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册答案 (1)
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练习答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C2、D3、C4、CD5、D6、D7、C8、C9、A10、B11、C12、C13、B 14、D 15、A 16、C 17、C 18、C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3、ABCDE4、ABCD5、ABCDE6、ABCDE7、ABC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C2、C3、C4、C5、C6、C7、C8、D9、C10、C11、A12、B13、C 14、D 15、D 16、B 17、C二、多项选择题1、BCD2、ABC3、ABCDE4、CDE5、ABCDE6、ABCDE7、ABD8、ABCD9、ABCDE 10、ABCDE 11、ABCDE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D5、C6、A7、B8、D9、B10、A11、B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BCDE补充:4、决定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是( D )。
A、个体素质B、个体素质的组合比例C、个体素质的组合结构D、B和C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C5、D6、B7、B8、D9、C10、D11、B12、B13、B 14、B 15、C,A 16、C 17、C 18、C 19、A二、多项选择题1、ABD2、DE3、BDE4、ABE5、ABCDE6、ACD7、ABCD8、BD9、AD 10、ABCDE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B5、A6、D7、C8、C9、D10、C11、D12、A13、C 14、D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DE3、ABCDE4、ACD5、ABC6、ABD7、ABC8、ABC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C2、C3、C4、B5、B6、C7、A8、A9、C10、D11、A12、C13、B 14、C 15、B 16、D 17、C 18、B 19、A 20、B 21、D补充:直接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效果,更好体现企业经济效益水平需从( B )指标进行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计算题分类练习(练习册答案)

计算题分类练习 一、相关分析LxxLyy Lxy r =r 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8时,判断为高度相关参加教材P154()221∑∑-=x nxLxx()221∑∑-=y nyLyy ∑∑∑-=yx n xy Lxy 1bx a y +=L x x L x y b =习题一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并指出产量每增加1千件时﹐单位产品人工成本平均变化了多少? 如果产量水平为8千件时﹐估计单位产品人工成本。
问题1﹕确定相关系数71.529.1371437)4654543()4654543(22222222=-=++++++-++++++=Lxx71.177)73707172737475()73707172737475(22222222=++++++-++++++=Lyy71.871.224922417)73707172737475)(4654543()734706715724735744753(-=-++++++++++++⨯+⨯+⨯+⨯+⨯+⨯+⨯==-Lxy 87.071.1771.571.8-=⨯-==LxxLYYLxyr产量与单位产品人工成本的相关系数为-0.87。
说明产量与单位产品人工成本为高度负相关。
问题2﹕回归方程式为﹕bx a y +=53.171.571.8-=-==Lxx Lxy b35.79)43.4)(53.1(57.72=--=-=-=x b y bx y a x y 53.135.79-=产量每增加1千件时﹐单位产品人工成本平均减少1.53元。
问题3﹕11.6735.79853.1=+⨯-=y如果产量水平为8千件时﹐估计单位产品人工成本为67.11元。
练习题二1〕计算年设备能力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系数,并判定其相关程度;2〕建立以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方程斜率的经济意义 3〕设备能力为6.5千瓦/人时,劳动生产率是多少?解:1〕相关系数:()98.238.611418.2961222=⨯-=-=∑∑x n x Lxx()1.619.13414195.13601222=-=-=∑∑y n yLyy2.369.1348.6114111.6321=⨯-=-=∑∑∑y x n xy Lxy96.01.6198.2362.36=⨯==LxxLyyLxyr 高度相关2)回归方程:bx a y +=53.1527.198.232.36====Lxx Lxy b89.241.453.164.9=⨯-=-=-=x b y bx y ax bx a y 53.189.2+=+=斜率的经济意义:年设备能力提高1千瓦/人,则劳动生产率提高1.53千元/人。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题(1)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一、判断题。
判断正确或错误,请在括号内打“√”或“×”。
1、劳动分配的主要原则是按生产资料分配的原则。
()2、“基尼系数”是用于分析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的一种通行方法。
()3、职业技能开发侧重于劳动后备培训。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原始记录。
()5、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
()6、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中的产品均指合格品。
()7、职工工资总额只能是货币形式。
()8、辅助房屋及设施属于劳动保护措施中的一个大类。
()9、工人上班途中被车撞了不属于工伤的范围。
()10、职业技能开发的重点在于在职培训。
()11、从本质来说,劳动定额就是定额劳动生产率。
()12、劳动产品总量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3、“劳伦茨曲线”是研究收入的差异状况的图示方法。
()14、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具有定性化。
()15、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
()16、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处于整个统计工作过程的统计分析阶段。
()17、一般来说,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
()18、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就是工资。
()19、在计算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时,凡废品一概不计入产品产量中。
()20、拇指被轧断一节属于轻伤。
()二、简答题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工作重点是什么?2、工伤事故分析处理的原则是什么?3、人工成本和总成本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4、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设计的原则是什么?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有那些?6、统计台帐设计的原则是什么?7.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和评价程序是什么?(答案在书中找)8.生活日分配统计的任务有哪些?(答案在书中找)三、论述题1、论述劳动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联系与区别?2、论述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的方法?3、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作用?(答案书中找)4、如何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答案书中找)5、如何运用指数体系对企业员工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分析?(答案书中找)四、计算题1、某企业报告期的四种产品统计资料如下:试计算:(1)、4种产品的定额完成情况;(2)、4种产品定额的综合完成情况;2、某企业1998年花费人工成本3980万元,生产甲产品600件,乙产品1000件,丙产品600件,按工作量折算甲/乙/丙=1/2.3/2,问该企业单位产品成本人工成本是多少?3、某车间有三个班组100名工人,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如下:(1)、请将表内的空格填充完整。
人力资源统计学练习册答案(计算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练习题第二章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例题1:连续登记的(与 练P12-1 同类) (注意:不能数错天数) 尾-头+1 某公司人数登记如下:1-11日 12-22日 23-30日 610人 612人 620人 11日 11日 8日 月平均:人6148111186201161211610=++⨯+⨯+⨯==∑∑ff a a例题2:间隔相等的某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职工人数如下表。
