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2019·罗平模拟)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 他最喜欢在华灯初上之时,与一帮朋友在烧烤店举杯小酌,同享天伦之乐。
C . 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D . 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复习,李明却玩的痛快;要中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生了病,连中考都不能参加。
真让人叹为观止啊。
2. (2分)(2018·哈尔滨)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
将“重要”改为“必要”。
B . 在世乒赛上,中国队曩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
删掉“曩括并”或“并包揽”。
C . 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
将“作为”改为“成为”。
D .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
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7七下·泗阳期末) 默写古诗词。
(1)
曲径通幽处,________。
(《体破山寺后禅院》)
(2)
________,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3)
________?月晓风清欲堕时。
(陆龟蒙《白莲》)
(4)
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5)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________,卷天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7)
桃李不言,________。
(《史记·李将军列传》)
(8)
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9)
杜甫的《孤雁》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诗人爱憎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杜甫《孤雁》)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8七下·潮阳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wū huì________和耻辱。
②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huáng kǒng________,因为他是单干户。
③都是些fán suǒ________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
④在农村,dà tíng guǎng zhòng________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
5. (2分) (2019七上·遵义月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交友的原则,交个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交友之道”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写出一句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并根据下面句子意思写出与友谊相关的两个成语。
①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②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
(2)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五、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9八下·江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点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B . 文章通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作者借此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C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两句具体地描绘了千里马在没有遇见伯乐时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D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手法,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六、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 (12分) (2018九上·潮南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
(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答。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8. (9分) (2019七下·融安期中)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回答小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里,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
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30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2)如何理解选段画线句中的“宝书”?
(3)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牵牛花:最美的花
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
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②时下正是晚秋。
十一月都过去了三分之一。
十多天前还满树葱茏神气活现的刺槐,现已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了,犹如举着降旗的残兵败将。
就连一味疯长的野草也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蔫了,黄了,枯萎了。
惟独牵牛花不同。
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
【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
后来,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山坡中间由石块和青砖砌成的半堵残墙上面。
墙上的爬山虎没了叶片,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如老人手背上的几根细筋。
墙根的芒草也已无精打彩。
却见四五朵红蓝两色的牵牛花在残墙上开得正艳,薄薄的花朵在清冷的秋阳下抖出妩媚的光彩。
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刚与柔,厚与薄,重与轻——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更和谐的对比与反差吗?我一时忘了移步,默默凝视良久。
