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进展中的苗医苗药——西汉苗医苗药史书《五十二病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历史进展中的苗医苗药——西汉苗医苗药史书《五⼗⼆病⽅》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长沙发现了西汉时期马王堆的墓⽳,其中在墓⽳中有⼀本记载着苗医苗
药的《五⼗⼆病⽅》,也出⼟了很多的泽兰作狗葬品。
在这本出⼟的中,记载很多关于苗医苗
药的配⽅。
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流⾏苗医苗药。
书中记载很多⽤汉语⽆法解释的药物,其中就有⼀种药物名为“答”,具有明显的苗语意思,经过
翻译过后,意思就是“⾖”。
还有很多关于疾病的记载也有许多,“缅”(读jie)在书中就是带有疾
病的字语,以寒热为主,与苗语的“茄”同⾳同义
居史料记载分析的话,就要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灵枢经》,可以说是《五⼗⼆病⽅》的前⼀
代了。
上⾯还有对现代“发烧”的记载。
发烧在那个时代属于⼀种“热病”、“温病”,史料记载的是和
发烧⼀样的症状,书中对温病是这样记载的:“阳⽓太盛,则阴⽓弗能茶也,故⽈格”。
⽽在苗语
中,⼀直把发烧的体征叫做“格。
”
谈到《五⼗⼆病⽅》的话,相信苗医们都会间接想到《左传选》,这本书中也记载着很多关于
苗医苗药的史记。
公元前547年齐景公:“齐候疥,遂店,期⽽不瘳”。
店,即疟疾。
苗语中称疟
疾为痞,同⾳同义,是古苗语在史籍上的最好印证。
在古代医书的发掘中,很多古代医书中的病名、药名、症候,是研究苗族医学史的重要途径,
苗医苗药的苗语在传释过程中有着关键性的作⽤。
中医离不开苗医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