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妇联创业就业典型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梁妇联创业就业典型材料
拓展平台突破重点
全力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吕梁市妇女联合会
吕梁市辖2市10县1区,3109个行政村,总人口363万,其中妇女人口170余万。
近年来,我市妇联坚持把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作为促进妇女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创业基地建设,努力搭建城乡帮扶平台,全力推进小额贷款工作,进一步激励广大妇女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坚定创业信念,提高创业能力,投身创业实践,全市妇女创业就业迈出了可喜步伐。
全市共扶持帮助50余万妇女实现就业,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妇女创业的领头人,并有4个妇女龙头企业被列入省“两区”项目,10余户妇字号项目成为市级“343”重点攻坚项目,300多个妇字号项目被列入县级扶持的重点项目,为吕梁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找准基点,大力实施创业基地建设,构建了全方位扶持创业的有效机制,催生了妇女创业就业的动力。
我们坚持把积极扶持妇女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作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基础工作,构建女性创业就业实践实习基地网络。
目前,全市有国家级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2个,市级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13个;市级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26个,县区妇联建立女性创业就业示范基地130个;乡村妇联建立女性创业就业示范园区(大棚)1249个,实现了广大妇女在“家门口”参与学习、培训的目标。
全市各级创业基地共举办培训班
2120期,有10万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通过参加基地的实践培训,6万名妇女到各类创业基地、园区打工、挣工资、学技术,实现了就业增收。
立足培训先行。
一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根据基地实际,将女性劳动力培训纳入政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之中,对失业待业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完善了创业培训办法机制。
二是加大基地建设投入。
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了女性创业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加大劳动力培训补贴奖励基金、再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和创业扶持资金的投入,增强了妇联服务妇女的能力和实力。
三是增加基地科技含量。
积极聘请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专家与科技示范基地的经理签订技术帮扶协议,全力推动妇女创业培训工作。
注重典型引路。
坚持把宣传政策、选树典型、激发妇女创业热情作为营造妇女创业就业氛围的主要工作来抓,宣传女性创办的企业,宣传女性创业的先进事迹,宣传身边人身边事,让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学有榜样。
一是举办优秀创业女性事迹报告会。
汾阳市裕源土特产公司总经理俞翠萍、方山县大武镇菜地焉养殖厂厂长刘秀兰等妇女创业基地带头人的精彩、感人的事迹,有效激发了广大妇女求知、求富、求发展的热情。
二是树立表彰创业基地和创业就业带头人,号召全市广大妇女群众以先进为榜样,加强就业创业意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近年来先后表彰各级创业典型5000余名。
三是开设女性创业故事专栏。
借助媒体报道创业女性感人真实的创业故事,展现创业女性的风采的同时使创业自强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吕梁日报》开设“创业女性风采”专栏,登载先进典型事迹40余位。
引导创业方向。
自主创业选准项目是关键。
我们抓住我市“双百双千”项目和“三四三”项目攻坚战的有利契机,抓好舆论导向。
引导女性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多渠道搜集创业就业信息,动员更多妇女走向创业。
开展了适宜女性创业的方案征集、评选活动,收集整理适宜女性创业项目76项。
每年3月份通过联合市劳动局、市人事局举办女性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女性人才交流大会等,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开展创业项目推介活动。
仅2010年“春风行动”一次就联系落实400多个企业拿出2000多个用工岗位,一次实现了双向见面,一次就业。
如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吕梁北方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每年都不定期组织各地企业到吕梁招聘。
孝义市大姐工作室长年开展项目介绍。
另外还抓住环渤海区域女性发展联合网络会议和全国多场次妇女创业博览会的契机,组织专门观摩、现场产品推介、企业宣传等活动。
目前,全市各类具有辐射功能的“妇女发展项目”就有50多个,真正发挥了帮带辐射作用,促进了就业。
二、抓住重点,努力搭建城乡帮扶平台,完善了妇女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提升了妇女发展致富的能力。
为增强妇女创业就业能力,促进妇女增收与发展,我们启动实施了“城乡牵手共建”行动,组织和动员市县(区)机关妇委会、妇工组、巾帼文明岗、创业带头人、三八红旗手等结对牵手农村妇女,为农村贫困妇女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
据统计,市县共有1037个单位、企业和个人参与结对帮扶,新培养妇女科技示范户3200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2000余人,增收达2亿多元。
着力完善牵手共建的工作机制。
在牵手共建活动中我们十分
重视工作机制、体系的建立,做到了层层有人抓、层层有做法、层层有实效。
一是抓组织建设。
市县乡村各级都成立了牵手共建领导机构,各级妇女组织的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特别是市直各机关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都担任了领导组的组长,为城乡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抓目标制定。
活动起始我们就提出了具体的帮扶意见和工作目标,要求各共建帮扶单位完成“六个一”的目标任务,即:建立健全一个组织能力强、运转良好的村妇代会组织,发展一批以妇女为主的种养加合作经济组织,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女农民,创建一批和谐文明新农家,转移一批农村女劳动力,帮助办成一批好事实事。
