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黄山松》优质课教学设计(精编)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黄山松》精品学案(精编)

《黄山松》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彻”“烁”“迸”几个生字。
2.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3.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彻”“烁”“迸”几个生字。
2.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诗歌用哪些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黄山的形象?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3.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四、参考资料1.张万舒原名张清海,笔名张东泉。
安徽肥西人。
中共党员。
1958年毕业于合肥一中。
历任合肥模型厂工人,合肥市手工业局干部,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采编主任、副社长,中央党校学员,新华总社国内部副主任、主任,新华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
全国第六届人大代表。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黄山松》、《追寻的足音》、《山格海魂》、《张万舒诗选》,散文报告文学集《故乡人民的笑声》等。
组诗《八万里风云录》获全国1979年~1980年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
2.黄山地处安微南端,它与黄河齐名,与长城媲美,是世界著名风景名胜、人类的瑰宝。
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正如1979年邓小平视察黄山时指出的:“不上黄山就不知道我们祖国的伟大,山川秀丽。
”黄山胜景以峰为体,这里峰林如海、辟地擎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著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
莲花峰为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飞瀑“五绝”著称于世。
黄山奇松,有的高数丈,有的不足盈尺。
著名的有寿愈千年的迎客松,成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
黄山怪石,星罗棋布。
有的酷似珍禽异兽,如“猴子观海”;有的宛如各式人物,如“五老上天都”。
有名可指的怪石就有120处,巧夺天工,妙趣横生,使人倾倒。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黄山松》精品教案_4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黄山松》是一首现代诗,诗人带着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塑造了一个战士般黄山松的形象,文笔流畅,朗朗上口。
本诗感情炽热饱满,生动活泼。
学情的分析(调查):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约45℅的学生不太喜欢阅读没有故事情节的诗歌,发现大于70℅的学生喜欢朗读文章。
鉴于本诗的语言特点,可以借助本诗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新课标学段相关目标分析: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朗读,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重点)3.在读中领悟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1、本节课既立足于课标,关注了语文学科的方法和能力培养,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
2、本课例是依托武侯教育云平台进行备课模式的创新。
借助数字化终端,利用云+端的预习功能,课前分发预习资料,布置预习任务,课上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反馈、评价和及时指导;课中利用智慧课堂调用各种资源进行课程教学,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课后分发课外作业,鼓励学生搜集关于黄山松的诗词歌赋,精选两三篇诵读,上传诵读视频或音频到武侯教育云平台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为下次《岁寒三友》诗歌朗诵会做准备,拓展了课堂。
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黄山松图文资料及诗歌创作背景资料;2、武侯教育云网络“云+端”平台;3、自制多媒体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课前布置学习任务:1、搜集关于黄山松图文资料(文字100字以内、图片5张左右)及诗歌创作背景资料(文字资料100字以内);2、预习课文:读文,自主识字,完成预习作业。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39黄山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黄山松》【教材分析】《黄山松》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黄山松的形象,赞美了黄山松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文饱含着强烈的乐观情感,读后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接触过抒情散文,借物言志类的文章也不是第一次接触。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文章本身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不难理解。
因此,学习本文的时候,应该采取在充分放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并且借鉴和学习这些手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这首诗思路非常清晰,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信息,了解文章文章的内容。
通过观看黄山美景以及黄山松的图片,生动形象地启发感染学生,让学生感悟黄山松的特色,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帮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奇特,美丽。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仔细用心感悟黄山松的特色,同时更好地体会作者在描写方面观察细腻、用词准确精当。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方法】研体式【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分钟)世的风景,谁知道有关黄山松的资料?2、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3、板书课题。
峰峰皆(jiē)到寒彻(chè)骨闪烁(shuò)劲(jìng)枝迸(bèng)2、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略读知大意。
(约15分钟)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松的形象。
(“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北师大版六语上《黄山松》教学设计2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山松》是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主要是描写黄山景物中最具特色的景物之一——松树。
文章抓住黄山松的三个突出特点来具体介绍黄山的松树。
作者在文章开头先设问,明确黄山松有特色,至于特色是什么,文中只说明数量并没有具体说明特点是什么,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
接着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来介绍黄山的松树。
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黄山松的特点。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楚,突出了黄山松的特点。
本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和品格。
教学重点:黄山松的品质学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
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北师大版六语上《黄山松》教学设计1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和品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生活品格。
