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葡萄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葡萄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日本葡萄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1 日本葡萄栽培种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起源于东亚广大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和爪哇南部的葡萄有30多个种。

其中起源于日本的有V.amurensis,V.ficifolic,
V.coignetiae,但这些种没有经济栽培,只是有些地方作为资源收集保存而己。

日本的葡萄栽培可以追溯到12世纪,在山梨的胜沼地区发现了果穗巨大的野生葡萄,这显然不是本地原产的,有可能在8世纪前后通过留学中国的僧侣带到日本的,它的实生后代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从中选出了高果实品质的栽培品种甲州(Kosthu)。

在江户时代(17世纪),甲州
(Koshu)(V.vinifera)首先在山梨周围传播,然后扩展到了东京、京都和大阪地区。

2 海外品种的引进和栽培
在19世纪末期,官方和民间育种家从美国和欧洲国家引进了一些葡萄的栽培品种,日本湿润的气候不利于多数欧亚种葡萄的生长,真菌病害的蔓延和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的严重侵害,导致这些品种的栽培试验几乎全部失败。

然而在冈山和香川的部分地区,人们将亚历山大(Muscat of Alexandria)和大可满(Gros Colman)种在玻璃温室内获得成功,这是最早的
避雨栽培。

此后欧亚种葡萄在这些地区得到广泛栽培。

同时,为了控制病虫害发生,引进美洲种葡萄(brusca)的栽培种或变种,在露地栽培也获得成功,代表品种是康拜尔早生(Campbell Early)、康可(Concord)、玫瑰露(Delaware)和Niagara。

到了1936年,这些品种扩展到了日本各地,尤其是在山梨、大阪、长野和冈山地区,栽培面积占总葡萄面积的62%。

3 日本葡萄栽培品种的培育
20世纪初期日本建立了葡萄的杂交育种体系并一直持续至今。

民间育种家广田(1925)、川上(1927)和大井上(1937)培育出了良好的葡萄栽培品种,这些品种即使到了今天仍占了葡萄产业中一大部分。

广田通过欧亚种品种间的杂交获得了新玫瑰(Neo Muscat)和Him Hamburg。

川上和大井上通过labmscana和vinifera的杂交分别得到了蓓蕾玫瑰(Muscat Bailey A)和巨峰(kyoho)。

官方农业试验站也实施了一些育种工作,例如:兵库试验场育成的Takasago和静冈试验场育成的DK 151。

然而由于当时浆果着色差,缺乏完整的栽培技术包括真菌侵袭的有效防治技术和药剂,导致这些栽培种没有被成功种植。

4 20世纪中期科学技术的创新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19411945),葡萄的经济栽培大幅下降。

其后从1955年到1975年期间,在政府的鼓励下葡萄栽培迅速增长。

为了调控葡萄的生长和发育,在种植园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塑料薄膜和脱毒葡萄的研究持续了很多年。

自19世纪60年代,
赤霉素(GA3)被成功应用于诱导无籽果实和促进浆果的膨大。


霉素处理诱导玫瑰露葡萄无核结实的成功进一步提升了该品种
的种植。

其后赤霉素的应用扩展到了诱导蓓蕾玫瑰(Muscat Bailey A)、Buffalo和先锋(Pione)无核结实。

塑料薄膜的应用对减少病害的蔓延和提高产量水平以及果实品质都起了很大的
作用。

通过塑料大棚对葡萄进行加温的温室栽培也得到了发展,以提早葡萄果实供应和提高收入。

通过热处理茎尖的离体培养获得脱毒葡萄苗木技术的普及,对提高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起了促进作用。

5 日本葡萄产业的最近趋势
日本葡萄种植总面积为19700公顷,总产量为231700吨。

鲜食
葡萄占总产量的87%,其次有11%用于酿酒,1.4%做果汁,0.1%做水果罐头。

国内销售在11000吨以上,而葡萄出口量为61吨。

主要葡萄栽培区为日本的北部(北海道为1180公顷,山形为1910公顷)、中部(山梨为4190公顷,长野为2350公顷)和西部(冈山为1100公顷,福冈为1110公顷)。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为保证葡萄的市场质量需要频繁的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每年10次以上)。

塑料薄膜和玻璃温室设施栽培约
占了葡萄总面积的40%,设施栽培的主要目的如下:(1)避雨可以使叶片和果穗免受病害侵染:(2)便于在雨季完成一些重要的
农事操作,如赤霉素处理和喷施化学试剂。