(与 练P12-2 同类) 日期: 10、1 11、1 12、1 今年1、1 人数: 865 872 890 879人8781428798908722865=-+++=a例题3:间隔不相等 (接上例) (与 练P13-3 同类)日期: 1、1 3、31 9、1 10、31 12、31 人数: 90 50 100 80 40 间隔:---- 3个月 5个月 2个月 2个月人人74)(75.73225322408022801005210050325090≈=+++⨯++⨯++⨯++⨯+=a第四章 生活日分配统计例题1:(练习册P23-1)某建筑公司2000年10月份有节日3天,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900人,其它情况如下:解:(1)日历工日数=900×31=27900日 公假工日数=11×900=9900日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 =27900-9900 =18000日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时间-缺勤工作时间 =17700日缺勤工日数=300日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17700-80-100+40 =17560日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时间 =17560+40 =17600日(2)出勤率=17700/18000=98.33% 出勤时间利用率=17560/17700=99.2% 加班加点比重=40/17600=0.28%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17560/18000=97.6%第六章 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统计. 练习1. 标准实物量(练习册P36-1)计算劳动生产率标准实物量指标:列表:2.因素分析:(练习册P36-2)某造纸厂的统计资料如下:(2)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工人人数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3)分析时劳动生产率变动与工人人均工作小时数变动对月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B、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 C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答案: C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A、劳动效益B、劳动生产率C、劳动报酬D、劳动效率答案: B3、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的月平均人数是()A、月中人数B、报告期中人数总和C、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D、月初人数答案: C4、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体力水平B、体力与智力水平C、智力水平D、文化水平答案: C5、停工被利用时间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应计入()A、损失时间B、非生产时间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D、缺勤工时答案: C6、下列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A、工间操时间B、上下班时间C、加班时间D、教育子女时间答案: D7、下列不包括在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名称表中的是()A、安全技术措施B、个人防护用品C、宣传教育D、工业卫生技术措施答案: B8、按照工伤事故工作日损失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A、 1-7日B、 1-30日C、 1-104日D、 1-365日答案: C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A、人均创利率B、工资利润率C、每面元产值中的工资含量D、净产值工资含量答案: A10、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答案: D11、2008年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货币工资)为3200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1.68%,则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约为()A、 3574元B、 3200元C、 2865元D、 2826元答案: C12、企业从业人员获取报酬的形式是()A、货币B、货币和实物C、证券D、工资答案: B13、下列不属于在职培训的是()A、现场培训B、脱产培训C、劳动后备培训D、继续教育答案: B14、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减少,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答案: B15、人工成本是围绕什么进行核算的?()A、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B、企业的劳动投入C、企业的生产经营D、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值答案: B16、反映劳动争议严惩程度的指标是()A、每千职式劳动争议件数B、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C、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件数D、平均每件劳动争议涉及人数答案: D17、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A、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 BB、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 CC、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 DD、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答案: C18、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A、社会救助B、社会优抚C、社会保险D、社会福利答案: C19、一般的调查问卷应由四个要素组成,即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与()A、主题B、回答种类C、回答方式D、说明信或指导语答案: D20、统计台账登记统计资料的顺序是()A、工作流程B、管理层次C、原始记录D、时间答案: D21、从现象之间的联系来分析现象总变动的因素影响的分析方法,称为()A、对比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平衡分析法D、动态分析法答案: B22、动态分析一般需要对事物作连续较长时期的观察和分析,并采用的一系列分析指标和方法是依据()A、时间数列B、平均发展速度C、增长量D、动态曲线图答案: A23、根据标志是否可以直接用数量表示,标志分为A、品质标志B、可变标志C、数量标志D、不变标志E、质量标志答案: AC24、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A、学历结构B、等级结构C、劳动积极性D、团队合作能力E、独立劳动能力答案: ABCDE25、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B、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C、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D、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E、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不存在非生产时间答案: BDE26、企业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A、利用指数体系进行评价B、利用综合性指标进行评价C、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D、利用打分法进行评价E、利用环境测评进行评价答案: ABCD27、常用的劳动定额类型有A、工时定额B、产量定额C、看管定额D、服务定额E、工作定额答案: ABCDE28、论述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及内容。
【附答案】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1)资料