4.情感目标:体会炙热饱满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具准备:教材、教参,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1.设境激趣,触发情感播放视频:黄山美景请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师: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黄山,重点欣赏黄山松树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与精神。
2.浏览文章,再现内容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松有三个特色,请同学说说都有哪三个特色?3.披文入情,载情入文(1)小组学习出示文字:明确学习要求。
①自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想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黄山松的这一特点的。
②小组交流:哪些语句表现出黄山松的特点,画一画,读一读。
③感情朗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师生交流特点一:生在石缝里出示一组松树生长在石上的图片师: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黄山松生长得怎么样呢?出示句子:“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设疑: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苍翠、坚劲、窈窕是什么意思?师:看到长势这么好的黄山松,作者为什么感到不可思议了呢?师:那是金属利器都很难将它劈开的花岗岩啊,800摄氏度的高温下才会出现裂纹,而现在要将它挣裂的是黄山松的根啊,你有怎样的感受?生体会黄山松生命力的顽强。
师: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对黄山松的喜爱吧!师:更有不可思议的是什么?出示句子:“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
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教案)黄山松

黄山松教材分析:在当代诗歌中,张万舒的《黄山松》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佳作。
吟读这首诗,我们首先被它那博大宏伟的场面和磅礴雄浑的气势所震撼所激荡。
大自然在这里被充分人格化,诗人赋于这些自然界的事物以强悍的生命意识和飞动的色彩。
教学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教学构思: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地对语文材料进行探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加深自悟。
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采用质疑的方法学习本文。
教学时间: 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谁知道有关黄山松的资料?2.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3.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峰峰皆(jiē)到寒彻(chè)骨闪烁(shuò)劲(jìng)枝迸(bèng)2.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四、合作探究: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五、回顾与反思: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作业设计:1.查找有关松树的诗句。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八 岁寒三友 黄山松》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黄山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自学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4.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重点难点:1.了解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2.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具准备:黄山美景及黄山松的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1.介绍黄山美景,引出“黄山松”。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特点之一:坚韧顽强特点之二:一心向着阳光特点之三: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3.给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分别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导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本段,边读边想: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它生长的得怎样?(2)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2.自学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作者又是怎样表现黄山松的另外两个特点的。
3.教师点拨、指导。
4.交流读后的感受,美读课文。
四、回顾全文,反思文本。
黄山松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一心向阳的枝条,更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然而读完课文后,你是不是觉得是在写黄山松,而是还想说点其他的什么?(松树是坚韧顽强的,是团结的,人有何尝不是呢?)板书设计:25*黄山松生命力顽强黄山松一心向阳光强大的团结力教学反思: 《黄山松》是一篇文质优美的课文,作者以饱满的情感刻画了黄山松顽强的品格,奇特的姿态。
课文详写了迎客松的枝干遒劲,生机勃勃和满腔热情;陪客松的青翠欲滴,伟岸挺拔;送客松的的姿态奇特,深情款款。
文字运用娴熟流畅,让人恍如身临其境,感受到黄山松的神奇秀丽。
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描绘了黄山松的奇美,我认为在教学本文时,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感悟黄山松的“奇”。
这节课的第三段描写黄山松的“千姿百态”,作者是按由远及近、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写的。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黄山松北师大版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山松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山松的美丽风光和坚韧品质。
2.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课文中的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黄山松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利用课文中的描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黄山松的生机勃勃和顽强生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信息。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3.能够理解黄山松的精神内涵,认识到坚定信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通过课内外的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黄山松的背景知识,拓宽知识面。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借鉴黄山松的坚定信念,勇敢克服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问题导向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导向,使学生对黄山松的精神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山松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山松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对黄山松的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反思与评价法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山松的精神内涵。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黄山松》习题(精编)

