:“认识落后,才能去改变落后。

学习先进,才有可能赶超先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学者论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判断“南市”的类型,并概括宋代“市”的发展情况。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试着选择一种观点进行阐述:
①17、18世纪中国“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

请以“海禁”政策的影响为例加以说明。

②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将中国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请以明清时期经济、思想领域出现的新状况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为“抓住机遇”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及做出该决策的会议。

根据材料三,简析做出这一决策的现实原因。

17. (10分) (2017高三上·中山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

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

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

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

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

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

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

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

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

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

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

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

18. (10分) (2018高一下·新疆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

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张澜在政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及的法律分别有何特点?试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

(2)据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反映了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三、论述题 (共1题;共5分)
19. (5分)(2018·苏州模拟)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

在近现代史上,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认识,一直是其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并推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这对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前途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啊!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
材料二:“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基本上扫除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三:(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历史决议》对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了发展社会生产,不仅仅要大力发展和提高生产力,还包括要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及其历史意义。

(2)材料二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决议内容?决议中提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分别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有关“主要矛盾”的表述对当时党的政策有何指导意义?为了“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党和政府在十一届六中全会前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上述材料可以反映出党的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25分)
16-1、
16-2、
16-3、
17-1、
17-2、
17-3、
18-1、
18-2、
18-3、
三、论述题 (共1题;共5分)
19-1、
19-2、
19-3、
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