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名师精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
作和交流。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 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 作和交流。
教学 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总结法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表 格
设计湿度对鼠妇的影 响实验 教师应在准备前讲述 学生总结识记
学习目标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瓢虫捕食蚜虫,狼吃羊,
鹿吃草。 2、共栖: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分开后都能独立生活。
如寄居蟹与海葵,人和大肠杆菌。 3、共生:
由于此实验需要大量的鼠妇,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在实验课的 应该提前布置,可以
前一天采集一些鼠妇(不但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对 在周末时家中采集
学生了解鼠妇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帮助)。
2、 组织实验
学生进行此实验的分组人数最好为 2——4 人。实验开始前对
小组每一位同学都安排明确的分工,重复实验时再将分工轮换。
1、什么是生物圈?
学生思考回答
2、生物圈的范围有哪些?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学习目标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属甲壳纲,潮虫科。它的
身体为长椭圆形,略呈扁平,灰褐色或黑色;生活于陆上潮湿、 教师简介鼠妇
阴暗环境;以腐烂的植物为食,怕光,常夜间出来活动。本实验是
作。
3、整理数据 学生要将记录的数据按统一的格式填人表格
中,并进行相应的计算。表格的格式可以参考下表。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法学法与补记
2
……………………………………………………………名校名师推荐…………………………………………………
时间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阴暗
要使学生了解鼠妇选择生存环境的行为,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
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
在花盆下、地上的石块下等阴暗潮湿的角落,常可发现鼠妇。
用汤匙或硬纸板将其装入小瓶中。放鼠妇的小瓶要保持一定的湿
度,并应放入一些树叶和湿土等物。每一个实验小组要准备 12—
—15 只鼠妇,供实验时使用。
1、采集
1、放置鼠妇 将 10 只鼠妇放入盘中的中心位置(如图),然后
盖好玻璃板和纸板,静置约 2 min。
2、观察和计数 小组中一名同学计时,另一名同学记录,再有
一名同学统计不同环境中鼠妇的个数。由于鼠妇会在盘中不停地
运动,因此,要每隔 1 min 统计一次,共计数 5 次。如果有时间,可
将小组成员的分工调换一次,然后再重新做一次观察和计数的工
……………………………………………………………名校名师推荐…………………………………………………
七年级生物学科课题: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1.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分开则双 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如地衣(真菌和藻类),大豆和根瘤菌,白 蚁和鞭毛虫。
4、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从那里吸取 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如蛔虫、噬菌体;虱、菟丝子;蚊、吸血蝙 等。
教师补充一些生物之 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法学法与补记
3
……………………………………………………………名校名师推荐…………………………………………………
5、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的斗争 现象。如:不同的草履虫争夺食物与空间;羊与鹿;田间各种植物 之间的关系。 由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长期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的生 物在进化过程中,不适者被淘汰,生存下来的个体经过遗传变异, 使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适应与周围的环境。适应是生物界普遍现 象。 课堂小结:
3、整理
实验完成后,指导学生把鼠妇放回自然环境中去。
(二)用品 铁盘、纸板、汤匙、泥土、玻璃板等。
(三)实验装置
在铁盘内的底部放一层薄土或一张厚纸,以中线为界,在铁 学生分工合作,教师
盘的上面,一侧用纸板盖住,一侧用玻璃板盖往,这样在盘内形成 巡回指导
了黑暗和明亮两种不同环境(参考教材图示)。
(四)方法步骤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非生物因素:水、阳光、温度、土壤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 捕食

2、寄生

3、竞争

4、合作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法学法与补记
1
……………………………………………………………名校名师推荐…………………………………………………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达标检测: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 学习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
见达标检测题
对于有些班,捉鼠妇的兴致比较高的,可以利用这样的班级多捉几只,在 其他没有捉到的班上个班准备鼠妇情况不一样,有些一个班只捉到一 只鼠妇,很难开展活动。但这节课还得上。只能利用课内十分钟让他们到一些 易找的地方找,如果没找到,这个实验只能通过画图和想像完成了。但也得尽 教 量提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园寻找,既可以了解到它们生活的环 后 境,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捉鼠妇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4、结论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适当的表格,然后让各小组报告实验数据, 并将全班的实验数据汇总在表格内。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让学生讨 论: 鼠妇选择了什么环境? 这一环境与你采集鼠妇的地点有什么共同特点? 5、设计实验(机动) 根据实验数据,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鼠妇选择阴暗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设计一个实 验装置,装置中包括不同的环境条件。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设计的装 置来检验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6、应注意的问题 1.课前采集的鼠妇要放在一个避光、并有一定湿度的容器中, 否则鼠妇会干死。 2.实验应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源的位置在正上方为好。如果 以窗外斜射的阳光为光源,则要注意不要让阳光射人装置中的“暗 室”部分。 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 学生根据实验,阅读教材总结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 空气、水分、阳光、温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