(3)提早葡萄上市。

设施栽培的几种类型有:玻璃温室,有侧窗或无侧窗塑料大棚和
避雨覆盖。

6 日本葡萄的主要栽培品种
6.1 巨峰
目前在主要种植区如山梨、长野和福冈,通过赤霉素处理生产的无核葡萄产量迅速上升。

6.2 玫瑰露
经赤霉素处理的无核果实露地栽培成熟期为7月末到8月初。

6.3 先锋
是日本近十年来面积增长最多的品种,多通过赤霉素诱导无核果实。

6.4 蓓蕾玫瑰
经赤霉素处理的无核果实露地栽培成熟期为8月末到9月初,该品种也可以用于酿酒。

6.5 康拜尔早生
19世纪末从美国引进的二倍体鲜食葡萄(bruscana)。

露地栽培成熟期为8月中上旬。

产量水平为18~20吨,公顷。

7 未来优势栽培品种
7.1 Shine Muscat
2003年AKitsu NO.21和Hakunan杂交而成的二倍体葡萄
(bruscana)。

其植株生长旺盛,长梢修剪后很丰产。

果穗相对巨大(400~450克),圆锥形,果粒着生紧密,平均果粒重8~10克,椭圆形,黄绿色,多汁,有玫瑰香味,果肉鲜脆。

产量
水平为18~20吨,公顷。

经赤霉素处理的无核果实露地栽培成熟期为8月中上旬。

7.2 翠峰
1996年先锋和Centennial杂交而成的四倍体鲜食葡萄
(bruscana)。

其植株生长旺盛,长梢修剪后很丰产。

果穗巨大,平均600~800克,圆柱形,果粒着生紧密。

平均果粒重超过16克,椭圆形,黄绿色,多汁,带酸味。

产量水平为12~15吨,公顷。

经赤霉素处理的无核果实露地栽培成熟期为8月末到9月初。

7.3 Gorby
1994年以Red Queen和Izunishik-i,杂交而成的四倍体鲜食葡萄(br-uscana)。

其植株生长旺盛,长梢或短梢修剪后很丰产。

果穗巨大,平均500~600克。

圆柱形,果粒着生紧密。

平均果粒重超过16克,椭圆形。

红色。

多汁,有强酸味。

产量水平为11~13吨,公顷。

经赤霉素处理的无核果实露地栽培成熟期为8月中下旬。

8 日本葡萄的栽培技术
8.1 整枝
葡萄多为水平棚架式。

因为(1)大多数葡萄种植区几乎每年都受台风的影响,水平棚架可有效地将风的破坏降到最低;(2)6月和7月初雨季持续时间正好与浆果发育期相一致,从而促进了真菌病害的发生,水平棚架上叶的生长可有效利用太阳光,从而使
病害的蔓延降到最低;(3)棚架系统使树冠扩大能更好地控制枝条生长;(4)便于农事操作,如赤霉素处理、疏果、套袋等。

8.2 修剪
葡萄的修剪有两种模式:长梢修剪(留10~15个芽)和短梢修剪(留1~2个芽),这取决于栽培种的特性(新梢基部芽是否饱满)和种植地区的栽培技术(东部地区的山形、山梨和长野多用长梢修剪。

西部地区的冈山和福冈短梢修剪)。

8.3 树冠的管理
葡萄叶幕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能产生高质量葡萄的最适LAI是从1.6到2.5。

葡萄生长期间对树冠的管理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果穗的内部小气候和果实组成成分。

果穗的过度遮阴(LAI约超过2.5)导致病原菌的发生和浆果酸度提高,浆果重量、可溶性固形物、酚类和花青苷下降。

8.4 促成栽培
根据生长类型,葡萄加温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极早加温、早期加温、正常加温、延后加温和不加温。

例如,巨峰葡萄加温开始于1月,果实可在5月到6月采收。

二氧化碳施肥被用于促进极早加温玫瑰露、先锋葡萄的叶片光合作用。

在玻璃温室栽培条件下,亚历山大和大可满(Gros Colman)的采收时间分别调整为7~10月和10~12月。

8.5 管理成本
日本的葡萄园通常较小,葡萄种植面积不到0.5公顷的农户占总
种植面积的78%,葡萄每公顷大约需要4500小时的劳动时间管理。

因为整齐均一的果穗外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价格,所以种植户尽最大努力来得到较大或正常大小的果粒、最佳的果穗大小、较好的紧凑度和色泽。

巨峰种植者每公顷葡萄园要花800小时来调整果穗和疏果,这约占了所有田间管理总小时数的25%。

在果实采收和包装期间,为了不擦掉果霜都格外小心。

成熟的果穗分别包在塑料膜内,然后装进可装2千克或4千克的箱子内。

巨峰葡萄园每公顷至少需要1000个小时来采收和包装。

消费者喜欢无核葡萄,在开花前后将玫瑰露和蓓蕾玫瑰的果穗浸入到1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中,花前处理可产生无核果实,花后两周处理刺激浆果膨大。

这些处理需要每公顷300000日元的化学试剂和400~600小时的劳动力。

四倍体葡萄如巨峰和先锋在盛花期和盛花期后10~15天用更低浓度的赤霉素(12.5~25
毫克/千克)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