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70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
1、日本的强震海啸引发核反应堆爆炸,产生核辐射,其中碘-131是放射性碘的同位素,其辐射波主要破坏人的免疫系统,碘-131原子核内共有53个质子和78个中子,其核外电子数为()
A. 131
B. 78
C. 53
D. 25
2、
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rm{(}<][rm{)}<]
A. 提出问题
B. 制定计划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
3、
下列有关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中,正确的是[rm{(}<][rm{)}<]
#A. #
B. 分子[rm{ overset{{构成}}{ }}<]原子[rm{ overset{{构成}}{ }}<]物质
#C. #
#D. #
4、
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有[rm{6}<]步[rm{①}<]熄灭酒精灯;[rm{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rm{③}<]将药品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上;[rm{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rm{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rm{⑥}<]实验结束,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rm{.}<]正确的操作顺序是[rm{(}<][rm{)}<]
A. [rm{⑤④③②①⑥}<]
B. [rm{③⑤④②①⑥}<]
C. [rm{⑤③④②⑥①}<]
D. [rm{③⑤②④⑥①}<]
5、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发热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钢铁生锈都是氧化反应
6、小明是个爱学习的学生,学了化学后他梳理了以下知识:
[rm{①}<]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rm{②}#<]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一定是氖原子;
[rm{③}<]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rm{④}<]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rm{-2}<]价;
[rm{⑤}<]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有可燃性;
[rm{⑥}<]滴瓶上的滴管使用过后不需清洗,直接放回原瓶.
其中正确的是[rm{(}<] [rm{)}<]
A. [rm{①③⑤⑥}<]
B. [rm{③⑤⑥}<]
C. [rm{①⑤⑥}<]
D. [rm{③④⑤}<]
7、
[rm{CO}<]和[rm{CO_{2}}<]的混合气体[rm{10g}<]与足量[rm{O_{2}}<]反应,测得反应后气体质量比原来增加了[rm{4g}<],则原混合气体中[rm{CO_{2}}<]的质量是[rm{(}<][rm{)}<]
A. [rm{1g}<]
B. [rm{3g}<]
C. [rm{5g}<]
D. [rm{7g}<]
8、下列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食盐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
取食盐
#B. #
称取一定量的食盐
#C. #
量取一定量的水
#D. #
溶解食盐
9、一般不提倡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这主要是因为()
A. 纯净水中不含任何化学元素
B. 纯净水中几乎不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C. 纯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D. 纯净水的价格比自来水的高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 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D. 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气体越多越好
1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下列操作或装置不正确的是[rm{(}<][rm{)}<]
#A. #
制取氧气
#B. #
收集氧气
#C. #
产物加水搅拌
#D. #
过滤得二氧化锰
12、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rm{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B.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 [rm{S}<],[rm{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D. 缓慢氧化和燃烧都放出热量
1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放出热量
B. 都是氧化反应
C. 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D. 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
14、根据下列各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离子的是()#A. #
#B. #
#C. #
#D. #
15、下列文字表达式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镁+氧气#氧化镁
B. 铜+氧气+二氧化碳+水→碱式碳酸铜
C. 葡萄糖+水→葡萄糖水
D.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
16、现有下列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C H .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要用到.(填字母或仪器名称)
(3)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图中某仪器,还需要.(填仪器名称)
17、金属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工业上用磁铁矿炼铁的原理为____,其中高炉内加入焦炭的作用是____
(2)农业生产中常用15%的食盐水来选种,现有5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 .
18、空气是混合物,也是一种宝贵资源,空气中各成分有着重要用途.利用空气中各组分 ______ 的差异进行分离,如工业上将空气降温加压使之液化,依据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 ______ 不同,控制温度分别汽化,逐一分离.
19、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矿物资源中以 ______ 的含量最多,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被誉为”未来能源的矿物资源.,它是由天然气和 ______ 在 ______ 条件下形成的冰状物,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它作为燃料有什么优点 ______ , ______ .
#20、#“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是α粒子(带
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由此你能推测出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信息是(任写两点):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21、啤酒、红酒和白酒中都含有乙醇(C2H5OH),饮酒后乙醇可进入人体血液中,科学实验表明,当乙醇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80mg/100mL血(每100mL血中含有80mg乙醇)时,便会影响人的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已知饮用某啤酒1大杯(0.56L),会使血液中乙醇含量升高30mg/100mL血.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 ;
(2)乙醇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3)李明饮用了3大杯上述啤酒后,(填“影响”或“不影响”) ______ 其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
22、在下列各物质:[rm{①}<]二氧化碳 [rm{②}<]二氧化硫 [rm{③}<]氧化镁 [rm{④}<]五氧化二磷 [rm{⑤}<]四氧化三铁 [rm{⑥}<]氧气 [rm{⑦}<]氮气中,
[rm{(1)}<]无色无味的气体为 ______[rm{ (}<]填序号,下同[rm{)}<],[rm{(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
______ ,
[rm{(3)}<]白色固体为 ______ , [rm{(4)}<]黑色固体为 ______ 。
四、计算题(共2题,共8分)
23、水是由大量的 ______ 构成,水由 ______ 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 ______ 构成.水和氧气中都含有 ______ 元素.
