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二
贾胡买石
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

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

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①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②也。

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注释】①红蟢(xǐ)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

②日晷(guǐ):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欲买之________ ②何所用之________ ③不顾而去________
(2)请为文中划线句用“/”标出朗读停顿。

(限断二处)
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至宝,惜无所用矣!
(4)文中主人的做法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为什么?
2.课内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年与时驰(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是一种体裁,它与“记”“表”“志”均为古代常见的文体,属于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

B.“静”是一个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其反面表现。

C.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立志”,一个是“学习”。

D.本文最后一句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样含有惜时之意。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八哥与蝉对话①
鸲鹆②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③而调④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言,唯数句而已。

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

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

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注释)①本文据《叔苴子》改编。

②鸲鹆(qú yù):即八哥。

③罗:张网捕捉。

④调:调教。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能效人言________
②甚善 ________
(2)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能跟我一起鸣唱自己的心意吗?
B.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
C.为什么像我一样自鸣得意呢?
D.怎么能像我一样自鸣得意呢?
(3)八哥为什么“俯首而惭”?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启发?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

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之。

【注释】①舍人:门客。

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

齐人,游侠义士。

③骐骥:千里马。

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

③铫耨:农具。

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
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
C.故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故
D.孟尝君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3)说说本文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
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
(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6.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从前。

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古人席地而坐。

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对子骂/父
D.见/地有片金
(2)下面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B.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
C.太丘舍去/一狼径去
D.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
(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
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理解:从话语中,可见友人是一个只会怪罪他人,不会反省自己的人。

(4)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5)《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

(甲)(乙)(丙)文选的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三则故事。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最喜欢三则故事中的哪一个孩子,为什么?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

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注】①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

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母问其故/温故而知新
B.恐去母而死也/去后乃至
C.恐他人又见/恐前后受其敌
D.吾闻有阴德者/不若无闻也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期日中期:________ ②尊君在不不:________
③待君久不至,已去去:________ ④下车引之引:________
⑤元方入门不顾顾: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做简要分析。

(4)从本文中,你得到了那些启示?
9.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____)
③故人曰(________)
④明日早(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下车引/之
C.起不/食待之
D.令人/求故人
(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并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
③温故而知新________
④博学而笃志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

②《<论语>十二章》中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解释文中划线字。

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的修养。

12.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俄而雪骤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③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
④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4)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勾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踢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避之数岁/非在数十步之内
B.尝食/饭疏食,饮水
C.士以此爱,乐为用/乐亦在其中矣
D.度不中不发/仁在其中矣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3)李广是个怎样的人?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仅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讫:结束,完成。

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及事讫________
④遂止于野亭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①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中“门外”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门外”。

B.“待君久不至”一句中“待”前省略的是主语“家君”。

C.“则是无信”中“信”是名词,信用的意思;而《论语》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信”是相信的意思。

D.“友人惭”中的“惭”是意动用法,可译为感到惭愧。

(4)甲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5)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记叙。

15.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横线词。

①俄而雪骤(________)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③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
(2)把下面文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C.“公大笑乐”是因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

D.作者在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是闲来之笔,可有可无。

1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
曝①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②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

今乃④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注】①曝:晒。

②拊(fǔ)掌:拍手。

③搐(chù):抽缩。

④乃: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
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
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1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①因:于是,就。

②(宿):一宿,一晚。

③造门:登门。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夜大雪,眠觉________
④人问其故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B.时戴在剡/学而时习之
C.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起彷徨
D.公欣然曰/四望皎然
(3)用“/”给文章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5)根据文章意思回答下列各题。

①甲文谢道韫的故事主要表现作者对“________”之情。

②乙文中对名士王子猷言行的描述,主要表现主人公“________”的为人风格。

1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元方时年七岁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文意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陈太丘和友人之间的活动。

D.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1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増笑耳。

(《聊斋志异》)
(乙)
童寄者,郴州荛①牧儿也。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②所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贼易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③一人卧,植刃道上。

童微伺④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注释】①荛(ráo):打柴。

②虚:通“墟”,集市。

③为市:谈生意,指寻找买主。

④微伺:
偷偷地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缀行甚远________
②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③屠暴起________
④布囊其口________
⑤去逾四十里________
⑥贼易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
B.乃悟前狼假寐(才)
C.之虚所卖之(代其中一个强盗)
D.以缚背刃(把)
(3)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B.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C.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D.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4)翻译下面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5)屠夫和区寄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说说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0.文言文阅读。

乳母诗序(节选)
(清)郑燮
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①之伺婢也。

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

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

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

间有鱼飧②瓜果,必先食(sì)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

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

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

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烛下,不数日竟去矣。

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莱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

燮痛哭,竟亦不能食矣。

【注释】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

②鱼飧:有鱼的饭食。

(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育于费氏________
②间有鱼飧瓜果________
③其夫谋去 ________
④竟亦不能食矣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

(4)“我”痛哭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犀怪
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

近岁居民艺②。

麦,被邻夜食几尽。

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收儿,吉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

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

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

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

凡事何可不揆诸理?
【注】①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

②艺:种植。

(选自《雪涛小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
②闻之于宋君________
③乃故言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食邻麦者,殆是乎?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
(4)【甲】、【乙】两文讲述了一个类似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2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止:________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驱: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