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课件】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 语文园地三【交互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不但观察细致, 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连续观察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 在这平台上弹琴。
调动多种器官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 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小结:观察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做到细致 准确,还要有认真的态度和长久的耐心。除了用 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这样才能将观 察到的细致准确地表达出来。
)认真听别人讲 )自己积极发言 )找到内容并且和大家分享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 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 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只有进行细致的观 察,才能写得准确。
细致观察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 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 变成灰色。
第1课时 第2课时
交流平台 说发现:
这几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观察方 法。第一句中,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所以才能将蟋蟀的身体各部位的分工描写 得准确、具体;第二句中,作者连续观察 了一段时间,所以才能看到触着墙和没触
着墙的爬山虎的脚的细微变化;第三句中, 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来观察:看到门前的平 地(视觉),听到蟋蟀在叫(听觉),想到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蟋蟀在弹琴。
语文园地三
交流指导: 本次交流平台是交流如何细致地观察生
活,把事物写具体、写准确。我们可以结合 “交流平台”中的例句来谈,也可以结合本 单元的课文来谈,还可以说说自己的观察方 法和感悟。
只有进行细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
致的观察,才能 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
写得准确。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
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
··
自由读两个句子,你觉得哪句好呢?
第二句好,它写得更加准确。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
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
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
对比读两个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最多”说明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蟋蟀的 住宅不是刚好九寸,而是不会超过九寸深。
··
对比朗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出一个词“逐渐”。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
加了一个“逐渐”,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 灰色的。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小阳春”是指秋季将要结束、严冬即将 来临时出现的回暖天气。
你发现这些谚语有什么特点?
短小精炼、朗朗上口
接龙读谚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些都是跟天气有关的谚语。
小结:这些谚语都和气象有关系,是劳 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 们叫作气象谚语。
想一想每句谚语写的什么季节,写了哪些动植物。
词句段运用 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狗鼠鸟猪马鱼牛虎
jiù 窝洞巢圈塘厩穴棚
说特点 上面一排全是各种动物的名称,下面
一排是对动物的“家”的不同称呼。原来, 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中国的语言 表达真丰富。
演练台 1. 妈妈说我的房间乱得像狗( 窝 )一样。 2. 人们经常说不入( 虎穴 ),焉得虎子? 3. 以前的农村到处搭建着猪( 圈 )、牛
从语段的哪些词语能读到作者进行过细致观察呢?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
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 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这些动词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清楚、明白地呈 现出来。
从语段的哪些词语能读到作者进行过细致观察呢?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 ··
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齐读每组的第二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逐渐、 最多”,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感受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也像 这样描写清楚、准确。
摘录句子,在组内交流分享。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秋天,大雁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你能说说这些谚语的意思吗?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以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 来,夏天的扇子就可以收起来了。
◎二八月,乱穿衣。
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 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 片逐渐变成灰色。
作者不但 观察细致,还 连续观察了一 段时间。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 观察不仅要用 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眼睛看,还要用耳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 朵听,用心想。 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
议方法: 成成:我觉得只有细致观察才能看到
事物的细节,连续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细微 的变化。今后,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才才:我认为在观察时,我们要调动 多种感官留心观察才能察觉易被忽略之处。 只有细致、连续、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才 能有所发现,才能写得准确生动。在观察 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我 们以后写作的素材。
在这平台上弹琴。
交流示例: 通过读课本上的例句,我发现作者之所
以能把句子写得那么具体、准确,是因为作 者在写作前对事物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 而且做到了长期的、连续的观察。可以说深 入生活、留心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我们今后 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的
好习惯。掌握一些观察方法,对提高观察效 果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自己观 察的小窍门:第一,增强观察的目的性,有 计划地观察;第二,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选择好观察点,做到多角度观察;第三,学 会写观察日记,做到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齐读下面的句子。
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准确表达 动物都有自己的家,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家的名字呢?
我们发现 “鸟窝”也可以 叫“鸟巢”。
鸟窝
鸟巢
猪圈
马厩
牛棚
虎穴
说一说四种动物的家的不同之处。
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演练台 下面是读书卡,请欣赏细致描写事物
的句子吧!
在鸟巢里面的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 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 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这句话写出了鸟巢里刚孵出来的小鸟的 样子,观察得很细致,所以将小鸟的大小、 羽毛和眼睛都描写得非常具体生动。
我抄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这句话中作者用到了细__致__观__察____连__续__观__察_ __调__动__多__感__官__观__察_____的方法,写出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练台 1.已经是初春时节,走到大街上,只
见人们有的还穿着厚棉袄,有的穿着小夹 克,还有的女孩子已经穿起了薄裙子,难 怪人们说(二八月,乱穿衣)。
2.秋风一吹,下起了秋雨,天就变冷了许 多,老师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 雨要穿棉)。孩子们,你们要注意添加衣服, 可别感冒了。”
素材库 1.春雨响,万物长。 2.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3.六月六,看谷秀。 4.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5.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雁”是一种什么鸟?“小阳春”是指什么时候?
大雁又称野鹅, 天鹅类,大型候鸟。
都是关于 气象的谚语。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
◎二八月,乱穿衣。
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 人们穿衣服没有一定之规,有的人捂得 严实,有的人则穿着轻薄。
◎夏雨少,秋霜早。 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请说一说。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细致观察
多样表达
连续观察
准确表达
多种感官观察
这平台上弹琴。
读一读,想一想:作 者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根据“交流平台”学习单,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交流平台”学习单
围绕问题进行交流
小组评价(在括号里打上“√”)
①作者如何进行观察的? ②谈谈自己的想法。
★( ★( ★(
)认真听别人讲 )自己积极发言 )分析合理
★( ③找出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 ★( 启示我们观察方法的内容。 ★(
词句段运用 suì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
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
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第一句话直接用确切的数字, 写出了隧道的深和宽,这样的表 述不够精准。而第二句话加了 “最多”,说法更符合事实,体 现了说明文表述的准确性。
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第1课时 第2课时
回顾统整
第1课时
学完这个单元,你对 “观察”有什么新认识呢? 观察要细致 有时候观察需要很长时间……
学习的秘诀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 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 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这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蟋蟀建造住宅。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就开始向 南飞去,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 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 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冷得该穿棉袄了。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历八九月还很 暖和,甚至十月天气还温暖如春,俗称 “小阳春”。
( 棚 ),现在基本没有了,到处干干 净净的。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 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第一句话直接点明了结果—— 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而第二句 中,“逐渐”一词说明爬山虎的脚 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让人 能感受到爬山虎的脚的颜色的变化 过程。
指初春和初秋时人们穿衣有厚有薄的情况。农历的 二月和八月正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昼夜温差较大,所以 人们穿衣比较乱。
◎夏雨少,秋霜早。 夏天雨水少的话,秋天结霜就会比较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 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点,十场秋雨之 后基本上就是冬天了,就要穿棉袄了。这就提醒我们, 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
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 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蟋蟀身体上微小的锯齿都能被作者发现,可见观 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细致观察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
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
成灰色。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
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狗鼠鸟猪马鱼牛虎
窝洞巢圈塘厩穴棚
读下面两组句子Leabharlann 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 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狗鼠鸟猪马鱼牛虎
窝洞巢圈塘厩穴棚
依据连线的情况,你们有什么发现?
鸟窝
马厩
鸟巢
马棚 马圈
同一种动物的住所有多种说法。 猪、马、牛的家都可以叫作“圈”。
兔
蜂
穴
巢
鸡
鸭
笼
舍
认读带有动物住所名称的词语。 狡兔三窟 蛇鼠一窝 龙潭虎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朗读比较
第2课时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