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中西藏籍大学生就业结构优化路径探究

共 享 的可 持续 发展 的社 会经 济结 构 。
年第一季度( 元 月至4月3 0日止1 , 全 区各类 市场主
收稿 日期: 2 0 1 6 — 0 7 — 2 8
基金项 目: 2 0 1 1 年度西藏 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 目“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西藏地 区学生分流研 究” 阶段性成果 , 项 目号 :
剖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瓶 颈与西藏籍大学生就业中结构性失衡 的互动关系, 提 出通过加快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 来 解 决大 学生就 业 结构 失衡 问题 的 可能路 径 。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 西藏籍大学生 ; 就业结构
D O1 : 1 0 . 1 6 2 4 9 / j . c n k i . 1 0 0 5 - 5 7 3 8 . 2 0 1 6 。 0 3 . 0 2 5
非公 有制经济加 快发展 中西藏籍 大学生 就 业结构优 化路径探 究
王 毅 张 怡
(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成 阳 7 1 2 0 8 2 )
摘要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 已成为西藏稳增长、 调结构的重要举措 , 高质量的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势必 带动西藏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 , 进而调动西藏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然而, 现实中, 西藏人 力资源 流动的结构性缺 陷, 导致非公有制经济 自身发展 受到 了制约。文章 以西藏籍大学生就业 问题为切入点 ,
9 5 . 7 8 %, 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注册资本 1 3 2 3 . 1 8 亿元 , 西藏 经济 自主发展 力 差 , 其 中原 因之一就 是 非公经
占全 区市 场 主 体 的 6 3 . 5 3 %。吸 纳社 会 就 业 7 2 . 6 5 济没 有得 到 充分 发展 。近 年来 , 随着 西藏 经 济发 展
西藏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

二 、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现状
( ) 就业 指导 组 织机 构 是 就业 指导 工 作 的 外部 硬 件保 证 。 目
前 ,西藏高校应该建立一个纵向的就业组织机构,从学校到院系 , ( 就 业指导在 西藏 高校 毕业 生就 业过 程 中的作 用 一) 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5 年来 ,已经初见成效 ,新的高 从院系到专业教研室 ,都应分别设立相应的专门组织机构。健全就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 业指 导组 织机 构需 要分 三个 层 次 :第一 层 次 ,学 校就业 指导 中心 ,
V 15N . o. o6 2
南 昌教 育 学院 学报 高等教 育
2 1血 00
西 藏 大 学 生就 业 指 导 现状 与 对策 研 究
莫 芳 秀
( 西藏 民族 学 院管理 学 院 陕 西成 阳 7 28 ) 102
摘 要 :随着西藏 高校毕业 生人数 的逐年攀 升,就业体 制 由 去的推荐 毕业生就业转向指 导毕业生去人 才市场就 业。因此 ,就业指 导 过 无疑成为西藏 高 学生工作 的重点和难 点。文章 阐述 了西藏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改革的 实施 ,提 出了西藏 高校就业指 导的现状 ,针对性地 校 提 出了创新西藏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对策 。 关键词 :西藏 自治 区;大学生 ;就业指导现 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 38 7 .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 7 7( 0 6 0 5 — 2 8 65 2 1 0 0)0 — 0 7 0
善 ,这 对于进 一步 推进 西藏 高校 毕业 生就 业制 度 改革 提供 了可 靠 的 负责协调与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制定全校大学生就业 保 障 。而随着 西藏 高校 毕业生 人数 的逐年 攀升 ,就业 体制 由过 去 的 指导 工 作 规 划 ,负责 学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市 场建 设 ,开设 就业 指 导 课 推 荐毕业 生就 业转 向指导 毕业 生 去人 才市 场就 业 ,这 就要 求西 藏高 程 ,代表 学校 坚持 督促 各 院系 就业 指导 工作 的贯 彻落 实等 ;第二层 校 从课 堂到课 外提供 全方 位 的人生 规 划 、职业 规划 ,转变 大学 生 的 次 ,院系 就业 指导 中心 ,具 体 负责 本 院系 的大学 生就业 咨询 与指导 就 业观念 ,提 高毕业 生 的就业 技 能 。在这 种就 业环 境 下 ,就业 指导 工作 ,将 院 系的专业 设 置 和市 场需 求相 联 系 ,建 立本 院系稳定 的用 无 疑成 为西藏 高校学 生工 作 的重点 和 难点 ,在 毕业 生 就业 过程 中发 人单 位 网络等 ;第 三层 次 ,专业 教研 室 ,由专业 教师 和具备一 定 的 挥 着越来 越重要 的作 用 。 ( 目前 西藏高 校的就 业指 导 现状 二) 1 . 缺乏对 就业 指 导工作 内涵 的足 够重 视 。 目前 ,就业 指 导工 作 个 别 咨询 和指导 。就 业 指导 组织 机构 的健全 将使 就业指 导工作 辐射 在 许多 高校并 没有得 到足 够 的重视 ,对 就 业指 导 的重要 性 和必要 性 面更加 广泛 ,保 证就 业指 导工 作 的有序 、有 效开展 。 认 识 不 足 , 即使 行 政 管 理 职能 较 为 突 出 ,但 服 务 职 能 仍 然有 所 欠
青海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方式 由计划体制下的分配政策转变为市场机制 下的双向选
择政策 , 至此 , 我国高校毕业 生就业制度市场化的转 型全部
'
们
完成。此后 , 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开始采取“ 自主择业” 的就业 办法 , 这无疑使 当今 的大学生既面临着更 大的挑 战与机遇 , 又承受着巨大 的心理压力。高等教育 出版社社会资源分社
p e s r n ca u p r c n p e i t a h oh r Ab v e u t s o d t a eq a i fs ca u p r ,b ln e be s c a r s u e a d s i s p t a r d c c t e . o e r s l h we h t h u l yo o i s p o t aa c a l o i o l o e s t t l l
压 力和社会支持 的关系。结果表 明藏族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和社会 支持分别在性 别、 家庭收入、 否班干部 、 是 是否参加社 会 实践等方面存在差异 ; 而且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中的家庭 因素、 个人因素和压 力总分与社会 支持 中的客观 支持、 主观
支持和支持 总分之 间呈显著性 负相 关; 藏族 大学生的就 业心理压力和社会 支持之 间互有预测性。 明建构社会支持 的质量、 说
z Ho h o u S a -h i
Ab t a t B a d o 9 u sin ar s h s p p rwa tt i u s te r lt n h p b t e n c re r s u n o i l u p r i sr c : a e n 4 0 q e t n i ,t i a e n d s s h ai s i e w e ae r p s r a d s c a p ot n o e o c e o e e s
就业援藏背景下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意愿调查与建议

2020.08一、引言做好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应对西藏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举措。
但自2012年就业援藏政策实施以来,实际到区外就业的藏族高校毕业生仍占极少比重。
对于其原因,较多研究强调藏族大学生有强烈的“铁饭碗”就业取向,[1]并且就业观念陈旧,就业准备不足,希望安稳就业和回到熟人社会,从而选择在西藏就业。
[2,3]同时,父母的意愿也是重要的因素。
[4]但也有研究注意到藏族大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增强的现象。
藏族大学生不愿意到内地就业,关键在于制度和政策因素,尤其是西藏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结构不适应内地就业市场,西藏的就业扶持八项措施的双重效应的负面影响。
[5]事实究竟是什么?藏族大学生是否愿意到内地工作?影响藏族大学内地就业的真正因素是什么?如何破解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不足的难题?为回答这些疑问,本研究团队于2018年、2019年分别开展了两次针对西藏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问卷调查。
两次调查分别回收有效样本867份、1827份。
2018年,由于担心问卷回答者有意满足问卷编制者的意图,调查问卷以出生地来代替民族。
当年,“出生地在西藏”的学生样本341份。
2019年,藏族学生有效样本1168份。
由于考虑到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以及内地藏族大学生和西藏本地高校藏族大学生在就业意愿上可能有所异同,本文在适当地方提供比较。
