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基督教拜占庭伊斯兰哥特文艺复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基督教拜占庭伊斯兰哥特文艺复兴
五、初期基督教建筑和罗马风建筑
1、初期基督教建筑:
(多半是利用罗马的原有的建筑建物)
三种类型:巴西利卡式
集中式
拉丁十字
2、罗马风建筑特点:
(就其性质而言,实际上是古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结合,这种结合被称为“罗马风”(ROMANESQUE)。

一是欣赏平面形象,就是一般在长方形平面基础上,祭坛前的平面向两翼扩展,形成拉丁十字式的平面形象;二是欣赏柱廊,就是一般内部为圆柱形柱廊,其圆柱粗大,柱上部是半圆形连续拱券;三是欣赏门窗,都是拉得很长的圆拱门窗;四是从形体上欣赏,墙面大于门窗面积,整个建筑形体比古罗马建筑高直,更具敦实美感。

——网)
⑴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形成了罗马风结构特点的四分肋骨拱和六分肋骨拱,创造了“扶壁”、“肋骨拱”、“束柱”
⑵教堂平面拉丁十字,长轴东西向
⑶外观沉重,透视门(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对哥特建筑有一定的影响
3、比萨大教堂建筑群(教堂、洗礼堂、钟塔)----罗马风建筑典型代表
4、法?卡昂的圣埃提安教堂(1068—1115)
六、拜占庭建筑
1、拜占庭建筑特点:
(帆拱和装饰)
⑴结构:解决了方形平面上盖穹顶的承接过度问题,利用了帆拱结构,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
⑵空间:采用立在独立支柱沙锅内的穹隆顶覆盖较大空间,形成
宽阔、丰富、无穷无尽的内部空间和有组织的外部结构,新的集中式空间构图
⑶平面:希腊十字形平面型制|(由巴西利卡发展而来)
⑷外观:内部空间组织决定外观,不用柱式,柱廊,只用厚厚的墙和不大的窗
⑸内部装饰:豪华富丽(采用大理石贴面、镶嵌画水平较高)
⑹技术:穹顶技术的发展,穹隆顶有筒式、复式、弧形等;
采用小料厚缝的砌筑方式;形式灵活多样
2、帆拱:
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做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部分,称“帆拱”
这是拜占庭建筑主要特征之一
3、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教堂(532—537年)
集中式构图
复杂而有条理的结构体系
集中统一而丰富多变的内部空间,高敞宽阔、空间上增大了纵深,明确的象心性
穹隆顶底部密排采光窗口
内部非常华丽的大理石贴面
希腊十字,拜占庭建筑在西方的典型实例
七、伊斯兰教建筑
1、伊斯兰教建筑特点:
⑴伊斯兰教礼拜寺是主要建筑类型,有严格规定的平面形制
⑵立面比较简洁,墙面多半是沉重的实体,大门和廊子多用各式拱券组成,平屋顶加尖形圆顶
⑶内部柱林上面支撑拱券(早期)丰富的墙面装饰(晚期)用几何图案,不能用人像动物和写实的植物题材(《古兰经》规定)(圣龛朝麦加,四角有光塔1,2,4或6个;必须有入口有一院子,有喷泉和水池,拱券种类很多、尖券、马蹄形券、四圆形券等,
穹隆顶做成洋葱形,墙面做成红白交错线条。


2、麦加:克尔白
伊斯兰教的最高圣地
3、格拉纳达?阿尔汗布拉宫(1338—1390)=====》“红宫”
两个大院,四个小院和周围的房屋组成
(狮子院、玉泉院)
内有124个纤细的白色大理石柱
南北向----石榴院东西向----狮子院
(即艾勒哈卜拉宫。

西班牙中世纪时伊斯兰教格拉纳达王国的宫殿。

在格拉纳达城东的山丘上。

建于13~14世纪。

阿尔汗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有“红堡”之意,指其建筑外墙多用红色沙岩;又称摩尔宫,因建立格拉纳达王国的主要是由北非来到西班牙的摩尔人。

