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论语》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的读书笔记范文800字(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的读书笔记1
从小就背的朗朗上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时只是背诵,现在再来看,这一小段话蕴含着许多道理。

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就注意改正,如果没有,就要加以防备。

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

上学时,每天都会接受新的知识。

不会复习的我每次都在考试中失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除了学会温习之前的知识,还要知道怎么学。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现在学习知识,都是自满的,自认为良好,事实上,并没有学到许多知识。

学知识要做到虚心求教,在学习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全方位汲取营养。

生活中,在不同地方当不同的角色,就要做一些应当做的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父母面前就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后,还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先知道孝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文化学习在第二位。

讲到孝,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他父亲在世时,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
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孝了。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的读书笔记2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和终身学习的道理,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这使我想起了最近吉他考级的事。

虽然我学的时间不长,但我坚持每天弹奏练习,即使手皮磨破了,我也从不放弃。

考级前的一个月,我把乐理知识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复习,该背的背,该记的记,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考场上我轻松应对,最终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六一舞团组织表演活动,导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套表演服,我发现我的衣服上面有个黑色的污垢,看上去影响美观,我就想,何不趁没人注意的时候换一件好的过来?但转念一想,我自己不喜欢穿的,别人也不喜欢穿啊!我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就是将心比心。

于是,我决定把这件衣服留下来自己穿。

即使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这应该是我们终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则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生活中,某些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嫉妒或厌恶,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会嘲笑或轻视,这都是不好的处世观念。

我们要朝好的行为看齐,学习他人的优点。

倘若看到别人身上不足的地方,要引以为戒,不要犯下同样的错误。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更趋于完美。

《论语》字字珠玑,句句在理。

朋友们,让我们都来读一读《论语》吧!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论语》的读书笔记3
寒假期间,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共有20章是孔
子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

它主要讲述了人们如何相处,如何努力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孝顺他们的父母。

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学习,第一个朋友从远方来。

在生活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俗话说,一巴掌不响。

单靠你自己的力量是遥不可及的。

因此,我想到了关仲和鲍叔雅的友谊故事。

关仲和鲍叔雅小时候是好朋友。

当关仲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家庭很穷,所以他经常偷包叔雅的钱,但是包叔雅不仅不恨他,而且对关仲更友好。

几十年后,关中差点杀了他的儿子小白,因为他为他的儿子争夺王位。

当儿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雅也成了总理。

鲍叔雅不顾以前的怀疑和建议,关中可以看到鲍叔雅的心有多宽。

另一个关于博雅和钟子的友谊故事是,当钢琴家的牙齿在荒山中弹奏钢琴时,伐木工的钟子可以听到高耸的山峦和海洋的野心。

薄亚很高兴找到他的知己,但是当他死的时候,他再也找不到知己了,所以他掉下钢琴,发誓不再弹钢琴了。

可以看出,在你的生活中,友谊是多么宝贵和重要。

这些例子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东来到我家,一开始我们相处得很好,但几天后就结束了。

我们经常为一件小事争吵。

最后,我母亲告诉我们,为了做好一切,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告诉我们朋友们从远方来。

几天后,我的朋友肖扬来到我家,我学会了和肖扬一起快乐地度过一天。

生活中的友谊无处不在。

只有在经历了磨难之后,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友谊的价值。

我从阅读“论语”中获益良多。

它教会了我如何和我的朋友交往。

我必须做得更好。

《论语》的读书笔记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
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论语》的读书笔记5
论语是孔子和他弟子的一本语录,讲述的是孔子与其弟子或一些官员的对话,是儒家的经典之作。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明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段话的意思思是说:学完了再去复习,不让人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人不知我而我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看了这段话,我想到了明朝的刘大夏。

小时候的刘大夏十分聪明,对孙子兵法更是情有独钟。

看了一遍又一遍,总是爱不释手。

他告诉别人:“我遵守了孔夫子‘学而时习之’的教诲,十分高兴。

”刘大夏当上官后,他的同窗来找他叙旧。

刘大夏摆了一桌酒席,对同窗说:“唉,自我当官后,也只有远方来的你让我如此愉快啊!”
有一天,刘大夏在路上遇到一个醉汉,官兵大喝:"刘大人出巡,让
道让道!”醉汉说:“什……什么刘……刘大人啊?”官兵说:“就是刘大夏刘大人!”醉汉说:“没听……听说过……过这玩……意。

”刘大夏见状说:“算了算了,绕道走吧。

”按照孔夫子的话说,刘大夏的这种行为就是君子所为。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我们一开始观察人,正如孔子所说,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为人处事。

