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语言表达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广州某乘客欲去北京旅游,拿不准乘坐飞机还是坐火车。

他咨询了广州某旅行社。

如果你是旅行社的业务员,请根据下面两张时刻表,以“如果选择飞机(火车)”开头,简要介绍两种交通工具的优势。

要求亲切得体,言之成理。

(每句不超过30字)
MU1342航班广州——北京时刻表
二、选择题
下列各句划线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春晚只是一台晚会,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它能承担所有期待,它已被赋予太多角色,变得步履沉重,气喘吁吁了。

②《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体会在关
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③这篇文章记叙了一场篮球比赛的经过,场面描写非常传神,神态、动作等描写十分精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④黑心商贩为敛财无所不为,吃着香喷喷的里脊肉,你能想象它有可能是廉价鸡肉“整容”而成的吗?如今,食品安
全问题堪忧。

⑤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将目无全牛。

⑥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虽然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尹焞字彦明。

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①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

”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

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
淳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

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

”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

绍兴四年,止于涪。

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

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

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

上曰:“焞可谓恬退矣。

”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

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今又为
此议,则人心日去。

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
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

天下
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

甚乎。

”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

引年告老,转一官
致仕。

十二年,卒。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注释】①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

程颐名列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B.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C.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D.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策,指发出的策问。

古代科举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内容常关涉国家大事。

B.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C.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着锦绣之服,多着布衣,因而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换官职,即退休。

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焞敬待老师。

他因不愿诋毁老师程颐而放弃科举考试;朝廷征召他,他祭祀老师之后才上路。

B.程颐德才兼备。

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超过他的。

C.尹焞淡泊仕途。

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

D.尹焞反对议和。

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言陈述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
四、其他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B.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C.在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作家喜欢用穿越的方式,打通时光隧道,让人物交错出现在古代与现代,来体现自身的理想。

D.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文明素养,特别是对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尤其为全社会所关注。

五、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人们见过山羊都会认为它很温顺,见到野猫就会觉得它很凶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秘密在于动物的瞳孔:
①____,而猫科等动物的瞳孔却是垂直的窄缝。

动物的瞳孔形态为什么不同呢?一项针对200多个物种的研究显示,②____。

竖条状瞳孔和圆形瞳孔有助于一些肉食动物捕猎,而水平状的瞳孔有助于另一些物种从远处发现捕
猎者,③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注】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浏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东风喻指春天。

C.颔联极写所见之美。

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

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
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点明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2】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

试作简要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徐乾清:清水徐徐洒乾坤
1月9日上午11点15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

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

徐乾清1925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

汉水自西而东横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
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的繁荣景象。

1949年9月初,23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泰州
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

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水利部副总工程师。

60余年的水利生涯,从长江到黄河,从松花江、辽河到淮河、海河、珠江流域,徐乾清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推动参与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规划的编制、修订、审查工作,参与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先后担任“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组长,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乾清几次从宏观角度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当“八五”攻关即将结束之时,徐乾清又敏锐地将视野投向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提出要尽快开展西
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

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
项目。

该项目的及时设立和成果产出,为20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了解徐乾清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出席的大小会议无数,但每次话都很少,却句句铿锵有力。

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事先他都会进行充分的论证。

“徐院士的科学作风十分严谨,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每个词都非常准确。

他告诫我们,对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个数据都不能含含糊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对此深有感触。

徐乾清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在全国水利系统是出了名的。

徐老是总结他一生的治水经验,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人,而这精华,就是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治水安邦的大业。

对年轻学者的请教,徐乾清是从来不吝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

平时,经常有年轻的水利科研人员在评职称、报奖等方面请徐乾清帮助推荐,而他立了三个“门规”:一是被推荐的人及其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二是草拟的
材料必须提前送去,他认真看完及时通知对方结果,并注明“可以签”“做修改后再签”“能否请其他专家推荐”等意见;三是凡他签过字的材料,必须给一份复印件留存。

“徐老开会发言语气十分平和,且都围绕着‘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

”同事有两个深切感受:一是“实”,徐乾清向来没有空话和套话;二是“有
收获”,言之有物,从不漫无边际。

大家都说,徐乾清一生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

徐乾清一辈子不要奖,谁给他个荣誉证书,他都要着急。

直到2009
年9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也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

“我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水利科
技工作者,根本够不上‘专家’的称号。

这一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

”徐乾清在日记
里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但我尽了我的一切能力,做了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无负农民给我的饭,工人供我的衣和
生活用品;一生未做对不起社会和周围同志和亲朋好友的事。

