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主干道三级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镇区主干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XX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述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承办单位 (1)
1.1.3项目建设地点 (1)
1.1.4建设性质 (1)
1.1.5项目负责人 (1)
1.1.6建设规模 (1)
1.1.8资金构成 (1)
1.1.9资金筹措 (1)
1.1.11建设期 (2)
1.1.12编制单位 (2)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1.3可行性报告编制原则 (3)
1.4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4)
1.5主要建设内容 (5)
1.6项目建设背景 (5)
1.6.1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 (5)
1.6.2本项目的建设是***县和******总体规划实施的具体表现。

(6)
1.6.3本项目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7)
1.7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8)
1.7.1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8)
1.7.2强化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 (8)
1.7.3加快推进投融资制体改革 (8)
1.7.4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8)
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
第二章道路规划与交通量预测 (10)
2.1******镇区道路规划 (10)
2.1.1现状分析 (10)
2.1.2存在的问题 (10)
2.1.3道路系统规划 (10)
2.2交通量预测 (11)
2.2.1公路交通的调查与分析 (12)
2.2.2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14)
第三章建设的必要性 (17)
3.1是完善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需要 (17)
3.2是树立良好城镇形象的需要 (17)
3.3交通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17)
3.4提高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需要 (18)
3.5******环境保护及改善的需求 (18)
3.6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需要 (19)
3.7满足城市景观与城市发展的需要 (19)
第四章建设条件分析 (21)
4.1场址现状 (21)
4.1.1地点与地理位置 (21)
4.1.2土地权属类别 (21)
4.2建设条件 (21)
4.2.1建设区概况 (21)
4.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3)
4.2.3其他条件 (26)
4.3结论建议 (26)
第五章建设规模及标准 (27)
5.1建设规模 (27)
5.2建设标准 (27)
第六章工程技术实施方案 (29)
6.1技术原则、依据、标准 (29)
6.1.1工程技术原则 (29)
6.1.2设计依据 (29)
6.1.3设计标准 (30)
6.2道路工程 (31)
6.2.1道路平面布置 (31)
6.2.2道路纵断设计 (31)
6.2.3路基设计 (32)
6.2.4垫层设计 (33)
6.2.5基层设计 (33)
6.2.6面层设计 (34)
6.2.7施工要求 (35)
6.2.8道路工程量表 (38)
6.3排水工程 (38)
6.3.1工程概况 (38)
6.3.2设计依据 (39)
6.3.3技术标准 (39)
6.3.4技术要求 (39)
6.3.5施工要求 (40)
6.3.6排水工程量表 (41)
6.4桥梁工程 (41)
6.4.1设计原则 (41)
6.4.2设计标准 (42)
6.4.3执行的规范、标准 (42)
6.4.2桥梁结构 (43)
6.4.3桥梁工程量表 (43)
6.5.1交通安全工程 (44)
6.5.2照明工程 (45)
6.5.3绿化景观工程 (47)
6.6工程量总表 (48)
第七章节水节能措施 (49)
7.1燃油节能工程 (49)
7.1.1施工期节能技术措施 (49)
7.1.2营运期节能技术措施 (50)
7.2排水节能工程 (50)
第八章环境影响及保护 (51)
8.1设计标准 (51)
8.2城镇道路环境保护 (51)
8.2.1城镇道路环境保护内容 (51)
8.2.2城镇道路环境问题 (52)
8.2.3城镇道路环保功能 (52)
8.2.4城镇道路环保措施 (53)
8.3排水工程环境保护 (59)
8.3.1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59)
8.3.2污染物控制措施 (59)
第九章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61)
9.1标准及依据 (61)
9.2安全措施 (61)
第十章管理机构及劳动定员 (62)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 (63)
11.1项目建设工期 (63)
11.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3)
11.3项目实施进度横道表 (64)
第十二章招标方案 (65)
12.1相关规定 (65)
12.1.1招投标管理的基本原则 (65)
12.1.2招标依据 (65)
12.1.3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 (65)
12.1.4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内容 (66)
12.2本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67)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8)
13.1投资估算 (68)
13.2编制依据 (68)
13.2.1资料依据 (68)
13.2.3工程其他费用编制依据 (68)
13.2.4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 (69)
13.2.5定额依据 (69)
13.2.6其他依据 (69)
13.3项目总投资 (69)
13.3.1工程费用 (69)
13.3.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70)
13.3.3预备费 (70)
13.4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70)
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71)
14.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意义 (71)
14.1.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概念 (71)
14.1.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71)
14.1.3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目的 (72)
14.1.4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原则 (72)
14.2风险评估 (73)
14.2.1合法性分析 (73)
14.2.2合理性分析 (74)
14.2.3可行性分析 (75)
14.2.4可控性分析 (76)
14.3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论 (77)
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78)
15.1结论 (78)
15.2建议 (78)
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投资估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费用估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购置及安装估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年投资计划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镇区主干道建设项目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镇区主干道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人民政府
1.1.3项目建设地点
*********
1.1.4建设性质
新建
1.1.5项目负责人
***
1.1.6建设规模
******镇区主干道起止点为庙大线——矿区路口,公路总长为1200m,按照镇区主干道标准进行建设,道路红线宽30m。

