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析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析句法
黄伯荣
【摘要】It is disputable whether the syntactic analysis method applied in Summary of Grammar Teaching System for Middle School ( trail version ) is componential analysis or hierarchical analysis ,or the combination of both.For this applied method is able to disclose , similar to hierarchical analysis , the hierarchy and like the componential analysis ,the linearity of sentence ,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it is better to consider this method as combination of the two and also a type of core analysis because of its closeness with the framework -core analy-sis proposed by the author .%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用的究竟是哪一种析句法?有人认为用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有人认为用的是层次分析法,还有的人认为它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和句子成分分析法两结合的分析法。
现在看来,还是两结合分析法的说法有道理,它的确是综合吸收了上述两种析句法的精髓而又与两者不相同的一种新分析法:既能反映语言的层次性,又能反映语言的线条性。
跟我后来所倡导的“框架核心分析法”十分接近,应该说它是“核心分析法”的一种。
【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4
【总页数】3页(P4-6)
【关键词】现代汉语;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句子分析;核心分析法
【作者】黄伯荣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青岛 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6.3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中学教学语法
系统提要(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公布后不久,中学淡化语法的
呼声出现了,语文课本的语法内容随后消失了;大学的现代汉语课开始流行着层次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消失了。
(简称《提要》)用的究竟是哪一种析句法?《提要》没有明说,导致众说纷纭,各行其是,在中学引起一片混乱。
有的人根据它对动词短语的线性分析认为它用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1]有的人根据它对名词短语
的层次分析,认为它用的是层次分析法,[2]还有的人认为它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和
句子成分分析法两结合的分析法。
[3]我现在认为还是两结合分析法的说法有道理。
它的确是综合吸收了上述两种析句法的精髓而又与两者不相同的一种新分析法,新就新在既能反映语言的层次性,又能反映语言的线条性,跟我后来所倡导的“框架核心分析法”十分接近,应该说它是“核心分析法”的一种。
现在把《提要》在“句子的图解”里分析的例子(例①),拿来跟句子成分分析法(即中心词分析法)的例子(例②)作比较,就可以看出《提要》采用的绝不能称为句
子成分分析法了。
①(三班)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提要》在《中学语文教学》发表时,把这句里的“用几句话就向老师”里三个
状语画在一个方括号内。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1984)里,画了两个方
括号,“就”字不画方括号内,其实有三个状语,应该画三个方括号,才符合《提要》的理论。
②(三班)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
的事情。
其一,两者都有主语、谓语,但内涵都不同。
《提要》认为,“‖之前全是主语,之后全是谓语”,都是短语;句子成分分析法认为“‖”之前是主语部分,之后是谓语部分,而主语只是中心词“班长”,谓语只是动词“说”,主语、谓语都是单词,不能是短语。
其二,两者都有宾语,但内涵也不同。
《提要》认为带浪线的偏正短语是宾语;句子成分分析法认为“事情”这个名词才是宾语,规定名词性偏正短语不能充当宾语。
其三,定语也不同。
《提要》认为“事情”的定语是由两个短语充当;早期(黎氏)和中期(“暂拟系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认为,短语要找出中心词,中心词“发生”和“愉快”才分别是“事情”的定语,后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才规定附加成分可以由短语充当。
以上三点不同,都归因于句子成分分析法原则上规定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等)不能整体充当句子成分(主语、宾语和谓语),只有分解成一个个词,由实词充当一个个成分。
而《提要》则相反,原则上规定短语(跟实词一样)都能作句子成分。
例①和例②两者所体现的析句原则如此不同,《提要》采用的析句法怎能归属句子成分分析法呢?
