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品牌价值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品牌价值研究
内容摘要:当前品牌的市场高价值现象使人们开始逐渐怀疑,经典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是否还适用当今的社会经济。

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角度,形成一套发展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但是将其解释于品牌价值时总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因此,笔者回归经典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身,通过其基本理论和观点来解释品牌价值的形成和“高价值”的现象。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价格品牌价值
引言
当前知识经济盛行、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品牌价值所带来的精神价值效应逐渐成为了商品经济社会的主导。

我国现在有很多企业都采用贴牌生产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质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根据马克思观点,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但是在如今商品社会中,当其中一种商品被贴上某种品牌时,其市场价格会高出其他同种商品几倍甚至几十倍,那么这种品牌价值是否也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呢?本文基于此进行研究。

研究现状
(一)品牌价值研究
由于学术界对于品牌价值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因而在品牌价值的概念认定上也是众说纷纭。

作者根据不同学者对品牌价值概念的界定,以及结合本文的研究角度,对品牌价值做如下定义:品牌价值是企业所拥有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基于商品自身价值之上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和超额价值的特殊无形资产价值。

(二)劳动价值论研究新进展及不足
1.“实(虚)劳动”理论。

何炼成在传统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实劳动”和“虚劳动”的观点,从新的角度解释了无形资产价值的形成,对“品牌价值”这种不可确指性无形资产的形成的解释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但是何炼成只是对品牌价值是如何形成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见解,但并未解释为什么品牌价值会给商品价值带来如此高的增长,而且未把虚劳动形式具体化,有些商品品牌对商品的影响不仅仅只有正效应,相反对商品同样具有负效应。

这点以此种观点无法解释。

2.“创新劳动”理论。

庞元正(2003)在马克思传统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劳动概念。

所谓创新劳动,就是指能够做出创新的劳动,如开发或生产一种新产品等,这种劳动的成果是过去从未有过的。

他指出当创新劳动被模仿以及扩散以后,创新劳动就会被还原为常规劳动。

但是笔者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美国苹果手机技术高端,虽被大量模仿,并且在功能上可能有更大的提高,但是苹果产品还是一直被人们所青睐而且价格高居不下,甚至其品牌价值有了更大的提升。

这种经济现象用创新劳动理论来解释将会出现困境。

由上述可知虽然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新观点和角度,但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品牌价值的高价格或低价格。

因此笔者认为应还原到经典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身,从中寻找合理的解释。

经典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价值与价格涵义分析
(一)价值涵义
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其价
值量大小是由生产一个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商品价值所表示的是单纯人类劳动的一般支出,复杂劳动等其他劳动也只是被看作是强化的或者加倍的单纯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量是可被计算的,即由劳动时间所决定。

现在很多人将价值的概念与劳动时间相脱分离,而只关注价值的表面现象,认为商品对自己越有用,就越有价值,其实不然,这是混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结果。

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观点,物的效用,使物成为一个使用价值。

即,商品对人类的有用性是与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关,而不是价值,价值只与劳动量即劳动时间有关。

(二)价格涵义
商品被生产出来,如果生产者自身不需要,那么商品将会被商品所有者拿到市场去进行交换,以换取其他对自己有用的商品。

这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商品交换。

其交换原则就是等价交换,即相同价值量的商品进行交换。

但是在商品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货币最终成为了商品价值的代名词。

马克思指出:“货币这个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结果”,商品被生产出来,其实际的价值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是很难被测量出来的,所以其价值只能由交换过程中的交换对象商品的相对价值量表现出来,当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为了衡量商品价值的唯一尺度,即价格。

但价格不一定完全体现为商品的等价价值。

马克思指出:“价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

价格虽为该商品与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但该商品与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不一定是商品价值量的指数”。

当今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商品的价格标签表现出来。

但是作为商品唯一的价值尺度,价格的多少并不一定完全能表示出该商品的价值量,价格会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通过市场、消费者等方面的影响围绕着商品价值上下波动,这就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商品价值量所表现的,是该商品在其形成过程中与社会劳动时间的必然的内在联系。

价值量转化为价格时,这种必然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商品与别一种商品(货币商品)的交换关系。

但这种关系,像可以表现商品价值量一样,也可以表现比价值量更大或更小的量。

在一定情形下,该商品会依着更大或更小的量让渡。

因此,商品的价格可以和其价值量不一致,也可以和价值量相背离。

在现如今知识经济主导的社会里,一切商品都以价格形式被拿到市场进行交换,甚至同种商品因为地域、消费者对象、商品用途等各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价格差异,但这些价格差异并没有违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价值和价格理论的总趋势。

所以,在此做出价格和价值的区分也对本文品牌价值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商品时,看到的并不是实际的商品价值,而是贴在商品表面的价格值,在选购商品时,人们更多考虑的是自己是否愿意以此价格来购买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自己可以通过雇佣劳动力来进行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可以被计算出来,但是当把商品放到市场进行交换时,实际上是给商品标上价格,这个价格是根据商品市场情况、消费者需求等来确定的。

