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二生物寒假作业(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5)生物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小题包括40个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
这个现象说明
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 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
C.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 D.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
2.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种植物根、茎生长的影响,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a、c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C.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不同植物的同一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相同
3.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生长的原因是
A.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B.背光一侧生长素大量合成
C.向光一侧细胞生长快D.向光一侧光合作用旺盛
4.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图中的a过程表示促进,b过程表示抑制
B. 图中的c过程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制
C. 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仍然可以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 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一侧放置一含赤霉素的琼脂块,胚芽鞘会向未放置琼脂块的一侧弯曲生长
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
B. 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芹菜,可提高产量
C. 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
D. 用适宜浓度2,4-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
6.下列关于激素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需要血浆的运输作用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并且能够释放递质
C.二者都不能长期存活D.激素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与释放
7.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传递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8.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 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9.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的膜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单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则③与水面接触
10.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11.下图表示正常哺乳动物体内多种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以下对该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激素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图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能起到反馈调节的作用
C.手术摘除成年小白鼠分泌图中激素C的腺体,一段时间后,该小白鼠表现为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增强
D.图中激素C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和骨骼肌
12.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错误的分析是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当血糖浓度较高时,可通过途中“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组织”途径进行调节
C.若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加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13.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等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H2CO3/Na2CO3缓冲对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D.人体免疫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14.右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长期缺碘时,体内①②均会高于正常水平
B.用③饲喂正常动物,将引起①②的分泌量减少
C.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D.切除垂体,则①②③的合成分泌量都将减少
15.在寒冷时,肾上腺素有增加产热的作用,能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和体温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16.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
17.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18.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稳定
C.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19.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葡萄糖B.激素C.氨基酸D.血红蛋白
20.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C.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
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21.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22.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随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23.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
..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24.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5.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
B.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D.若该免疫细胞进行体液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
26.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
27.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 )
A.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 D. 口腔和大脑皮层
28.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暂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29.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
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3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C.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D.种群密度和数量动态是种群特有的特征
31.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A.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
C.保持生态平衡
D.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32.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B.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
C. 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
D. 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必不可少的成分
33.某食物网中有三种生物分别为A,B,C(食物关系见右下图)。
假设能量传递率是10%-20%,C从A处获得的能量比B从A处获得能量多。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A-B的传递率为10%--20%.A-C的传递率为10%--20%
B.A-B的传递率为10%,A-C的传递率为lO%
C.A-B的传递率为20%,A-C的传递率为lO%
D.A-B的传递率为10%,A-C的传递率为20%
34.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有3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度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
35.下列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药用价值B.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作为基因库D.提供工业原料
36.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全面禁止捕捞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鱼网网眼大小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A.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所具有的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C.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有大有小
D.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38.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受到破坏,停止排放后,由于自身的净化
作用,逐渐恢复原状,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性稳定性C.抗污染能力D.抗干扰能力
39.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
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做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40.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二非选择题
41. (9分)请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生物活动调节的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形式向前传导。
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轴突末端,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脂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
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人人体,其效应是。
(3)高等动物中能够起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主要是_______,这些物质都是由相应的
_______分泌的。
(4)体液调节区别于神经调节的特点主要是反应速度____(填“快”或“慢”)和作用时间_____(填“长”或“短”)。
(5)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为补充。
在下列给出的四种激素中,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有____(填序号,多选题)。
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
(6)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小肠上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
问: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10分)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
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见图l: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
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C进入血液后,通过___________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3. (9分)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
请据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填字母)。
(2)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
(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
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改变。
(4)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河蚌属于第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源于第营养级。
(5)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3/5,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2/5,则河蚌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 g。
(6)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44. (12分)在农业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
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 ,即_______(填“高”或“低”)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 __________(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 ______________ 左右(用字母表示)。
(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试卷答案1.D
2.D
3.A
4.D
5.D
6.A
7.D
8.A
9.A
10.D
11.B
12.B
13.A
14.D
15.B
16.C
17.A
18.C
19.D
20.A
21.A
22.D
23.A
24.D
25.A
26.D
27.B
28.D
29.C
30.A
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
A答案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与题意不符。
故选A
31.A
32.B
33.A
34.B
35.B
36.D
37.D
38.B
39.B
40.C。
41.(9分)(1)电信号或生物电,突触间隙
(2)肌细胞不能收缩或持续舒张。
(3)激素内分泌腺
(4)慢长
(5)BD
(6)不能缺少对照实验,也即未排除稀盐酸的作用。
42. (10分)
43. (9分)
(1)A D
(2)竞争
(3)垂直
(4)130
(5)二和第三一(6)抵抗力
44. (12分)
(1)两重性低高(2)②
(3)CD
(4)促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