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质量与密度实验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和小亮都很喜欢喝绿茶饮料,学完了密度知识后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饮料的密度。

(1)小明的实验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_____上,将_____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并调节_____使天平平衡;
②把饮料倒入烧杯中一部分,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是93.8g;
③把烧杯中的一部分饮料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饮料的体积是_____cm3;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饮料的质量,如图乙所示,量筒内饮料质量是_____g,饮料密度是_____kg/m3;
(2)小亮用量筒、小试管、水、记号笔测出了饮料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将小试管放入量筒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的刻度V1;
②在试管内倒入适量的水,先用记号笔记录试管内水面的位置,然后将试管放入量筒内的水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应的刻度V2;
③将试管中的水倒尽,_____,然后将试管放入量筒内的水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的刻度V3;
④饮料密度的表达式:ρ饮料=_____。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符号来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水平台游码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 60 62.4 1.04×103再向试管中倒入饮料
直到标记处31
21
V V
V V
-
-
⋅ρ水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1][2][3]在调平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并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③[4]由图甲知,饮料的体积是60mL=60cm3。

④[5]由图乙知,烧杯及剩余饮料的质量为31.4g,则量筒内饮料的质量
m =93.8g-31.4g=62.4g [6]饮料的密度 33
33
62.4g 1.04g/cm 1.0410kg/cm 60cm m V ρ====⨯ (2)③[7]小亮是利用浮力来推导物体的密度。

步骤一可求出小试管的质量,结合物体的浮沉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知,当试管漂浮在水中时,试管的重力
G 1=F 浮1=ρ水gV 1
即试管的质量
1111gV G m V g g
ρρ===水水 步骤二可求出倒入小试管中的水的体积,倒入适量水后,试管漂浮,则小试管和试管中的水的质量
2222gV G m V g g
ρρ=
==水水 那么小试管中水的质量 m 水=m 2-m 1=ρ水V 2-ρ水V 1=ρ水(V 2-V 1)
其体积
2121()m V V V V V ρρρ-===-水
水水水水 所以步骤三也应向试管中倒入饮料直到标记处,使倒入的饮料体积与倒入小试管中的水的体积相等,此时饮料的质量
m 饮料=ρ水V 3-ρ水V 1=ρ水(V 3-V 1)
④饮料的密度
313312121
()=
=V V m V V V V V V V ρρρ--=--水饮料水水 2.物理兴趣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测出一只玉石手镯的密度,如图所示。

除了此手镯,老师还提供如下器材:一架调好的天平(无砝码)、两个大小不同的烧杯、一个量筒、若干细线、一个滴管、适量的水。

实验中同学们发现由于手镯较大,无法放入量筒和小烧杯中,只能放入大烧杯中。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助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出手镯的密度。

要求:
(1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需测量的物理量;
(2)写出手镯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

【答案】见解析所示
【解析】
【详解】
(1)主要实验步骤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①将大、小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中,向小烧杯中加水,利用滴管调节水量,使天平平衡;
②向量筒中加水,记下水的体积为1V ;
③然后将手镯放在大烧杯中,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小烧杯中,利用滴管调节水量,直至横梁平衡,记下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2V ;此时往小烧杯加的水的质量与手镯的质量相同; ④再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3V ;
⑤把大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向大烧杯中加部分水,用细线系住手镯,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用细线在此时水面处做一标记;
然后取出手镯,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大烧杯中,利用滴管调节水量直至细线标记处,记下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4V ;
(2)小烧杯中后来增加的水的质量即手镯的质量为:
()12m m V V ρ==-水水,
手镯的体积为:
34V V V =-;
则手镯的密度为:
()12123434V V V V m V V V V V ρρρ--===--水水。

3.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小聪同学一组的具体操作如下:
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

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聪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_______。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3)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g ,用量筒测得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算得其的密度为_______kg/m 3。

(4)小聪根据所测数据,在下图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 ,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 ,若A ρ、B ρ分别代表石块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A ρ________B ρ(选填“>”、“=”或“<”)。

(5)对实验进行评估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 .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小
B .先测石决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大
(6)小华同学组调节天平平衡时,无论怎样调节指针都偏左,小华想了个办法:往右盘放了一个合适的小橡皮,再调节平衡螺母,终于使天平平衡,完成了实验,可是同学们认为这样误差会很大。

