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B精炼: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读文
一起思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点评:关于治学,孔子认为不仅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学而时 习之”“温故而知新”,更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谦虚诚实,实事求 是。因为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不知、不足,才能自强不息、奋发有 为。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治学也是做人,是否诚实也是我们区分 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错了。 点评: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有无“仁德”,而不在于 “无过”“有过”。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君子“闻过则喜”“过而 能改”;小人闻过则怒则惧,千方百计地去掩饰自己的错误与过失。 有了过错而不去改正,才是真正的错误。
其四,善于捕捉寻常物象,稍作指点咏叹,着墨不多,而道理自现。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只就酷寒之中松柏的坚毅形象、情 状做一指点,一种对高洁志行的赞扬和无限感慨之意便表露无遗。
朴素是真理的常态,精练是语言的生命。《论语》中所体现出的 这种卓越的语言艺术对我们的阅读和写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
一起读文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加点字 子夏为莒.父.宰 大车无
读音 Jǔ fǔ ní
加点字 小车无 松柏之后彫.
读音 yuè diāo
2.识通假
(1)由,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食”通“蚀”,亏损 (3)无.欲速,无见小利 “无”通“毋”,不要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彫”通“凋”,衰落
一起读文
一起思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真理本朴素,咏叹亦华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言特色浅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文所录都是孔子及其弟子有关人生 的格言。该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朴素中透露着练达,咏叹 中彰显着智慧。具体表现为: 其一,多用判断,旗帜鲜明。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既简练明快,又旗帜鲜明,极具张力。 其二,鞭辟入里,一语中的。课文中的语句多数不加藻饰,仅凭数 语,就切中问题的本质,显示出洞悉万物事理的睿智与深刻。如“过 而不改,是谓过矣”,既大慈大悲,又坚持原则,毫不姑息;“小人之过也 必文”,一语点破千古小人情状,既慧眼识人,又警诫意味十足,凝练 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一起读文
一起思考
2.主旨归纳 本文节选了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处世、从 政治国等方面表现了孔子的人生智慧。求知方面,要实事求是,正 视自己的无知,知错能改。为人处世方面,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从政治国方面,讲究诚信,循序渐进。不贪求小利,不急躁冒进。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一起读文
一起思考
3.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那么政 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 点评:在此,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时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 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 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 的根本。统治者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政权就不可能稳固。诚信 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一起思考
一起读文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释词义 (1)更也,人皆仰.之 仰望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责备,要求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以、能够,可引申为行得通 4.解多义
君子之过也 过失,过错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错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路过,经过 (1)过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过于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责备
一起读文
一起思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文中的第3、4、5则分别表达了孔子对待错误的看法和认识,这 些看法和认识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 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 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第3则: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害怕犯错误, 畏惧犯错误的人不可能取得进步;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一起读文
一起思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其三,取譬设喻,雅俗互现。文中不少句子善在说理中随手嵌入 形象通俗的比喻,使事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如“君子之过也,如 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或先喻后理,或先理后喻, 亦俗亦雅,灵活多变。
第4则: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 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得人们的 尊重。
第5则: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要 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 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一起读文
一起思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译文: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点评:孔子度过贫困卑贱的少年时期,直到青年时期仍不被贵族 统治者所接受,后来他广泛地接触社会,掌握了各种技能,可还是不 被重用,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得不周游列国,即便这样也不能找 到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最后不得不再次回到故土著书立说, 开馆授徒。而孔子最宝贵的地方也正在于此:身处困厄而自强不息, 穷且益坚而不坠青云之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与其说是 表达了孔子对一种品格的赞美,毋宁说是对其自身的一种客观评价。 这个比喻生动隽永,寓意深刻。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一起读文
一起思考
8.积名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9.记常识 四书五经:“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 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五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
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 一起思考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停止
(2)舍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房舍
退避三舍 三十里
5.辨活用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 (2)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使动用法,使……足 6.析成语 欲速则不达: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7.明句式 (1)其何以行之哉 宾语前置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介宾短语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