二、对流行观点的检视当前关于藏族大学生倾向于本地就业有很多争论,这里仅对主要的流行观点进行检视。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流行观点一:藏族大学生不愿意内地就业就业援藏背景下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意愿调查与建议谢伟民和慧菊宋夌涛西藏大学政法学院摘要:做好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应对西藏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举措。
然而,自2012年就业援藏政策实施以来,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的比重仍很低。
本文结合2018、2019年两次针对西藏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问卷调查,对流行的关于影响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意愿的观点进行检视,尝试性提出影响藏族大学生内地就业意愿的真实因素,并给出相应政策。
分析西藏籍大学生就业现状

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252·分析西藏籍大学生就业现状罗世亮 杨玉莲(西藏大学财经学院,西藏拉萨 850000)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兜底线、稳大局的关键之举,不仅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
与其他群体的就业相比,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西藏地区经济体量有限,地理环境特殊,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笔者从事西藏籍大学生就业一线工作数年,对西藏籍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其变化、学生的择业观、近两年的就业实际情况等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基于此,本文对西藏籍大学生的就业困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就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展开讨论,以期对引导西藏籍大学生更好的择业、就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西藏籍;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9-0252-002西藏籍大学生包括西藏生源就读于西藏自治区内高校的学生、西藏生源就读于非西藏自治区内高校的学生、非西藏生源就读于西藏自治区内高校的学生。
自2007年西藏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接轨,终结了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就业“统包分配”的历史,西藏所有高校毕业生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以来,解决好西藏籍大学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因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客观因素,使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显得尤为困难。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籍大学生的就业率在过去的几年里都处在相对较高的数值,特别是2011——2014年实现了99%以上,2015——2016年实现了91%以上。
但就业渠道的单一性和立足长远发展的迫切性,使得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做出了改革,寻求实现多渠道就业。
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相对落后的发展导致一些单位无法吸纳大量的毕业生、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等,使西藏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刍议西藏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规范化

刍议西藏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规范化作者:李浩李平焦志云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3期摘要在就业状况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如何指导大学生理性、规范的进行就业分流,成为摆在国家和各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西藏高校因其在民族和地域问题上的特殊性,不能完全按照内地高校的管理模式来操作,因此,规范和引导西藏高校毕业生理性、充分地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自身就业“准岗位”的特殊性,就必须结合特殊的区情、民情,制定更加人性化和区别化的就业指导规范。
关键词西藏大学生就业指导规范化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1引言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7月17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
在中央的号召下,西藏自治区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专门出台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人事厅等部门关于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意见的通知》,文件指出,“从2006年开始,西藏专科毕业生不再计划分配;从2007年开始,西藏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也不再计划分配;均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这些制度的实施一方面反映出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决心和策略,另一方面也对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当前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西藏高校已基本完成了大学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学校招生的正规化、普遍化,目前,西藏高校毕业生年均人数均可达到万人以上,同比增幅也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也给自治区解决毕业生的安置问题提出了巨大的考验,虽然自2006年开始,西藏已经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措施,高校毕业生面向市场实现双向选择就业,与全国高校就业模式接轨,但是,就业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藏产业发展不足,吸纳就业能力有限;第二,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教育系统人员趋于饱和;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普遍不愿意到基层组织、各类公司企业就业;第四,西藏农牧、电信、金融、旅游、餐饮等行业提供岗位较多,但毕业生所学专业与行业不对称,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第五,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分流人员逐渐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城镇新增劳动力和进藏求职的区外毕业生逐年增多,使自治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西藏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西藏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圉宋瑞摘要:面对西藏高校毕业生不客乐观的就业形势,我们更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西藏大学生就业,塑造西藏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前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等方面培养西藏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解决西藏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顺利、充分就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西藏大学生;就业2003年,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意见》为主要标志,“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在西藏全面建立。
