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刘翔110m栏比赛的跨栏技术时,其身体可看作质点
B. 研究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轨迹时,月球可看作质点
C. 研究火车通过隧道所需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
D. 研究“嫦娥一号”在轨道上的飞行姿态时,“嫦娥一号”可看作质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解:A、研究刘翔110m栏比赛的跨栏技术时,需要分析人的不同的动作,所以此时人不能看成质点,所以A错误;
B、研究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轨迹时,月球的大小相对于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来说是很小的,可以忽略,此时月球可看作质点,所以B正确;
C、研究火车通过隧道所需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相对于隧道来说是不能忽略的,所以此时的火车不能看成质点,所以C错误;
D、研究“嫦娥一号”在轨道上的飞行姿态时,看的就是它的形状如何,所以不能看成质点,所以D错误.
故选B.
2.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一样但所用的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D. 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答案】A
【解析】
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故A错误;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增加的速度,选项B错误;根据可知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对于初学者,加速度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它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但却是由合外力和质量决定,即
与速度的大小无关,要能分清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决定式.
3.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运动的状态是
A. 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 甲在下降.乙在上升
C. 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 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答案】C
【解析】
楼房是不动的,甲、乙都看见楼房在上升,说明他们都在下降.而甲又看到乙在上升,说明甲下降的速度比乙快,因此选项C正确,ABD错误。
点睛:根据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要想判断他们的真实运动状态,必须以不动的楼房为参照物来进行分析,再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的顺序非常关键。
4.下列各组物理量全部属于矢量的是()
A. 质量速度加速度
B. 时间位移重力
C. 摩擦力位移加速度
D. 长度时间位移
【答案】C
【解析】
A中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故A错误。
B中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B错误。
C中摩擦力、位移、加速度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都是矢量。
故C正确。
D中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
5.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末时,指的是时刻
B. 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C. 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D. 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故A说法正确;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1s初到5s末这5s的时间,故B说法错误;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故C说法正确;在时间轴上,第4s 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故D说法正确。
所以选B。
6.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移和
路程分别为
A. 4R,
B. 4R,
C. ,
D.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位移指的是从出发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指的是物体实际路径的长度,因此在本题中位移为-4R,路程为2πR,答案为C
考点:位移与路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其中位移是矢量,指的是位置的变化。
7.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并向同一方向直线行驶。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在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B. 从同地同时出发后,甲、乙两汽车在时刻相遇
C. 在内,乙车平均速度比甲车平均速度小
D. 在时刻以前,甲车速度始终比乙车速度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从同地同时出发后,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等时相遇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详解】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越大,速度越大,知在时刻以前,甲车速度先比乙车的速度小,后比乙车的速度大,在时刻,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AD错误;从同地同时出发后,在时刻两车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
B正确;在内,两车的位移相等,时间也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C错误.
【点睛】关键掌握位移图象的基本性质:横坐标代表时刻,而纵坐标代表物体所在的位置,纵坐标不变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位移时间图像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质点通过的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
8. 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物体的速度变化率的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的时间为( )
A. 只有0<t<1s
B. 只有2s<t<3s
C. 0<t<1s和2s<t<3s
D. 0<t<1s和3s<t<4s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的速度变化率的方向即物体加速度的方向,0<t<1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即物体的速度变化率的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当1≤t≤2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当2s<t<3s 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当3s<t<4s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物体的速度变化率的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由以上分析可知ABC项说法均不正确,D项说法正确,应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加速度的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物体的速度变化率的方向即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物体瞬时速度的方向沿物体轨迹的切线方向。
9.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A. 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 内和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
C. 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等
D. 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1s内和第3s内速度都为正,可知运动的方向相同,故A错误;物体在2-4s内通过的位移为0,则0-2s
内和0-4s内通过的位移相等,但所用时间不同,则平均速度大小不等,故B正确;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第1s内和第4s内图线围成的面积大小相等,则位移大小相等,故C错误;第3s内和第4s内图象的斜率相同,加速度相同,故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10.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以行驶了另一半,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设全程为S,前一半路程的时间,后一半路程的时间,全程的平均速度故A、C、D错
误,B正确.
二、填空题
1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①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 .(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
D.秒表E.天平F.重锤
②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
A.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答案】 (1). ACF (2). BD
【解析】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需要220V的交流电源,电磁式打点计时器需要4V~6V的交流电源,要处理纸带需要测量长度的刻度尺.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A正确,B错误;要使打出的纸带足够长,应使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C错误,D正确.
1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并在其上取了
A、B、C、D、E、F、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 V、50 Hz
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T,计算的公式为=________;
(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图乙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t图象
_______________.
(3)利用该图象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 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 (2). (3). 0.4 (4). 不变
【解析】
【详解】(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T,根据匀变
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作出v-t图象。
(3)由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得:。
(4)电网电压变化,并不改变打点的周期,故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不变。
三、计算题
13.汽车以v0=16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后经2s速度速度变为10m/s,已知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不变.求:
(1)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刹车4秒后汽车的速度大小.
【答案】-3m/s2;4m/s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求得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判断汽车静止所需要的时间,则可正确分析刹车4s后的速度大小.
解:(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a=
可得:a=﹣3m/s2
(2)汽车停车所需时间:t0=>4s
故4s末的速度为v1=v0+at=16﹣3×4=4m/s
答:(1)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
(2)刹车4秒后汽车的速度大小为4m/s.
【点评】本题为汽车刹车类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以及知道汽车刹车问题时,一定要判断汽车是否停止.
四、综合题
14.汽车刹车前速度为10m/s,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求汽车的刹车时间t0
(2)汽车刹车开始后20s内滑行的距离x1;
(3)静止前最后2.5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x2.
【答案】(1)5s(2)25m(3)6.25m
【解析】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判断出减速到零所需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刹车后20s内的位移;根据逆向思维,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静止前2.5s内滑行的距离。
【详解】(1)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
(2)因5s停下,则20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
(3)逆向为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以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15.一小球由静止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滚下来,依次通过斜面上A、B、C三点,已知AB=1.2m,AC=3.2m,小球通过AB、BC所用的时间均为1s,则:
(1)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2)小球通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斜面A点以上部分至少有多长?
【答案】(1);(2)、、;(3)0.4m。
【解析】
【分析】
球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推论△x=aT2求出加速度,用推论求出小球经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A、C两点的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求出斜面A点以上部分的长度。
【详解】(1)小球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得到:
(2)小球经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小球经过A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小球经过C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3)设斜面A点以上部分至少为x,
解得: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两大推论的应用.也可以运用基本公式列方程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