一、单选1.相关系数可以说明在直线相关条件下两现象相关的( A ) A .密切程度 B .数量变化关系 C .因果关系 D .变化关系2.如果总量变动是各个因素变动量相加之和,则可用( A )分析法来分析各个因素对总量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A .总和因素B .连乘因素C .差额因素D .因素 3.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B )A .自费脱产学习人员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C .出国探亲人员D .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在平等条件下的竞争实质上是( A ) A .拥有的人力资源的竞争 B .企业规模的竞争 C .资金的竞争 D .产品质量的竞争 5、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B )A 、制度工日数B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C 、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D 、出勤工日数 6.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标志是( C )A .人的体力水平B .人的智力水平C .人的体力和智力水平D .人的文化水平 7.劳动工资资料台账属于( B )A .汇总资料用台账B .积累资料的台账C .统计调查用台账D .统计分析的台账 8.反映劳动争议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B )A .每千职工劳动争议件数B .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件数)C .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件数D .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比重9.报告期平均人工成本为37元/人,基期平均人工成本为36元/人,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率为( A ) A .37/36-1 B .37/36 C .36/37-1 D .36/3710.要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除提高各车间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外,还应增加( C ) A .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车间的职工工资 B .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的车间的工人比重C .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车间的工人比重D .企业的工人人数11.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 C )A .工时定额B .工作定额C .产量定额D .服务定额 12、劳动定额中的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是( A ) A 、∑∑'+⨯'+111)()(Tt tQ Q nnB 、∑∑⨯'+'⨯'+1111)(T tQ t Q Q nnC 、∑∑⨯11Tt Q nD、∑∑∑∑∑+++⨯43211TTTTtQn13、2009年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货币工资)为3300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1.7%,则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约为()A、2826元B、3300元C、2865元D、2954元14.企业人力资源考评的总量指标常用( B )表示。
北京语言大学智慧树知到“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统计学》网课测试题答案1

北京语言大学智慧树知到“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统计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累计量。
()A.正确B.错误2.四分法是按活动的属性将生活时间分为工作及路途往返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
A.学习时间B.休闲时间C.三次活动时间3.统计报表按国家统计法制定、实施和管理的一整套办法,称为统计报表制度。
()A.错误B.正确4.结构相对数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将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而得的比重或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
()A.错误B.正确5.计算时期指标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一般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法B.加权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6.平均人数是指计算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企业一般要计算月、季和年的平均人数。
()A.正确B.错误7.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共分几级()。
A.一B.二C.三D.四8.全距是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之()。
A.和B.积C.减D.差9.人力资源的劳动效率是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只包括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指标。
()A.正确B.错误10.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空间比较的基础B.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前提C.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数量上的估计推断D.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11.月报、季报和半年报主要用来掌握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检查各月、季、年的生产工作情况。
()A.正确B.错误12.人力资源总量指标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起点B.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基础C.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综合指标的基础D.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宏观与微观管理的重要依据13.对于员工流失的趋势发展,可以结合()等多种统计预测方法进行分析。
【北语网院】19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参考资料)

【北京语言大学】19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统一性是统计报表的基本特点。
具体表现不包括()。
A、统计报表的内容和报送的时间是由国家强制规定的,以保证调查资料的统一性。
B、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口径是全国统一的。
C、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可以由企业自行决定。
正确答案:C第2题,一般采用报告期人均货币工资与下列哪项之比来表示人均实际工资()。
A、报告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报告期的居民收入水平正确答案:A第3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和人力资源劳动效益两个层面。
A、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B、人力资源价值C、工资水平正确答案:A第4题,人工成本总额增长率指标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以()。
A、期初人工成本总额B、基期期人工成本总额C、前期人工成本总额正确答案:B第5题,人力资源的总变动率指标是指期末人力资源数量除以()。
A、期初人力资源总数B、本期人力资源的增加数C、基期人力资源数量正确答案:C第6题,人力资源劳动报酬与收入统计主要不包括()。
A、工资总额统计B、个人所得税C、工资变动正确答案:B第7题,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A、总体单位的简单排列B、将所有总体单位的资料加以合计C、对总体进行各种分组D、对总体进行抽样正确答案:D第8题,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
A、地方统计报表B、企业统计报表C、行业统计报表正确答案:A第9题,下列哪个指数专门用于综合反映各组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
A、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B、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C、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正确答案:B第10题,工资总额从结构构成上看,不包括()。
A、基本工资B、<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family: 宋体">辅助工资</span>C、营业外支出正确答案:C第11题,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可以分别从哪些指标进行测算()。
