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土壤养分状况提出施肥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指导施肥的重要参数。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来,为全面了解全市土壤养分状况,对大田作物耕地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大量元素和部分中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并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土壤肥力水平及变化规律进行评价,为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及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1土样采集测试与指标分级
1.1土样采集
土样采集采取平均每100亩为一个采样单元,用GPS 定位仪定位,人工钻取,多点混合作为一个样品,去杂风干,研磨筛样,达到测试样品要求细度标准。
同时填写采样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详细记载其地点、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前茬作物和施肥管理等基本情况,为制定施肥配方,提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
1.2检测项目及方法
土壤检测项目有pH 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
化验方法:其中pH 值采用土液配比电位法;有机质采用电热板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1.3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分级
表1土壤养分含量评价分级参考指标
2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及施肥建议
2.1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统计分析及施肥
从表2中看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为16.2g/kg,变幅在8.5g/kg—42.0g/kg 之间,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2.1g/kg 相比,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上升了4.1g/kg.全市70.14%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为较缺乏水平;有27.04%的耕地处于中等水平;另有1.22%的耕地为缺乏水平,仅有0.41%的耕地处于丰富水平,说明目前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水平不高。
总体呈现出向中等和缺乏水平集中,很缺和极缺的面积减少了,但土壤有机质含量还是较低。
为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粮食单产,就要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建议每亩增施农肥2000—3000公斤,也可施用商品有机肥每亩100—200公斤。
同时采取作物秸杆粉碎和过腹还田,根茬粉碎还田,发展生产绿肥及沃土等技术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2.2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状况分析及施肥
从表3中看出,土壤中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15.12mg/kg,变幅为58.4mg/kg—225mg/kg。
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丰富和较丰水平的1级和2级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97%和27.56%;63.22%的耕地都处于中等水平的3级;缺乏以下水平占耕地面积的7.25%。
可见北镇市的
碱解氮整体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氮素含量中等以上水平占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比80年普查结果78.9mg/kg 上升了36.22mg/kg,增幅较大,氮素含量偏高。
因此,要根据区域土壤状况调整氮肥的施用量,降低丰氮地区氮素的用量,减少生产成本。
提出大田作物每亩施用纯氮10kg—15kg,一般情况下每亩施用尿素20kg—35kg。
表2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
表3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情况
2.3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现状分析及施肥
从表4中看出,土壤有效磷的平均含量为18.65mg/kg,变幅为3.5—50.3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丰富和较丰水平分别的占耕地总面积的7.47%和36.72%,中等含量水平占耕地面积的32.78%,较缺以下含量水平占耕地面积的23.03%,与80年土壤普查结果对比,土壤中含磷状况属于上升水平。
但我市个别地区还是存在严重的贫磷问题,如东部洼区的柳家、新立、吴家、高山子等乡镇的部分区域土壤有效磷未达到10mg/kg,有的地块甚至在3kg/mg 以下。
根据不同区域土壤状况和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水平,合理施用磷肥。
建议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20mg/kg 时,每亩施用P 2O 53—5kg;含量在10—20kg/mg 时,每亩施用P 2O 54—6kg;含量在5—10kg/mg 时,每亩施用P 2O 56—8kg;含量在5kg/mg 以下时,每亩施用P 2O 58—10kg,在贫磷严重地区应酌情增施磷肥。
表4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情况
2.4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现状分析及施肥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土壤中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22.12mg/kg,变幅
分析土壤养分状况提出施肥建议
王振宇
(北镇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北镇121300)
【摘要】通过对土壤养分的测定,了解掌握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提出合理施肥数量和施肥方法。
结论如下: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2g/kg ,比第二次普查结果12.1g/kg 上升了4.1g/kg ,属于三级地力水平;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15.12mg/kg ,比第二次普查结果78.9mg/kg 上升了36.22mg/kg ,从四等地力级别上升到三等地力级别,为中等地力;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8.65mg/kg ,比第二次普查结果8.51mg/kg 上升10.14mg/kg ,达到了较丰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22.12mg/kg ,比第二次普查结果118.3mg/kg 上升了3.82mg/kg ,为中等地力,地力级别没有太大变化。