此宫是西班牙最重要、最美丽的伊斯兰教建筑。

除城防系统外,主要建筑物是两座长方形宫院及其厅房。

其中的狮泉庭院尤为知名,院内中央是12头白色大理石狮子簇拥的盘形喷泉水池,廊庑雕饰极为精美,各厅房也有图案别致的石钟乳状垂饰花纹,为阿拉伯风格的杰作。


4、西班牙?伊斯兰园林
园丁之园(詹诺瑞利夫)
城堡园(阿尔卡扎园)
5、亚格达,泰吉?马哈尔陵(1630—1653年)
6、开罗,伊本?土伦礼拜寺(876—879年)
四合院,院东、西、北面都绕以回廊,朝麦加一面有礼拜室和圣龛,院子内部约92米见方,中间有喷泉,亭寺前中央与东北角的地方各有一座螺旋形光塔(像古西亚星象台)
八、哥特式建筑
1、哥特建筑的特点:
⑴宗教色彩:大都具有、且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钟楼、束柱、花窗棂、透视门
⑵建筑类型:教堂为主,此外,还有优美的住宅及市政厅,以及市场
⑶城市、城堡:城堡,具有防御性城市,自发形成、混乱、缺乏规则
⑷雕刻: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保守、呆板
⑸哥特教堂:
①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为框架式的,其余的填充围护部分就减薄到25-30厘米左右,材料省了,拱顶大为减轻,侧推力也变小,连带着垂直承重的墩子就细小了一点
②骨架券把拱顶菏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即,飞扶壁解决了水平推力
③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而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和拱可以一样高,内部形象整齐,单纯,统一,向上动势
④光线:彩色玻璃、五彩缤纷、光线透过加强了宗教气氛
⑤外部:形成向上的动势
西立面的典型构图:
一对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分为三部分
水平方向利用栏杆、雕像等也分三段
中央是圆形玫瑰窗,象征天国,圣母的纯洁,底层三个门洞
⑥内部:结构全裸,近于框架;垂直的线条,统率全局;空间显的高耸,象征天国
⑦装饰:外部布满装饰,主题:向上的动势,束柱形成升腾动势,
如:垂直线条体现宗教感情
总之,整个教堂强调了高耸的构图、玲珑剔透的雕饰,
使哥特教堂表现了向上的飞升和超凡脱俗的气势
2、法国?卡尔卡松城
13世纪法国典型城市,防御性、自发性
有两道城墙、上有雉堞,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座敌楼
3、法国?韩斯主教堂:(1211-1290年)
法兰西国王的加冕教堂,典型的法兰西哥特式。

一圈放射状的祈
祷室聚集在中央主体的周围,每个都有自己的尖屋顶。

夏特尔主教堂:(1194-1260年)
正立面的两座钟塔为尖塔形,两塔建造时间相差400年,形式各异
卢昂奥文教堂(1318-1515年)
4、法国?部亥日市政厅
鲁昂法庭
康半尼市政厅
5、巴黎?圣母院(1163-1250年)
法国早期哥特建筑的典型实例
入口西向,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125米
中厅高是侧廊高的3.5倍,侧廊高≈9米
柱墩承重,柱间全部开窗,屋顶结构为六分尖券、肋骨拱顶
正立面是一对高60余米的钟塔,粗壮的墩子把立面分为三部分,两条水平向的雕饰又把三部分联系起来
立面中央是直径达13米的玫瑰窗
双十字平面,
平面有双重翼部,西面一对钟塔不显著,中央塔楼非常突出,高达123米
伦敦西敏寺(韦斯明斯特修道院,13世纪—15世纪)
富丽堂皇的西敏寺是英国历代国王的加冕至地,也是国王、名
人、英雄的墓地。