人力资源统计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1、工作时间:又称法定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履行工作义务,在法定限度内,在用人单位从事工作或者生产的时间。
(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本课程特指企业劳动者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时间。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指身体素质、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品德教养等。
3、日历工日:是表示劳动者可以再一定时期内利用的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它是计算期内的日历天数中每天企业实有劳动者人数的累计。
4、工伤事故:是在市场作业现场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致使工人和职员的人身受到伤害或死亡的事故。
5、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的情况下,规定劳动者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应消耗劳动时间的标准数据;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应生产的合格品或完成的工作量的标标准。
6、工业总产值:是工业企业在计算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产品总量。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价值。
7、工业总产出: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现在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8、法定职业病: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用法律或文件明文规定的职业病。
(我国法定职业病种类、范围尘肺、放射性疾病、中毒、物理因素所致、生物因素所致、皮肤病、眼病、耳鼻喉口腔病、肿瘤、其他。
)9、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相对于货币工资而言的,它是以企业员工用货币工资实际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数量和服务数量表现的工资。
二简答题:1、请简述按工日核算的工作时间指标关系?答:指标包括:1.日历工日2.制度公休日3.制度工作工日4.缺勤工日5.出勤工日6.停工工日7.非生产工日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9.加班工日10.全部实际工作工日2、简述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之间的关系?答: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即劳动者生产一定的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
劳动效益指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实际收益。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新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卷子一注意:1.卷子保密,考生不得将卷子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卷子总分值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卷子分为真题卷和答题卷,全部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真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根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B、居民家庭C、企业D、事业单位2、决定企业劳动酬劳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B、劳动生产率C、劳动效益D、工资利润率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B、文化水平C、道德水平D、职业技能4、以下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B、师傅带学徒C、技术成人大中专班D、岗位练兵5、工业企业在肯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比值,称为〔〕。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B、劳动效益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统计的〔〕。
A、统计台账B、统计报表C、原始记录D、统计年表7、以下属于劳动爱护措施的是〔〕。
A、辅助房屋及设施B、企业新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安措施C、公共浴室D、修养所8、以下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选项是〔〕。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9、以下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D、集体福利10、以下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围的是〔〕。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册答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册答案一.单选:1.C 2.D 3.C 4C 5.D 6.D 7C 8.C 9. A 10.B 11. C 12.C 13.B 14.D 15.A 16. C 17. C 18. C二.多选1.ABD 2ABC 3.ABCDE 4.ABCD 5.ABCD 6.ABCDE 7.ABC第二章一,单选1.C2. C3.C4.C5.C6.C7.C8.D9.C 10.C 11.A 12.B 13.C 14.D 15.D 16.B 17.C二,多选1.BCD2.ABC3.ABCDE4.CDE5.ABCDE6.ABCDE7.ABD8.ABCD9.ABCDE 10.ABDE 11.ACDE第三章一,单选1.C 2.D 3.D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B二.多选1.ABCD 2.ABC 3.ABC第四章一,单选1.A 2.C 3.C 4.C 5.D 6.B 7.B 8.D 9.C 10.D 11.B 12.B 13.B 14.B 15.A 16.C 17.C 18.C 19.A二.多选1.ABD2.DE 3,BDE 4.ABE 5.ABCDE 6.AC 7.ABCD 8.BD 9.AD 10.ABCDE第五章一.单选.1.C 2.D 3.D 4. B 5.A 6.D 7.C 8.C 9.D 10.C 11.D 12 A 13.C 14.D二.多选1 ABD 2.ABCDE 3.ABCDE 4.ACD 5.ABC 6.ABD 7.ABC 8.ABC第六章一,单选1.C 2.C 3.C 4.B 5.B 6.C 7.A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C 15.B 16.D 17.C 18.B 19.A 20.B 21.D二,多选1.ABCD 2.ABC 3.ABCDE 4.BCE 5.ABD 6.DE 7.BDE 8.DE 9.ABCDE 10.ABCDE 11.BCD 12.CDE第七章一,单选,1..A 2.B 3.B 4.D 5.C 6.B 7.C 8.D 9.C 10.A 11.D 12.B 13.C 147.D 15.A二,多选, 1.CE 2.ABD 3.ACE 4.ABCDE 5.ACD 6.ACE 7.ABC 8.BE 9.ABCDE 10.ABCD 三.判断题。
北语网院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答案

北语网院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答案(单选)1:全距是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之()。
A:和B:积C:减D:差正确答案:D(单选)2:平均差系数就是将简单平均差及加权平均差分别除以相应的()。
A:算术平均数B:加权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正确答案:A(单选)3: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按其性质分类,不包括()。
E:一次统计数据F:二次统计数据G:三次统计数据H:四次统计数据正确答案:H(单选)4:人力资源劳动报酬与收入统计主要不包括()。
A:工资总额统计B:个人所得税C:工资变动正确答案:B(单选)5:衡量员工流动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员工流入率和员工流出率。
计算方法是某一时期员工流入人数(流出人数)占()的比例。
A:不同期员工人数B:上期员工人数C:未来员工人数正确答案:B(单选)6:动态相对数等于报告期数值除以()。
A:基期B:上一期C:下一期正确答案:A(单选)7:一般采用报告期人均货币工资与下列哪项之比来表示人均实际工资()。
A:报告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报告期的居民收入水平正确答案:A(单选)8:异众比率是指非众数组次数与()变量总次数的比率。
A:全部B:最小C:最大正确答案:A(单选)9:按生产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将某种作业完成工作量与下列哪项相比,用以反映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天工作量。
