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了藤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学会了藤艺
我和妈妈在阳明古镇的非遗体验馆里见到了余姚竹编匠人——
翁永建老师。

翁老师先向我展示了几个精美的竹编工艺品:有公鸡形状的收纳筐,有圆圆的水果篮,有精美的提篮……造型各异,花纹复杂,但它们都是由一根根又细又薄的竹丝篾片挑压交织而成的。

如此单一的原材料,竟然能做出这么多的花样,这使我惊叹不已,并越发期待接下来的竹编技艺教学。

我的反应似乎都在翁老师的意料之中。

翁老师笑着讲起了竹编的历史以及制作方式,从中我了解到:竹编工艺,古老而悠久,有九大编法,如今又衍生出了更多的编织方法,总数多达上百种,竹棚可以遮风挡雨,竹篱笆可以圈养家禽,竹篮、竹席、竹筷、竹椅、箩筐等竹制用品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四明山竹编技艺是余姚传统技艺之一,2008年它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接着,翁老师开始示范其中一种编法:六角孔编法。

我全神贯注地盯着翁老师的每一个动作,生怕错过哪一个细节。

只见他先把三条又细又薄的篾片相互交插成“雪花状”,再把它们织成六角孔,然后加一根新的篾片重复刚才的步骤……翁老师边做边耐心地给我讲解,并让我思考哪里需要上挑,哪里需要压下,哪两根需要平行,还让我亲自动手试一试。

一开始我有点手忙脚乱,但在翁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慢慢学会了这种编织方法。

我看着自己编出来的漂亮花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趁热打铁,翁老师说:“接下来,我教你一种更简单的编织方法,叫一挑一编法,你就用这种编法自己制作一只竹编小船吧。

”我一听
更来劲了,马上学着翁老师的样子,先将纵向的12条篾片排列好,用镇尺固定好位置,再把横向的12条篾片以一条在上一条在下的方式与纵向的篾片依次交错编织,接着将纵向的篾片两端握在一起用细麻绳捆住固定,形成一个“船篷”,然后横向的左右两端也分别用细麻绳捆住,形成尖尖的“船头”和“船尾”,最后调整、修剪一番,使小船的形状更加美观。

就这样,一只竹船就诞生了。

我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只竹船,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不知不觉中,体验课结束了,但我仍意犹未尽……
一件件竹编制品,承载着民间手工匠人的创新思维和高超技艺。

这次学习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余姚竹编技艺的魅力,体悟到了竹编艺人的匠心精神。

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寻常生活中的传统技艺,让这指尖上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