若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答案】游码归零(合理即可) 右 62 3.1×103 < B 仍然准确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使用天平时,应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即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而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了游码归零这一步骤。

(2)[2] 甲图中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横梁就平衡了,如果将游码调零,则指针会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3]由图乙可知石块的质量为
50g 10g 2g 62g ++=
[4]由量筒读数可知石块的体积为
80mL-60mL=20mL
根据密度公式m V
ρ=可知,石块的密度为 2335362g 6.210kg 3.110kg m 20mL 210m
m V ρ--⨯====⨯⨯ (4)[5]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一个定值,即质量与体积的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根据A 、B 两个点分别做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A 的质量小于B 的质量,故A B ρρ<。

(5)[6]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取出石块时,由于石块上沾有水,则测得的质量偏大,而体积测量值是准确的,由密度公式可知,所测出的密度偏大。

故B 正确。

(6)[7]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测量质量之前需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是天平平衡,往右盘放了一个合适的小橡皮就相当于把平衡螺母往右调节使天平平衡然后再使用天平对结果是没有影响的。

4.小红同学想测量开水瓶软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块干软木,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软木块的质量m ,示数如图甲;
②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乙;
③读出水的体积V 1;
④用细线系住软木块和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 2; ⑤将软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丁,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块的总体积V 3;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步骤①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右侧,则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小红发现在上述步骤中,有一步骤是多余的,这一步骤是_____(填序号);
(3)请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物理量
软木块的质量m /g 水的体积V 1/mL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 2/mL 水、软木块和铁块的总体积V 3/mL 软木的密度ρ(g/cm 3) 数值 ____ 40 50 _____ _____
(4)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则所测密度应___(选“大于”或“小于”)软木的实际密度;
(5)接着她从量筒中取出木块并用天平测出质量为22g ,则软木的实际密度应为_____。

【答案】左 ③ 12 90 0.3 大于 0.24g/cm 3
【解析】
【分析】
(1)天平指针的偏转方向和平衡螺母的调节方向是相反的。

(2)在使用助沉法时,不需要单独测量出水的体积。

(3)软木块的质量可由砝码质量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读出;由于软木块是不沉于水的,在测量其体积时要使用重物助沉法帮助测量休积,即先测出水和重物的体积,再将软木块和重物系好共同放入水中,测量出它们的总体积,最后用总体积减去水和重物的体积,就是软木块的体积,最后由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4)软木具有吸水性,测量其体积时,会因吸水而使量筒的示数变小,导致所测密度值变大。

(5)根据软木吸水后和吸水前的质量差可以求出吸水的体积;知道软木的质量和体积可以求出密度。

【详解】
(1)[1]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右侧,说明右侧的质量大了,要相使天平平衡,就要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2]实验步骤中测软木块的体积时,由于软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要使软木块浸入水中可采用重物助沉法进行,但不需要单独测量水的体积,只需第一步测出水和重物的体积即可,再测出水、重物、软木块的总体积,就能算出软木块的体积,水的体积不需要测出,故步骤③是多余的。

(3)[3]软木块的质量
10g 2g 12g m =+=
[4]从图丁中读出水、软木块和铁块的总体积90cm 3。

[5]软木块的体积
3333290cm 50cm 40cm V V V ==--=
则软木块的密度
33
12g 0.3g/cm 40cm m V ρ=== (4)[6]由于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在测量它的体积时,它会因吸收水而使其体积测量值变小,在质量一定时,体积变小,则密度会变大。

(5)[7]由已知可得,软木块吸水的质量
22g 12g 10g m m m =-=-=水总 根据m V
ρ=可得,软木块吸收水的体积
33
10g 1.m 10g/c 0cm m V ρ=
==水水水 则软木块体积 33333290cm 50cm 10cm 50cm V V V V =-+-+==水木
则软木的实际密度
33
12g 0.24g/cm 50cm m V ρ=
==木木 5.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
(1)小刚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工艺品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a )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是哪些:
①_____;②_____。

(2)小海这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测工艺品的质量,步骤如下: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_____(左/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
②天平平衡后,把工艺品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b )所示,则工艺品质量为_____g 。

(3)接下来他们用量筒测量工艺品的体积,步骤如下: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如图(c )所示],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 1:把固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d 所示],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 2,则工艺品的体积V =_____cm 3。

