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论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素材
中小学生关于《论语》心得体会及读书笔记素材摘抄

中小学生关于《论语》心得体会及读书笔记素材摘抄读论语心得体会800字《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论语节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 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 点去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我就用来 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 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 乎?为之犹贤乎已。”
孔子说:“整天吃得饱饱的,一点也不肯动 脑筋,这样的人可真是无聊啊!不是有下棋 之类的游戏吗?玩玩这些,也比一点不动脑 筋好啊。”
《论语》节选(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 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 可矣。”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 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节选(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 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 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 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 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 就值得尊敬了。”
《论语》节选(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 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 可矣。”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 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教育学

《论语·阳货》上说:"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这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出处。
成语大意是说,整天食量超过身体所需,又不动脑筋,什么事也不干。
这种行为是人类所不赞成的。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没有创造的生活,只能叫活着。
幸福的根本意义在于劳动创造,在于参与人生实践中生命力的获得、完善和发挥!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百丈怀海和尚提倡僧人劳动以自养,他说:"一日不作,一日不安。
"劳动与不劳动,心境不一样,感受也会不一样。
劳动可以让你体验到幸福快乐,不辛勤努力你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人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价值和意义。
宋朝时日本的僧人道元来中国留学,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
寺里有一位驼背的老禅师,是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已经80多岁了。
有一次,他在太阳底下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上晒。
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的香菇,必须趁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看到以后,于心不忍,就上前跟老禅师说:"长老!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做这种事情呢这种差事可以找其他人替您老人家代劳呀!""他并不是我!"老禅师毫不含糊地回答说。
道元禅师说:"话是不错!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种大太阳天的时候呀!""大太阳天不晒香菇,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老禅师反问道。
道元一时间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禅法又进了一步。
《法句经·教学品》上说:"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佛陀的格言》上说:"白白地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劳动可以让人心安快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堪纳特别迷恋美式足球,是一位铁杆球迷,他从不错过每年1月间的季后赛。
国学经典:《论语》里的110个成语

论语里的110个成语集锦1.哀而不伤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此外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同“拱”。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指坏人为谋求私利勾结在一起,做事没有原则、背弃忠信。
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7.博文约礼解释: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
形容谦虚、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停止,停留。
无论白天黑夜都不止息。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程度极深,达到极致。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来自《论语》的30个成语典故 助你修身养性

来自《论语》的30个成语典故助你修身养性学而不厌、名正言顺、见贤思齐、杀身成仁、成人之美……这些成语都是来自《论语》。
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
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转发学习!1.【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4.【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5.【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6.【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7.【举一反三】[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
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8.【名正言顺】[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
”(《子路》)<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9.【祸起萧墙】[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季氏》)<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10.【分崩离析】[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季氏》)<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论语》的115个成语典故,助你修身养性,学富五车

《论语》的115个成语典故,助你修身养性,学富五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见贤思齐、道不同,不相为谋、成人之美……这些成语都是来自《论语》。
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
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A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广为流传。
1.哀而不伤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此外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同“拱”。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指坏人为谋求私利勾结在一起,做事没有原则、背弃忠信。
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7.博文约礼解释: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
形容谦虚、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停止,停留。
无论白天黑夜都不止息。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程度极深,达到极致。
《论语》中竟有115个成语典故,完整解释_中考语文

《论语》中竟有115个成语典故,完整解释_中考语文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13、察言观色【解释】: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14、成仁取义【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15、成人之美【解释】:成:成就。
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自】:《论语.颜渊》:16、从心所欲【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 - 古代经典名言 全国通用

古代经典名言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古代经典名言300句,文达智慧,助力人生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1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12、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1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15、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16、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18、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1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20、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语录大全网2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2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23、玩物丧志。
——书经24、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2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2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27、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2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2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3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31、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孔子3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书经3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34、苛政猛于虎。
——礼记3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3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可用论语中的句子评析的时事热点

可用论语中的句子评析的时事热点◆“无伐善,无施劳。
”即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很多作文话题都是关于歌颂大英雄的,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钟南山这样的大英雄,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逆行的“无名英雄”。
故此,当无名英雄经过时,我们也要送上我们的鲜花和掌声。
比如,2020年北京朝阳区一模作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你可以这么写:“无伐善,无施劳”。
这是对无名英雄的绝佳诠释,他们从不宣扬功业来博取美名,而是在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
英雄的丰碑上记载着无数美名,而无名英雄们同样崇高——他们构建着丰碑的底色。
功成有我,是一份沉重的担当,无论艰险,只为功成;功成无我,是一种崇高的奉献,功业所成是为人民,绝非吾一己之力。
责任担当与无私奉献的结合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这样的人生信条孕育出无数英雄,他们无怨无悔地致力于祖国发展与民族复兴。
这些英雄中有的赢得生前身后名,但大多数在无声中奉献着自我,成为无名的英雄。
今之青年,是时代变局的主人公,当心怀担当与奉献,秉承此精神,成为时代洪流中的中流砥柱!◆“不学礼,无以立。
”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所以,关于“学礼”的美育教育应当被提上日程,而当我们谈“美育”的话题时,可以这么写: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河西走廊开拓了一个盛世中华;丝绸之路让华夏文明成为全球的宠儿。
当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再一次漾起了“中国范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回到了世界的舞台。
故此,应当用传统文化滋养国民素质,造就时代新人。
学礼,不仅是学习礼仪规范,更是学习对规则的尊重。
当一个人对规则尊重就可以内化为他的自觉和修养。
俗话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就像没有纪律的军队,永远也不可能打胜仗;不学礼,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
论语描写作文素材