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这是历史的规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然而,由于西藏特殊的历史与自然条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西藏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解决就业问题任务艰巨,要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他们到企业、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西藏大学生就业(一)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在指导西藏大学生就业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大学生的就业是从认识走向实践的第一步。
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类的实践是要靠意识来指导的,而形成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习。
大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学到了指导实践的足够的、正确的认识呢?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当前大学学习氛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学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教育产业化的变革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习的功利现象很普遍。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急功近利,总是把有用定位在眼前,而没有长远的眼光,缺少正确的职业规划。
2.大学生的就业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
西藏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劳动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3期84㊀㊀西藏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郭路阳(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拉萨850012)摘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常态化,经济的不断增长使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西藏自治区大学生自主就业起步较晚.西藏自治区自2006年专科不包分配之后,开始进入大学生自主择业阶段,2007年本科不包分配后,西藏大学生开始完全进入社会经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随着这几年的发展,虽然西藏大学生就业政策平稳过渡,但发展并不乐观,随着西藏自治区的发展,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加大,西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也日趋严重.以西藏大学生的视角,研究分析当代西藏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给出合理建议,助力于减缓西藏大学生就业压力.关键词:西藏大学生;就业现状;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F 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8.13.037㊀㊀西藏自治区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特殊的民族地区,自主择业起步较晚自2006年起部分结束包分配制度,2007年实现双向自主择业制度,加上由于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例如自然环境㊁经济发展㊁教育背景的实际情况,使得它就业进程缓慢.虽然其顺利完成了就业制度从包分配到双向选择的过渡,但在就业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其就业压力不容小觑.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近年来西藏毕业生人数一直攀升, 十二五 期间,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均1.2万人,在2016-2017年间,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均突破1.9万人,呈现急剧递增状态.由此可见,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就业问题极其严峻.1㊀西藏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1㊀西藏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分析西藏自治区由于就业制度改革发展缓慢,大部分本地大学生就业观念闭塞,毕业生一般将就业目标锁定到公务员㊁事业单位中,且大多数不愿到区外就业.从«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2015年度就业质量报告»中能够看出,西藏自治区2015年有硕博毕业生共417人.剩下的为本科生及高职及专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5064人和4415人.而且2015年西藏高校毕业生截止到当年9月1日就业率达到了71.2%.从西藏高校实现自主择业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途径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考公务员㊁事业单位等公招方式择业.具体以2015年的情况来看,2015年高校毕业生主要于公务员㊁事业单位㊁银行等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其中西藏自治区毕业生选择就业地也相对单一,通过数据显示西藏高校准毕业生毕业后打算留在区内就业的人数远高于想要去区外发展的认识,他们之间的比例大概是19ʒ6.根据2016年西藏大学的就业情况来看,2016年西藏大学共有毕业生2625人,其中就业人数达到2334人,就业比率为88.91%.其中60.5%的学生就业集中在本地政府和事业单位.从以往西藏自治区毕业数就业数据分析,西藏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有西藏高校大学生区外就业比例较低,且由于西藏自治区各方面起步较晚,导致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到区外就业相对来说优势并不明显.形成西藏高校大学生留在当地就业的态势,增大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造成西藏高校大学生留在藏区就业的还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西藏高校的招生渠道主要还是针对藏区本科生源,这就导致一大部分的藏族同学或者本地生源的汉族同学不愿意到区外去工作学习,想要留在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薄力,也方便照顾父母家庭;二是相对于区外其他省份来说,目前西藏自治区各方面发展空间较大,且区政府在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方面也多有扶持,吸引了一些有想法㊁有才能的大学生想要在这里施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当然,这也体现出了西藏自治区要培养出 靠得住㊁留得下㊁用得上 人才的教育成果.但从西藏自治区的长远发展来看,随着西藏高校的不断扩招,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基数不断增大,西藏自治区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会更加突出.而且西藏高校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并非百分之百,每年未就业的大学生必然会通过报考公务员㊁事业单位等途径来进行就业.但是每年公务员㊁事业单位或银行单位的就业岗位使非常有限的.不会每年大批招录,招录人数是呈逐年下降的.逐年下降的招录岗位区容纳逐年增加的就业人数,必然不能满足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加之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易改变,对其他的就业渠道㊁方式关注度㊁认可度比较低.这就导致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率每年递减,就业压力逐年递增.1.2㊀西藏大学生的创业现状分析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制度与内地其他省市相比起步发展较晚,西藏高校毕业生在2006年才取消专科包分配制度,开始走向大学生和市场之间的自主双向选择的就业之路,在2007年取消本科包分配制度,西藏大学生的自主择业制度才开始正式实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于我国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我国政府提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这一伟大的发展战略蓝图,这是我国立足长远发展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但是,由于西藏自治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西藏高校大学生创业现在还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大学生创业开展㊁实施情况于内地省市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西藏大学生创业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西藏自治区2015年有硕博毕业生共417人.