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网站旋律调式和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律调式和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并掌握音乐课程中《旋律调式和声》的基本概念和初步应用。
学生将通过本次作业,提升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创作思维。
二、作业内容
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包括:
1. 旋律感知与创作:学生需选择一段熟悉的旋律,分析其特点,并尝试用简谱或五线谱重新记录。
同时,学生需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并描述其表达的情感或主题。
2. 调式基础学习:学生需学习并掌握大调和小调的基本构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调式下的音乐风格差异。
3. 和声初步理解:学生需了解三和弦的构成及基本性质,尝试在不同音阶上构建和声,并分析其和谐度。
三、作业要求
1. 旋律感知与创作:
- 学生需选择适合的音域范围进行记录;
- 简谱或五线谱记录要准确无误;
- 创作的旋律应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情感或主题表达要明确;
- 需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描述旋律的特点及情感表达。
2. 调式基础学习:
- 学生需掌握大调和小调的音阶构成及特点;
- 通过分析至少两个不同调式的音乐作品,总结不同调式下的音乐风格差异;
- 需形成书面报告,详细阐述学习心得和调式分析结果。
3. 和声初步理解:
- 学生需理解三和弦的构成原理;
- 尝试在主音、属音等常用音阶上构建和声;
- 分析所构建和声的和谐度及音阶间的关系;
- 形成书面报告,包括和声构建过程及和谐度评价。
四、作业评价
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作业评价:
1. 准确性: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程度,包括音阶记录、调式分析和和声构建的正确性;
2. 创新性: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展现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完整性:学生作业的完整程度及对任务的全面理解;
4. 条理性:学生书面报告的条理清晰度和逻辑性。
五、作业反馈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评阅,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同时,将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帮
助学生加深对《旋律调式和声》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将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阅作业,以促进交流和学习。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初中音乐课程《旋律、调式、和声》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作业目标
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音乐中“旋律、调式、和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旋律练习
学生需选取已学过的经典旋律片段或自创简单旋律,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分析其特点,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或变奏。
要求旋律流畅,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2. 调式感知
学生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不同调式的音乐作品进行听辨,并分析其调式特点及所带来的情感变化。
每组需提交一份关于调式感知的报告,记录听辨过程及感受。
3. 和声编配
学生需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或自己创作的旋律,为其编配和声。
和声应符合歌曲或旋律的调性,具有和谐性。
编配过程中需考虑和声的功能性及色彩性。
三、作业要求
作业形式与提交方式
- 旋律练习:以乐谱形式提交,注明调号、节奏及简要的创作说明。
- 调式感知: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报告,包括听辨过程记录及对调式特点的分析。
- 和声编配:以乐谱形式提交,注明和声进行及简要的编配思路。
完成时间与提交日期
- 作业需在下一课时开始前提交至教师邮箱或课堂作业平台。
-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的原创性。
其他要求
-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尝试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
- 注意音乐的节奏感、旋律的流畅性以及和声的和谐性。
- 在小组合作中要充分沟通、交流想法,确保报告或作品体现团队的努力。
四、作业评价
-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新性、音乐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 评价将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给出综合评价结果。
- 对于优秀作品,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
五、作业反馈
-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与不足。
- 通过课堂讲解或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业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