但是自从读了《论语》我才知道,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之后,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所以,读了《论语》之后,使我受益良多。

它使我懂得了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多读经典著作,才能令我们的思维更敏捷,视野更开阔,做事更合理,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不断自勉,少走弯路。

才能让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更符合日常行为规范。

《论语》的读书笔记6
《论语》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中华文库璀璨的书籍,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阅读《论语》不仅使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可贵,而且领悟到了了孔子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

《论语》中记载的瞬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有一则是这样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样的乐趣是最纯真的,最自然的。

相比于我们现实生活,那些玩游戏后的热爱,却是非常的不自然的,不纯真的,他们带给人只是一种暂时精神上的.快乐,而这种全身心的根源,却是最本真的乐趣所在!
而且还有一则: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使我们不仅体会到这他的坚强乐观,而且体会到对生活的热爱、渴望和激情,从而使得他最后的成为孔子最得意的门徒之一,这样的高尚品质又怎能不令我们学习呢?想想我们现在在衣食丰厚的社会里,却经常抱怨着各种各样的不满足,比比闫慧,这样的乐观,这样的旷达大度,这样的能把自己的胸襟笼罩世间的万物,这
种精神我们又怎能不学习呢?
阅读《论语》,还是我还发现了许许多多在自己的不足。

因为《论语》中孔老夫子对许多的生活中许多的“恶”,以及许多社会的不美好的一面都作了抨击。

比如: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所以,我以后也一定要最好遵守这些品质,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良好的公民。

收敛自己的不正当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思想,像孔夫子精神光芒发扬到我的生活中和学习中去。

这次阅读《论语》的体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震撼,而且是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及是各种各样美好品质在我思想上的延续。

《论语》的读书笔记7
我想,像佛教一样,每一部经典,每一种思想,它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某种弱点,从长远来看,人是很没有记性的一种动物。

论语讲的主要是两部分,做人和治学,但是做人和治学不同于科学知识的积累,知识可以通过媒介传承积淀,但是对于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即使是有关于做人的知识,他也要自己亲身的实践与体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与进步。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人对于自己的认识与控制往往并不像科学知识那么客观和理性,或者说,要想干点实事儿并能有所成就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什么是自己的性子,就是人性的一些弱点,自私,贪婪,欲望,懒惰。

孔子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克服弱点,终有所成。

因为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所以论语二十篇,虽经千年岁月,却仍历久弥新。

要克服这些本性,走向克己复礼,走向仁义礼智则必须要付出一些努力,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无论现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评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们如何的百般蹂躏,不可否认的是,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经作为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心灵中,体现在人们的举止行为中。

但在现实社会中,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思维的改变,在数千年不断拉大的历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趋势。

论语给我的启示太多太多,关于交友,关于养身……论语中的人文
精神,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希望大家多关注国学。

对一些着作多一些见解,让我们共同提高自身的修养。

《论语》的读书笔记8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二十个篇章,言简意赅而又面面俱到地讲述了人世之道。

《论语》的学而第一篇中,我记忆犹新的是这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白话文的说法就是:花言巧语,一副讨好别人的脸色,这种人很少有仁慈的。

细想之下,与现实生活非常贴切。

这些人,之所以讨好他人,无非是看在那个人的地位、权利与金钱上,希望这样的虚情假意可以得到他人的赞许,使自己在乌合之众中脱颖而出,得到官职、金钱与权势。

如果所讨好的人失去了金钱,失去了各种权利,这种伪君子就会翻脸不认人,将原先不能称之为交情的“交情”一笔勾销,绝口不提。

就算原先被讨好的人问起,也只会被很不耐烦地打发走。

这时,后悔、愤怒都因为金钱与地位的失去而丧失了发泄的权利。

花言巧语的人,通常都心怀鬼胎。

真心的赞美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词藻。

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用关系登上高位,再用言语迷惑当时的上级,讨的欢心,再借此关系高升……如此循环。

这类人,在社会上,更确切地说是在职场上早已数不胜数。

在生活上,这类伪君子也不算少。

一些小贩,为了推销不合格的商品,除了夸大商品的功效外,还会百般讨好客人:事业有成、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万寿无疆、万事如意……说这些话的时候还满脸堆笑。

这些假心假意的祝福让顾客盛情难约,不由自主地掏钱买下。

等到发现商品的劣质后,十有八九,小贩早已不知去向。

做一个真实的人,杜绝虚伪。

脚踏实地,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努力所换来的一切。

无论如何,都问心无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