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第一课时)
_八_年级学科语文班级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重点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成语、格言、警句
难点
理解每则语录的意义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1课时
步骤:
一、自学导航
(一)教学导入
(二)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前六章的停顿。
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
【知识超市】
1、走近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相关知识: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的三句话各讲了什么。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讲了什么。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了什么。
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中讲的是什么。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的是什么,阐述了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
二、对学群学
三、分组展示
四、整理学案
本节课你的收获:
1、回顾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章的意思并背诵前六章
2、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10、《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_八_年级学科语文班级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重点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成语、格言、警句
难点
理解每则语录的意义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1课时
步骤:
二、自学导航
(四)教学导入
(五)明确目标
(六)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后六章的停顿。
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二、对学群学
四、分组展示
整理学案
本节课你的收获:
(提示:请先尝试着将课文中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语句进行整理)
达标练习
1、解释一词多义的字。
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其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古今异义字。
不亦君子乎
古义:
今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
今义: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
10课《论语》十二章答案
1、略
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达标
1、为:当、做替
知:了解懂得
其: 它的他人
2、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今:数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