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科学家牛顿、达
尔文,大文学家狄更斯、乔叟都安葬在寺内。

温彻斯特教堂(1371-1460年)
7、德国?科隆主教堂(1248年)
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平面143 X 84米,中厅高46米,宽12.6米
立面一对八角形尖塔建于1842-1880年,高150余米
教堂内外布满雕刻与小尖塔等装饰,垂直向上感很强烈
8、意大利?米兰主教堂(1385-1485年)
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仍保留了巴西利卡特点
意大利哥特风格,较保守
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外部雕刻精致,许多垂直向的装饰,西立面上无明显钟塔
内部中厅高45米,侧廊高37.5米,束柱上有柱帽,向上感不强
兰兹敞廊(1376-1382年)
佛罗伦萨老市政厅与贵族广场(1298-1314年)
广场平面不规则,周围建筑格调不一
反映中世纪广场特点
兰兹敞廊位于广场南面,文艺复兴时期,又增添了雕像、
喷水池
威尼斯公爵府
①兼“市政厅”始建于9世纪
下面两层,为白色云石尖券敞廊,顶层为白色与玫瑰色云石砌筑立面构图具有“韵律感”
②平面四合院式:南面临海,西面朝广场,东面有一条狭窄的河,主要房间在南边,一字排开
③立面:
主要特色在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构图
1)把上部近1/2的高度作成一片墙面,而下部两层则作成连续券廊,最上层,则除了距离很远的几个窗子之外,全是实墙,墙面小块各色大理石拼镶,形成斜的方格图案,使墙面无砌筑感;同时,墙面屏弃了一切作为厚墙标志的线脚或者雕刻装饰,窄的窗边框凸出墙外,使光光的平墙显得薄如绸缎;焰口,轻而细,转角处的圆柱线脚也都增加了强面轻而薄的印象(墙面处理手伊斯兰建筑影响)
2)最底层,敞廊柱子粗壮,强而有力
3)第二层,敞廊,担当上下两部分、两层间的过渡任务,较底层多1倍的柱子、较封闭;上面的一列圆形小窗透空度更小,是券廊和实墙之间的联系者(即,是安全开敞的连续券廊和完全封闭的墙面间的顺利过渡处理)其所有的券都是尖的或者火焰式明显伊斯兰建筑风
味;同时,它的圆窗内做哥特式的十字花
4)因大会议厅是后扩建的,所以,南里面第三层东端的窗子的位置略低一些
总之两个立面构图富创造性,奇光异彩,盛装浓饰而天真淳朴;端庄凝重,而快活轻悄
④北面与圣马可主教堂毗邻,方正的轮廓,稳定的水平划分;反衬着主教堂的穹顶、尖塔、山花,造成复杂的
9、飞扶壁
九、文艺复兴建筑(15—18世纪)
1、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人文主义与复兴古典文化的新建筑文化)
⑴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形构图的手段
⑵建筑造形追求合乎理性的稳定感,以此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反封建、倡理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至上的宗教观念
⑶具体设计手法:采用古典柱式,半圆形拱券,半球形穹隆,厚实墙,水平向厚檐,取代了哥特教堂中的尖券、尖拱,下重上轻,强调稳定的造型,追求立面构图的完整性、统一性和条理性
⑷城市与广场:
①文艺复兴时期城市改建追求庄严对称,涌现出许多理想城市方案;如,斯卡摩齐的环形和放射形道路系统方案
②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很高的成就,这时期的广场类型多
按性质分有集市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
按形式分又有方形、梯形、圆形、不规则形、复合式等
广场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四周有附属的建筑物陪衬,典型的实例有圣马可广场,圣彼得主教堂前的梯形与圆形广场,卡比多梯形广场
⑸在单体建筑方面:
(世俗建筑增加,设计手法有所创新)
①平面设计严谨,讲究对称、均衡,按轴线发展
②立面也趋于规律化,如:吕卡第府邸,利用粗细石块分层,门
窗排列整齐、距离相等。

