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精炼讲义 课后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精炼讲义课后习题)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
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3)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和溶液,除酒精的水溶液。
(4)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
溶解,则是饱和溶液。
3、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1)稀、浓溶液只指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
(2)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3)在一定温度时,同种溶剂中,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例题 3、现有50℃硝酸钾饱和溶液,欲使其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质④减少溶剂⑤增加溶剂()
A.①③B.②④⑤ C.①③④D.②⑤
三、结晶的方法
①蒸发溶剂:适用于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如NaCl(海水晒盐)
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如KNO
3
注: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例题 4、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用结晶法分离,对于滤液(母液)来说,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是()A.滤液中不含硝酸钾B.滤液中不含氯化钠
C.滤液是硝酸钾不饱和溶液D.滤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5、把烧杯中80℃时硝酸钾饱和盛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B.烧杯中溶液
的质量减少
C.烧杯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D. 烧坏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6、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蒸发溶剂,使某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留下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留下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小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再降低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D.留下的溶液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四、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溶解度是指溶质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②在20℃时,NaCl溶解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
状态时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外在因素)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
Ca(OH)
2
(4)溶解度曲线
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注:解溶解度曲线图题要注意以下几点:溶液的状态、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5)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 0.01 0.01 - 1 1 - 10 > 10
度/g
溶解
性分
类
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例题 7、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8、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25
℃
50
℃
95
℃
溶解度0.1
7g
0.9
5g
6.8
g
某同学为了提纯某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室温时,取样品约1g放入烧杯,加入50 mL蒸馏
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
趁热过滤的目的
是。
(3)将所得滤液,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 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
饱和溶液
C. 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g
D. 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五、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
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
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例题: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课后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在一个大萝卜中挖一个大孔,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过一段时间后将里面的食盐水倒出,再往倒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晶体。
则食盐水的质量会( )
A.不变,因为倒出的食盐水还是饱和的
B.增加,倒出的食盐水还是饱和的,但加入了食盐,故溶液的质量增加
C.增加,倒出的食盐水不饱和了,加入的食盐会溶解一部分
D.减少,因为有一部分食盐变成晶体析出
2.、20℃时往50克KNO
3溶液中加入5gKNO
3
晶体,充分
搅拌后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
说法对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液 B搅
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下列有关固态物质饱和溶液的说
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
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将热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4.、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则该溶质的饱和
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 )
A.1:2:3
B.1:4:5 C .5:3:2
D.2:3:4
5.、如图表示物质X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压强变化的
关系,X可能是( )
A. NaCl
B. CO
2 C. Ca(OH)
2
D .KNO
3
6 、有关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有下列叙述:①搅拌可增大溶解度②搅拌可增大溶解速度③颗粒越大,溶解越慢④温度越高,它的溶解度越大⑤溶解时一定放出热量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 B.①③⑤
C.②③
D.①④
7、下列对“20 ℃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里
B.20 ℃时,100 g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
C.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8.、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阳光充足时,
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
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9.、析出晶体后的母液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是( ) A.饱和溶液 B.稀溶液 C.浓溶液 D.不饱和溶液10.、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是纯净物
B.海水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
C.海水是饱和溶液
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溶剂得到晶体
11、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
开始利用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二、提高练习
12、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
2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
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
℃
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3、根据图4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
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
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有晶体
析出
D.t
2℃时,80g 硝酸钾溶于100g 水中可制得饱和溶
图
液
14、下表是3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格信息答题。
温度/℃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
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Ca(O
H)
2
0.18 0.16 0.14 0.12 0.09 0.07
(1)某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有固体析出,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要配制20℃时的NaCl饱和溶液100g,需要NaCl的质量为 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某KNO
3晶体中有少量NaCl、Ca(OH)
2
杂质,要
得到纯净KNO
3
的方法是:先加热溶解,然
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
到KNO
3
晶体。
三、综合练习
15、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所示。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使
用降温法可使M从饱和的水溶液中析出
C.在50℃与60℃之间.M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致相等
D.在10℃时,将30g物质M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为130g
16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
的溶液质量为 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
17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a 中含有少量b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18、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
在20 ℃时,将30 g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此时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在20 ℃时,将40 g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在20 ℃时,若使36 g氯化钠完全溶解,最少
需要水 g。
19、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应选
用的分离方法是;除去食盐水中的水,应选用的分离方法是;
20、右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