()。
A: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日数B: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时数C: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日数D: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时数正确答案:A(多选)10:人力资源总量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起点B: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综合指标的基础C: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宏观与微观管理的重要依据正确答案:ABC(多选)11: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前提B: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空间比较的基础C: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D: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数量上的估计推断正确答案:ABCD(多选)12: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
企业人力资源管制统计学-练习册答案.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册答案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册答案第一章一、单选:1.C 2.D 3.C 4C 5.D 6.D 7C 8.C9. A 10.B 11. C 12.C 13.B 14.D 15.A 16. C 17.C 18. C 二、多选1.ABD 2ABC 3.ABCDE 4.ABCD 5.ABCD 6.ABCDE 7.ABC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一、单选1.C2. C3.C4.C5.C6.C7.C9.C 10.C 11.A 12.B 13.C 14.D 15.D 16.B 17.C 二、多选1. BCD2.ABC3.ABCDE4.CDE5.ABCDE6.ABCDE7.ABD8.ABCD9.ABCDE 10.ABDE 11.ACDE 计算题1、(1)月末人数:甲:68人,乙:98人(2)1月份平均人数162*********61050801643131f X fχ∑⨯+⨯+⨯===∑人2、240*********5245260 2223240/2250245260/2248.333 X +++++=+++==人3、企业2000年平均人数:230240240*********5255260260*********222422222212470*********51050262.53047.5253.95(1212α++++++⨯++⨯+⨯+⨯+=+++++===人)5、(1)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016627129.68%12860∑==∑(2)维持0∑不变,则工业总产值增加:010*********991*********142.75()f f ∑-∑=⨯-⨯=万元(3)节约劳动力:666*********6.8412860-=万人第三章一、单选1.C 2.D 3.D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B 二、多选1.ABCD 2.ABC 3.ABC第四章生活日分配统计一、单选1.A 2.C 3.C 4.C 5.D 6.B 7.B 8.D 9.C 10.D 11.B 12.B13.B 14.B 15.A 16.C 17.C 18.C 19.A 二、多选2.DE 3,BDE 4.ABE 5.ABCDE 6.AC 7.ABCD 8.BD 9.AD 10.ABCDE1、1)①日历工日数=900×31=27900(日)②公假工日数=11×900=9900(日)③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27900-9900=18000(日)④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数—缺勤工日数=18000-300=17700(日)⑤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日—非生产日—停工日=17700-80-100=17520(日)⑥全部实际工日数=加班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停工利用工日=40+17520+40=17600(日)2)1770098.33%180001760099.44%177001752099.55%17600400.23%============出勤工日数出勤率制度工日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日加班工日加班加点比重实际工日2、工日工时日历工作时间30 30×8=240 制度工作时间30-8=22 22×8=176出勤时间21 19×8+2×4=160 缺勤时间 1 1×8=8 停工被利用时间 1 1×8=8 停工时间 1 1×8=8加班加点时间 4 4×8=32 实际工作时间20 160-8=152(1)2195.45%2019824160()90.90%228176=⨯+⨯===⨯出勤率(工日)=出勤率工时(2)出勤时间利用率:2095.23%2115295%160===按工日=工时(3)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2090.90%2215286.36%176===按工日=工时(4)加班加点长度=4天32小时(5)加班加点比重:420%203221.05%42===按工日=工时第五章一、单选.1.C 2.D 3.D 4. B 5.A 6.D 7.C 8.C 9.D 10.C 11.D 12 A13.C 14.D 二、多选1 ABD 2.ABCDE 3.ABCDE 4.ACD 5.ABC 6.ABD 7.ABC 8.ABC第六章一、单选1.C 2.C 3.C 4.B 5.B 6.C 7.A 8.A 9.C 10.D 11.A 12.C13.B 14.C 15.B 16.D 17.C 18.B 19.A 20.B 21.D二、多选 1.ABCD 2.ABC 3.ABCDE 4.BCE 5.ABD 6.DE7.BDE 8.DE 9.ABCDE 10.ABCDE 11.BCD 12.CDE 1、()46.202.221150.7121(2.81 5.4 2.27.50.71)20.0120.010.0133/1500=====∑⨯=⨯+⨯+⨯===产品的实际规格尿素折算系数标准品的实际规格氨水折算系数标准实物量=产品产量折算系数吨标准实物产量劳动生产率标准实物量指标=吨人活劳动消耗量2、(1)1011110000,607*********661*********05183*********53530600*********86610760731876460510567331f f f f αααααα==∑⨯+⨯+⨯+⨯+⨯+⨯====∑+++++∑⨯+⨯+⨯+⨯+⨯====∑++++报告期平均人数基期平均人数人人(2)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工人人数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0111110101001,,2,T T T T T T T θϑϑθθθθθθθ=⨯∑∑∑=⨯∑∑∑步骤列关系式:设产品产量=,劳动生产率=平均职工人数则=T 步骤列表计算指标报告期基期涂料印刷纸产量(吨) 1098 907.5 平均职工人数(人) 610 605 劳动生产率(吨/人) 1.8 115①111*********8120.99%907.51098907.5190.5()T T θϑθϑθθ∑===∑-=-=劳动生产率总指数吨即:报告期劳动生产率比基期提高了320.99%,总产量增加了109.5吨.②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指数1100109*********%1.5610915T T ϑϑ∑===∑⨯110*********183()T T ϑϑ∑-∑=-=吨即: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产品产量提高20%,绝对量增加了183吨.③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01001.5610915100.83%1.5605907.5T T ϑϑ∑⨯===∑⨯010*******.57.5()T T ϑϑ∑-∑=-=吨即:由于职工人数增加,使总产量提高0.83%,绝对数品7.5吨步骤3 分析说明120.99%=120%×100。
北京语言大学智慧树知到“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

北京语言大学智慧树知到“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加工零件所使用的毛坯如果过短,加工出来的零件则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长度μ0,对生产毛坯的模框进行检验,所采用的假设应当为()。
A.μ=μ0B.μ≥μ0C.μ≤μ0D.μ≠μ02.显著性水平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有效性B.可靠性C.准确性D.不可靠的概率3.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其平均数为()。
A.400%B.1200%C.120%D.100%4.权数对均值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各组的权数绝对值大小B.各组的权数是否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的大小D.各组权数的比重5.在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标准差B.极差C.异众比率D.四分位差6.某企业1991年的产值比1990年增长13%,1992年比1991年增长11%,1993年比1992年增长12%,求该企业三年来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应采用()计算。