大概还算是一个可以问心无愧地度过这一生的普通劳动者。

”斯人远去,魂系水利。

徐乾清走了,而他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将永留史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依次写出了徐乾清“情系江河献身水利”“做人做事求真务实”“为师为学不计名利品范人生”三个方面事迹,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魂系水利的水利专家形象。

B.徐乾清的家乡位于汉中盆地,那里有许多古老的水利工程和灌区,这使他从小就对水利工程有了感性认识。

C.徐乾清献身水利60余年,跑遍祖国江河湖泊,不仅向国家提出针对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也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D.徐乾清强调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开会发言言之有物,实实在在。

他强调治水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也是做好治水安邦大业的前提。

【2】徐乾清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徐乾清总结自己的人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请结合材料谈谈这句话给你
哪些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驯狗
墨中白
大家知道陈面白,是因为他会驯狗。

再凶猛性烈的狗经陈面白驯养一段时间,也会变得乖巧听话。

遇上聪明的狗,陈面白还能驯出它一身绝技。

不过,陈面白并不以驯狗为业,他喜欢背着根长笛,过着游侠一样的生活。

陈面白是个孝子,他说家有老母,不便远行。

即使出门,也只是在泗州城转转,家里留狗陪伴母亲。

跟随陈面白游走泗州城的是白牙,留在家陪伴母亲的叫黑嘴。

陈面白一般出来三天,第四天准会回到陈家河母亲身旁。

母亲喜欢儿子把外面的见闻说给她听。

当陈面白陪母亲说话时,白牙和黑嘴就开始在院子里互相咬玩着对方的毛发。

听着外面两条狗开心耍闹,母亲一脸幸福。

母亲爱黑嘴,也喜欢白牙。

儿子不在家时,黑嘴领着她在陈家河走东家串西家;白牙也准时地隔一天便把儿子买的好吃的送回家给她。

黑嘴知道她喜欢吃黑鱼,隔三岔五就跑到拦山河里捉条黑鱼回来。

在她眼里,黑嘴和白牙就像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乖顺听话。

母亲知道找儿子驯狗的都是大户人家,他们不在乎钱,只想有一条忠诚的看家犬。

会驯狗的儿子更不在乎钱,主人不善,给再多银子,他都不会去。

沈庄小地主孙豁牙养了八条狗,没有一条让他省心。

爱妾怡平让他花钱去找陈面白。

孙豁牙心里也早想找陈面白,可担心请不动他。

怡平说:“让俺去找他娘看看。

”怡平舅妈的二姨夫是陈家河人。

母亲对儿子说:“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你二大爷出面说话,就去吧。


母亲发话,陈面白只好依从她,带着白牙去了沈庄。

孙豁牙平日里宠着爱妾,对结发妻子不理不睬,对自己母亲也烦,对待佣人也十分刻薄。

想到临来时母亲的一番话,陈面白嘴角闪过一丝微笑。

孙家八条狗,是好狗,可惜它们生长在孙豁牙家。

它们一看见白牙,都夹紧了尾巴。

陈面白扫视它们两眼,就见八只狗头伏在地面上,大气都不敢喘。

旁边的孙豁牙看得目瞪口呆,先前他还心疼请陈面白来花的银子哩。

陈面白在孙豁牙家住下来后,天天和狗在一起。

也不知他用的什么招,八条狗见到他,都摇尾巴示好。

他的一个简单手势,甚至一个眼神,狗都能懂。

让孙豁牙没想到的是八条狗见到大太太和母亲也是俯首帖耳,她们说话,包括一举一动,狗都懂。

这下,怡平不乐意了,让孙豁牙找陈面白,要求家中的狗只能听她一个人的话。

陈面白如实说:“万物皆有灵性,更何况是陪伴人的狗呢?在狗眼中,世间只有黑白两色。


当孙豁牙把这些话说给怡平听时,怡平就怪陈面白,说他在骂人呢。

孙豁牙却不以为然,他打心眼里佩服陈面白驯出来的狗。

这八条狗忠诚听话不说,其中领头的那只黄母狗还能分辨出家中孬好人来。

有一个佣人擅自将厨房里的牛肉藏在帽子里,准备带回家。

刚走到院中,黄狗就上前一口咬住他的裤脚。

那人吓得面如土色,自己主动将牛肉拿出来,黄狗才松开嘴。

这件事情以后,在孙家做事的人,没有人再手脚不干净了。

怡平也不敢对老太太和大太太不好了,只要她对她们说话声音稍高,那些狗就会用狼一样的眼神盯着她。

有几次,她从梦中惊醒,梦里八条狗围着她,一点点啃她的皮肉。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孙豁牙身上,别看他是狗的主人,如果自己对佣人刻薄,那条黄狗就会用饥饿的目光看他,像是随时要扑上来咬他。

