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作业,情智飞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彩作业,情智飞跃
作者:唐薇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7期
摘要:课外作业是多姿多彩的。

但什么样的作业才能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喜闻乐见,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此问题对低年级学生课外作业的类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课外作业;常态作业;趣味作业;实践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学习评价反馈的有效方式。

学生通过作业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巩固运用,从而不断地积累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教师通过作业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同时对未能掌握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课外作业,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它的功能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作业”甚是头疼,而且有随着年级越高厌恶感、畏惧感剧增。

那么,在施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低年级教师如何让课外作业继续发挥其强大的功效,又让它成为学生的七彩乐园呢?
一、常态作业,有新意
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而在作业中我们尤其重视读和写两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因此,我们教师在实践中最常布置的作业一般也就两类,即熟读或背诵课文以及抄写词语或句子。

前面的两句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教师的做法也没什么错,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这些常态读写作业所收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细细思考后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抄写、读书作业,让学生感到厌倦乏味,自然事倍功半。

可这些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点又不得不及时进行复习巩固,新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到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快乐、主动地学习,那么我想,只有我们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做到创新,让常态作业变得不寻常、有新意,就会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完成作业。

1.变抄写为“自助”
以往,学生在做抄写类作业时,总是机械性地当任务完成,其中错误百出,记忆效果也不佳。

因此,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我要求学生会默写,可是默写的形式我给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他们可以请家人帮忙默写;可以自己独立用手书空生字词;可以对照书把词语拼音提前写在本子上,然后自己独立默写一遍;也可以利用爸爸妈妈的手机或ipad手写功能,在上面自己默写一遍……学生做作业像是在吃自助餐,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自然事半功倍。

2.变朗读为“套餐”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课文熟读并背诵,虽然也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可当学生在多读了几遍课文后,似乎就丧失了阅读乐趣。

因此,除了对学生的朗读加强奖励机制外,我还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朗读套餐。

例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我告诉学生:“今天的朗读作业有四个套餐,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去完成:A.请你把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一听。

B.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话美美地读一读,还可以用彩笔画一画美丽的蝴蝶谷景色。

C.请你摘抄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记住它。

D.读了课文,请你仿照课文,写一写你心目中的一个蝴蝶谷的美景。

”学生听着这有趣多样的套餐朗读作业,都开心地笑了,最主要的是他们能快乐地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趣味作业,情趣多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乐学和好学是他们自主、快乐作业的强大推动力。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外作业加入趣味性,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得到情感的体验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1.演唱类
低年级课文中有很多是适合演唱的,例如《欢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春晓》等,而唱歌恰恰是学生很喜欢的,因此学生通过学唱歌曲,能主动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并记住,真是一举多得。

如,《欢乐的节日》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也是一首著名儿童歌曲的歌词。

按照惯例,在每上一篇新课文前,我都会布置预习任务,这次我一改往常要求学生提前识字、读通课文的预习要求,我对学生说:“小朋友们,明天我要学习《快乐的节日》一课,老师告诉你这篇课文是一首歌曲的歌词,可好听了。

今天回家后,你用电脑登陆百度找到这首歌,再请爸爸妈妈下载下来,然后听一听,跟着音乐唱一唱,好不好?”小家伙们听了我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叽叽喳喳地开始热闹起来,个个脸上尽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在学生眼中,预习课文居然就是学唱歌曲,都乐呵呵地完成了,那么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的目的也达成了。

2.表演类
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极富表演欲,模仿是他们的天性。

低年级课本中以童话故事为主,如“青蛙看海”“蚂蚁和蝈蝈”“狐假虎威”等,这些都可以改编成课本剧。

如,在教学完《狐假虎威》一课后,我宣布要进行这课的课本剧表演活动。

学生就开始根据故事中的人物自由分组、定角色,还精心准备了道具。

课后,他们反复排练,在正式表演那天,尽管他们的表演还比较稚嫩,但是透过角色人物的语言,学生已经将课文中抽象而又冷冰冰的文字变为栩栩如生的人
物形象,课文中的语言俨然已经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在表演课本剧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了体验熏陶,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三、实践作业,提情智
语文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内,而应是面向生活,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大语文观,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另外,新课标也提出,语文学习中要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我引导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将书本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而在生活中又不断汲取营养,增强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开阔眼界,提高才能,从而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1.制作节日贺卡
在生活中,给学生印象最深刻的节日肯定是自己的生日了,这一天,他们在家人的陪伴下快乐度过,同时还能收到自己理想的礼物。

可是又有多少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的生日或者节日呢?二年级上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学会向老师表示祝贺,《练习2》中“想想做做”要求学生在妇女节时写一句祝贺的话,我抓住这些时机及时做好礼仪教育工作。

妇女节到来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后跟妈妈聊一聊,了解她的节日心愿。

教师节前,我又让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老师的想法。

接下来就指导他们制作节日贺卡,并且在上面写上自己最想对妈妈或老师说的话和祝福。

我还让学生回家后找爸爸帮忙,一起去邮局将制作好的贺卡寄送给妈妈和老师。

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制作、投递贺卡的活动中来。

没过几天,就有学生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老师,当我妈妈收到我制作的贺卡,看到我写给她的祝福语时,都开心地流眼泪了呢!”也有学生说:“看到妈妈这么开心,我也感觉很幸福!这个活动真有意思!”通过这个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活动,我让学生知道他们在得到爱的同时,也要付出自己的爱,这也是情智教育。

2.逛一逛水果店
现在的学生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嘴巴里吃着香甜的水果,可是却很少有去水果店买水果的生活体验。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练习4》的“学用字词句”之前,我就跟学生说:“今天放学回家后,请你跟爸爸妈妈去水果店逛一逛,看看水果店里有哪些水果,你和妈妈又买了哪些种类?回家后请你写下来。

”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开始了交流,有的学生说:“我在水果超市看到了很多种类的水果,因为我很喜欢吃草莓,而且它们红红的,可爱极了,所以妈妈给我买了很多。

”有的说:“妈妈说水果店里的苹果很新鲜,个个又大又红。

回到家我立即吃了一个,真甜呀!”还有的说:“我吃的菠萝一直都是黄色的,一片一片。

可是我逛了水果店,发现原来菠萝身上有很多凹凸不平的花纹的。

”……课堂外,学生来到水果店,用自己的一双眼睛观察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增加了很多的生活体验,之后又将所见所闻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整个活动学生倍感新鲜,情智也得到了提升。

3.争当文明主客
文明做客、待客是一种生活能力,体现着我们的高素质、高涵养。

而事实上,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在做客、待客时,缺失了该有的文明礼仪。

一年级下册《练习7》的“口语交际”是《学会作客》,二年级下册《练习7》的“口语交际”是《学会待客》,我正好利用这两个学习内容教育学生,无论做客,还是待客,都要做到文明有礼,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去做一名文明的客人和一名热情的主人。

课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尝试自己去同学家做客一次,或者邀请同学来自己家做客,然后把这次体验写下来。

周一,我翻开学生的写话本,我看到很多学生都能在做客、待客过程中做到文明有礼,有些学生还想得特别周到,在分别时还主动邀请同学去做客。

做客、待客,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增强了一项生活能力,提升了个人修养。

课外作业可以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但是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类型。

作业,不仅仅只为学生的学习,还应该考虑是否能让学生的情智也得到发展、提升。

因此,低年级学生课外作业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特有的年龄心理特点,同时要以发展思维、激发潜能为目标。

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学生才会喜欢去做、主动去做,最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