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钩的制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新型提供一种粘钩,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解决了现有粘钩使用寿命短、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所述粘钩包括:固定板、位于固定板正面的上下设置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位于固定板正面的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位于固定板背面的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第二粘胶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粘胶层的厚度;第一粘胶层位于第一挂钩的背面,第二粘胶层位于第二挂钩的背面;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与固定板连接。
本技术新型应用于挂设物品。
技术要求
1.一种粘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位于固定板正面的上下设置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位于固定板正面的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位于固定板背面的第一粘胶层
和第二粘胶层,第二粘胶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粘胶层的厚度;第一粘胶层位于第一挂钩的
背面,第二粘胶层位于第二挂钩的背面;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与固定板连接,
第一挂钩的端部挂设于第一密闭空腔内,第二挂钩的端部挂设于第二密闭空腔内;第一
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内放置有磁铁;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为铁磁性物质;第一挂钩
和第二挂钩对称设置于固定板的水平轴线;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也对称设置于
固定板的水平轴线,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为弧形空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钩,其特征在于,第二粘胶层包括多层粘胶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钩,其特征在于,第二粘胶层中粘胶层的层数为3~6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钩,其特征在于,第一粘胶层包括多层粘胶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钩,其特征在于,第一粘胶层中粘胶层的层数为1~4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钩,其特征在于,固定板的材料为柔性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钩,其特征在于,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材料为铁或镍或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钩,其特征在于,第二粘胶层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钩,其特征在于,支撑脚的数量为2~3个。
技术说明书
一种粘钩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钩。
背景技术
粘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需要,人们对粘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市场上的粘钩大多是通过螺钉或粘胶固定在墙上,位置相对固定,若粘钩是粘胶固定在墙上,一旦掉落,就无法使用,使用寿命短,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技术新型提供一种粘钩,用于解决现有粘钩使用寿命短、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粘钩,包括:固定板、位于固定板正面的上下设置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位于固定板正面的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位于固定板背面的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第二粘胶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粘胶层的厚度;第一粘胶层位于第一挂钩的背面,第二粘胶层位于第二挂钩的背面;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与固定板连接,第一挂钩的端部挂设于第一密闭空腔内,第二挂钩的端部挂设于第二密闭空腔内;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内放置有磁铁;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为铁磁性物质;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对称设置于固定板的水平轴线;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也对称设置于固定板的水平轴线,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二密闭空腔为弧形空腔。
第二粘胶层包括多层粘胶层。
第二粘胶层中粘胶层的层数为3~6层。
第一粘胶层包括多层粘胶层。
第一粘胶层中粘胶层的层数为1~4层。
固定板的材料为柔性材料。
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材料为铁或镍或钴。
第二粘胶层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脚。
支撑脚的数量为2~3个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新型选用对称设置的双挂钩结构以及两处粘胶层的设置,使得粘钩在一处粘胶层使用完后,可使用另一处粘胶层进行粘结,而且当两处粘胶层使用完后,还可以将粘钩挂在任意一处,继续使用,延长了粘钩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而且由于在密闭空腔内设置有磁铁,不仅使得挂钩的固定性更好,不会脱落,还可以将粘钩吸附在铁磁性物质上适用,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新型粘钩的侧视图;
图2是本技术新型粘钩的主视图;
图3是本技术新型粘钩的粘胶层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说明:1—固定板;2—第一挂钩;3—第二挂钩;4—第一密闭空腔;5—第二密闭空腔;6—第一粘胶层;7—第二粘胶层;71—粘胶层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技术新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新型具体实现。
图1是本技术新型粘钩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粘钩包括固定板1、位于固定板1正面的第一挂钩2和第二挂钩3、位于固定板1正面的第一密闭空腔4和第二密闭空腔5,位于固定板1背面的第一粘胶层6和第二粘胶层7,第二粘胶层7的厚度大于第一粘胶层6的厚度;第一粘胶层6位于第一挂钩2的背面,第二粘胶层7位于第二挂钩3的背面;第一密闭空腔4和第二密闭空腔5与固定板1连接。
图2是本技术新型粘钩的主视图,如图2所示,第一挂钩2的端部挂设于第一密闭空腔4内,第二挂钩3的端部挂设于第二密闭空腔5内;第一密闭空腔4和第二密闭空腔5内放置有磁铁;第一挂钩2和第二挂钩3为铁磁性物质;第一挂钩2和第二挂钩3对称设置于固定板1的水平轴线;第一密闭空腔4和第二密闭空腔5也对称设置于固定板1的水平轴线,当粘钩竖直粘贴时,第一挂钩2向下,如图1~图2所示。
第一密闭空腔4和第二密闭空腔5为弧形空腔。
本技术新型选用对称设置的双挂钩结构以及两处粘胶层的设置,使得粘钩在一处粘胶层使用完后,可使用另一处粘胶层进行粘结,而且当两处粘胶层使用完后,还可以将粘钩挂在任意一处,继续使用,延长了粘钩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而且由于在密闭空腔内设置有磁铁,不仅使得挂钩的固定性更好,不会脱落,还可以将粘钩吸附在铁磁性物质上适用,适用范围更广。
可选地,第二胶粘层7包括多层粘胶层,第二粘胶层7中粘胶层的层数为3~6层。
可选地,第一粘胶层6包括多层粘胶层,第一粘胶层6中粘胶层的层数为1~4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层粘胶层必然还包括对应的剥离膜,即多层粘胶层实际上由多个粘胶层、位于相邻两层粘胶之间的两面都不粘的剥离膜、以及位于最后一层粘胶外侧的一面不粘的剥离膜形成的复合结构。
图3为第一粘胶层6和第二粘胶层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粘胶层7的厚度大于第一粘胶层6的厚度,第二粘胶层7包括多层粘胶层以及粘胶层底板71,粘胶层底板71的厚度与第一粘胶层6的厚度相同,当第二粘胶层7的一层粘胶层脱落后,继续使用下一粘胶层,直至粘胶层使用完成,第二粘胶层7中粘胶层的层数为3~6层,图3中示例为4层,粘胶层使用完成后,将粘胶层底板71揭下,继续使用第一粘胶层6中的粘胶层,第一粘胶层6中粘胶层的层数为1~3层。
当第一粘胶层6中的粘胶层全部使用脱落后,粘钩上的第一挂构2和第二挂钩3可将一端挂钩悬挂于任意处,另一端继续使用,延长了粘钩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优选地,粘钩的固定板1的材料为柔性材料,可以将粘钩粘贴在不平整的附着物上,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可选地,第一挂钩2和第二挂钩3的材料为铁或镍或钴。
一方面粘钩通过第一密闭空腔4和第二密闭空腔5中的磁铁的吸附,可避免第一挂钩2和第二挂钩3的脱落,另一方面,当粘钩粘附与铁器上时,可将粘钩固定的更牢固,不易脱落,再一方面,还可以将粘钩固定于表面较为粗糙的铁器上,使粘钩的适用范围更广。
优选地,第二粘胶层7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脚(未在图中示出),支撑脚的数量为2~3个,支撑脚位于固定板下方,其高度略低于双面胶,从而可以使得粘钩上挂重物时,支撑脚可以对固定板底部进行支撑,防止固定板顶部的粘胶上受到过大的作用力,保证了粘钩的粘贴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新型。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