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2: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确立;伯
弊:直接民主成为政
利克里改革: 法律至上
治腐败、社会动乱的
“黄金时代”
隐患
罗马共和国早期平 民与贵族的斗争; 古罗马法 罗马帝国时期的扩 律制度 张及不同民族的矛 盾斗争
利:稳固了统治,缓
由习惯法到成 法律面前人人平
解了矛盾,对近代欧
文法;由公民 等;保护私有财
法到万民法; 产;维护奴隶制 美的立法和司法影响
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收归中央,削弱地方行政权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源流分明,脉络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高于法治,所有的官员都听命于皇帝,从而赋予了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 法治色彩。 4.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严密的统治网络。 5.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宗法观念、宗法关系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 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 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互相监督”的方针
1949年,《共 同纲领》; 1954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紧密结合;
• 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这间是怎样的关系? •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
序,宗法制巩固了分封制
(4)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尊宗敬祖”、“认祖 归宗” 等现象和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由此探 讨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知识结构
线索梳理
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 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 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巨大;弊:维护奴隶
由零散到形成 度;调节经济生
制度,保护奴隶主对
体系
活纠纷
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与法律制度受特殊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体现
启示认识 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与法律制度对近代欧美的 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影响深远,是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并成为当今
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观念
二、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构与新时期的发展
政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制度
发展历程
初期建构
新政协召开,制度初步形 1954年,制定第一 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部《中华人民共和 大会召开后,参政议政、 国宪法》,确立人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
二、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时代 周代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地方管理制度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 向崩溃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 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请思考: 如果你是周王,你会怎样进行分封呢?
西周分封
根据教材第5页及上图,将封国归类。
王室贵族:燕、鲁、卫、晋、吴
对 象
先代贵族: 杞、宋、许、陈、楚
功 臣:齐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 目的: 巩固统治 • 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 内容: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 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第1课 夏、商、西周的 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 1、夏朝的建立 •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 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 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
的影响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 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图1:大禹治水图
读图,请思考:
例3.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主要是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 C.居民“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结果 D.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抗的结果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姜子牙等,大举伐纣, 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建立了周朝,采取了一项重要的措施-----分封 制……。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 作用: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 破坏: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
例4.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例5.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中央: 相、卿士、师 等的设立; 内容:
地方:侯、伯 等的设立
例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对 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社会历史的倒退 D、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例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起源于 A、汉代 B、夏朝 C、春秋
D、秦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 王一定会挑我的。
三、 西周的宗法制
来源: 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内容: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分 法封 制制 是是 分权 配力 的的 原分 则配
图2:戴冠冕的夏禹
• 根据图1、图2,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 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对后来 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
臣民
部落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 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 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宗法制示意图
请回答: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 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图一是根 据资料设计的示意图。据此,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 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
•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略 (2)图二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出西 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 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
知识结构
知识线索
雅典民主制度与古罗马法律制度
形成背景
独特地理环境使希
腊人形成了平等互
雅典民主 利的意识;希腊的
制度
城邦制度;奴隶制
经济的发展;平民
与贵族的矛盾斗争
发展过程
内涵(特征)
影响
梭伦改革:奠
利:缓和矛盾,巩固
定基础;克利 主权在民;轮流 统治,对近代西方民
斯提尼改革:
主制度影响深远;
执政;权力制衡;
封侯、伯
内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
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作用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被破坏
宗法制 (重点)
内容 特点 作用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嫡长子继承制
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拓展探究):阅读下列图表
25 75%%
白色部分:同姓诸侯 黑色部分:异姓诸侯
2.基本形成(1954~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 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 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 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 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3.严重破坏(1957~1976年):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 尤其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民主党派人士遭到迫 害,司法部门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发展完善(1978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 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 强基层民主选举等,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知识结构
4.强化措施 (1)分化事权,使机构间互相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 (3)加强和完善监察制度。 (4)加强思想控制。 5.演变脉络 形成于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巩固于汉(中外朝制、“推恩令”、刺史制 ),完善于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加强于宋元(二府三司制、行省制),明清强化 并走向顶峰(内阁、厂卫、军机处)。
•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 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 ③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 ④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 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附:本册总结
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一、全面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基本概念 分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2.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三个趋势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日益加强思想控制。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例6.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分大小宗 C、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宗族网庞大
知识整合
夏商的政治制度 夏 商 周 的 政 治 制 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中央
相、卿、师等的设立
地方
分封制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