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二十一) 小说阅读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四川专用)(二十一) [小说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从西藏回内地探家,需坐半个月的汽车。

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从海拔5000米的高原俯冲而下颠簸了10天,到了一处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要找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一个人,浑身是土的人。

他穿着一件尿碱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生姜黄色的破袋子,袋口绑着一缕骆驼黄色的绳头。

那个土人抱住我们的车灯说:“就在那儿……我爱人生孩子了……没有奶……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要是赶不回去,熬不出米汤,孩子就饿死了……”
我说:“您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是女孩,好漂亮的!”他立即兴奋起来,笑容像干旱时地上的裂缝在他的脸上蔓延。

为了那个没有奶吃的女婴,我一咬牙说:“你上车吧。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大厢上爬,“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

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被一饿得可怜兮兮的知青拦车后杀死,从此我们车队里的司机绝不搭任何不认识的人上车。

你是我的老乡说了许多好话,我才破例答应的。

”我立刻心里一沉,我找到司机身后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

我看到搭车人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全部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

”“你也别太难过了。

我有个法子试一试。

”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

车速接近极限。

从小洞向外窥探,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路面变得汹涌澎湃,车速减慢了。

我不知如何是好,回头去看那个窟窿。

大厢上的人也很灵敏地觉察了速度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就势猛地一歪,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那人,他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麦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护卫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道路阴险地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像被施了符咒,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继续做着一整套的高难动作。

我又去看那个人,只见他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那边,他扎在小米口袋上的骆驼黄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过去
呢……
到了兵站了。

那个人挽着他的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不过个把时辰,他已苍老得分辨不出年龄了。

除了原有的赭黄之外,脸上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小女儿喝不上米汤,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那个土黄色的人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

我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它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

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那截失踪了的绳头。

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

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汽车的每一次急转弯,都可能把我给父母的礼物甩给大漠,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自己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刚出生的女儿正嗷嗷待哺,冷得像根土柱一样的搭车人恳求搭车,司机对搭车人的粗暴拦车很不满,在“我”的劝说下,勉强答应。

B.说到女儿时,搭车人很兴奋,笑容像干旱时地上的裂缝在他的脸上蔓延。

这个笑容是父爱的真情流露,深深地打动了“我”。

C.当司机说了他同事的遭遇后,“我”对搭车人的感情立即发生了180度的转弯,怎么看都觉得搭车人像个贼,心里很担心自己的物品。

D.司机一开始就对搭车人心生怀疑,于是一路上利用自己的驾驶技术使汽车一路颠簸,让坐在后面的人险些丧命,使其不能安全逃脱。

E.小说中反复写到骆驼黄色的绳子,先是看见绳头,后是绳子解开,最后是他挽着袋子,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精心设置,首尾圆合。

2.“翻浆”在文中有何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引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悲惨命运
[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

时间一分接一分地过去了,到拜访者觉得自己真的该走了的时候,他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呃,我想我……”紧接着主人就说:“噢,你这就要走吗?时间真的还早呢!”于是拜访者拿不定主意
的尴尬就接踵而至了。

在我所知的这类事情中,最悲惨的例子要数我可怜的朋友动三先生了。

他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从所拜访的人家里脱身。

他是那么忠厚,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

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他到一个朋友家里拜访。

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呃,我想我……”
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动三先生,你真不能再多待一会儿吗?”
动三从来都是说实话的。

“噢,我能。

”他说,“当然,我——呃——可以再待一会儿。

”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

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来。

“呃,现在,我想我真的……”
“你非要走吗?”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饭呢……”
“呃,是可以的。

”动三说,“假如……”
“那就留下来吧。

我肯定我的丈夫会很高兴的。


“好吧,那就留下来吧。

”他颓然回到椅子上,灌了一肚子的茶水,怪难受的。

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饭。

动三从头到尾都在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

主人一家都在纳闷,不知动三到底是因呆笨而显得闷闷不乐呢,还是仅仅只是呆头呆脑的。

吃完饭后,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拿出照片给他看。

她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

到八点三十分的时候,动三已经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

动三站起来:“现在告辞了。

”他以恳求的口吻说。

“告辞?”他们说,“才八点三十分,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
“没什么事。

”他承认,然后苦笑了一下,接着又闷声闷气地坐下来。

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的宝贝儿子——那个可爱的小调皮鬼把动三的帽子给藏起来了,因此,男主人说,动三先生非留下来不可了,于是就请动三一起抽烟聊天。

动三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果断地离去,可是办不到。

后来男主人开始厌烦他了,就用反话挖苦他说:“动三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我们可以给你临时搭一个铺。

”动三误解了他的意思,竟然连连道谢。

于是男主人便为他安排了一个空房间,内心却狠狠地诅咒他。

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进城上班了,留下动三和家里的宝贝儿子玩。

动三一天一直在琢磨着回去,可他又左右为难。

男主人傍晚下班回来了,他发现动三还在家里,大感吃惊和恼火。

他想开个玩笑把动三支走,于是说:“我认为该向动三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了一阵,然后紧紧握住男主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