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3期85㊀剩下的为本科生及高职及专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5064人和4415人.但其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占0.17%,不到17人.2016年西藏大学的就业情况来看,2016年西藏大学共有毕业生2625人,其中就业人数达到2334人,就业比率为88.91%.其中60.5%的学生就业集中在本地政府和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人占毕业人数的0.38%.2㊀西藏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2.1㊀西藏大学生就业方向单一由于西藏自治区双向自主择业起步较晚,加之西藏特殊地理环境条件,以及家庭教育观念影响,西藏大学生的就业方向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就业方向一般集中于公务员㊁事业单位㊁国企,而就业地点集中在拉萨.从近几年的西藏大学生就业数据分析,可以得出2015年西藏区内9896名高校毕业生,已实现就业的7048名高校毕业生.2016年西藏大学的就业情况来看,2016年西藏大学共有毕业生2625人,其中就业人数达到2334人,就业比率为88.91%.从西藏高校实现自主择业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途径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考公务员㊁事业单位等公招方式择业.具体以2015年的情况来看,2015年高校毕业生主要于公务员㊁事业单位㊁银行等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其中西藏自治区毕业生选择就业地也相对单一,通过数据显示西藏高校准毕业生毕业后打算留在区内就业的人数远高于想要去区外发展的认识,他们之间的比例大概是19ʒ6.其中选择在拉萨就业的高校大学生占区内就业大学生52%.西藏大学生就业方向单一,不仅会增大西藏自治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因为西藏大学生多从事公务员㊁事业单位等岗位无法很好的拉动西藏自治区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为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知识技术支持.2.2㊀西藏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西藏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凸显,要减缓就业压力就要依靠创业带动就业.而通过对西藏已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数据分析得知西藏自治区2015年有硕博毕业生共417人.剩下的为本科生及高职及专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5064人和4415人.但其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占0.17%,不到17人.2016年西藏大学的就业情况来看,2016年西藏大学共有毕业生2625人,其中就业人数达到2334人,就业比率为88.91%.其中60.5%的学生就业集中在本地政府和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人占毕业人数的0.38%.通过对西藏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并无创业意识以及创业意愿,并对创业情况知之甚少.不能正确认识创业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很多学生从心理上不认可创业,认为创业极具风险性,而且成长的家庭环境也只是他们对创业成观望态度,认为创业不是就业,稳定工作㊁铁饭碗才是大学生应该为之奋斗的工作.2.3㊀西藏就业市场发育迟缓西藏自治区受其特殊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影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缺少一些中㊁大型工业企业和技术发展企业,导致企业吸纳大学生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就业的选择性,致使大部分的大学生就业范围集中于公务员,事业单位.而就业市场的发育迟缓,也使得大部分毕业生不愿到企业就业,出现企业急需用人却招不到合适员工,大学生忙于找工作,有工作而不愿就业的现象.而且就业市场发育迟缓,也会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创业成功的几率,不能为的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一个有力的市场环境,打击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3㊀促进西藏大学生就业建议3.1㊀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学校教育是帮助同学认识自我,找准就业定位的一个有效环节.针对西藏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开始一些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分析现在的就业环境,以及自身的优劣势,规划好大学生职业生涯,使他们对今后的工作道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倡导工作不分贵贱的思想,鼓励大学生进入企业,运用和施展自己的所学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3.2㊀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随着创业这一活动在国内掀起的高潮,创业成为带动就业的首要选择.西藏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在校期间,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创新㊁创业课程,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为大学生以后的创业活动提供启蒙知识学校应该建立孵化园,使有创业想法的学生㊁团体入驻,为其提供给一定的资金以及场地支持,对其创业想法给予呵护,使其创业项目能够正常成长.定期举办参加创业创业竞赛,鼓励辅导学生踊跃参加,对一些优秀的创新㊁创业项目进行宣传奖励,加强大学生对创新㊁创业的兴趣.3.3㊀加强市场经济发展,增强中小企业对西藏大学生的吸纳力㊀㊀加强市场经济发展,可以增强中小企业对大学生的吸纳力,缓解就业难题.要增强西藏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基于一定的扶持,建立完善企业发展园区,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发展.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以下融资支持支持,譬如可以扩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栏㊁简化中小企业融资的手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可以有效的帮助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使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变大,有利吸纳西藏大学生就业,从而改变西藏大学生就业单一,就业难的现象.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有利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参考文献[1]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2015年度就业质量报告[R ].2016,07.[2]王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浅析[J ].生产力研究,2009,(16)107.[3]韦泰旭.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及对策[J ].西藏大学学报,2006,(11).。
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及对策探析作者:李丹丹尹芳霞刘丹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13期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当前,我国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工作之首。
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重点关注对象就是高校毕业生。
近年来,西藏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几番创历史新高。
高校人数增长常态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質量受到极大影响:毕业人数激增、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心理焦虑、就业方式转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进一步加速了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深化。