在坦比哀多
圣彼得主教堂中,古典柱式取代了象征神权的哥特风格成为建筑造型的主要手段;此外,叠柱式(即下层用粗壮质朴的多立克式,上层用颀秀华丽的爱奥尼式。

上层柱子的底径等于或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两层柱式都具备完整的三部分,不因叠置而省略或简化。

)、券柱、双柱、巨柱(巨柱式为了立面尺度需要而使一棵柱子穿过几层楼的做法)、壁柱也被广泛应用,这时,教堂需要表现集中和团结,因此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隆,水平向的厚檐等被用来表达合乎理性的稳定感,他们取代了哥特教堂中的尖券、尖拱,潘道菲尼府邸中隅石的做法,表现了粗犷的坚固的特征,所有这些使文艺复兴建筑有了崭新面貌
⑹园林
⑺技术:
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使用;大型建筑外墙用石材,内墙用砖料;下层用石,上层用砖;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圆顶;穹顶用双层及肋料的做法
⑻理论:出现了不少重要的理论著作
阿尔伯蒂《论建筑》、《建筑十书》
帕拉第奥《建筑四书》
维尼奥拉《建筑五柱式》
⑵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3、伯鲁乃列斯基(开朗亲切的建筑风格、严谨的古典构图)
⑴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即圣母百花大教堂)(1420-1434年)
直径42.5米,亭子顶距地面,高达115米
穹隆顶是文艺复兴第一朵报春花,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开始
⑵佛罗伦萨?育婴院(1421-1445年)
⑶巴齐礼拜堂(1429-1446年)
4、美狄奇-吕卡第府邸(佛)
文艺复兴早期
建筑师,米开罗佐(弥开罗卓)
布局分两不分:
左面,环绕一券柱式回廊内院的是主任的起居部分,主要活动在二楼,后面有一服务性后院
右面,环绕一天井的是随从与对外商务联系之用
立面构图为了追求稳定感,三层墙面各层处理不同
底层,以粗石砌筑
二层,用平整的市侩,但留较宽与较深的缝
三层,是磨石对缝
檐口较厚(按古典比例),出挑约2.5米,其厚度为立面高的1/8,与柱式的比例相同
5、鲁切拉府邸(佛)
建筑师:阿尔伯蒂
立面分三层,每层都有壁柱与水平向线脚
二、三层窗用半圆券,顶上一个大檐口(出檐深远)把整座建筑统一起来(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手法)
6、庇第府邸(佛)
伯鲁涅列斯基,阿尔伯蒂等
7、潘道菲尼府邸(佛)
拉斐尔
外墙采用了粉刷和隅石的结合
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在手法上的探索
8、法尔尼斯府邸(罗)
建筑师,小桑加洛
典型的盛期文艺复兴府邸
平面为一大体对称的巨型,主轴与次轴线明显,布局整齐,
中央是24.5米见方的内院
周围环有券柱式的回廊,主要房间在二楼
内院的立面分三层分别用不同的壁柱、窗裙墙和窗裙窗和窗梅山花
9、维尔尼斯别墅(罗)(1547-1558年)
曲尺形平面,文艺复兴广场之先驱
11、波波罗广场(罗)17世纪
放射式广场,中央方尖碑
12、坦比哀多(罗)(1502—1510年)
建筑师:伯拉孟特(盛期)
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神堂外墙面直径6.10米,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16棵柱子,高3.6米
穹顶饱满,体积感强;体量不大,但层次清晰,圆厅内直径4.5米;有几何体的变化,虚实映衬,构图丰富,形体端庄,手法娴熟,雄健刚劲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