他发烧得厉害,神志不清。

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怪可怕的。

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呃,我想……”紧接着又倒在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

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再来一杯茶,再拿照片来!哈!”
在动三假期的最后一天,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

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动三去世了。

人们说在他临终之际,他在床上说:“噢!天使们在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

再见!”
(选自《小说选刊》2011年第12期,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描写人物时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

如动作描写:“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


B.小说结尾描写“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主要目的是照应开头“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一句。

C.小说以动三的悲惨命运为线索,以人物行踪为顺序,文脉清晰。

作者自始至终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动三的同情和褒扬。

D.女主人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照片都拿了出来,但动三只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就站起来想走,这表明动三心不在焉,急着告辞回家。

E.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动三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

他发烧得厉害,神志不清。

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预付食宿费、被主人误解带来的思想折磨等。

6.文章开头“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运用了巧合和幽默的手法。

请你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简要概括主人公动三的性格特点,并探究造成动三先生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二十一)
1.AD [解析] A.司机对搭车人不满并拒载,并非因为搭车人粗暴的拦车行为,而是因为同事的遭遇。

D.司机是在“我”说“他偷我东西”后才怀疑搭车人的,一开始只是对陌生人的警惕,但没有怀疑。

2.①春天,冰雪融化,道路泥泞;②一路上,“我”的心情变化就像翻浆。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翻浆”是文章的题目,根据文意,它有两层含义,表面上指道路“翻浆”(选文第1、17段出现了该词),实际上也指“我”的心情的剧烈变化。

3.同情——紧张——难过——痛苦——疑忌——愧疚(同情——懊恼——愧疚)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此类试题可在通读全文时,在文中勾画写“我”心情的词语,找出其中的变化,然后将众多词语中能体现变化的写下来。

回答时要看一下题目所给的分值,6分的题目暗示我们,形容“我”心情变化的词语可能有6个左右。

4.小说的结尾揭开了可怜的搭车人所谓的“偷东西”的真相,为了保护“我”的东西不因颠簸而被甩出车去,拼命帮“我”绑上绳子。

(1分)这个真相揭示了现代社会信任缺失的问题。

(2分)搭车人无私地为“我”做好事,却受到“我”的猜忌,人的尊严受到了奚落,这也会让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缺少信任,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被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围墙,每个人都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

因此,重建社会信任刻不容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善良的一面看待他人。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此题共三问,其中第一、二问可以合并回答。

结尾段的作用首先要回答它写了什么,再从它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和与前文、开头或题目的关系回答。

从全文来看,“我”对搭车人很不信任,导致其自尊心受到伤害。

再加上司机同事的遭遇和“我”对搭车人的怀疑,这说明当今社会,信任与诚信普遍缺失。

围绕这个主题(社会问题),再联系选文,谈看法就有了依据。

5.AD [解析] B项,主要目的是照应开头,烘托动三悲惨的命运,从而突出主题。

C 项,小说以动三拜访朋友为线索,并以时间为顺序,自始至终抓住人物描写,突出主题。

E 项,还有动三犹豫不决等原因。

6.示例:①总领全篇,点明小说的主要内容——“动三拜访朋友觉得很难告辞”的故事。

②伏笔手法,开篇的“告辞难”为最后动三死时说出的“再见”埋下伏笔(或答“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为下文展开动三的故事做了必要铺垫”)。

③开篇以“告辞难”表达作者观点,点明本文主旨。

(言之成理即可,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的开头一般起总领全文,照应题目,与结尾呼应,埋下伏笔,营造氛围,暗示主题或人物结局,点明文章主题等作用。

7.示例:①巧合。

小说在情节的设计上,多处运用了巧合,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分)如:八点三十分,动三想走主人挽留,而就在这时,主人的宝贝儿子把动三的帽子给藏起来了。

(1分)
②幽默。

小说在谋篇布局、情节的设计、人物的刻画等方面,运用了幽默甚至夸张的笔法,丰富了小说内涵,表现出了作者的幽默和机智。

(2分)如:情节上,动三因为难告辞竟然抑郁成疾直至死亡。

(1分)(围绕观点所作阐释准确,2分;举例正确,1分。

)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题目明确指出被赏析的艺术手法应当为巧合、幽默两种。

根据题目“请你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回答时必须举例。

8.性格特点:①过于忠厚、规矩;②不善言辞;③犹豫不决;④迂腐、呆板。

(2分)
主要原因:①动三的犹豫、呆板、木讷的性格。

(概括1分,举文中情节1分,文中情节略)②主人的“好客”和虚伪。

(概括1分,举文中情节1分,文中情节略) (如答成其他原因,言之成理也算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回答第一问要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概括。

人物的性格通过情节表现出来,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体现出来,通过作者的评价、烘托揭示出来。

第二问要求探究根源,可结合作品内容、主题,将抒情、议论(表明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句勾画出来,整合成答案要点。

性格决定命运,此题可以从性格分析、情节分析入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