本文利用西藏高校的问卷调研数据,深入分析了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原因以及措施,并提出以大数据为桥梁,从个人、院校两个就业主体构建起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路径机制,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一)研究背景1.就业招聘方式“新”变化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的变化:首先,线上招聘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而受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青睐,高校毕业生急需转变面试方式,增强自身应变能力;其次,高校毕业生大多选择近地就业,“扎堆”就业形势严峻。
2.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我国自2016年起,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
2021年达到了909万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就西藏来讲,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4年的14435人增加到2018年的21368人,增长67.55%。
2019年高校毕业生23421人,2020年为28102人,2021年为29700人,西藏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且由于区内岗位提供有限、就业资源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二)研究目的此项目研究的目标对象为西藏自治区所有高校毕业生和(预)毕业生,针对不同学校、年级、专业的高校学生,以发放问卷、实地调查、求问专家学者、后台数据分析,全方位、多层次地分析高校学生的就业意愿、就业心理以及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学校层面如何促进高校学生的就业,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可就业性,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让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现状研究

西藏研究Tibetan Studies 2012年9月第6期No. 6Dec. 2012西藏籍高胶毕业生区外就业现状'究于明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703)[关键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现状;对策建议[摘要]针对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与区内就业岗位不足的现实问题,引导、促进区外就业是缓解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丰富就业形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促进西藏籍 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必须从扎实推进就业援藏工作、加大政策补贴力度、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着手。
[中图分类号]C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00 - 0003 ( 209 ) 06 - 098 - 00近年来,西藏籍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而受西藏 自治区自身产业发展薄弱、市场就业不足、自主就业 观念落后等条件限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凸显” 229年,在西藏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区党 委书记吴英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十三对关系”9”其中,“处理好高校毕业生政 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被列入“十三对关系”之一”解决好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之间的关系,除了开发区内就业岗位,大力扶持多渠 道就业创业之外,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就业援藏、区外企业就业等形式,实现稳定就业成为必 不可少的途径”一、调研的基本情况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是生源地为西藏自治区的全 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即高考时户籍在西藏的高校 毕业生,既包括在西藏自治区内,也包括在区外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一) 调研概况本文围绕西藏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状况的研究主题,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研究”在问卷调查方面,发放问卷02分,回收问卷102份,除6人因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不是西藏而被视为无效问卷外,共计对10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访谈个案50余人,就业地涉及北京、天津、陕西、四川、湖北等;访谈西藏和区外省份人社部门、高校、就 业单位9余家”调查的主要发现是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路径首选机关事业单位,选择企业的较少;大部分人认为区外就业有利于自身成长,但是,普遍存在长期区外就业心理准备不足现象,希望 一定年限后返回西藏;区外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提出了工资待 遇、住房、休假等方面的诉求”(二) 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演进自1070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倒2005年, 西藏在行了较长时间的“[收稿日期]209 -08 -20[作者简介]于明潇(978—),女,山东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教育、民族政策研究。
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上)

劳动合 同或协议 , 由同级财政部 门按照一定比例提供 代费券 , 于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其 中, 用 签订两年 以 上劳动合同或协议的给予 3 %社会保险补贴 ; 0 签订三
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协议的给予 4 %社会保 险补贴 ; 0 签 订五年合 同或协议 的给予 5 %社会补贴 。可按规定 0
大学生是 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 是现代化建设中
一
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 关
系千家万户 的切身利益 、 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
稳定。为积极推进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 实 现毕业生 的充分就业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 西藏 自治 区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 门关于进一步 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 问题意
教育厅等部 门拟订 ; 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乡镇 ( 不含地市县所在地的乡镇 ) 工作 5 以上的大专 年
以上毕业生 , 可享受 国家贷款本息代偿政策。
2 鼓励 高校 毕业生到 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 、
j 乏 _・ . 6
笔
重 鹣
就 业。属 国家计划 内招 收的我 区高校毕业到 中小企
“
一
8 出台政府购买公益性 岗位 , 、 安置高校毕业生政 策。20 年出台了政府购买公益性 岗位安置高校毕 09 业生的政策 , 并且在公益性 岗位政策的基础上每月增
委、 区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张庆黎书记批示 :我 区 “
高校毕业 生就业工作做得细 、 、 , 以说卓 有成 实 好 可 效, 一定要发扬成绩 , 巩固成果 , 善始善终地做好 。 向 ”
巴平措常务副书记批示 :工作很有成效 , “ 今后的工作 任务也十分繁重。 ”
西藏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

伴 随着我 国高校 教育体 制和毕 业生 就业制 度 的改 革, 西藏毕 业 生 “ 向选 择 , 双 自主择 业 ” 就业 机制 于 的 20 06年全 面实 施 。 面对 日趋 激 烈 的就 业 竞 争 , 极 、 积
健康 、 理性 、 务实 的择业 心理对 大学 生顺利 择业 就业 至
业技 能及社 会适应 能力 则成 为西藏 高校就业 指 导部 门
2 毕 业生择业意 向情况调查
为系统地 了解 西藏农 牧学 院应届 毕业生 的就业 心 态 和择业 意 向 , 促进 就 业 指导 工 作 科 学 、 理 、 效 开 合 有 展, 我们 于 20 09年 8月 对 本 校 2 1 0 0届毕 业 生 进 行 了 择业 意 向调查 , 本次 调查共 发放 调查 问卷 39份 , 0 回收
回答 中可 知 , 大部 分学 生 对 自己所 选 择 的 专 业具 有较
学术 探 讨
2 15 学生 的 首选 工 作 单 位 或 岗 位 。在 将 “ 政 机 .. 行 关 或事 业单 位 , 企业 管 理 工 作 , 业 技 术 工 作 , 新 技 专 高 术企 业 , 它 ” 为备 选项 , 其 作 回答 “ 首 选 的就 业单 位 ” 你