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土壤养分丰缺程度,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每亩增施有机肥2000—3000kg ;每亩施用氮素8—15kg ;有效磷每亩施用P 2O 53—8kg ;速效钾每亩施用K 2O 5—10kg 。
对贫磷和严重缺钾地区,要因地制宜地侧重施用磷肥和钾肥。
【关键词】采样测试;分析评价;
合理施肥.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上接第309页)放交通的时间。
3效果检测
注浆后进行了弯沉检测,检测结果表路表弯沉显著降低,说明板底注浆能够很好解决板块脱空问题。
为了分析注浆对路面裂缝的遏制效果,对左右两幅的裂缝变化进行跟踪观测,注浆后的裂缝增长速度得到有效遏制,且整体路段趋于稳定;裂缝增加速度有所降低,但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
主要的原因为:①行车道与硬路肩间纵向切缝尚未断透,板块仍为大块板;②重型车辆超载超限情况较为严重,且交通量较大;③注浆后伸缩缝和裂缝未进行及时灌缝;④注浆时超车道的过往车辆对注浆质量的影响,尤其重载车辆对行车道注浆后的质量影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综合上述的病害原因可以发现:板底脱空、纵缝未断透、超载和胀缝失效等是造成该高速公路路面板块断裂病害的主要因素;
2)注浆板块确定、钻孔位置、钻孔深度、注浆材料与配比、施工工艺已成熟,达到标准化施工控制;
3)注浆之后的弯沉数值显著降低,裂缝增加速度明显下降,说明注浆可以起到路面预防性养护的目的。
4.2建议
1)在注浆合格后应对面板裂缝和伸缩缝、纵向施工缝应及时灌缝,防止水分进入路面结构层;
2)封闭区域进一步扩大,减少车辆荷载对注浆质量的影响,并必须保证浆体养生达到要求强度后开放交通;
3)传统旱季是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间,应尽快展开路面预防性养护。
[责任编辑:程龙]
为54mg/kg—300mg/kg。
速效钾含量丰富水平占耕地面积的0.74%;较丰水平占耕地面积的15.0%;中等含量水平占耕地面积的61.94%,缺乏以下含量水平占耕地面积的22.32%,可见北镇市耕地土壤速效钾整体含量为中等水平。
而缺乏所占比例还是不小,主要是因为种植技术的发展,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钾素;还有就是误认为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比较丰富,至此忽略钾肥的施用;严重偏低的地区,更应重视钾肥的施用,适量增大钾肥施用量,实施氮钾追肥。
表5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情况
3结论
3.1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15.12mg/kg,属中等地力水平,较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8.9mg/kg,有较大的增幅,氮素含量偏高,应适量降低氮肥的施用量。
提出大田作物每亩施用纯氮10—15kg,一般情况下每亩施用尿素20—35kg。
但由于粮食作物对氮素需求量较大,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性,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调整氮肥的施用量。
3.2土壤中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为122.12mg/kg,属中等偏下水平,比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18.3mg/kg 上升0.41mg/kg,看出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为了提升缺钾地区土壤钾素的含量,今后应重视钾肥的施用。
提出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大于200mg/kg 时,每亩施用K 2O 3kg;含量在150—200mg/kg 时,每亩施用K 2O 3—5kg;含量在50—150mg/kg 时,每亩施用K 2O 5—7kg;含量小于50mg/kg 时,
每亩施用
K 2O 7—10kg,严重缺钾地区,应加大钾肥的施用量,实施氮钾追肥。
[责任编辑:丁艳
]
(上接第296页)孔的尺寸检查;
(8)连接头与输送机推移耳的干涉检查;
(9)连接头在极限位置时与输送机中部槽或推移梁基体的干涉检查;
(10)电缆槽最大外廓与支架间的极限间隙检查,应保证人行通道顺畅。
2.7使用寿命匹配
使用寿命匹配主要是指综采成套设备各设备的大修周期基本相同或接近,使设备大修总时间缩短,减少在生产过程的交替大修,保证工作面能持续正常生产。
传统行业中,在使用寿命的计算上,不同设备有不同的标准。
(1)液压支架使用寿命通常以正常使用的循环次数衡量;(2)采煤机使用寿命通常用连续截煤长度或采煤量来衡量;
(3)刮板机使用寿命通常以过煤量来衡量。
目前对设备的大修周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本机组的产量
规格,对综采成套设备中主要设备按产煤量100万t 来计算和衡量。
3结束语
综合机械化采煤是将工作面的落煤、装煤、运煤、支护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各个环节实现机械化的过程。
各设备之间的合理匹配,将使单产和效率显著提高,劳动条件将有很大改善。
[1]梁香过,孙艳军.综采配套设备采煤机技术参数的计算选择[J].煤矿机械,2010,31(5):3-5.
[2]张广义.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J].煤炭技术,2009,28(3):60-62.
[3]李岩松.浅谈综采设备的选型与配套原则[J].山东煤炭科技,2011(3):115-117.
[责任编辑:曹明明
]
(上接第330页)桥梁,是实现农业科技推广的保障。
农业推广体系的完善程度与推广效果呈现正相关关系。
因此,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对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分外重要。
首先,应规范系统内部管理章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以保障推广活动的高效管理。
其次,体系内部各部分间权责明确,并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避免出现脱节现象,以实现体系的有效运行。
最后,人员配备应保质保量,体系内部人员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文化素质、合格的思想观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水平等,从而保证科技推广的质量。
推广体系在推广过程中应力求与村民的良好沟通与互动,协助村民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
[1]刘光哲.多元化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于春友.我国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01).[3]陈睿.试论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以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为例[J].安徽
农学通报,2013,19(13).
[4]章丽鋆.科技强农的关键所在[N].农民日报,2012-03-09.
[5]旷宗仁,等.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力资源情况分析[J].东南学术,2011(03).
[责任编辑:
薛俊歌]
329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