13、圣彼得大教堂(罗马)(1506—1626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梵蒂冈的教廷教堂)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郎琪罗等
平面,拉丁十字形,外部共长213.4米,翼部端长137米
大穹隆,内径41.9米,从上面的采光塔顶上十字架顶端,到地面为137.7米,是原罗马城最高点
内部墙面用各色大理石、壁画、雕刻等装饰,富丽堂皇、穹隆为夹层;内层上有藻井形的天花,下面是神亭;外墙面是花岗石的,以大柱式的壁柱做装饰
前面的广场“梯形+ 长圆形”组合的复合式广场
14、维晋察?巴西利卡(1549—1614年)帕拉第奥
采用了“帕拉第奥母题”的处理手法
帕拉第奥母题-----实际上是一种券柱式,具体做法:在每间中
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
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构图“虚实互生、有无相成”,实部和虚部均衡,彼此穿插,形象完整,以虚部为主;方的、圆的对比丰富,整体上以方开间为主,开间里以圆券为主,有层次,有变化,小柱子、大柱子形成尺度对比,立面雄伟,小柱子进深方向成双,同大柱子均衡,以大柱子为主
大柱子上的檐部转折凸出,同女儿墙上的雕像相应,形成垂直划分,略打破占主导地位的水平划分,使建筑显得活泼
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紊,由于在尺度上有两个层次,适应性强
“巴西利卡”是市民们进行公共集会和商业活动的地方
15、维晋察?圆厅别墅(1552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帕拉第奥”设计
平面正方形,四面有门廊,廊中有爱奥尼柱6根,前有大台阶,正中是一上有穹隆的圆形大厅
外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显得十分凝练;多种几何体互相对比,变化丰富;主次清晰,垂直轴线显著,形体统一、完整;四面柱廊进深大,增加层次
这是一种把集中式应用到居住建筑中的尝试,严谨的四面对称,伤害了居住的功能,但形象上的主宰四方之感吸引了后来不少的追随者
16、卡比多广场(罗)(1546—1644年)米开郎琪罗
梯形广场,进深19米,两端分别为60米、40米
入口有大阶梯自下而上
在视感上突出中心,把中心建筑物推向前之感
(文艺复兴盛期开始用的手法)
广场主体建筑元老院,中央有高耸的塔楼,南边是档案馆,北边是博物馆
后两座建筑立面在巨柱式之间再有小柱式的分层处理
广场正中有罗马皇帝铜像,地面铺砌有彩色大理石图案,周围有雕像,装饰华丽
它前面,梯形较短的底边,完全开敞对着山下大片的绿地
17、提服利爱斯特庄园(利果瑞)
丹斯特别墅,七层台地园
18、巴涅阿兰特庄园(维尼奥拉)
台地园
19、斯卡莫齐
帕尔曼诺瓦城规则,环形加放射道路系统的最初尝试
十二边形理想城市
圣马可广场新市政大厦
20、圣马可广场:(14—16世纪)(威尼斯)
⑴空间组合方面:三个梯形广场组成封闭“复合式”广场
⑵设计手法:梯形广场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⑶结合自然环境:四周采用外廊与水城风光呼应
⑷艺术处理方面:有节奏、有主题,四周的建筑使用了统一的母题---券廊,建筑中心是圣马可教堂,高耸的钟塔起对比作用
⑸比例尺度宜人:从西面进入广场,券门匡出一幅完整的广场建筑画面,建筑群之间的大小与高低的组合适度
⑹不同时期的广场统一于一个广场中,既有各自的时代特色,又能相互配合,联成一整体
⑺?主广场,教堂正面,封闭式,长175米,两端宽分别为90米、56米
次广场,教堂南面,南端两根柱子划出了广场与海面(开向亚德里亚海)的界限,该城的贸易中心(梯形)?教堂北面的小广场、主广场的一个分支
教堂西南角附近的“大钟塔”高100米,在构图上统一全局
次广场傍“公爵府”哥特风格,庄严秀丽
圣马可图书馆,建于1486—1570年,建筑师,珊索维诺,是一座券柱式的壮丽而活泼的盛期代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