及教 育过程 中的一个 重 要 任务 。因此 , 索 西 藏 大学 探 生就业 指导 中存在 的 问题 , 寻找相应 解决对 策 , 于更 对 好地解 决西 藏大学 生就业 具有 重要 意义 。
有效问卷 37 , 0 份 回收率达到 9 . %。涉及本校 的动 94
物 医学 、 动物科 学 、 牧 兽 医 、 物检 疫 与 防疫 和 食 品 畜 动 科 学与工 程等 五个专 业 。
浅议西藏大学生择业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理 健康 与就业指导就是 为了帮助和引导
学 生 正 确 认 识 和 了解 自我 ,并 选 择 最 能 发 挥个 人 才 能 的职 业 ,实 现 自己 的 人 生 价 值 和社 会 价 值 。 参考文献 :
对社会 的影 响 ,却没有营造公平 和谐的
摘 要 一定的 问题 ,如 存 f I 我评价
过 高或 过低 的 现 象 ;不 能 正 确 评 价 f 1 己 的性 格 、 气 质 、能 力 、需 等 。事 实 上 , 择 业 足 个 包 含着 诸 多 素 的活 动过 程 , 缺 少 对 自我 的 全 而 了解 就 会 严 重 影 响决
面 临 就 业 问 题 ,大 学 生 就 形 势 越 术 越 严峻 , 现 就业 雌 现 象 。大 学 刈僦 业 ,担 负 着 沉 重 的 心 压 力 ,甚 至 j I { 现 了严 重 的择 业 焦 虑 问 题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求的最佳结合点 。 专 业 设 置 方 面 ,多 没 胃 喊 礼 会 需 求 碴 较 大 的 专业 ,对 于
须尽快建立健 全高校心理辅 导与就业教
育 机 构 ,关 注 和 解 决学 生 在 择 业 中遭 遇
的支持和肯定 ,但 目前社会 大环境 中缺
乏 对 大 学 生 择 业 、就 业 的支 持 和 关 爱 , 对 大 学 生 就业 问 题 只 强 调 了 其 重 要 性 和
的闲难 、挫折及理想 与现实的差距等 因
一
些就业难 、没有特 色的专业或者西藏
社会需求 量较 低的 “ 冷 门专业” 进行 “ 消
加强对大学生择业 焦虑的研究和辅导: _ r
作 , 已经 成 为 高 校 刻 不 容 缓 的 一 项 重 要 任 务 , 同时 也 是 高校 可持 续 发 展 的根 本 保证 。
西藏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西藏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本 文 系西藏 大学 农 牧 学 院 学 生 工 作 研 究基 金项 目“ 藏 农 林 院校 大 学 生 就 业 能 力 现 状 及 培养 途 径 研 究 ”( 号 :84) 西 编 00
西 藏 农 林 院校 大 学 生 就 业难 原 因分 析 及 对 策 研 究
达 娃 次仁
( 西藏大学农牧 学院
西藏林芝
8 00 ) 60 0
【 摘
要 】 本文针 对西藏农林 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 从政府、 社会、 学校、 家庭和 学生等 多方 面进行原 因分析 , 并提 出 了 应对策。为 相
今 后 西 藏 高等 教 育的 发 展 及 决 策提 供 了依 据 。
一
、
条件有所提高 , 师资数量有所增长 , 但是 由于教 学条件和师资力量 的分 仍然存在个别专业师资紧缺。因此毕业生的基 础理论较差 、 知识面 () 1 西藏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完全、 还不 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 。西 摊 , 藏工业发展起步较晚 , 农林经 济相关 的加工业还未形 成规模 , 吸纳农林 较 窄 , 际 动 手 能 力 不 强 。 实 () 3 就业 指导工作与学生的 需求不相适应 。虽然西藏 高校就业体 业专业人 才的企 业不多 。导致人 才招 聘市场 中用 人单位种 类相 对单 就业指导工作也已全 面推开 , 在部 门设置 、 员配备 和资金 人 能够展现大学生自身价值 和吸引力的 岗位偏少 。虽然农牧 民在生 制改革后 ,
关键是在 高校扩 招中未能 有效地控 中央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 会 ” 精神 , 文结合西 藏发 展实际 探 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 因 , 本 没有较好地处理数量与质量 的关 系问题 。近年来 , 西藏农林院 讨影响西 藏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 难的诸 多原因 , 以达 到更清 晰和理性 制规模 , 校也 同全 国高校 样 , 大学生 的招生及在 校生数 量翻倍增 长。虽然 国 认识西藏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 从而推动大学生就业之 目的。 家对西藏高校的政策性支持 以及援藏工作 的力度加 大 , 西藏 高校教学 西藏 农 林 院 校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的原 因分 析
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及策略探究

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及策略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西藏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选择赴内地高校接受更广阔的教育机会。
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困扰这些学生的难题。
由于文化差异、语言沟通障碍以及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等原因,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就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往往面临着较低的就业率和较高的就业压力,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顺利就业或选择返乡就业。
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深入研究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只有充分了解其就业困境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为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和服务。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现状,探讨其就业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具体目的如下:一、深入了解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二、探讨影响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因素,包括个人素质、专业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三、提出解决策略,包括加强职业指导与实习环节、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政策支持和帮扶措施,以提升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支持,促进他们顺利就业,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对于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就业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差异、专业匹配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深入研究该问题,探讨解决策略,对于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新形势下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影响因素分析

新形势下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作为西藏自治区的一部分,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备受关注。
但是由于西藏地处高原,经济相对落后,加之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从政策、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新形势下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政策是影响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国家对西藏的经济和人才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政策对于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向西藏高校毕业生倾斜,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
国家也鼓励西藏高校毕业生到西藏地区就业创业,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就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西藏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观念,使他们更加看重在西藏就业的机会。
二、经济发展因素三、人才培养因素人才培养是影响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
