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村湖州南浔|荻港古村,古曾自比苏杭,今仍美如天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村湖州南浔|荻港古村,古曾自比苏杭,今仍美如天堂
浙江湖州,南浔区,荻港古村。

这个位于南浔和孚镇的村落,是是杭嘉湖平原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历史上因河港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自古有“苕溪渔隐”之称。

从残照烟柳的演教寺到清朝嘉庆皇帝御书“玉清赞化”的道教胜地,从临河而建、逶迤连绵的靠街走廊到积川书塾,这个古村落,无不洋溢着清灵剔透的人文气息。

“自是春寒花信迟,梅花千树雪参差。

回廊绕遍阑千曲,却好朦胧月上时。

”这是晚清著名画家费丹旭阳春三月游荻港南苕胜境时赋的赞美诗。

南苕胜境始建于元朝,成于“乾嘉盛世”。

当年不仅有亭台楼阁、水池津梁,还有积川书塾、云怡坛等建筑群。

积川书塾在清朝两百多年间培养出了2位状元、50多位进士、200多名太学生、贡生、举人,名噪一时。

云怡坛是道教设坛所在地,嘉庆五年,嘉庆皇帝御书“玉清赞化”和御封“警化孚佑帝君吕纯阳祖师祠”。

据清同治《湖州府志——祀典》记载,其吕祖庙为地方官每年应祭祀的庙宇,可见昔日香火之旺盛。

曾有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荻港”,这个看似被冷落的古村庄,入村的道路并不宽敞,窄窄的青石板路在低矮的青堂瓦舍间穿过:小桥、流水、人家,一切都如古村应有的样子;院落门楣的对联:民和、家兴、业旺,彰显着平淡的年岁。

走得深了,便碰到几处简单开阔的园子,这里没有周边古镇的繁华喧嚣,多了质朴的依依乡情。

村中的居民看上去平和知足,待人和蔼可亲。

相比南浔,荻港村里不卖门票,没有指路牌,没有导游,也没有游人,完全是个世外桃源,村民活得有滋有味,悠哉悠哉。

而随处路旁可见的古迹名胜,无不传续着荻港古风遗韵。

在老舍之子舒乙先生发表的作品《最好的江南小镇——荻港村》中,对这个清幽、古朴、纯粹的古村赞叹不已。

这里四面环水,河港纵横,五十多座古老的小石桥静卧在绿水碧波之上。

至今,古村依旧
保留着青堂瓦舍,回廊曲巷的传统风格,展现着江南水乡的文化魅力。

历史上荻港村也是名人辈出,仅进士、状元就有50多名。

在村内,绿桑成荫、鱼塘连片、水路如织、廊屋逶迤,因而构成了水乡古镇的独特景观。

在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中就讲述了荻港村的故事——齐心向善。

600多年间,不同姓氏的子孙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和睦共处,和“齐心向善”的古风积淀传承脱不了干系。

外面的世界花花绿绿,在这里一切照旧,时光仿佛停留在了四五十年前。

在这里,可以感受水乡文化探寻渔桑之源。

丝绸行业中有一句话:世界丝绸看中国、中国丝绸看浙江、浙江丝绸看湖州。

由此可见,湖州的蚕丝产业是世界闻名的,而其中被称为丝绸小镇的荻港,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桑基鱼塘所在地。

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剥茧抽丝补贴家用。

你可以在这观察人们养蚕抽丝的过程,末了还能带点上好的丝绸回去咧。

在村落的时光,呆在年代悠久的老茶馆里,每天讲述着同样的故事。

自带茶叶1元、安吉白茶5元、熏豆茶5元……平易近人的物价,令人回忆起小时候5毛钱带来的欢乐。

在这好时光是低成本的,一份报纸,一杯茶,打发过去一个宁静的上午。

你可以坐在茶馆里侃天说地,老人家会跟你说过去发生过的故事,你也可以和友人不受干扰地谈心。

茶馆的主人叫潘平福,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剃头师傅,在茶馆的一个角落里搭着他干活的“家伙们”,古旧的剃头台,记录着人们的生活和历史。

如果你厌烦了乌镇周庄的商业气息,不妨来到荻港这个大运河孕育而生的古群落。

记得去乌镇时,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酒吧街在夜晚轰轰作响,任一款被炒成“网红”的美食小吃都需要排上长长的队伍,古村的静谧美好可能只有凌晨五点起来时才能感受到。

而在荻港村,上了年纪的阿婆烤出的饼,夹上几块臭豆腐,浇上辣椒、甜蜜酱,咸香鲜甜,滋味并不逊色于那些“网红”。

村里还有裁缝铺、木桶店、年糕作坊等,一个个值得探究的手工艺人,不闻世事地坐落在这个村庄,都可以让你花上半天的时间去回
味。

坐在村里长廊前,吃着美食,静静地看着流淌的河水,观赏着穿梭于古桥两头来往的行人,度过安闲的时光。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