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风
摘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博学多识,工诗能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她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词发展理论,影响深远;她的词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语言的质朴和表现手法的精湛奠定了一代女词人在我国文坛的崇高地位。
主题词:李清照独特词风
南渡词坛虽未出现堪与苏轼、周邦彦并称的大词人,但女词人李清照的横空出世,使南宋词坛奇彩焕发。
李清照(1084—1159),自号易安居士,生于济南历城西南的柳絮泉。
其父李格作官至礼部员外郎,家中藏书甚富。
其母是王状元拱辰的孙女,读书很多。
十八岁时,她嫁给作为当朝宰相之子的太学生赵明诚。
其夫君爱好金石之学。
婚后,夫妻俩把整个生活建筑在艺术基础上,彼此除诗词唱和以外,便是收集和研究古代的金石拓片。
可是,靖康二年(1127)金人的笳鼓毁灭了他们的美满幸福生活和学术空气,皇室被擄,朝庭南迁,他俩不得不带着少量金石书画匆匆地逃到江南。
刚过二年,明诚于混乱中奉命守湖州,赴任途中中暑身亡于建康(今南京)。
她抱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流离于杭、越诸州。
江南战火刚停又遭张汝舟的纠缠和欺凌虐待,还引起一段后世争论不休的“改嫁”风波。
在金华居住几年后,移居杭州。
她望着沦陷的故乡,念着死去的丈夫,叹着世道的艰难,在江南的旅居中饮恨离开人间。
李清照,幼有才藻,博学多识,工诗能文,尤擅长短名,且善书画,正如王灼《碧鸡漫志》云“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其词风别具一格。
一、“别是一家”的词论
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她对南唐二主以来的著名词人遍加讥讽,摘其瑕疪,她认为柳永的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秦观的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这表明李清照的词学观点,特别注重词的声律形象,在词言上要求典雅而又浑成,即词应该“别是一家”。
强调要维护词的艺术本身的合乐能歌特性,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分五声,分六律,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去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
二、“别是一家”的词境
李清照的词作生动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年轻时的李清照是一位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纯真和豪爽性格的女子。
可是她所处的朝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时代,其卓越的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理想,不仅得不到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
崇宁初,赵明诚的去世,情投意合的夫妻分离,其甜蜜宁静的心弦弹出了略带苦涩和
忧怨的望夫词。
如《凤凰台上忆吹簫》,“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又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些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经历。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并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以拓展胸襟。
如《如梦令》“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热情歌颂大自然的名篇,表现了词人开朗乐观,奔放热情的性格特征。
如《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抒发了她对民族与国家大事的慷慨悲愤之情。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的深切而细腻的感受。
如《醉花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内心体验,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丈夫死后,金兵南下,她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她通敌,其性格也变得忧郁。
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以深沉忧郁的旋律,概括而集中反映了南渡以后她那哀伤凄楚的心境。
三、“别是一家”的词艺
李清照艺术表现方式何她的情感世界一样是独特的。
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和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如《如梦令》中“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瞬间动作和富于戏剧的细节,其天真活泼的神情和清纯中略带野味的形象则宛然在目。
又如《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永遇乐》中“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等动作细节,也典型地表现出年老寡居所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境。
捕捉那些细小而生动的形象,表现情感的微妙变化,在起伏回环的语脉中层层剖露出复杂的心境。
如《永遇乐》中“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这是词人追忆“中州盛日”元宵佳节人语欢腾的繁华气氛后,内心寂凉的主人公宁可把自己留在孤寂之中。
接着又说“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后承接自然顺畅,把那种孤独悲伤的心情表现得令人感到酸楚。
四、“别是一家”的词语
李清照词的语言技巧无不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一是精心锤炼,浅显自然。
如“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宠柳娇花、”“柳眼梅腮”等。
二是简练质朴,凝练心境。
如《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仅八字就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
三是自铸新词,新颖别致。
如“欲语泪先流”,借眼泪来渲泻内心愁苦。
四是雅俗兼用,生动有趣。
她词中的语言既有典雅的文人趣味,又有生活气息。
如《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化用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一名,它把原来静态的叙述改为动态的描绘,语气变得更生动形象。
五、“自卓然一家”的崇高地位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以女性的身份,驰骋词坛,展露才华,真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尽情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
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深刻、自然,而且改变了男性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正如清人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所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府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
(四川省平昌县云台小学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