A.还应有其它条件才能决定B.调和平均数C.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7.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的()。
A.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B.最后一期的水平等于最后一期实际水平C.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逐期增长量D.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各期定基发展速度8.四分位差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时有个弱点,这个弱点也是()所存在的。
A.平均差B.标准差C.异众比率D.离散系数9.对某地区的全部产业依据产业构成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里所使用的计量尺度是()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正确答案:A10.任一随机事件A的概率PA的取值在()A、(0,1)B、[0,1]C、[-1,0]D、(0,∞)正确答案:B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D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练习册选择题答案.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练习册选择题答案第一章:单项选择题:1、C2、D3、C4、CD5、D6、D7、C8、C9、A 10、B 11、C 12、C13、B 14、D 15、A 16、C 17、C 18、C多项选择题:1、ABD2、ABC3、ABCDE4、ABCD5、ABCDE6、ABCDE7、ABC第二章:单项选择题:1、C2、C3、C4、C5、C6、C7、C8、D9、C 10、C 11、A 12、B13、C 14、D 15、D 16、B 17、C多项选择题:1、BCD2、ABC3、ABCDE4、CDE5、ABCDE6、ABCDE7、ABD8、ABCD9、ABCDE 10、ABCDE 11、ABCDE第三章:单项选择题:1、C2、D3、D4、D5、C6、A7、B8、D9、B 10、A 11、B 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BC第四章:单项选择题:1、A2、C3、C4、C5、D6、B7、B8、D9、C 10、D 11、B 12、B13、B 14、B 15、CA 16、C 17、C 18、C 19、A多项选择题:1、ABD2、DE3、BDE4、ABE5、ABCDE6、ACD7、ABCD8、BD9、AD10、ABCDE第五章:单项选择题:1、C2、D3、D4、B5、A6、D7、C8、C9、D 10、C 11、D 12、A13、C 14、D 15、多项选择题:1、ABD2、ABCDE3、ABCDE4、ACD5、ABC6、ABD7、ABC8、ABC第六章:单项选择题:1、C2、C3、C4、B5、B6、C7、A8、A9、C 10、D 11、A 12、C13、B 14、C 15、B 16、D 17、C 18、B 19、A 20、B 21、B 22、D 23、24、25、26、27、28、29、30、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BCDE4、BCE5、ABD6、DE7、BDE8、DE9、ABCDE 10、ABCDE 11、BCD 12、CDE第七章:单项选择题:1、A2、B3、B4、D5、C6、C7、A8、D9、C 10、A 11、D 12、B13、C 14、D 15、A多项选择题:1、CE2、AB3、ACE4、ABCD5、ACD6、ACE7、ABC8、BE9、ABCDE10、ABCD第八章:单项选择题:1、C2、C3、B4、D5、C多项选择题:1、ABCDE2、CDE3、ABCD4、ABCDE5、ABCDE第九章:单项选择题:1、B2、C3、A4、A5、D6、C7、D8、AB9、C 10、B 11、B 12、C13、C 14、B 15、D多项选择题:1、ACBDE2、ABCDE3、BCDE4、ABCDE5、DE6、BC第十章:单项选择题:1、A2、C3、B4、C5、B6、D7、A8、D多项选择题:1、ABCE2、ABCE3、ABCE4、ABCDE第十一章:单项选择题:1、A2、A3、A4、A5、A6、A7、A8、A9、A 10、11、12、13、14、15、第十二章:单项选择题:1、A2、B3、A4、A5、A6、A7、A8、B9、D 10、A 11、A 12、D13、A 14、A 15、A多项选择题:1、ABE2、AB3、ABC4、ABC5、AB6、AB7、AB8、BCD第十三章:单项选择题:1、A2、A3、A4、B5、C6、D7、C8、D第十四章:单项选择题:1、B2、A3、A4、B5、A6、A7、B8、A多项选择题:1、ABCD2、AB3、ABCDE4、ABC5、ABC6、ABCDE第十五章:单项选择题:1、D2、A3、A4、A5、A6、A7、A8、A9、A 10、A 11、C 12、A13、A 14、A 15、B 16、A 17、A 18、A 19、D 20、A 21、B多项选择题:1、AB2、AB3、AB4、ABE5、AB6、AN7、ABCD8、ABC9、ABC10、ABC 11、A/B 12、ABC 13、ABCD公司规章制度一、公司形象仁员工必须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管理结构,并能向客户及外界正确地介绍公司情况。
北京语言大学22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1

北京语言大学22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人力资源总量指标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起点B.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综合指标的基础C.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宏观与微观管理的重要依据D.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基础参考答案:ABC2.职工工资增长弹性等于职工工资增长率除以()。
A.企业利润增长率B.企业收入增长率C.企业净值增长率参考答案:C3.根据人力资源价值(或使用价值)计量的范畴不同,可将其分为广义的人力资源价值与狭义的人力资源价值两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时点指标,亦称时点数或存量,是反映总体现象在某一时刻或瞬间状况的总量指标,如年初或年末员工数、商品库存额、设备台数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争议处理从低级机构开始,当事人不能直接向高级机构申请处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6.在产品产量指数一定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指数与劳动量指数成()。
A.反比B.正比C.没有关系参考答案:A7.从广义来说,统计指数则是用来综合反映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复杂总体数量时间变动和空间对比状况的一种特种相对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8.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不包括()。
A.时期数列中各指标的时期长短应当前后一致B.动态时间数列计算口径和方法要一致C.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所说明的总体范围应前后不一致D.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所说明的总体范围应前后一致参考答案:C9.比较相对数是某一段时期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表明计划完成程度的综合指标。
()A.正确B.错误10.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
A.综合统计报表B.企业报表C.事业单位报表参考答案:A11.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统计研究至少具有()方面的现实意义。
A.有利于选拔人才B.有利于建立人才激励机制C.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D.有利于人力资源投资效益分析参考答案:ABCD12.时点指标,亦称时点数或存量,是反映总体现象在某一时刻或瞬间状况的总量指标,如年初或年末员工数、商品库存额、设备台数等。
人力资源管理与统计学试题练习(答案)1-1

《基础知识》试题练习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一、选择题: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A求才;B用才;C育才;D激才;E留才(答案:ABCDE)2、工作分析应确定工作的基本因素有()A性质;B结构;C要求;D任务。
(答案:ABC)3、工作分析的程序包括()A准备阶段;B计划阶段;C分析阶段;D描述阶段;E运用阶段(答案:ABCDE)4、工作分析的分析阶段对职责的分析报告()A对原材料和产品的职责;B对机械设备的职责;C对工作程序的职业责;D对其他人员的工作职责;E对其他人员合作的职业责;F对其他人员安全的职责。
(答案:ABCDEF)5、岗位评价的要素有()A劳动责任;B劳动技能;C劳动心理;D劳动强度;E劳动环境。
(答案:ABCDE)6、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是()A平等自愿;B协商一致;C依法订立;D信守合同。