(4)测得该工艺品的密度为_____kg/m 3,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结论,此结论_____(可靠/不可靠)?
【答案】不应用手直接拿取砝码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右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 97.4 20 4.87×103不可靠
【解析】
(1)图示中用手拿砝码的做法是错误的,取放砝码要用镊子,不可用手拿砝码;
左盘应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图示中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2)①天平指针向左偏,说明左边质量大,所以应向右调螺母;
②加上最小的砝码仍然向右偏,说明砝码的质量偏大,此时应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
工艺品的质量:.
(3)由图可知,工艺品的体积:.
(4)工艺品的密度:;
(5)从密度的大小得出结论,存在片面性,因为工艺品如是空心的话,它的体积变大,则计算得到的密度偏小(有误),故该结论不可靠.
故答案为: (1). 不应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2). 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3). 右 (4). 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 (5). 97.4 (6). 20 (7). 4.87×103 (8). 不可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应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质,重点是天平的调平与使用、量筒的读数、密度的计算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6.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简,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
(1)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取适量食用油倒入烧杯内,用天平测量龙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时,应把烧杯放在天平的______ (选填“左”或“右”)盘内,当天平平衡时,另一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_______g;将烧杯中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是27g;
(3)如图丙所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是______cm3,通过计算可得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
____kg/m 3;
(4)测量结束后在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明发现他在实验中所用的50g 砝码已生锈,且天平的左盘粘了一小块泥,则他所测食用油的密度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准确”或“无法确定”)。

【答案】右 左 63 40 0.9×103 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由图甲知,指针静止时偏左,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2]使用天平时,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3]由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150g+10g+3g=63g m =
则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63g 。

(3)[4] 如图丙所示
340mL=40cm V =
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是40cm 3。

[5] 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是
63g-27g=36g m =
根据公式
333336g =0.9g/cm 0.910kg/m 40cm
m V ρ===⨯ 可知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0.9×103 kg/m 3。

(4)[6]天平的左盘粘了一小块橡皮泥,调节平衡螺母后,左右两盘质量相等,测量物体质量时,左右两盘质量也相等,不影响测量结果;所用的50g 砝码生锈,说明砝码的实际质量超过标注的质量,因此可少加砝码便能与左侧平衡,而读数时却仍按标注值读取,因此所测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会偏小;而在测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27g 时,用不到50g 砝码,这就导致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偏小,根据公式m V
ρ=
可得,所测食用油的密度偏小。

7.小明想用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来测石块的密度:
(1)小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端调
节;如果在称量过程中指针又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他应_____.
(2)小明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其中两个错误:①_____;②_____.小明改正错误后,天平再次平衡后,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所称量烧杯和水的质量是_____g.
(3)小明将石块浸没到上述烧杯中的水中,如图丁所示,此时天平所显示的质量值为
91.6g,放手后石块沉入水底后,测得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107.6g,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答案】右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用手直接去拿砝码将砝码放在了左盘,物体放在了右盘 81.6 2.6×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图中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如果在称量过程中指针又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说明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大,此时应该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重新平衡;
(2)由图乙知,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物体和砝码的位置反了;在加减砝码时,用手拿取,未用镊子;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因此烧杯和水的质量:
m1=50g+20g+10g+1.6g=81.6g;
由题意可得,石块的质量:
m石=107.6g−81.6g=26g。

小明将石块浸没到上述烧杯中的水中,此时天平所显示的质量值为91.6g,放手后石块沉入水底后,测得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107.6g,因整体受力平衡,则增大的重力等于减小的拉力,即:
F=m增大g=(107.6−91.6)×10−3kg×10N/kg=0.16N,
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重力、浮力、拉力,即
G−F浮=F=0.16N;
石块的重力为:
G=m石g=26×10−3kg×10N/kg=0.26N;
石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0.26N−0.16N=0.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 V排可得,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F浮∕ρ水g=0.1N∕(1.0×103kg/m3×10N/kg)=1×10−5m3=10cm3;
因为石块全部浸没,石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石块的密度为:
ρ=m石V=26g/10cm3=2.6g/cm3=2.6×103kg/m3。

8.酸奶是一种常见的饮品,小明想知道酸奶的密度,于是他与两位同学准备了天平、烧杯等器材,但发现没有量筒,他忽然想到家中还有一个新的针筒。

依据实验步骤。

请回答: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 ,使天平横梁平衡。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 ,接者他将酸奶倒人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 =_______g 。

然后他用针筒抽取15mL V =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256.6g m =,则酸奶的密度为_________kg/m 3。