想到陈面白说的狗眼中只有黑白二色,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后来沈庄人都说孙豁牙变了,孝顺不说,连说话都变得轻言慢语了。

那八条狗,跟在他身后,像一群孩子。

听到有人这样说,陈面白和母亲相视一笑。

母亲看不见陈面白脸上的笑,却能感觉到儿子的孝心。

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母亲坐在椅子上,左面黑嘴,右面白牙,后面是陈面白,院里的桃花正迎着风开。

母亲走时,一脸安详。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12期,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主要写人,但文中的“狗”也是不可或缺的陪衬。

无论是陈家的黑嘴、白牙,还是孙家的八条狗,都起着折射人物性格、丰富小说内涵的作用。

B.孙豁牙的转变是小说的核心情节,陈面白住在孙豁牙家驯狗,也教育、开导了孙豁牙,使他从一个刻薄寡恩的小地主,变成一个孝顺有礼的人。

C.小说对陈面白的母亲着墨不多,但其作用却十分重要。

她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而且也与主人公陈面白的形象相映生辉。

D.在表现陈面白的传奇般的驯狗技艺时,小说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其中,多次实写的是他奇异的驯狗效果,虚化的则是他的驯狗方法与过程。

E. 小说首尾呼应,在开篇和结尾处都描写了人与狗和谐共居的温情画面。

尤其是结尾以温馨而富有诗意的镜头定格,真挚地表现了作者对桃花源式生活的向往。

【2】小说人物陈面白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在狗眼中,世间只有黑白两色”这句话,既是陈面白驯狗心得,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请结合全文,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用制作衣服的材料表示自己品行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诗经·氓》中“”一句,是女子向男子解释婚期推迟的责任不在自己,而真正的原因是“子无良媒”。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其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关于阅读的研讨会上,有如下对话。

主持人:当今社会中,许多人只追求娱乐性、功利性阅读,对严肃的经典著作却读不下去。

对这种现象您是怎样看的?
学者甲:阅读不应该是消遣,而应该是艰难的精神成长过程。

我们要提倡培养严肃阅读的趣味。

学者乙:能通过阅读获得一种愉悦的享受也没有什么不好。

消遣阅读也可以使普通读者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审美享受。

两位学者各自对阅读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西藏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语言表达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广州某乘客欲去北京旅游,拿不准乘坐飞机还是坐火车。

他咨询了广州某旅行社。

如果你是旅行社的业务员,请根据下面两张时刻表,以“如果选择飞机(火车)”开头,简要介绍两种交通工具的优势。

要求亲切得体,言之成理。

(每句不超过30字)
MU1342航班广州——北京时刻表
【答案】(示例)(1)(如果选择飞机,)早晨8:00出发,上午10:55到达。

您既可缩短行程时间,又能遨
游蓝天。

(29字)
(2)(如果选择火车,)17:25出发,第二天13:50分到达,这样您既可休息一宿,又能节省旅资。

(29字)【解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表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图表提供数据的对比(横比和纵比),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或得出相应的结论。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得体的能力。

本题答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出发和抵达时间,二是两种交通工具的优势,注意前者容易被忽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选择题
下列各句划线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春晚只是一台晚会,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它能承担所有期待,它已被赋予太多角色,变得步履沉重,气
喘吁吁了。

②《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体会在关
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③这篇文章记叙了一场篮球比赛的经过,场面描写非常传神,神态、动作等描写十分精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④黑心商贩为敛财无所不为,吃着香喷喷的里脊肉,你能想象它有可能是廉价鸡肉“整容”而成的吗?如今,食品安
全问题堪忧。

⑤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将目无全牛。

⑥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虽然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用于形容“展示演示互救”的效果,不当。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
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在境界。

望文生义。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修饰“行星”,适用对象不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用于形容“展示演示互救”的效果,不当。

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
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尹焞字彦明。

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①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

”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

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
淳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

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

”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

绍兴四年,止于涪。

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

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

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

上曰:“焞可谓恬退矣。

”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

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今又为
此议,则人心日去。

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
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

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

甚乎。

”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

引年告老,转一官
致仕。

十二年,卒。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注释】①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

程颐名列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B.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C.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D.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然后抓句中的重点动词,比如“忧愤”“日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