论语描写作文素材论语描写作文素材篇1读完《论语》,坐着发呆,迷茫中,《庄子. 秋水》中的一句话,浮上心头。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能害之也。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是什么?是一位在文化封冻的河流上用肩膀奋力拉船的纤夫,是一名在“人治”与“专制”之间撑船的摆渡人。
一个自由的思想家,却因为世事的束缚、统治的变迁或被哄抬或被蜚斥,终己一生在困境中追求着不得志的“仁”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却又总是将至德者归入强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属于同情范围。
其实,世间多数出色者都因为众人的分享、争抢和排挤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谈论理想时,那浅浅的一句:“吾与点也!”(“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所包含的已然淡漠的不得志,又怎能不引人喟叹?《论语》中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而是质朴的道理和,以身作则。
细想身边常有这些品格的展露,而习惯于淡漠的我们却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待。
也许华夏的血脉里,正有“君子“的影子,只是经过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纳,将它凝固住了,现之以墨字,代代相传。
或许至德者从不抱怨,透过字里行间,只能隐约看见孔子影影绰绰的无奈。
记得有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拥有一整部《论语》的孔子,留下的却只有无奈的隐忍。
论语描写作文素材篇2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
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
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
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
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论语格言_格言

论语格言论语中的格言警句有很多,对我们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下面是由橙子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论语格言,希望能够帮到您!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3.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4.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5.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7.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10.未知生,焉知死?11.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2.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1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 / 416.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17.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8.益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19.父母,唯其疾之忧。
20.夫子温良恭俭让。
2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22.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2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2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7.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28.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29.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
3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1.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32.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3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2 / 4无倾。
35.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儒道互补之论语十则专题素材

儒道互补之《论语》十则专题素材1.14子曰:“君子⑴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⑵焉,可謂好學也已。
”一、专家解读1.【譯文】孔子説:“君子,吃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説話却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説是好學了。
”【注釋】⑴君子——《論語》的“君子”有時指“有位之人”,有時指“有德之人”。
但有的地方究竟是指有位者,還是指有德者,很難分别。
此處大概是指有德者。
⑵正——《論語》“正”字用了很多次。
當動詞的,都作“匡正”或“端正”講,這裏不必例外。
一般把“正”字解爲“正其是非”、“判其得失”,我所不取。
(杨伯峻《论语译注》)2.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求安饱,志在学,不暇及也。
一箪(ㄉㄢ)食,一瓢饮,在陋巷,乐亦在其中。
若志在求安饱,亦将毕生无暇他及矣。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速义。
慎,谨也。
于事当勉其所不足,于言当不敢尽其所有余。
就有道而正焉:有道,言有道德或道艺之人。
正,问其是非。
如上所行,又就有道而正之,始可谓之好学也。
白话试译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居处不求安,敏疾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常向有道之人来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钱穆《论语新解》)二、点评参考好学与否,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是一种精神。
孔子的社会心理期望是:君子是人生的崇高境界,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风范。
孔子倡导人们追求君子境界,构建了君子道德教育、修养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是孔子对中华民族的一大贡献。
孔子认为:君子不应当注重物质生活的安适,不应当把个人物质利益、物质享受看得比对人格、学问的追求还重。
如果树立了行“道”的志向、理想,就不应当因为衣食住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是少说多做,不夸夸其谈,要脚踏实地,认真按既定目标去实行。
“慎言”就是要基于“自我意识”控制言谈。
孔子主张“非礼勿言”,就是君子说话要慎重考虑是否合乎礼。
孔子为人实在,注重务实,他希望弟子们也能这样。
学与思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学与思【原文】子曰:「吾尝(1)终日不食,终夜不寝(2),以(3)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注释】(1)尝:曾经。
(2)寝:睡觉、卧息。
(3)以:目的在于。
【翻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晚不睡觉,目的在于思考,结果并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评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惘,光思考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确定。
以古代学习正统文化经典而言,一方面是要充实纯正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境界不如有些经典的思想内涵。
如果没有文化经典的指导,在自己的思想境界中无论再怎么思考也难升华上去;但反过来说,如果只有学习经典而没有去思考和对照自己的心性、修心性,那么自己的心性和思想境界也难提高,这样下去,再怎么学习经典也很难领会经典更深的内涵。
所以只有学习经典,明白了道理,经过思考,以自己的心性和思想对照经典的道理,发现不足之处将其修正,才能提高心性和思想境界,然后再看经典,就能领会经典更深的内涵,然后再修心性,一直这样坚持下去,才能持续不断提高,这样看来学和思哪里能分离或偏废呢?就本文而言,有些正统的经典有很深的内涵,适合一看再看,都能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升华再升华,放着这样的经典宝书不看,光靠自己在想,是不是太可惜了呢?【延展】1、我们常听说某些文化遗产是人类无价的宝藏,例如一些经书、经典,因为那都是高于人类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的文明可以飞跃的凭借。
想想看:唐玄奘去西方取经是不是带给古中国新的思想、灿烂的文化?如果现在世界上出现一部纯正的经书,是不是也一定可以缔造人类的新思想,开创新文化,带给人类高度的精神文明?大家是不是都将深受影响呢?2、有些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论语·阳货》),孔子认为整天闲着没思考,还不如下下棋动动脑筋。
也有些人爱思考,但总是动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