(答案:AB)7.人力资源具有的特性是(D)A.物质性,可用性,开发性B. 物质性,再生性,有限性C. 精神性,可用性,有限性D. 物质性,可用性,有限性8.在管理形式上,人事管理属于(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B)., 复杂性 B.静态, 动态 C.着重事, 着重人D.被动性,主动性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分为两类(A).B.定性与定量方法C.德尔菲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法D.专家决策和回归分析方法10.工作分析事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 C ),结构和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A.数量B.质量C. 性质D. 层次11.彼得原理是讲( C )"过了头".A.奖励B. 批评C. 提升D.降职12.招聘录用的费用有人事费用,业务费用和(C).A.加班费用B.广告费用C.企业一般管理费用D.租赁办公用具费用13.绩效考评应(A)进行.A.逐级B.自上而下C.越级D.同级14.绩效考评长期效果的评估指标有(1)组织的绩效;(2)员工的素质;(3)(B);(4)员工对企业认同度的增加A.员工事业心B.员工的离职率C.组织机构稳定性D.员工的流动率15.现代企业中的培训与开发工作特性是(B).A.经常性,超前性,主动性B.经常性, 超前性,效果后延性C.经常性,超前性,效果及时性D.经常性, 滞后性,效果后延性16.培训的主要方法有------讲授法,操作示范法和(A).A.案例研究法B.讨论法C.视听法D.角色扮演法17.岗位评价的原则有------系统原则,实用性原则,标准化原则,能级对应原则和(B).A.主观性原则B.优化原则C.民主化原则D.集中化原则18.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 B )的原则.A.公正公开公平B.平等自愿,协商一致C.坦诚平等,互相谈判,D.合理合法平等二、判断题:1、工作分析又叫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数理统计作业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数理统计作业1,表1是分组资料,表示229个城镇在某年的亚健康率(以每10万人计)的次数分布。
试在表中空白处完成1)每组之真实组限2)组中点2,在某地选取624名父亲,研究他们的职业背景会否影响他们对儿女的职业期望。
表2是研究获得的资料。
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全部父亲中有百分之几希望子女与自己是同业的?2)计算不对称Lambda系数3)计算tau-y系数1)答:工人父亲有239人希望子女与自己同业,农民父亲有264人希望子女与自己同业。
(239+264)÷624×100%=80.61%即在全部父亲中有80.61%希望子女与自己是同业的。
2)答:由表中资料,设定父亲的职业背景(X)是自变量,子女职业(Y)是因变量,可知∑m y=239+264=503,M y=316,n=624,所以:λy=(∑m y- M y)÷(n- M y)=(503-316)÷(624-316)=0.607 这个统计值表示以父亲的职业背景预测子女职业,可以消减60.7%的误差。
3)答:由表中资料可知n=624,Fx分别是283和341,Fy分别是316和308,f是239、44、77和264,将这些数值代入tau-y公式,结果如下:E1=【316(624-316)】÷624+【308(624-308)】÷624=311.949E2=【239(283-239)】÷283+【44(283-44)】÷283+【77(341-77)】÷341+【264(341-264)】÷341=193.544tau-y=( E1- E2)÷E1=(311.949-193.544)÷311.949=0.38这个数值表示以父亲的职业背景预测子女职业,可以消减38%的误差4)答:父亲职业是工人希望儿女与己从事同类职业的有(239÷283)×100%=84.5%;父亲职业是农民希望儿女与己从事同类职业的有(264÷341)×100%=77.4%。
[北京语言大学]21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1参考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21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1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bef0c50722192e4436f689.png)
【北语】21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1.统一性是统计报表的基本特点。
具体表现包括()。
[A.]统计报表的内容和报送的时间是由国家强制规定的,以保证调查资料的统一性。
[B.]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口径是全国统一的。
[C.]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可以由企业自行决定。
[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C2.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共分几级()。
[A.]一[B.]二[C.]三[D.]四[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C3.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
[A.]地方统计报表[B.]企业统计报表[C.]行业统计报表[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A4.职工工资增长弹性是指职工工资增长率除以()。
[A.]企业总资产增长率[B.]企业净产值增长率[C.]企业净利润[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B5.增长量是用来说明某种人力资源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绝对量,它是报告期水平与下列哪项之差。
()。
[A.]基期水平[B.]上期水平[C.]前期水平[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A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6.如实准确地统计人力资源报酬和收入,对微观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的有()。
[A.]对正确处理劳动者利益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关系有重要作用[B.]研究“按劳分配”原则在企业内具体实现的重要手段[C.]检查和分析企业工资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D.]研究企业内部工资关系与其他企业工资关系的重要依据[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ABC7.全社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也需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分别测算()。
[A.]按社会产品总价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B.]按社会产品增加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C.]按社会产品净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ABC8.辅助工资通常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册答案第一章一、单选: 1.C 2.D 3.C 4C 5.D 6.D 7C 8.C 9. A 10.B 11. C 12.C 13.B 14.D 15.A 16. C 17. C 18. C 二、多选1.ABD 2ABC 3.ABCDE 4.ABCD 5.ABCD 6.ABCDE 7.ABC第二章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 一、单选1.C2. C3.C4.C5.C6.C7.C8.D9.C 10.C 11.A 12.B 13.C 14.D 15.D 16.B 17.C 二、多选 1.BCD 2.ABC 3.ABCDE 4.CDE 5.ABCDE 6.ABCDE 7.ABD 8.ABCD 9.ABCDE 10.ABDE11.ACDE 计算题1、(1)月末人数:甲:68人, 乙:98人 (2)1月份平均人数1621516561661050801643131f X f χ∑⨯+⨯+⨯====∑人2、2402502502452452602223240/2250245260/2248.333X +++++=+++==人3、企业2000年平均人数:2302402402502502552552602602652652602224222222124702455055151050262.53047.5253.95(1212α++++++⨯++⨯+⨯+⨯+=+++++===人)5、(1)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016627129.68%12860∑==∑ (2)维持0∑不变,则工业总产值增加:0100128603999128603888142.75()f f ∑-∑=⨯-⨯=万元(3)节约劳动力:666939991186.8412860-=万人第三章一、单选 1.C 2.D 3.D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B 二、多选 1.ABCD 2.ABC 3.ABC 第四章 生活日分配统计一、单选 1.A 2.C 3.C 4.C 5.D 6.B 7.B 8.D 9.C 10.D 11.B 12.B 13.B 14.B 15.A 16.C 17.C 18.C 19.A 二、多选1.ABD2.DE 3,BDE 4.ABE 5.ABCDE 6.AC 7.ABCD 8.BD 9.AD 