24、(2分)化学家TimRichard将分子结构图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取名叫“doggycene”,其分子式为C26H26,计算:(1)该分子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2)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推断题(共2题,共14分)
25、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白炽灯泡
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rm{2000℃}<]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rm{LED}<]灯所替代。
[rm{(1)}<]由于钨的__________较高[rm{(}<]填“熔点”或“凝固点”[rm{)}<],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rm{(2)}<]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气等,利用了氩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
[rm{(3)}<]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推断题某白色固体 [rm{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 [rm{B}<]、 [rm{C}<]两种物质,其中 [rm{B}<]为无色气体,[rm{C}<]为白色固体,将点燃的[rm{D}<]放入 [rm{B}<]中,[rm{D}<]会燃烧得更剧烈,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rm{E}<]。
[rm{.}<]若向 [rm{A}<]中加入一种紫黑色固体 [rm{F}<],开始时产生气体速度较为缓慢,接着产生气体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产生的气体的量也大大增加,经实验,这种紫黑色固体 [rm{F}<]
在反应过程中也能生成无色气体 [rm{B}<]。
请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rm{(1)}<]写出物质 [rm{C}<]的名称 ______ 。
[rm{A}<]的化学式 ______ 。
[rm{(2)}<]写出[rm{D}<]在 [rm{B}<]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 [rm{(3)}<]试分析向 [rm{A}<]中加入一种紫黑色固体 [rm{F}<],开始时产生气体速度较为缓慢,接着产生气体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产生的气体的量也大大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
[rm{(4)}<]请写出 [rm{A}<]在催化剂条件下分解成 [rm{B}<]、 [rm{C}<]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
1、C
【分析】
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碘131的质子数是53时,其核外电子数也等于53.
故选C
【解析】
【答案】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利用此知识解决即可.
2、C
【分析】
解: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
故选C.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rm{→}<]建立假设[rm{→}<]
收集证据[rm{(}<]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rm{)→}<]获得结论[rm{→}<]交流评价几个基本环节.
【解析】
[rm{C}<]
3、D
【分析】
解:[rm{A}<]、分子不能构成原子,错误;
B、分子不能构成原子,错误;
C、分子不能构成原子,错误;
D、原子能构成分子和物质,分子能构成物质,正确;
故选D.
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解析】
[rm{D}<]
4、C
【分析】
解: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熄灭酒精灯[rm{.}<]则正确顺序为:[rm{⑤③④②⑥①}<]
故选:[rm{C}<].
巩固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及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判断.
注意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rm{(}<]移[rm{)}<]、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步骤不能颠倒.
【解析】
[rm{C}<]
5、D
【分析】
【分析】
区别“白雾”与“白烟”,熟悉缓慢氧化的特点,掌握铁丝是在纯氧中燃烧的事实,此题主要考查一些基础知识点,可根据氧气的性质以及用途进行分析解答,氧化反应概念以及应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即生成的白色五氧化二磷固体颗粒,而白雾是液体小液滴扩散形成的,故A错误;
B.缓慢氧化属于一种氧化反应,但不一定会发光、放热,如食物变质,钢铁生锈等,故B错误;
C.铁丝是在氧气中能燃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加热到发红,故C错误;
D.氧化反应包括剧烈燃烧和缓慢氧化等,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动植物的呼吸,钢铁生锈等属于缓慢氧化,故D正确。
故选D。
【解析】
[rm{D}<]
6、B
【分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的构成及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氧化物,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常见仪器的使用,难度适中,抓住描述中的错误直接带入选项排除有助于降低解题的难度。
【解答】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氢元素的三种原子中有一种是不含有中子,[rm{①}<]错误;由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当[rm{X=2+8}<]时,则是氖原子,否则是离子,[rm{②}<]错误;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氧,可能是含氧的其他化合物等,不一定是氧化物,[rm{③}<]正确;氧气是单质,化合价规定为[rm{0}<],[rm{④}<]错误;点燃熄灭的蜡烛白烟能重新点燃蜡烛,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rm{⑤}<]正确;滴瓶上的滴管用后无需清洗,[rm{⑥}<]正确。
故B正确。
【解析】
[rm{B}<]
7、B
【分析】
解:由于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不能与氧气反应,而一氧化碳能,所以气体的增加值即为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设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rm{x}<],
[rm{2CO+O_{2} dfrac { overset{;{点燃};}{ .}}{;}2CO_{2}}<]
[rm{2CO+O_{2} dfrac {
overset{;{点燃};}{ .}}{;}2CO_{2}}<] [rm{56}<]
[rm{32}<] [rm{x}<]
[rm{ dfrac {56}{x}= dfrac {32}{4g}}<]
解之得[rm{4g}<];
则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rm{ dfrac {56}{x}= dfrac
{32}{4g}}<];
故选B.
二氧化碳不能与氧气反应,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后气体的质量比原来增加了[rm{x=7g}<],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然后根据氧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就可求出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进而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rm{10g-7g=3g}<]题目中的条件隐蔽,需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
rm{4g}
【解析】
[rm{B}<]
8、B
【分析】
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D、进行溶解操作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
B
9、B
【分析】
A、物质都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纯净水也不例外,所以错误.