《黄山松》习题一、基础过关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峰峰皆()到寒彻()骨闪烁()劲()枝迸()2.默写一首描写松树的诗。
二、综合训练1.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2.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三、拓展应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A.歌颂 B.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A.崇敬 B.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我对松树总是怀有(A.瞻仰 B.敬仰)之心。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树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读短文,选择短文括号里合适的词。
(1)多少人就()过它。
A.赞颂 B.歌颂(2)()的品质。
A.崇敬 B.崇高(3)我对松树总是怀有()之心。
A.敬仰 B.瞻仰2.“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3.松树的风格是什么?4.把表现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抄下来,然后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峰峰皆(jiē)到寒彻(chè)骨闪烁(shuò)劲(jìng)枝迸(bèng)2.略。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黄山松北师大版

2.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黄山松所具有的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品质,培生命、尊重自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1.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生字词,如“峥嵘”、“瑰丽”、“挺拔”等,并让学生做好笔记。
3.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4.讲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描绘黄山松的诗歌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雄伟壮观,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奇松傲立峻岭间,云海茫茫若隐现。
风姿卓越凌空舞,岁月沧桑话变迁。”
2.通过展示黄山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黄山松的初步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2)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重视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2.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以黄山松为主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引导: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课文中的黄山松具有哪些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对我们有何启示?”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黄山松》第一、二课时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最新精品优秀课件PPT

我的收获 :
从黄山松联想到到边防战士和石油工人的不畏风 霜、坚毅顽强,不能不对松树的英姿、品格油然而生
景仰与赞美之情。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课文朗读、坚强的品质。应用饱满的感情读出对黄
山松的赞美之情。
2、分析诗歌2~5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刻画了黄山松 不惧阴风,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形象 ,表现了黄山松顽强、刚直、坚贞不屈 的品格。
3、分析“啊,黄山松,我热烈地赞美你,/ 我要学你艰苦奋战,不屈不挠”这两句诗人 表达的情感和作用? 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黄山松的热烈赞美 之情;第二句表明诗人要向黄山松学习,学
第二部分(第2~5节):写黄山松昂首挺立的傲然雄姿。
第三部分(第6节):抒发对黄山松的热烈赞美之情。
课文结构
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 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坚毅
黄 山 松
站云头,飞九霄 不怕阴风,不畏雪寒 深扎根,抱山岩 闪烁骄傲,向着阳光
英雄气节
不艰战 屈苦士 不奋形 挠战象
赞美、学习:艰苦奋战,不屈不挠
习黄山松“艰苦奋战、不屈不挠”的品格。
这两句诗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中心。
精读课文
1、分析“在这碧紫透红的群峰之上,/
你像昂扬的战旗在呼啦啦地飘。”这两
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说说怎样朗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形象地 写出了黄山松的挺拔、刚强。语调高
昂,读出对黄山松发自内心的赞美。
2、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反义词:
动摇——坚定 热烈——冷淡 昂扬——低落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山松

黄山松教材分析:在当代诗歌中,张万舒的《黄山松》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佳作。
吟读这首诗,我们首先被它那博大宏伟的场面和磅礴雄浑的气势所震撼所激荡。
大自然在这里被充分人格化,诗人赋于这些自然界的事物以强悍的生命意识和飞动的色彩。
教学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教学构思: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地对语文材料进行探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加深自悟。
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采用质疑的方法学习本文。
教学时间: 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谁知道有关黄山松的资料?2.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3.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峰峰皆(jiē)到寒彻(chè)骨闪烁(shuò)劲(jìng)枝迸(bèng)2.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四、合作探究: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五、回顾与反思: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作业设计:1.查找有关松树的诗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山松 北师大版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黄山奇松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法:课题引导法学法:探究法、质疑法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课前沟通:(略)一、初读感知1、读题,解题。
2、启发,引导思考:预设A: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预设B:黄山有哪些奇松?预设C:……二、品读感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感受“迎客松”“奇“的词句。
(一)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出示课件)(1)理解“遒劲”、“郁郁苍苍”。
用“郁郁苍苍”说句话。
(2)理解“饱经风霜”,进行说话练习,体会迎客松生命力的顽强。
(3)指名读、齐读。
(4)理解“姿态优美”。
感受迎客松的热情好客。
(5)指名读、齐读(6)(引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
(7)练读。
请大家带着自豪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话。
(8)朗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9)语文实践活动:练习背诵。
(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填空练习。