10.ABCDE1、1)①日历工日数=900×31=27900(日)②公假工日数=11×900=9900(日)③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27900-9900=18000(日) ④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数—缺勤工日数=18000-300=17700(日)⑤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日—非生产日—停工日=17700-80-100=17520(日) ⑥全部实际工日数=加班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停工利用工日=40+17520+40=17600(日)2)1770098.33%180001760099.44%177001752099.55%17600400.23%17600============出勤工日数出勤率制度工日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日加班工日加班加点比重实际工日2、 工日 工时 日历工作时间 30 30×8=240 制度工作时间 30-8=22 22×8=176 出勤时间 21 19×8+2×4=160 缺勤时间 1 1×8=8 停工被利用时间 1 1×8=8 停工时间 1 1×8=8 加班加点时间 4 4×8=32 实际工作时间 20 160-8=152(1)2195.45%2019824160()90.90%228176=⨯+⨯===⨯出勤率(工日)=出勤率工时(2)出勤时间利用率:2095.23%2115295%160===按工日=工时 (3)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2090.90%2215286.36%176===按工日=工时(4)加班加点长度=4天 32小时 (5)加班加点比重:420%203221.05%42===按工日=工时 第五章一、单选.1.C 2.D 3.D 4. B 5.A 6.D 7.C 8.C 9.D 10.C 11.D 12 A 13.C 14.D 二、多选1 ABD 2.ABCDE 3.ABCDE 4.ACD 5.ABC 6.ABD 7.ABC 8.ABC 第六章一、单选 1.C 2.C 3.C 4.B 5.B 6.C 7.A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C 15.B 16.D 17.C 18.B 19.A 20.B 21.D二、多选 1.ABCD 2.ABC 3.ABCDE 4.BCE 5.ABD 6.DE 7.BDE 8.DE 9.ABCDE 10.ABCDE 11.BCD 12.CDE 1、()46.202.221150.7121(2.81 5.4 2.27.50.71)20.0120.010.0133/1500=====∑⨯=⨯+⨯+⨯===产品的实际规格尿素折算系数标准品的实际规格氨水折算系数标准实物量=产品产量折算系数吨标准实物产量劳动生产率标准 实物量指标=吨人活劳动消耗量 2、(1)1011110000,60756096610661556113610518307610566535306001060556086610760731876460510567331f f f f αααααα==∑⨯+⨯+⨯+⨯+⨯+⨯====∑+++++∑⨯+⨯+⨯+⨯+⨯====∑++++报告期平均人数基期平均人数人人 (2)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工人人数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0111110101001,,2,T T T T T T T θϑϑθθθθθθθ=⨯∑∑∑=⨯∑∑∑步骤列关系式:设 产品产量=,劳动生产率=平均职工人数则 =T 步骤列表计算 指标 报告期 基期 涂料印刷纸产量(吨) 1098 907.5 平均职工人数(人) 610 605 劳动生产率(吨/人) 1.8 115①111000101098120.99%907.51098907.5190.5()T T θϑθϑθθ∑===∑-=-=劳动生产率总指数吨即:报告期劳动生产率比基期提高了320.99%,总产量增加了109.5吨.②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指数110010981098120%1.5610915T T ϑϑ∑===∑⨯ 11001098915183()T T ϑϑ∑-∑=-=吨即: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产品产量提高20%,绝对量增加了183吨.③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0100 1.5610915100.83%1.5605907.5T T ϑϑ∑⨯===∑⨯ 010*******.57.5()T T ϑϑ∑-∑=-=吨即:由于职工人数增加,使总产量提高0.83%,绝对数品7.5吨步骤3 分析说明120.99%=120%×100。
83% 190.5=183+7。
5即总产量提高20.99%,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使产量增加了183吨,二是由于职工人数增加,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0.83%,职工人数增加使总产量增加了7.5吨。
两个因素合计,使总产量提高了20.99%,增产190.5吨。
(3)小时劳动生产率变动与工人平均工作小时要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报告期 基期实际工作小时数 111020 113256 涂料印刷产量(吨) 1098 907.50 职工平均人数 610 605 小时劳动生产率ϑ 0.00989 0.00801人均工作小时T 182小时/人 187.2小时/人 月劳动生产率ϑ先 1.8 1.5月劳动生产率=全日产品产量/月平均人数 ①10101.8120%1.51.8 1.50.3θθθθ===-=-=吨②110111010.00989182123.47%0.008011820.009891820.008011820.342T T T T ϑϑϑϑ∑⨯==∑⨯∑-∑=⨯-⨯=吨③010001000.0080118297.22%0.00801187.20.008011820.00801187.20.042T T T T ϑϑϑϑ∑⨯==∑⨯∑-∑=⨯-⨯=吨即:120%=123.47%×97.22% 0.3 =0.342-0.042月劳动生产率对产量的影响:(1.8-1.5)×610=183吨小时劳动生产率对产量的影响:(0.00989-0.00801) ×182×610=208.71 工人人均工作小时数对产量的影响:0.00801×(182-187.2) ×610=-25.41 183≈208.71-25.413、总产值与劳动生产率1) 分析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全部职工人数的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
关系式:总产值(θ)=全员劳动生产率(ϑ)×全部职工人数(T )011111000100T T T T T T ϑϑϑϑϑϑ∑∑∑=⨯∑∑∑列表: 指标 报告期 基期 总产值(万元) 742.5 696.8全部职工人数(人) 2700 2600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0.275 0.268 计算: ①总产值变动11001100742.5106.56%696.8742.5696.845.7T T T T ϑϑϑϑ∑==∑∑-∑=-=万元②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θ的影响:11011101742.5742.5102.61%0.2682700723.6742.5723.618.9(T T T T ϑϑϑϑ∑===∑⨯∑-∑=-=万元)③职工人数变动对θ的影响:010001000.2682700723.6103.85%696.8696.8723.6696.826.8(T T T T ϑϑϑϑ∑⨯===∑∑-∑=-=万元)分析:报告期总产值比基期提高了6.56%,增加产值45.7万元,其中由于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61%,使总产值增加了18.9万元;由于职工人数增加,使总产值增加了26.8万元,两因素合计如下:相对数:102.61%×103.85%=106.56% 绝对数:18.9+26.8=45.7 万元2)分析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及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的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关系式: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01111110000100T T T T T T ϑθϑϑθϑϑϑ∑∑∑==⨯∑∑∑列表: 指标 报告期 基期(θ)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0.275 0.268 (ϑ)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0.371 0.335(T)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 74.07% 80%计算:①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动:100100.275102.61%0.2680.2750.2680.007/θθθθ==-=-=万元人②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θ的影响:110111010.37174.07%110.75%0.33574.07%0.0267/T T T T ϑϑϑϑ∑⨯==∑⨯∑-∑=万元人③生产工人所占比重的变动对θ的影响:010001000.33574.07%92.59%0.2680.33574.07%0.0680.0199T T T T ϑϑϑϑ∑⨯==∑∑-∑=⨯=-万元分析: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提高了2.61%,平均每人使产值增加0.007万元;其中由于ϑ提高了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