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探索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实现了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后取得的。

中国近代以来,由于特定的国际环境和落后保守的社会政治制度,从1840~1949年,百年之间的经济进步微不足道,整体发展水平极端落后,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逻辑充分表明,要推进经济进步和工业化,首先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
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
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

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

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三大改造
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
B、内容: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错误探索表现: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

影响: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B、“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
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详参P57最后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