谁都知道牵牛花是生命力脆弱的花。
盛夏时节,太阳出来两三个小时一支支小喇叭就合拢起来。
而就整个植株来说,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
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老秋是土话,晚秋)——开不到中午的牵牛花却能开到晚秋。
③是的,我所以喜欢牵牛花,也和故乡有关。
④小时候好几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
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
每到入夏时节,茅屋小院的木篱笆就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
牵牛花比人醒得早,人还没睁眼没张嘴,牵牛花就悄悄张开嘴巴,张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喇叭。
【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
那是真正的花篱。
花篱外面跑着叫着七八只芦花鸡和三五只白鸭,花篱里面有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有好多架黄瓜和两三垄西红柿。
奶奶屋梁上悬一个不大的柳条篮,奶奶每每从篮里摸出小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给我。
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毛柿子的西红柿,桃形,不大,顶部有尖,毛茸茸的,咬一口能甜得人发抖。
奶奶自己却不舍得吃,笑眯眯看着我狼吞虎咽。
对了,篱笆西端有一棵不高的杏树,牵牛花在篱笆上爬不开了,就爬到杏树上去。
杏熟的时候,嫩黄色的杏有的贴着牵牛花,有的在牵牛花下捉迷藏。
它们当然逃不过奶奶的眼睛。
奶奶拎个小筐摘下来,等我放学回来吃或第二天塞进书包让我在上学路上受用。
那时不比现在,艰苦岁月,贫穷乡间,有杏吃已经美上天了。
⑤这么着,看见牵牛花,眼前有时就浮现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慈祥的面影,甚至嗅出嫩黄瓜的清香,舌底生出毛柿子和黄杏那甜甜黏黏的汁液,心头泛起悠悠忽忽的乡愁……
⑥或许你认为权倾一时是幸福,金榜题名是幸福,富甲一方是幸福,扬名海外是幸福。
但对于我,最幸福的,
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
(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报》,有删改。
作者林少华:教授,当代著名翻译家。
)
(1)
细读第②段,找出“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中的“残缺”具体指代的内容,填在下面的空格上。
(要求:每一点不超过15字)
①刺槐,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②;
③;④。
(2)
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
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
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
我选(),品析:
(3)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中“我”为什么“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4)
文章结尾说:“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
”结合全文及你的生活体验,写一则关于“幸福”的150字左右的随感。
【帮帮你】随感就是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文章中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触动我们心灵的力量:日月交辉,草长莺飞,蓓蕾初绽;父母的深情,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爱;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都可能在刹那间触动我们的心灵。
多少古代圣贤、多少时代精英、多少平民百姓,他们的一言一行、深邃思想、高尚人格给我们的心灵带来莫大的震撼与鼓舞。
这种触动心灵的力量是无形的。
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
请以“触动心灵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九、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1. (15分) (2019九上·梅县期末)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次早,应天府送下一个监生来,犯了赌博,来讨收管。
门斗和街役把那监生看守在门房里,进来禀过,问:“老爷,将他锁在那里?”虞博士道:“你且请他进来。
”那监生姓端,是个乡里人,走进来,两眼垂泪,双膝跪下,诉说这些冤枉的事。
虞博士道:“我知道了。
”当下把他留在书房里,每日间他一桌吃饭,又拿出行李与他睡觉。
次日,到府尹面前替他辨明白了这些冤柱的事,将那监生释放。
那监主叩谢,说道:“门生虽粉身碎骨,也难报老师的恩。
”虔博士道:“这有甚么要紧?你既然冤枉,我原该替你辩白。
”那监生道:“辩白固然是老师的大恩,只是门生初来收管时,心中疑惑,不知老师怎样处置,门斗怎样要钱,把门生关到甚么地方受罪。
怎想老师把门生作上客。
门生不是来收管,竟是来享了两日的福!这个恩典,叫门生怎么感激的尽!” 虞博士道:“你打了这些日子的官司,作速回家看看罢,不必多讲闲话。
”那监生辞别去了。
武书道:“这回朝廷奉旨要甄别在监读书的人,所以六堂合考。
那日上头吩咐下来,解怀脱脚,认真搜检,就和乡试场一样。
考的是两篇《四书》,一篇经文。
有个习《春秋》的朋友竞带了一篇刻的经文进去。
他带了也罢,上去告出恭,就把这经文夹在卷子里,送上堂去。
天幸遇着虞老师值场。
大人里面也有人同虞老师巡视。
虞老师揭卷子,看见这文章,忙拿了藏在靴桶里。
巡视的人问是甚么东西。
虞老师说:“不相干”。
等那人出恭回来,悄悄递与他:“你拿去写。
”但是你方才上堂不该夹在卷子里拿上来。
幸得是我看见,若是别人看见,怎了?那人吓了个臭死。
发案考在二等,走来谢虞老师。
虞老师推不认得,说:“并没有这句话。
你想是昨日错认了,并不是我,那日小弟恰好在那里谢考,亲眼看见。
”那人去了,我问虞老师:“这事老师怎的不肯认?难道他还是不该来谢的?”虔老师道:“读书人全要养其廉耻。
他没奈何来谢我,我若再认这话,他就无容身之地了。
小弟却认不的这位朋友,彼时问他姓名,虞老师也不肯说。
先生,你说这一件奇事可是难得?”杜少卿道:“这也是老人家常有的事。
”
(节选自《儒林外史》)
(1)简要概括选文中的两件事。
(2)结合选文及原著,分析众人为何一致推选虞博土做泰伯祠主祭。
(3)文中虞博士面对作弊的考生不但没有指责,反而帮他隐瞒,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1、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
5-1、
5-2、
五、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1、
6-2、
6-3、
六、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1、
7-2、
7-3、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8-1、
8-2、
8-3、
9-1、
9-2、
9-3、
9-4、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九、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