三是抓督促检查。
我们制定了考核办法,细化了帮扶活动的各项目标,同时严格落实了定期督促检查制度,对每次的检查结果及时进行通报,并就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使帮扶共建活动能够平衡发展。
努力搭建整体创优的活动平台。
活动中我们抓住创先、争优这个环节,紧紧围绕党委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目标,组织主题活动,争创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各级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女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每年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交流会,为全市帮建活动搭建整体创优的平台。
先后开展了“春风送岗位”、农村母亲就业援助计划、针对培训工作的“3231”计划、“姐妹同行,结对创业”等主题活动,从而使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如汾阳市妇联开展了“真情结对,拉手创业”活动,组织女企业家和100名农村妇女结成对子,为她们挑选创业项目,同时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
通过各级妇女组织和各帮建单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市上下呈现出了城乡互
动促就业的良好氛围。
全力突破服务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推进全市广大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过程中,针对我市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制约农村妇女发展的关键,各帮扶单位针对各个帮扶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一方面加大项目实施,促增收致富。
各帮扶单位围绕产业布局,发挥各自优势引导妇女发展生产,共发展养羊、养猪、养牛等3.7万户,发展红枣、核桃、仁用杏种植、加工6.2万户。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女企业家的帮带作用,汾阳众望科技有限公司张翠梅经理帮带5000户发展养猪业,户均收入3000元,柳林富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穆彦清投资1000万元为帮扶的曹家圪垛村发展养猪等。
像这样一大批女企业家充分发挥自身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以龙头+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形式扶持帮带广大农村妇女发展种养加,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三、盯住难点,全力推进小额贷款工作,形成了多渠道融资并举的良好局面,激发了妇女创新创造的活力。
妇女要实现创业,资金是难点。
我们坚持把实施妇女小额贷款工作作为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的重点,加强与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形成了多种融资渠道并举的良好局面。
目前,各级妇联和金融机构合作,累计发放妇女创业小额贷款713万元,重点扶持了260户女性发展种植、养殖、手工编织、加工等产业项目,直接带动17600名妇女实现就业,辐射带动农户5万余户。
强力宣传转变创业观念。
我们始终把加强创业宣传放在推动妇女创业工作的首要位置。
通过印制宣传单、以会代训等形式大
力宣传妇女创业贷款项目的意义、以及贷款来源、申请使用贷款的条件、程序及资金使用要求等,为广大妇女通过贷款实现创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我们还选择贷款受益企业和妇女典型进行宣传,通过贷款前后效益的对比分析,用“数字”动员更多的妇女走向创业。
联合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一是构建联动机制。
我们建立了由妇联、人保部门、财政部门、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等为成员的妇女创业贷款项目领导小组。
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联席会,通报并研究解决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申贷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二是规范贷款程序。
按照“自愿申请、妇联审批、抵押担保、按年付息、到期归还”的原则,初步实现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由妇联统一审核并推荐担保部门实施担保。
同时实现了“四个优先”,即妇女申请的贷款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
三是加强创业贷款信息库建设。
通过征集、申报并请专家评选,建立了涵盖各个产业共978个项目的女性创业贷款信息库,主要涉及从事行业、创业项目、欲贷款额等六方面的内容,适时地向金融机构推荐。
全力推动创业资金整合。
借社会之水行妇联工作之舟是加强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一方面我们着力为女企业家搭建互相联系、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联谊会、论坛、研讨会、交流推进会建立女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互动,沟通信息,推进企业之间在资金上互帮互助。
如汾阳市妇联每月8日召开巾帼创业带头人联谊会例会,为创业女性互帮互助,提高市场竞争力搭建了平台,成为了妇联工作的品牌。
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双学双比”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的有利条件,发挥教育、科技、扶
贫、林业、农业、财政、农机等部门优势,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做到在工作上联合,资源上整合。
近年来,水利、交通、财政、劳动、科技、教育等部门用于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达到了1080万。
通过各级妇联和广大妇女的共同努力,我市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可喜势头,培育和扶持了一批由女性掌管的中小企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女企业家和致富女能手,帮助了一批妇女实现就业、提高了妇联组织的社会知名度,提高了妇联干部的工作能力,特别是经济管理能力,得到了市委的重视和肯定。
今后我们将继续把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作为服务妇女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新形式、新方法,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半边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