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品下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研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品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辞别依赖,走向自立》研学案
【导向】
(学习目标)
1.学会识别依赖的表现,举例说明依赖的危害性。
2.能解释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3.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实例,总结提升自立水平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重、难点)
提升自立水平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成果展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习路线)课前导学——课堂展示——调查情况分析——习题训练——学习反思。
【导探】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课堂展示)
一、充分预习课本P39—P45,完成以下填空并熟记!
1、自立不是_____ _____,不是依赖。
2、依赖的危害:依赖使人丧失的水平和精神,依赖使人缺乏生活的,造成。
3、辞别依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4、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自立)的前提是要。
5表现为,,。
6、培养自己的自立水平:最基本的是立足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也要大胆地投身于。
二、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中日少年十五年的较量》
1993年,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中国教育界。
那场较量中,无论是体质还是精神意志,中国孩子都输给了日本孩子。
2006年末,通过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比较,孙云晓发现,15年前的问题有很多反而更加严重。
而这15年来,从“80后”到“90后”,中日青少年一代有过很多次“较量”,但始终未走出“失败”的阴影。
15年的较量与比较,也许谁输谁赢不是最终的目的,成长的经验与痛苦才是真正的财富。
背景材料: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在草原上,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
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
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
自理水平:日本孩子炒了菜,熬了米粥,礼貌地请大人们先吃。
中国孩子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发现没有饭时,就向领队哭冤叫屈。
意志力: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家长的比照: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
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一、检查课前导学:
1、同学们积极展示个人学习成果;
2、老师协助同学们对课本知识实行标注。
二、分析“某班学生自理水平调查情况”:(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4分)
(2)针对调查结果,请你为该班同学提两点建议。
(6分)
【导验】选择题:
1、辞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
A、身体健康B、心理健康C、独立生活D、学习进步
2、自立的前提是要能自主。
以下关于自主的理解,准确的是()
A、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采纳别人的建议
B、遇事能自己拿主意,什么事都独立完成
C 擅长接受别人的忠告和意见,别人怎样说就怎样做
D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似很舒服,实际上这种生活将会使人()
A、享受生活的乐趣,体会人生的美好
B、具备生活的能力和责任感
C、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D、降低自立生活能力
4、幼小时我们对父母的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人生需要自立,对于青少年来说,自立应该()①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②彻底摆脱父母和老师③只要有自立的意识就可以了
④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导省】(学习态度)
1、自我评价:级。
(A、能积极参与展示,为小组作出较大贡献;没有分神和谈论与课堂无关的事;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B、有参与展示,为小组作出一定贡献;基本没有分神和谈论与课堂无关的事;有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C、有参与展示;偶有分神情况;基本没有参与讨论。
D、没有参与展示;多次出现分神情况或讨论与课堂无关的事;没有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
2、组长评价:级。
(知识总结)
一、创建本节知识的思维导图(笔记整理):
二、学习感悟:学完本节的知识,给我最大的收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