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假期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假期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课外阅读。

舟过安仁①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⑤。

(注)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⑤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两小童”可爱、稚气的行为是()
A.懒得划船,收好船桨,让船自由漂荡。

B.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C.明明没有下雨,却撑着伞玩。

[2]这首诗写出了“两小童”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之所以会有诗中的发现,是因为他的心情是_________的。

[4]从整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像小童一样,有_________,还可以体会到他对孩童的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我最棒。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暝”的意思是_____,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____。

[2]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3. 阅读理解。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吟(______)瑟(______)
[2]理解下列词语。

铺:________________ 瑟瑟:__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__ 真珠: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铺”字用得非常好,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通过对景物
“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之情。

4. 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王昌龄(唐)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

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5. 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王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用原句回答)。

[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外古诗阅读。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气氛?()
A.和平宁静
B.悲伤凄凉
C.欢快热烈
D.紧张激烈
[2]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

C.第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3]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诗人。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河:________________
②岳:________________
③遗民:______________
[3]赏析第三句诗中的“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理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_,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2]找出文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两首诗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且主题相似,都是关于_____的。

[2]两首诗的情感不同:(甲)诗紧扣“_____”字,(乙)诗则紧扣
“_____”字
[3]两首诗,用词都非常精准:
①(甲)诗中,一个“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____”字令人满目凄然。

②(乙)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从“巴峡”到“巫峡”,因为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故用“____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故用
“_____”。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

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这两首诗中的“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
B.(乙)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自然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
C.(甲)诗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
D.(乙)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阅读空间。

10.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关那行,夜深千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完成古诗填空。

[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长相思》,你发现词人身在哪里?心在何处?你能感受到词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默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孤帆远影碧空尽,。

[1]将古诗补写完整。

[2]查查资料,说说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1)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烟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______代伟大诗人______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_______诗,地点在______,时间是______,老朋友的去向是_______。

[4]诗的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感。

12. 课内阅读。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联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___________。

“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
____________。

(2)风雪声之联耳更显出了____________,将士们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怀念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写一写将士们可能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并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_______的青山,____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生动刻画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各填一个四字词语)[2]“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用“_____”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古诗词阅读。

[1]《稚子弄冰》写出了幼童寒冬弄冰玩耍的过程:脱晓冰—穿____—当
_____—____—碎晓冰。

[2]三首古诗分别通过童孙______,稚子脱晓冰,_____的场景,刻画了儿童__________的形象,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①②③三句诗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

读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

15. 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诗人。

[2]说说“入”“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你体会到老百姓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______________,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_________,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__________,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_______,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
_______,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_______,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课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