B、纯净水是较为纯净的水,其中几乎不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不得健康,所以正确.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错误.
D、纯净水的价格比自来水的高,不是不提倡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主要原因,应从健康方面找原因,所以错误.
故选B.
【解析】
【答案】A、根据物质都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判断.
B、根据普通饮用水不单可提供水,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矿质元素判断.
C、根据水的组成判断.
D、根据纯净水的价格比自来水的高,不是不提倡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主要原因判断.
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
10、AB
【分析】
A、空气质量状况检测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不包括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二氧化碳不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蔬菜大棚里使用二氧化碳能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当大棚中的浓度过高时,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会使人缺氧窒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解析】
【答案】A、根据空气质量状况检测的项目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11、BD
【分析】
解:[rm{A}<]、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由题意,判断收集氧气的装置是否正确,而图中装置是气体的制取装置,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C、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故选:[rm{BD}<]。
A、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题意,判断收集氧气的装置是否正确,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与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解析】
[rm{BD}<]
12、AD
【分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答】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铁缓慢氧化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产物不同,故A说法正确;
B.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故B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产生白烟,磷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白烟,故C说法错误;
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故D说法正确。
故选AD。
【解析】
[rm{AD}<]
13、AB
【分析】
A、硫、铁丝、磷在氧气中燃烧时都放出热量,正确;
B、三种物质均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而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金属和氧气的反应,故错误;
故选AB.
【解析】
【答案】根据硫、铁丝、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氧化反应的概念(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进行判断.
14、BD
【分析】
A、该粒子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粒子为不带电的原子;故A不正确;
B、该粒子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粒子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B正确;
C、该粒子质子数为18、核外电子数为18,粒子为不带电的原子;故C不正确;
D、该粒子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粒子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故D正确.故选BD.
【解析】
【答案】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粒子的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即为带电子的离子.
15、AB
【分析】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葡萄糖与水混合形成葡萄糖水的过程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解析】
【答案】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
16、略
【分析】
(1)根据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可知,A是试管,C是酒精灯,H是铁架台.
(2)胶头滴管常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3)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最后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添加;故还需要量筒.
故答案为:(1)A:试管;C:酒精灯;H:铁架台(2)E或胶头滴管;(3)量筒.
【解析】
【答案】(1)由各种常用的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3)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要用量筒.
17、Fe3#O#4+4CO 3Fe+4CO2;产生热量(或提高炉温),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2)33.3g[<]产生热量(或提高炉温),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33.3g
【分析】
【解答】解:(1)工业上用磁铁矿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铁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
3Fe+4CO2# . #
焦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以提供炼铁所需要的温度;高温下焦炭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
氧化碳,为炼铁提供还原剂.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50g×25%=(50g+x)×15% x≈33.3g.
故答案为:(1)Fe3O4+4CO 3Fe+4CO2;产生热量(或提高炉温),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2)33.3g.
【分析】(1)工业上用磁铁矿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焦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在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可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18、略
【分析】
解:空气是混合物,也是一种宝贵资源,空气中各成分有着重要用途.利用空气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在除去空气中的灰尘、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降温液化空气,控制条件,再把氮气和氧气分离,最后余下液态氧.
答案:性质沸点
根据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沸点不同,可以进行分离.分离前首先进行除尘,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解答本题要知道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各种成分的性质,然后根据性质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分离.
【解析】
性质;沸点
19、略
【分析】
解: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矿物资源中以石油和天然气的含量最多,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被誉为”未来能源的矿物资源,它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它作为燃料有什么优点燃烧时放出热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石油放热多,燃烧几乎不产正任何残渣和废气.
故答案为: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石油和天然气;水;低温高压;CH4+2O2CO2+2H2O;燃烧时放出热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石油放热多;燃烧几乎不产正任何残渣和废气.
根据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以及新型能源可燃冰的形成条件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海洋资源等方面的问题,解答时要充分理解海洋资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析】
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石油和天然气;水;低温高压;CH4#+2O#2CO2+2H2O;燃烧时放出热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石油放热多;燃烧几乎不产正任何残渣和废气
20、略
【分析】
解:由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由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由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相对很大.
故答案为:(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2)原子核带正电.
【解析】
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原子核带正电
21、略
【分析】
解:(1)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
故填:46.
#(2)乙醇C#2H5OH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3:2.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2.2%. #
故填:3:2;52.2%.
(3)由题意,当乙醇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80mg/100mL血(每100mL血液中含有80mg乙醇)时,便会影响人的驾车或操作能力.已知饮用某啤酒一大杯(0.56L),会使血液中的乙醇含量升高30mg/100mL血;李明饮用了三大杯上述啤酒后,则其体内每100mL血液中乙醇的含量(理论上)升高30mg/100mL×3=90mg;每100mL血液中90mg大于80mg,会影响其驾车或操作能力;
故填:影响.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
(3)由题意,当乙醇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80mg/100mL血(每100mL血液中含有80mg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