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镁与碳酸锂在躁狂症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戊酸镁与碳酸锂在躁狂症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及对不良
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丙戊酸镁与碳酸锂在躁狂症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及对不良反应
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方法:将108例躁狂症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碳酸锂
组和丙戊酸镁组,每组5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使用Rech-Rafeelsen狂躁量表(即BRMS)、副反应量表(即TES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患者在接
受丙戊酸镁在治疗8周后BRMS其总分相对于碳酸锂组明显小于。
结论:丙戊酸
镁用于治疗躁狂症方面起效快,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丙戊酸镁;碳酸锂;躁狂症;不良反应发生率;
丙戊酸镁是一种新型的光谱类抗癫痫药物,其主要用于治疗所见各类型癫痫
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1]。
近几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其可用于临床治疗躁狂症及
抑郁症发作,同时其疗效与碳酸锂内锂盐成分具有相似点,尤其在临床用于治疗
躁狂症发作上有着显著的效果,且副反应发生率低,但其对于预防躁狂症的具体
效果如何,在国内甚少耳闻[2]。
本文就针对碳酸锂与丙戊酸镁两种药品对于躁狂
症的相关预防治疗采用比较与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样患者共计108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
碳酸锂组和丙戊酸镁组,每
组54例分别采用碳酸锂与丙戊酸镁治疗,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
方法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躁狂症的诊断标准[3];Rech-Rafelsen狂
躁量表(即BRMS)评分值> 13 分;排除标准:具有严重躯体疾病,对于实验药
物过敏,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其他基础类疾病。
两组间在一般入
院性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研究治疗前,停药1周。
两种药物自小剂量为始,于1周内
逐渐增加至标准治疗量。
丙戊酸镁为0.25-1.75mg/d,分为2次口服。
碳酸锂剂量
规定为0.75-2.0g/d,分为2次口服;血液内含锂盐浓度始终持续在0.6-1.4mmol/l。
不合并其他相关抗精神病药物,如遇失眠严重者及时合并安定类药物,疗程共计
8周。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Rech-Rafelsen狂躁量评分单项对比每项丙戊酸镁组均小于
碳酸锂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治疗后Rech-Rafelsen狂躁量表对比表(`x±s)
组别动作语言喧闹程度意念飘忽破坏行为总分
丙戊酸镁组(n=54) 4.24±0.54 4.34±1.05 4.51±1.77 4.05±3.34 4.57±1.81 20.59±3.67碳酸锂组(n=54) 6.84±0.71 6.84±3.14 6.34±2.41 6.34±2.45 6.71±2.12 24.26±2.73 t值 21.4188 5.5487 4.4973 4.1844 5.6414 5.8961
P 0 0 0 0.0001 0 0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副反应量表评分单项对比每项丙戊酸镁组均小于碳酸锂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治疗后副反应量表对比表(`x±s)
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表(%)
躁狂症其形成病因主要体现于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
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原因,其中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占据整体疾病
成因主要因素[4]。
而在对于躁狂症的治疗中,丙戊酸镁与碳酸锂的应用也是十分
广泛的;其中丙戊酸镁以其副作用发生率低的特性而常用于临床诊断中[5]。
但在
临床治疗中,如遇其他相关症状应及时采用合并药物,控制其合并病症作用,进
而有效抑制躁狂症发生,提高针对性药物在体内维持时长,从而达到对患者病情
的有效控制。
丙戊酸镁的其化学名为2-丙基戊酸镁,抗癫痫作用可竞争性抑制Y-氨基丁酸
转移酶,使其代谢明显减少,进而提高脑内y-氨基丁酸的含量。
对于各类不同成
因的惊厥均有多程度对抗作用[6]。
碳酸锂为无机化合物,可明显抑制躁狂症发生作用,同时改善精神分裂症,
常规治疗量下对常人精神活动均无影响效果,作用机制与抑制脑内神经突触部位
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进而后促进再摄取,对升高外周血细胞有显著效果。
同时也
通过稳定体内钙含量与血清素来稳定患者情绪,从而对抗躁狂症。
近几年以来碳酸锂在预防和治疗躁狂症方面显现的疗效已被认可,但仍旧存
在30-55%的患者对于碳酸锂的治疗以及预防无效或者不能耐受。
本次疗效以及不
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说明中丙戊酸镁在预防治疗躁狂症中确实产生了显著地疗效,于碳酸锂相比下,效果旗鼓相当,且对于碳酸锂预防以及治疗失败的案例也产生
了效果。
丙戊酸镁同碳酸锂副反应发生率区趋于相似,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体
现于轻度的嗜睡、恶心和呕吐等方面,少数肝功能损害患者采用对症处理即可,
坚持服用药物,能明显避免不良刺激,进而提高病人耐受性对于预防疾病的复发
状况,巩固疗效是极为重要的。
另外,丙戊酸镁因其对于胃肠道副反应更小、药
物相互作用相比较少。
在本次研究中,丙戊酸镁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Rech-Rafelsen狂躁量评分单项
对比每项丙戊酸镁组均小于碳酸锂组(P>0.05),治疗后副反应量表评分单项对
比每项丙戊酸镁组均小于碳酸锂组(P>0.05);丙戊酸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
小于碳酸锂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丙戊酸镁用于治疗躁狂症方面起效快,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汪长旺,秦艳丽. 临床采用齐拉西酮、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
及安全性[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4):88.
[2]付静. 丙戊酸镁预防治疗躁狂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
南,2018,16(11):158-159.
[3]褚凤军. 丙戊酸镁预防治疗躁狂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
南,2018,16(1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