西藏高校的人才培养一方面受到西藏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国家对西藏高校的特殊支持和倾斜。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藏高校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期望和就业观念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一方面,由于西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技能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这也使得他们的竞争能力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观念。
由于国家对西藏高校的特殊支持和倾斜,西藏高校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期望也相对较高,对于就业机会的选择也更加谨慎。
四、社会文化因素。
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调研心得感悟精选5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调研心得感悟精选5篇篇一为期一周的进藏调研结束,几天的经历如梦一般。
飞机颠簸,高原缺氧,这是初入西藏的直观感觉。
进藏第二天,去布达拉宫看到成群结队手持转经筒的老人、小孩,无不被这一景象所震撼,漫步在大昭寺看到门口磕长头的人们,驻足其中,感受宗教的魅力。
如果说内地一些人是临时抱佛脚,那在这里便是真正纯洁而又虔诚的信仰。
走进柳梧新区和创业青年交流,没有太多的困难,双方便敞开心扉,访谈时真诚最重要,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创业的背后的艰辛,享受着西藏良好的创业政策,承受的是来到高原对身体的损害,所谓得与失并存。
在本次调研中可能收获的更是一份责任心。
走进各个高校对同学们进行问卷调查,在工作的几十分钟内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在回收文件的几十秒钟发现问卷中存在的问题,并能让自己的同龄人及时改正,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这是作为调查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除了对身体的挑战,工作上更多要有一份耐心与细心,在整理录音资料中,耐下心来,以求精益求精。
来到西藏民族大学,就一直希望有机会去一次西藏,这次进藏收获太多,感动太多,能说的只有感谢,感谢老师、兄弟姐妹们给予的帮助,感谢遇到你们。
篇二原本我以为,在全民考公务员的西藏,创业只是极少一部分人的选择。
这次调研期间,我遇见了许多放弃国考投身双创的人,他们都有梦想,创业是为了实现梦想。
但是,这个世界上并非不是这个就是那个,创业只是一种激烈的追求梦想的方式,不创业不意味着不追求梦想、选择平淡。
创业也好,国考、参加工作也罢,都是选择生活的方式。
其中不同之处只是对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对实现梦想的力道大小。
我们不能强求一致,独断的认为只有创业才是选择了梦想,除去创业都是咸鱼般的放弃了梦想。
正如我听过的一个笑话:我在火车上醒来,闻到了一股咸鱼的味道,我以为是谁的梦想破裂了,原来只是有人在吃咸鱼罢了。
创业与否,都是对生活对梦想的选择,没有高下之分,但有先后之别。
篇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国家治理体系视阈下西藏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挑战和实践经验

国家治理体系视阈下西藏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挑战和实践
经验
郭丹凤;高岳涵
【期刊名称】《西藏发展论坛》
【年(卷),期】2024()2
【摘要】本文基于对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民族基层地方治理能力优化的制度安排考量,探讨了基层地方治理能力提升进程中西藏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面临的就业观念问题、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家庭短期生计维持与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学的就业课程设置所带来的问题与偏差以及市场化就业和以创业推动就业严重不足等方面的挑战。
并就完善和调整西藏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路径,提出对高校高质量就业指导课程进行科学设置、通过高质量实践政策推动大学生就业、调整和优化西藏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方式和策略、形成西藏大学生就业新格局、完善西藏大学生就业数据库建设等六方面建议。
【总页数】6页(P31-36)
【作者】郭丹凤;高岳涵
【作者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细分就业岗位视阈下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第二课堂培养体系
2.社会学视阈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现实考量与理性选择
3.高质量就业视阈下的大学生情商素质研究
4.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三位一体"公共危机共治格局研究
5.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文化治理体系建设与创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曹志翔师学萍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工程学院,西藏林芝860000)
摘要:大学生就业一直是高等教育关心的重要问题,西藏高校全面告别计划分配制度已经3年了,由于区情和扩招原因,西藏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对影响西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从社会、高校、大学毕业生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提出了促进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西藏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2
高校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在内地省份普遍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比西藏高校早了10余年。
由于西藏的特殊区情,直到2006年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才进行了改革,当年,西藏的专科毕业生不再计划分配,本科生计划分配,自2007年起除部队生源外,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也不再计划分配,均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西藏是我国最后一个告别大学毕业生计划分配的省份,目前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在西藏已经实行了3年。
由于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平民化教育、向提高国民素质的方向转变,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西藏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也逐年扩张,由此带来的西藏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2006年西藏全区毕业大学生人数7550人,2009年全区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达到13047人,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迅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研究影响西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寻找相应解决对策对于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影响西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11高校方面的因素
由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刚实行不久,高校还没有完全从计划分配模式转变到就业指导模式,人力、财力都投入不足,提供给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这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112大学生自身因素
思想因循守旧,留恋计划分配,不敢面对现实。
据调查一些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对即将踏入社会求职充满恐惧心理,不敢面对现实社会,求职时畏首畏尾,在心理上仍留恋计划分配时期的直接就业。
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盲目乐观、不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自我定位。
据走访调查,一些学生认为进了大学校门,上了大学,就业去好地方,找个好单位,有个好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在实践中又缺乏理论知识的后盾,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不能正确定位,好高骛远,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就业信心不足,缺乏竞争实力和勇气。