设计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同时建设桥梁工程、排水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

1.1.8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784.88万元。

全部为建设投资。

1.1.9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784.88万元,全部自筹。

1.1.11建设期
项目工期为12个月,20XX年11月—20XX年10月。

1.1.12编制单位
******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本);
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XX.03);
3.《城镇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XX年10月28日);
5.《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管理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条例》;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05月11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09月01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20XX年01月01日);
13.《城镇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XX);
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XX);
1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XX);
1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
1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9.《城镇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2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CJJ1-20XX);
21.《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
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50013-20XX);
23.《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2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J108—87);
2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0);
2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7.《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 (93)建城技字第42号;
2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
29.《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30.国家其他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1.3可行性报告编制原则
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2.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安全施工。

环保、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3.将节能减排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项目建设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节能减排促进地方经济更好
更快发展。

4.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

1.4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受*********人民政府的委托,******会同企业有关人员,对本项目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研究范围主要是:项目建设的背景;
道路规划与交通量预测;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条件分析;
建设规模及标准;
工程技术实施方案;
节水节能措施;
环境影响及保护;
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管理机构及劳动定员;
项目实施进度;
招标方案;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研究结论与建议。

1.5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镇区主干道1200m,设计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同时建设桥梁工程、排水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

工程量总表
1.6项目建设背景
1.6.1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中强调“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是自治区第一人口大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走集中集聚、城乡协调的发展路子,是必然选择。

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十一五”以来,***以年均2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城镇化,但目前仍低于全区、全国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为此,《建议》提出,一是要优化城镇发展布局,解决好城镇吸引力不足、带动力不强的问题;二是要加强规划建设管理,解决好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要完善政策措施,解决好进城人口就业住房等现实保障问题和土地、草牧场流转等后顾之忧问题。

《建议》重点从加快构建中心城市和县城两级城镇体系,搞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三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同时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进行了统筹安排,体现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
《建议》中提出要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城市反哺农村等保证农村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

而公路建设作为最基础的基础设施将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条件之一。

1.6.2本项目的建设是***县和******总体规划实施的具体表现。

以加速城镇化进程为立足点,统筹协调三大产业发展。

以城镇扩容提质为目的,以小城镇建设为主体,扩大小城镇规模。

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超前谋划,论证和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效益显著地大项目。

在城乡发展结构中,小城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依托,还是城镇化的基础支撑。

城镇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示、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单纯指物质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小康目标得以实现。

道路基础设施是城镇化进程中最基础的条件、也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1.6.3本项目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处于狭长平底,镇区西部为山体。

现状建成区面积为64.0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261.27平方米,用地相对分散。

镇区主要依托庙大公路发展,缺乏道路系统,建成区沿街布置配套设施,各项用地比较分散。

当前******存在如下问题:
1.城镇布局分散,建设不集中。

2.功能分区不明确,用地结构不明显,建设无序,道路用地不
足。

3.缺少公共绿地与活动空间,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

4.道路系统不完善,没形成镇区的道路骨架,缺少主体镇区交
通网。

本项目的建成,在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层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道路整体效益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对保障和促进
“西部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1.7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7.1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建设项目的申报机会。

1.7.2强化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
项目的筹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实施阶段的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尽可能提前解决,在组织协调方面齐驱并进,加快项目实施的进度。

1.7.3加快推进投融资制体改革
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加强投资项目在投资主体、融资渠道、管理模式、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挖掘社会投资潜能,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减轻政府投资的压力。

1.7.4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认真执行国家、自治区、盟的各项法规,坚持量力而行,规范管理,保证竣工,保证续建的原则,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标准,加强投资控制和概算约束,以确保建设项目早日竣工使用发挥效益。

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道路规划与交通量预测
2.1******镇区道路规划
2.1.1现状分析
目前******对外交通为公路交通,庙大线县道为镇区主要对外联系公路。

