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共3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但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张普遍伴随着资金紧张的局面,并且受到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直接影响。

所以,仅靠初创时期原始积累、民间借贷以及集资入股等方式的资本投入是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的,必须拓展融资渠道,依靠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来解决―― 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其特殊性。

目前,我国融资体制正在改革之中,而制度的转换又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融资体制创新之间的不对称。

我们认为,正是这一“错位”,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激发下,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和金融服务总体上有所改进,但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着规模小、经营风险大、资信能力低、财务制度不健全、可抵押物品少、难以找到合适的保证人等问题,造成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比较高;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缺陷,导致效率低下;从金融体制看,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我国中小银行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体系;目前,我国法制环境尚不健全,信用化程度比较低,融资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相当大;内部融资比例高,难以满足持续融资需求。

因而,建立、健全法律和政策体系,运用市场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建立多层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政府有必要提供一定的法律服务,保证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

借鉴美国《社区再投资法》的经验,应以法规形式对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提出要求,将其在当地所吸收资金的一部分用于当地融资,并以此作为考核金融机构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必要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

中小银行应向贷款业务相对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中小银行受到其资产规模小的限制,不可能从事“金融百货公司”式的综合业务,所以,解决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问题,需要依靠政府政策性优惠贷款,探索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设立与发展多层次的专业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是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来源。

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建立民间合伙制的投资公司。

大量调查表明:在温州民间信贷中占据一定地位的“地下钱庄”,就是由企业主自发组织的“排会”演变而来,组建合伙制的投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其组织变得透明和规范。

我国可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使资金在同等条件下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合理分布。

建立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目前,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极不对称的是信用管理体制很不健全、信用环境令人忧虑,这种信用体系缺失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影响就是遏制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动能,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关键在于逐步建立一个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相结合、配套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增强借款人的信用意识,采取有效的贷款担保方式来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创建科学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把最终防范信贷风险的重点放在企业第二还款来源的控制上,尤其要控制为其提供担保的质量。

此外,我国还应建立信用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和中小企业征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这两个体系的职能作用,增大“失信”企业的法制成本和道德成本,达到综合整治社会信用环境、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的目的。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金融支持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有效办法。

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制定协调、配套的政策、法律以及相关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通过中央、地方和民间组成的组织机构体系及培育与多元化的融资体系相配套的环境,建立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鼓励创新,更多运用市场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则应不断完善自身发展,提高信誉,增强实力,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合理运用筹资政策,降低筹资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