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科目公式小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科目公式小结
自己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科目公式小结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第一条】九年级上册公式总结
数学公式
一、圆和弧的公式
正n多边形的内角等于(n-2) 180/n
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 r 2/360=lr/2
内共切线长度=d-(R-r)外共切线长度=d-(R-R)
两个圆与dR r分离两个圆外切d d=R r两个圆相交R-rr)两个圆包含dR。

弧长计算:L=nR/180
扇形面积:s扇形=n r 2/360=lr/2146内共切线长度=d-(R-r)外共切线长度=d-(R)
二、因式分解公式
平方差公式:a2-B2=(a b) (a-b)
完全平方和公式:(a b)2=a2 2ab b2
完全平方差分公式:(a-b)2=a2-2ab b2
两个公式:ax2bxc=a[x-(-b(B2-4ac))/2a][x-(-b(B2-4ac))/2a]
三次和公式:a3 b3=(a b)(a2-ab b2)
三次差分公式:a3-b3=(a-b)(a2 ab b2)
完全三次和公式:(a b)3=a3 3a2b 3ab2 b3
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及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 X2=-b/aX1*X2=c/a注:维埃塔定理可资辨别的因素
B2-4ac=0注: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但在复数范围内有两个复数根。

四、三角不等式
| a | b || a | | b |
|a-b||a| |b|
|a|b=-bab
| a-b || a |-| b |-| a |aa | a
动词(verb的缩写)算术级数公式某个数列中前n项的和
1 2 3 4 5 6 7 8 9 … n
=n(n 1)/21 3 5 7 9 11 13 15 … (2n-1) =n2
2 4 6 8 10 12 14 … (2n)
=n(n 1)12 22 32 42
设为任意角度,端边相同的角度等于同一三角函数的值:sin(2k+)=sin
cos(2k+)=cos
tan(2k+)=tan cot(2k+)=cot 公式2:
设为任意角度,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等式3:
任意角度和-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等式4:
-和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2和公式3得到: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5:
2-和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1和公式3得到:
sin(2-)=-sin cos(2-)=cos tan(2-)=-tan
cot(2-)=-cot
三角函数的公式:两个角的和与差公式sin(+)=sincos+cossin
sin(-)=sincos-cossin cos(+)=coscos-sinsin cos(-)=coscos+sinsin
三角函数的公式:双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 s2a-1=1-2s in2a 九.三角函数公式: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 CoSA)/2)cos(A/2)=-((1 CoSA)/2) tan(A/2)=((1-CosA)/((1 CosA))tan(A/2)
=-((1-cosA)/((1 cosA))
ctg(A/2)=((1 CosA)/((1-CosA))ctg(A/2) =-((1-CoSA)/((1-CoSA))
X.三角函数公式:调和与差的乘积
sina*cosb=[sin(a b) sin(a-b)]/2
cosa*sinb=[sin(a b)-sin(a-b)]/2 cosa*cosb=[cos(a b) cos(a-b)]/2 Sina * sinb=-(cos(a-b)-cos(a-b)]/2
【第二章】九年级上册公式总结物理公式
欧姆定律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性:各处电流相等)
3.U=U1 U2 … Un(串联电路的电压特性: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每个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 I2 … In(并联电路的电流特性:主电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的电压特性: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等于电源电压)
力的公式
重力G(N)G=mgm:质量G: 9.8n/kg或10N/kg 密度(kg/m3)=m/v
m:质量
五:体积
合力f和(n)方向相同:f和=F1 F2
反方向:f组合=方向相反时F1-F2,F1F2 【第三章】九年级上册公式总结
化学式
首先,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的燃烧:2Mg O2点燃2MgO 3的所有化学式。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加热:2Cu O2加热2Cu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3O2点燃2Al2O3。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O2点燃2H2 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5O2点燃2P2O5。

7.硫磺粉在空气中燃烧:S 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碳氧点燃二氧化碳
9.碳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2C O2点燃2C O (2)化合物与氧的反应: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2点燃2CO 2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点燃CO2 2H2O
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4OH 3O2点燃2CO2 3H2O。

第二,几种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 2O2
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o H2O CO2 加热氯酸钾(含少量二氧化锰):2KClO3====2KCl 3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 MnO2
5.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 3===H2O CO2
6.高温煅烧石灰石:高温CaCO3 CaO CO2
第三,几种氧化还原反应:
1.氢还原氧化铜:H2氧化铜加热铜H2O
2.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 CO2
3.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3CO2
4.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高温3Fe 2CO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加热铜二氧化碳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2Fe 3CO2
7.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3O4高温3Fe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关系
(1)简单金属酸盐氢(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锌H2SO4=硫酸锌H2
2.铁和稀硫酸铁H2SO4=硫酸亚铁H2 镁和稀硫酸硫酸镁=硫酸镁H2
4.铝和稀硫酸2Al 3 H2SO 4=Al2(SO4)3 3 H2
5.锌和稀盐酸锌2盐酸===氯化锌2 H2
铁和稀盐酸Fe 2HCl===二氯化铁H2
镁和稀盐酸mg2hcl===氯化镁H2
8.铝和稀盐酸2al 6 HCl==2al C3 H2 (2)简单金属盐(溶液)-另一种金属的另一种盐
1.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硫酸铁硫酸铜===硫酸亚铁铜锌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硫酸锌===硫酸锌铜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1.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氯化铁3H2O
2.氧化铁与稀硫酸的反应:Fe2O3 3H2SO4==Fe2 (SO4) 33H2O 氧化铜与稀盐酸的反应:CuO 2 HCl===CuCl 2 H2O
4.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氧化铜H2SO4===硫酸铜H2O
氧化镁与稀硫酸的反应:氧化镁H2SO4===硫酸镁H2O
6.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CaO _ 2 HCl===CaCl _ 2H _ 2O,第三天全部化学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