2.1.2存在的问题
1.交通联系单一,没有形成合理的道路骨架,道路系统不健全。

2.缺少广场、停车场和供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

3.道路建设标准低,多为砂石路和土路,且道路凹凸不平,通行能力差。

4.缺少必要的交通设施,如车辆维修站、清洗站等。

5.由于现状地形高差大,对道路交通的布置有一定的难度。

2.1.3道路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
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顺应现代小城镇交通发展的趋势,结合本次规划确定的城镇用地布局,建成结构完善、功能明确、等级划分合理、路形因地制宜的城镇道路网络结构,合理引导城镇开发建设。

2.道路等级划分
城镇道路分三个等级,及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主干道是引导过境交通和对外交通的主要道路,红线控制为30米,断面形式为一块板。

次干道是联系镇区内各个功能区的道路,与主干道共同构成城镇基本道路框架,红线控制为20米,断面形式均为一块板。

支路是方便各个功能区内部生产生活的生活性道路,是主次干道的辅助道路,红线控制为14米。

3.道路系统规划
城镇道路网根据地形采用棋盘式道路系统。

主干道“一横一纵”,次干道“两横一纵”,形成三横四纵干道骨架。

2.2交通量预测
本项目为******镇区主干道建设项目,因此只针对镇区主干道进行交通量预测。

1.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
交通量增长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的快慢将决定交通量的增长快慢,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又将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为此,在预测过程中,将从未来影响区域的确社会性经济发展规划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历年区域内社会经济指标与社会交通运输量之间的关系,直接以交通量为对象,预测未来交通量,即直接预测法。

2.交通量预测方法及步骤概述
本次交通量预测将采用间接预测法,即:假设在研究基年,拟建项目已经存在,并根据交通调查资料和路网状况合理确定拟建项目基年交通量,然后通过研究地区经济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采有相关
分析、弹性系数等多种科学手段确定拟建项目交通量的增长率,最后根据确定的基年交通量和未来年交通量的增长率进行预测。

2.2.1公路交通的调查与分析
1.人流量测算:区内常住人口4184人,按日出行人数75%测算,其常住人口日流量为3138人;区内流动人口日流量按12000人测算(含日过境及旅游人员)。

区内日平均人流量为123138人。

2.车流量测算:区内固有车辆按常住人口的20%测算,为837辆,按日出行车辆1.8倍测算其日固有车辆日流量为1506辆次;过境车辆按日均过往流量3500辆次测算;旅游车辆,按区内全年旅游旺季日流量360辆次测算。

区内日均车流量为5366辆。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XX关于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的规定,并结合本项目镇区主干道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以小客车为标准车型进行交通量换算结果如下:
年平均日交通量一览表
2.2.2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针对前述的项目影响区内的公路客货及公路交通量进行综合分析,公路客货运输量的统计口径难以确定,其增长情况很难实地反映其客观实际要求,因此,通过影响区域内的客货运输量及客货汽车的拥有量来分析预测未来交通量将欠妥当,所以结合区域内历年主要经济指标,从现有公路(庙大线、矿区公路)历年交通量的观测资料,采用定基法对未来交通量及运输量进行预测是较为合理的。

1.回归分析
根据现有原路交通量与***县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相当分析,发现客运交通量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相关性最好,而货车交通量则与工农业总产值的关系密切,就此,按交通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货车交通量与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都按直线模型变化,关系式如下:
y=ax+b
式中y—机动车交通量;
X—国内生产总值或工农业总产值
a 、b—分别为模型回归参数,由交通量统计资料确定。

2.弹性分析
对***县大林镇交通量不同时期的增长率进行弹性分析发现,客货车交通增长系数有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递增的趋势
弹性分析指数表
注:客车弹性系数指客车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货车弹性系数指货车增长率与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之比。

3.交通量、运输量的增长率
利用上述模型,结合***县社会经济预测资料可基本预测出未来各年段交通量的增长率如下:
******交通量增长率
4、交通量、运输量发展预测
综上所述,采用定基预测法进行交通量、运输量的发展预测,其数学模型为:ym=yn(1+a)m-n
式中: a—增长率
yn—已知第n年的交通量(一般为基年)
ym—求并第m年的交通量
镇区主干道交通量预测表
第三章建设的必要性
3.1是完善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需要
******镇域内油路较少,公路多为自然路,晴通雨阻、凹凸不平,通行能力差,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原有道路已不能满足城镇发展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将在改善******交通状况,道路配套桥涵工程、绿化工程、排水工程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改善出行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3.2是树立良好城镇形象的需要
一个城镇的形象及总体建设风格和品位决定其未来的发展。

随着近年本地区经济发展之迅速,结合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化总体规划建设的要求,进行本项目的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在完善本地区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城镇品味,树立城市良好的形象。

为本地区经济及产业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

3.3交通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由于本项目道路工程链接庙大线与矿区路口,项目区内无交通流,因此道路建成通车后,道路交通将为诱增型交通和转移型交通。