(3)同学小华在实验中发现一个问题,他发现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如图乙所示。

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于是,他想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简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3m ,记下此时________, 则酸奶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答案】左 62 1.08×103
偏大 针筒内剩余酸奶的体积为V 321m m V V -- 【解析】
【详解】
(1)[1]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2]由图甲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160g 2g 62g m =+=
[3]用针筒抽取的酸奶质量:
1262g 56.6g 5.4g m m m =-=-=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35mL 5cm V ==,则酸奶的密度:
3333
5.4g 1.08g/cm 1.0810kg/m 5cm m V ρ====⨯ (3)[4]由于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使得针筒内测量的酸奶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m V
ρ=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偏小,密度会偏大。

[5][6]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剩余法测量酸奶的密度,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3m ,进而得出针筒内返回烧杯酸奶的质量,记下此时针筒内酸奶的体积V ,得出返回烧杯内酸奶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酸奶
密度表达式。

针筒内返回烧杯酸奶的质量:
323
57.6g
m m m m
'=-=-
针筒内返回烧杯酸奶的体积:
1
5mL
V V V V
'=-=-,
则酸奶密度表达式:
32
1
m m
m
V V V
ρ
'
-
'
==
-
酸奶
9.有一松木块可以漂浮在水中,小王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这块松木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松木块的质量m,天平的示数如图;
②向量筒中倒入V1=50mL的水;
③用细线系住松木块,放入量简,用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V2=54mL处;
④取出松木块,水面降到了V3=48mL处;
⑤小王认为松木块体积测量不够准确,松木块的体积应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于是又向量筒中加水到50mL处,将刚才取出的松木块表而吸附的水清除后,再次没入量筒的水中,此时水到达V4=55mL处。

(1)请你分析在步骤④中,水面未回到50mL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小王的实验思路,计算出松木快的密度为__________ g/cm3。

【答案】松木块吸附了2ml的水0.84g/cm
【解析】
【分析】
松木块具有吸水性,测松木块体积时应该先让松木块吸收水一定时间后测量,利用密度公式
m
V
ρ=即可得到松木块的密度。

【详解】
(1)[1]水面未回到50mL处的原因是松木块吸附了2mL的水;
(2)[2]由实验步骤①可从天平上读出松木块的质量m=4.2g,由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可得松木块的体积为:
3
41
55ml50ml5ml5cm
V V V
=-=-==,
根据密度公式m V
ρ=可的松木块的密度为: 334.2g 0.84g/cm 5cm
ρ=
=。

10.某同学在做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时
(1)第一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0;②把该液体倒入量筒,测出它的体积V ;③把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 总。

请用上述测出的物理量写出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这样测出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一致”)。

(2)第二次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他称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液体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中数据,帮助该同学把下列记录表格填写完整。

(_________)
烧杯和液体的总
质量m /g
烧杯和剩余液体质量m 1/g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 2/g 量筒中液体的休积V /cm 3 液体的密度ρ(g•cm -3) 112.5
(3)若要想一次尽可能准确地测出100g 这种液体的体积,对于器材的量程和分度值而言,下列所给量筒最适当的是_____________。

A .50mL 5mL
B .100mL 2mL
C .250mL 5mL
D .500mL 10mL
【答案】0m m V
ρ-=总 偏小 64.5g 48g 60cm 3 0.8g/cm 3 C
【解析】
【详解】
(1)[1]由实验步骤②可以知道液体体积为V ,实验步骤①③可得到液体的质量为m 总-m 0,根据密度公式m V
ρ=可得液体密度为: 0m m V
ρ-=总, [2]第一步测量空烧杯的质量,第二步量筒测了体积,第三步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由第
一、三步得到液体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把液体由量筒倒入烧杯,量筒上由附着的水导致质量偏小,所以最终测得的密度偏小;
(2)[3]称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64.5g ,则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液体质量,即:
112.5g-64.5g=48g ,
液体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60cm 3,根据密度公式m V
ρ=可得液体的密度ρ为: 3348g 0.8g/cm 60cm
m V ρ===; (3)[4]已测出这种液体密度为0.8g/cm 3,尽可能准确地测出100g 这种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m V
ρ=可得液体的体积: 31
13100g 125cm 0.8g/cm
m V ρ===, 排除选项AB ,测量工具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故ABD 项不符合题意,C 项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