很多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基础功底、社会阅历经验、实际动手技能、人际关系能力、语言交流表达能力等方面离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高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近两年西藏区内大学毕业生表现出信心不足、竞争实力不强、勇气不足的特点。
113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
地理和社会发展因素。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山区多,海拔高、含氧量低,地广人稀,交通相对不便,以藏民族为主,多民族混居,少数民族文化风俗浓郁。
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简单,分布稀疏,多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社会发育不完善,编制有限,空缺职位少,再加上每年西藏区外大学生由于就业难而转向西藏就业所造成的职位竞争,因而造成了西藏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经济发展因素。
西藏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不便,市场经济落后,企业生产投资成本高。
与区外其他省份相比,企业较少,供大学生谋职的企业更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藏大学毕业生就业。
招生政策和分配政策变动因素。
造成西藏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变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高校/扩招0的决策,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0向/大众教育0的历史性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2~2008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年均增长2513%,在此期间,西藏高校毕业生人数也相应逐年增加。
第二,自2006年西藏取消了高校毕业生计划分配制度,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使得西藏大学生就业率
12
学术探讨5西藏科技62009年10期(总第199期)
告别了100%的概率。
2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目前,西藏大部分就业岗位是由政府提供,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着人才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近几年还要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
高等学校由于就业制度刚刚转轨,就业指导服务系统还不健全,应该加快、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大学毕业生应该根据社会导向,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以抵御就业风险,提高就业机率。
针对政府、高校和毕业生提出以下几方面具体的对策。
211政府提高就业率的对策
丰富就业信息,增强就业信息利用效率,建立全区联网的人才信息库。
西藏自治区政府应抓紧建立全区联网的信息库,并与全国人才信息库联网。
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存进人才信息库,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信息也存进人才信息库,人才信息库的信息免费,对所有的招聘者和求职者开放,双方都可以在人才信息库中各取所需。
不断加强人才与职位信息的对称性,提高就业信息利用效率。
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渠道。
政府可通过发展西藏特色经济,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政策上予以扶持并加以落实,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西藏地广人稀,行政事业单位的职位非常有限,企业数量又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因此政府应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并积极加以落实、兑现,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帮扶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212高校提高就业率的对策
加快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和建设。
西藏各高校应根据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开展就业指导体系研究工作,加快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和丰富的信息,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根据社会需求,改革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专业面宽、适应性强。
西藏高校也应顺应趋势,改革培养目标,实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制度,特别应在需求广泛的文秘、工程技术、计算机、基层实用人才方面加强培养力度。
改革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形势。
建议西藏高校在培养方案的调整中更加注重培养宽厚的基础、多面灵活的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各类课程结构,以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
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将教师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同时也应注意藏汉学生文化基础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并发展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加大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力度。
据调查反映,大部分的西藏毕业生认为他们在择业的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实践经验不足。
因此,西藏各高校应针对这一问题,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力度。
让大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真正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深入了解社会,积累社会知识。
213大学生自身提高就业能力的对策
由因循守旧、依赖分配制度观念向积极开拓、锐意进取自主择业观念转变。
西藏大学生应转变思想,彻底改变直接就业或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彻底放弃包分配的幻想,要直面现实,降低就业期望值,增强自主择业意识,在形势严峻的情况做到先就业后择业。
注重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加强在学习、创新、人际交往、团结合作和掌握新信息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特别要注意职业技能和社会经验的锻炼和积累,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自身修养。
要增强危机和竞争意识,使自己在充满竞争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合理自我定位。
毕业生在择业前应全面、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
面对社会需求,更多地去考虑/我想干什么0、/我能干什么0,充分了解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性质、特征及发展前景。
克服就业过程中的盲目从众和攀比,摆正心态,不要一心只想留在拉萨及各地区级城市,一心想到待遇好的单位,而不愿到艰苦地区或基层单位。
3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三者共同努力、紧密配合,同时还要根据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工作重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12 李卫红1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J]1中国高等教育,2007(17) 122 李玉龙12007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J]1科技创新导报,2007(33):117
132 沈农夫1国外大学生如何求知就业[J]1世界教育信息,2008(1)
142 杨然1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1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7):123
152 李昌林1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因素及对策[J]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7):155
编校陈庆芝
13
5西藏科技62009年10期(总第199期)学术探讨。