本地居民对外交通联系也将更加便利。

随着道路两侧行政区,居民区的兴建,交通量也将随之增长。

通过前期周密的交通预测,结合未来经济的增长及文化交流活动的提高而带动的交通增长,得出最后结论;本工程的交通通行至少能
满足到2030年的交通增长。

3.4提高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需要
作为******规划发展的一条主要发展轴,镇区主干道的建成通车将揭开******全面建设的序幕,******将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

便利的交通将加速周边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增强对外联系,带动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会大幅提高镇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将促进社会医疗卫生、娱乐休闲,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发展都将显著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伴随道路的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带来征集土地,造成建设区劳动力重新安置的社会问题。

对于道路沿线的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将征用一定的农田,由此将给他们的生活来源造成影响。

不过随着建设发展,规划区内农田耕地变成城镇,农民也可能由务农为主转变为以务工、务商为主,这样原本使农民推动失去的社会矛盾将会下降到社会可承受范围。

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城市发展。

3.5******环境保护及改善的需求
镇区道路主要以石路、土路为主,风天扬土、雨天飞泥的景象对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

因此,当地居民及企业对本项目的建设都表示极大支持。

道路交通空气污染主要为扬尘和汽车尾气。

本工程道路建设后,
将改善区域交通状况,减少扬尘。

并应设立监测点,禁止排污严重的车辆上路;道路两侧植树绿化。

道路施工期间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所以要求切实制定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3.6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将使******区内交通与区外便利的交通有序的结合,形成联通镇区内外的便利交通网络,这也将为区内外物流运输机商业往来提供了有理的条件。

******以农牧业发展为基础,以矿产资源开发,矿山旅游和商贸流通为主导,通过本项目的建立对本地区主导经营商品的销出去、引进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良好的投资及居住环境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交通便利、运输通畅的道路系统能够提升******的城市形象及城市品味,推进城市化进程,并能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而高效的运输系统将给进驻集镇的生产企业带来缩短运输周期、降低运输成本的便利,这将成为吸引企业来此投资建厂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畅的交通也将给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加之分布道路两侧的各类公共、金融、服务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居住环境。

项目的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3.7满足城市景观与城市发展的需要
******所涉及的现状道路景观极差,本路段的修建,将着重塑造城市道路景观带,以此带动两侧建筑的景观发展,同时也将带动道路两侧用地的合理调整,使部分土地增值。

因此完成******镇区主干道
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对完善路网,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从******与区域的整体长远的发展方面考虑,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章建设条件分析
4.1场址现状
4.1.1地点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

4.1.2土地权属类别
国有建设用地。

4.2建设条件
4.2.1建设区概况
1.地理位置
***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17°38′-118°37′,北纬43°14′-44°15′之间,北依大兴安岭,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南隔西拉沐沦河与翁牛特旗相望,西与克什克腾旗毗邻,东与巴林右旗接壤。

全县总面积3933平方千米,县城***镇位于县城中部,距***210千米。

集(宁)通(辽)铁路、305国道、303省道交汇于此,交通便利,自古就有“塞北重镇”之誉。

******位于***县中东部,距县城22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8°6′--118°18′,北纬43°41′--43°45′。

东与官地镇以山岭为界,南与隆平乡、大川乡接壤。

全境东西长17.5公里,南北宽5.6公里,总面积为98.9平方公里。

2.气候条件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风沙干旱严重,雨热同季,降水少而集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2℃日照2900小时,降水量360-380毫米,无霜期120天。

3.水资源丰富
***县境内河流属西辽河水系,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西拉沐沦河、查干沐沦河、嘎斯汰河、巴儿汰河。

共有小型沼泽11个,水域面积0.4平方公里,径流总量1.37亿立方米。

地下水分布不均,山区贫乏,沿河两岸较丰富,总储量约为0.76亿立方米。

水资源丰富,适合羊群发展。

4.土地资源
******位于***县中东部,距县城22公里。

东与官地镇以山岭为界,南与隆平乡、大川乡接壤。

全境东西长17.5公里,南北宽5.6公里,总面积为98.9平方公里。

5.矿产资源
******有色金属资源富集。

******矿区为一个铜、铅、锌、锡、银等多金属共伴生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床,根据不同的工程控制程度及矿化类型将其划分为六个区段)即:老区、北区,东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区、控制面积为7.62平方公里,且有进一步外展的可能性。

查明各类矿体500余条,其中规模较大,并参与储量计算的矿体150余条,累计探明C+D级矿石储量2285.81万吨,其中Cu-Sn类矿石1071.25万吨,Pb一Zn类矿石1214.56万吨,金属含量Cu:1783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