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导学案.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重点难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

②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③注意正确认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有的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不能将催化剂视为反应物。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难点)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生成物)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分子原子分子新物质 (2)质量守恒的原因: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规律总结
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分裂−−−−→重新组合
−−−→
聚集
专提特训质量守恒定律
类型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1.某纯净物X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502点燃
4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2.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其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X+H2O+CO2↑,其中X 的化学式是
3.纯净物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 2O2点燃
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X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C.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X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类型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图表题
4.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物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5.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一定是催化剂B.X的值等于1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051615反应后的质量/g X53026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4:11
6.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第二次测定时Y已完全反应B.若X为氧气,则Y发生氧化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D.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Z与Q质量之比为11:9
类型三、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7.小林同学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称取2.4g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充足的空气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完毕后,称得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4.0g 。

【提出问题】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小于4.0g呢?是否发生了其他反应呢?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与氧气反应,还可发生反应:
Mg3N2
C+2MgO, ②3Mg+N2点燃
①2Mg+CO2点燃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发生反应(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含少量稀有气体),可燃物应选择的物质是(填字母)。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选择的理由是。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所制得的氮气中,镁条在氮气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2.4g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生成的产物是
的混合物所致。

【评价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小林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课堂测试:
1.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 )
A.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2.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A.1∶1 B.2∶1 C.4∶1 D.5∶1
3.下列说法中,与化学变化中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的是( )
A.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 D.1.2 g碳与3.2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 g二氧化碳4.a g木炭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A.大于(a+b) g B.小于(a+b) g C.等于(a+b) g D.小于或等于(a+b) g
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汞原子、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的“”和“”的个数比为1∶2
B.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D.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的值是15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1
7.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氧气4.8 g,同时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化合物中( ) A.只含碳、氢元素 B.只含碳、氧元素 C.含有碳、氢、氧元素 D.无法确定
8.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9.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

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由此判断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判断的依据是。

(2)某同学取一根洁净的铜丝,称量其质量为m1g,将此铜丝加热并冷却后再次称量,其质量为m2g,则m1m2(填“>”“<”或“=”),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10.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1)写出图乙中物质的化学式:。

(2)该反应中化合价有改变的两种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11.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是或否)平衡;此反应(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微观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和没有改变,原子的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化学反应(特别是有气体参与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在容器中进行。

课后练习:
1.工业法生产硝酸的一个中间反应,用微观粒子模型表示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变化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3、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g水变成10g水蒸气 B.木炭燃烧后,剩余灰烬的质量小于木炭的质量
C.湿衣服晒干后,质量减小 D.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4.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碳、氢、硫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只含碳、氢元素
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
5、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若生成C和D共100g,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是()
A.60g B.40g C.80g D.120g
6、在化学反应A+3B═C+D中,已知16g A跟18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g C。

若8g A与足量的B反应,可生成D的质量为()
A.7g B.10g C.20g D.9g
7、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7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X+Y═Z D.若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8、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2 16.8 0.8 0.1
反应后的质量/g x 8.4 3.0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8.5 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1
C.乙一定是化合物 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2:9
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g,丁的质量为3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10、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x、y分别表示乙和丙的质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是8% B.x的取值范围:0≤x≤40
C.y≤30时,生成物只有一种 D.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1
11.下图表示的是氧化汞加热后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1)在加热后的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前后未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3)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加热条件下,氧化汞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12.将25g氯酸钾和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残余固体质量为16.4g,则产生氧气g。

13.无数实验证明,的各物质的等于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从分子、原子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解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4.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保持A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填微粒名称);
(2)分析甲图,请你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3)请在乙图虚线框内将E物质的分子模型图补画完整。

15.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

(2)未知物质M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3)已知未知物质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推出其化学式为。

20.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研究水的组成。

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请从元素守恒角度解释“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这一实验结论得出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