所以商品交换,是以价格为媒介的。

因此,价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式,其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价值只是由劳动量来决定。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品牌价值与品牌价格分析
(一)品牌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知识经济时代,品牌概念的提出为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观点和新角度,上述学者提出的“创新劳动”、“虚劳动”都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这些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同样创造价值。

一种商品品牌,是人类通过
脑力、体力等复杂劳动创立的,并且在品牌维护、品牌宣传、品牌渲染度、品牌深造等品牌创立过程中,都会有人类劳动的付出,所以品牌虽然在表面上形式简单,但是其中包含的价值是由人类劳动创造的,而且价值量的大小甚至会高出商品本身的价值,这些并未违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

(二)品牌价格的构成
品牌价格是品牌价值的表现形式,但品牌价格有其特殊性。

如上所述,品牌价格可以背离品牌价值而存在,其影响因素可以使品牌价格围绕着品牌价值上下波动。

所以品牌价格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品牌价格等量地通过货币反映出品牌价值的大小;其次,波动部分的品牌价格大小则通过市场、消费者以及品牌文化等因素反映出来。

依据经典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品牌价值在市场中由品牌价格表现出来,品牌价格相对于品牌价值有一定独立性,根据市场及消费者需求进行波动变化。

在此,也并非说,市场中商品的价格会完全脱离价值而存在,品牌给商品带来的价值是无可否定的,但是未像价格属性一样具有弹性化。

在品牌的创立及维护过程中,会衍生出许多抽象的东西,例如文化、精神。

这些抽象的东西具有历史性,无论时间的长短,它们将会随着品牌的推广而得到延续。

以文化和精神为例,一种品牌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会产生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它们都是在劳动创造品牌的过程中被衍生出来的,其本身的出现不是由劳动创立的,按照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观点,文化和精神这种衍生的抽象物质是不具有价值和可交换性的。

但是在市场交换过程中,消费者会经常将品牌的文化和精神考虑其中来影响自己的购买需求和支付需求,而且品牌的文化和精神经常被当做一种重要因素来影响商品生产者的生产需求和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这看似是马克思价值理论不能解释的矛盾。

但是其实不然,类似这种文化和精神的抽象因素并不是影响其品牌价值、而是影响品牌价格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指出,“本身绝非商品的东西,例如良心名誉等,也可由它们的所有者,拿来换取货币,并由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态。

所以,一种东西虽没有价值,但能够在形式上有价格”。

品牌所带来的文化和精神虽然没有蕴含劳动,但还是会以价格形态存在于品牌中取得商品形态在市场中被进行交换。

以此可以合理地解释为什么有些种类的商品被贴上某种知名品牌后,价格会较高。

(三)品牌价格的负效应
由于价格具有弹性,因此这种观点也合理解释了品牌的负效应作用。

品牌如果遭受名誉上的打击,这样不仅品牌生产者的企业形象受到负面影响,而且其品牌形象同样受损。

若此时把该品牌贴在两种同种类型的商品其中一种商品上,并且将两种商品同时拿到商品市场中进行交换,则被贴上该品牌的商品将会得到消费者的抵制,并且商品生产者不得不降低价格来促进其销售。

在此不能认为该被贴牌的商品的价值下降或者该品牌价值下降,因为商品和品牌,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其创造的价值还是延续在商品和品牌中,但是名誉打击、质量低劣的负面消息等如同品牌所衍生出的文化和精神一样,是不具有价值的,但是同样是一种价格形态存在,因此都会影响商品生产者生产与销售需求和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其具体表现体现在被贴牌商品的价格上。

结论
综上所述,把价格和价值进行严格的区分,合理地解释了品牌价值在商品市场中的高价格,有些品牌会对某些商品的价格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品牌本身在创立和维护过程中,有劳动的付出,是具有价值的,并
且价值量是巨大的。

但是如果需要解释为什么有些被贴上某种名牌的商品会有成倍的价格增长或者降低,就需要对品牌价值和品牌价格做严格的区分。

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具有固定性和历史延续性;价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但可以背离其价值而表现出上下波动的形式,即具有弹性。

在商品市场中,消费者和商品生产者以价格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因此我们所追求的品牌价值实际上追求的是品牌所带来的各种价格效用,其具体表现形式呈现出价格成倍增长或者降低的现象。

不论是在过去的简单商品经济时代,还是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依然能合理解释如今出现的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差异现象。

在价值方面,无论是商品还是品牌,劳动依然是决定价值的核心也是唯一因素,是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在价格方面,马克思也提出了价格是代表价值的一种价值形态,可以独立于价值而存在,虽然他未对此进行详尽叙述,但是把握了劳动价值理论的总体趋势和方向,而且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进行解释的,因此价格的影响因素可以被单独提炼出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庞正元.创新劳动与创新劳动价值论[J].南方论丛,2003(3)
2.马克思著,郭大力,王亚楠译.资本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9
3.王敏轶.品牌价值形成机理与测评方法研究[J].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