)(二)自学欣赏“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美1、自读课文,画出感受“陪客松”、“送客松”“奇”的词句。
2、汇报交流(1)介绍“陪客松”的奇特?(出示课件),感受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2)指读。
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3)集体朗读。
(4)介绍“送客松”的奇特?(出示课件)(送客松奇在它的姿态),指着画面解释“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
)(5)游人把它比作什么?“天然盆景”,出示人工盆景的画面。
比较得出游人为什么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6)指读后齐读,送客松的奇特不仅在于它的蟠曲,更因为“它向山下伸出……”谁能读出它的蟠曲、它的依依不舍。
2019-2020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黄山松》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黄山松教学要求1.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3.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的生活态度。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难点: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1.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相关资料。
一 导入新课黄山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里,一棵棵黄山松昂扬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
读着这首诗,你会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那黄山松柏的傲然雄姿,也会对那松柏的品格油然而生敬仰与赞美之情。
二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2.交流资料。
(1) 关于张万舒。
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2)关于黄山。
黄山不仅以奇伟峭立、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黄山现已成为中国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与长江、长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3)关于黄山松。
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堪称黄山美景之“三绝”。
而黄山的松树更是以“奇”闻名于世。
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靠着分泌一种酸性物质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峭壁夹缝中。
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松的形象。
“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山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3.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4.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5.分析。
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总结全文黄山松顶风傲雪(自强)坚韧不拔(拼搏)百折不挠(进取)1.看拼音,写汉字。
《黄山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5、小学课文《黄山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练习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人1、出示黄山风景图片: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2、师范读,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谈琴。
二、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黄山奇石的神奇1、先自主学习,要求:⑴选择一块自己最喜欢的奇石,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块奇石,并读一读。
⑵图文对照,说说这块奇石的“神奇”之处,并用“──”划出描写巨石样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学习课文。
4、图展示猴子观海的样子:⑴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
⑵演一演,评议。
⑶还有什么补充吗?如:“陡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陡峭的山峰上?为什么是翻滚的云海?⑷想象说话:几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仿佛在想什么?⑸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齐读。
5、图展示仙人指路:⑴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
板书:站伸指⑵想象说话:这位仙人仿佛会说什么?⑶课文并列地写了“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个内容。
我们说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这样的段式叫()。
那么文中用什么句子把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呢?请用“~~”划出连接句。
⑷指名说。
⑸朗读第二段,一生读“猴子观海”,一生读“仙人指路”,其余齐读连接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彻”“烁”“迸”几个生字。
2.熟读课文,提高语文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字抄写和认读,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字词;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于诗
歌的感悟能力,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和赏析法。
课前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谁知道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2.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二、新课学习
(一)预习交流
1.读准字音:
峰峰皆(jiē)到寒彻(chè)骨闪烁(shuò)
劲(jìng)枝迸(bèng)
2.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3.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谁知道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二)呈现目标
在当代诗歌中,张万舒的《黄山松》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佳作。
吟读
这首诗,我们首先被它那博大宏伟的场面和磅礴雄浑的气势所震撼所激荡。
大自然在这里被充分人格化,诗人赋于这些自然界的事物以强悍的生命意识和飞动的色彩。
教学目标:
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三)导学探究
1.诗歌用哪些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黄山的形象?
(“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
3.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
(四)总结拓展
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检测达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三、结论总结
这首诗歌用博大宏伟的场面和磅礴雄浑的气势,把大自然充分人格化,诗人赋于这些自然界的事物以强悍的生命意识和飞动的色彩,以突显黄山松自强、拼搏、进取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
1.诗歌用哪些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黄山的形象?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3.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五、作业布置
搜集写松树的诗歌并摘抄。
六、板书设计
顶风傲雪——自强
坚毅不拔——拼搏
百折不挠——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