认为《提要》用的是层次分析法的人,主要依据是《提要》让短语都可作句法成分,对“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这个名词短语又作出了层次分析的图解。
但他们忽略了与层次分析法不同的另一面,即《提要》分析动词句和动词短语时,能像成分分析法表面那样,把动词的左邻右舍(主语、状语和补语、宾语)几个成分线性排列起来,这是层次分析法做不到的。
《提要》采用的两结合分析法,与我们所倡导的框架核心分析法最接近,表现在哪里呢?可从下面例③和上面例①的比较中看出来:
③三班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采用《提要》分析法的例①与采用框架核心分析法的例③相同之处有三点:(1)都
认为“说”是句子的主体或中心,也就是处于核心地位;(2)两者的主语、谓语、
宾语、定语都是短语;(3)及物动词“说”前头都可以有主语、状语,后头都可以
有补语、宾语,即一个动词前后能各与两个成分共现,发生一定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有如多手佛,左边的手右边的手都拿着句子成分。
例①和例③不同的是,《提要》没用“核心”术语,没说动词“说”是核心,也没有核心符号,更没有核心法的理论说明,包括析句的步骤和析句的口诀。
由我任第一主编的两部《现代汉语》教材,就都使用了框架核心分析法(有像例③
那样的图解)*参见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1年6月版第6页、第80页;黄伯荣、李炜主编《现代汉语》(第1版: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第79-82页。
《提要》的析句法
跟它大同小异。
教材改用着重号大黑点标明全句的核心,《提要》认为“说”是动词,是主体,是中心,名异实同。
从分析的结果看,《提要》的图解与框架核心分析法的图解几乎都相同,跟框架核心分析法的“动句口诀”实际一样:都是“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意思是“核心动词前头有主语和状语的位置(两者可
换位),动词后头有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可换位)”,同一成分位置可以不只有一个
成分(如状位可有多层状语、宾位可有双宾语等)。
这揭示了及物动词具有前带主语、状语和后带补语、宾语的几种功能。
定语不是核心动词的直接组成成分,可以不画定语符号。
顺便画了也只是显示句型成分内部的成分,不算动句的句型成分,与句型无关。
框架核心分析法,在理论上和析句手续上都有具体的说明和口诀,记住口诀,有助于较快地学会分析句子成分,有助于凭词在句中分布的位次辨认词类,主要是有助于显示比层次分析法较多的句子格式(框架)。
框架核心分析法分析句子结构可分三个步骤:(1)找核心;(2)找出核心前后的向核
成分;(3)确定句型(必要时,另行分析向核成分内部的成分,到词为止)。
正确分析的关键是找准核心,不妨先从意义入手,找出表示动作行为的词或性质相同的词。
分析例③,很容易就找到“说”和“发生”两个动词。
因为记住了“动句核心是决定动句性质的动词,它联系的成分最多,抽出之后,全句就散了架”,分析例③就会不选“发生”而选“说”作核心。
如果句子里动词非常多,光凭意义和口诀难定核心,那就使用层次分析法,凭下面的“析句口诀”去分析:“从大到小,基本二分;从前到后,先远后近。
”分析复杂的句子,把句中短语逐层分为最大的两个成分,先切出动词前头最远的能与动词发生语法关系的成分,后切分离动词近的成分。
从切动前到切动后,都是先切离核心动词远的,后切近的。
边切分边画定一个成分符号,即配对的两个成分都是只画其中一个隐去一个,只画出不带核心动词的成分(指主语、状语、宾语、补语)的符号,隐去的是带核成分符号(即不画出
谓语、中心语、动语这三个带核心成分的符号),避免符号重重叠叠,就会像例③
的图解那样,最后把核心显露出来了。
这个核心动词成了相关的带核成分的代表,同它前后的向核成分发生关系。
从析句口诀和“短语可作句法成分”看,框架核心分析法是以层次分析法而不是以成分分析法为基础的,它的特点在于比层次分析法便于凭核心和向核成分确定句型。
上面例①的图解可证明,《提要》用的是核心分析法的雏形,此外,还可以从《提要》对下面动词、形容词短语等分析的例子得到证明。
例如:
状+动+补+宾——科学地总结出三十年来的经验
状+动+补——迅速地跑过去
状+动+宾——正确地回答了问题
动+补+宾——去了几次上海
状+形——很高兴/十分慎重
形+补——好极了
以上前四个短语(以动词为核心)的分析都不是层次分析的表现。
上述短语加上主语(如“他的老师”)和句调,就成了带动词或形容词核心的主谓句(动句、形句)。
下面,我们补充说明《提要》和《现代汉语八百词》所缺少的两种以名词为核心的“名句”。
定+名——好大的胆子!(非主谓句)
主+定+名——王力广西人。
(主谓句)
另外,还可以拿核心法的动句的句型框架和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的“动词谓语句式表”里的双宾语句、兼语句等框架来比较,例如:
主语状语动词宾语宾语
他刚才告诉我一个消息。
(双宾句,单核句)
主语状语动词宾语动词宾语
大家一致选老王当组长。
(兼语句,多核句)
主语状语动词宾语动词宾语
我已经打电话通知大家了。
(连谓句,多核句)
批评层次分析法的人,都认为层次分析法对双宾句、兼语句、状动宾结构等分析有困难,如果用核心分析法去分析处理,就不存在困难问题了。
举上面三个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提要》析句法的来源。
再看吕叔湘先生在“动词和句型研讨会”上强调的——“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就可以悟出
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动词谓语句式表”里面的动词和由他参与制订的《提要》例子中的动词,就是句子的核心了。
我们认为,《提要》对句子和动词短语分析时,用的是两结合的一种新的分析法,体现了吕叔湘先生早期著作的“动词中心论”,这跟我们所倡导的框架核心分析法异途同归。
核心法适合语序固定、形态少用的汉语实际,是我国国产的一种大有前途的新析句法。
《提要》的分析法只是核心分析法的雏形,从总名到术语和理论,都有待完备,
需要大家进一步把它完善。
致谢:本文写作过程中,邵霭吉教授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相关文献】
[1] 廖序东.再论句子结构的分析法[C]//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编.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5.
[2] 黄伯荣.中学教学语法系统述评[J].东方论坛,1989(1):60-69.
[3] 陈蒲清,刘衍.教学语法答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